高一思想政治9月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总分60分)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 ②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 )
A. 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 B. 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
C.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 D. 原始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
3.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植
②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产物,是由于社会制度造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这个“相对”的对象是( )
A. 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B. 资本家发财的需要
C. 资本家生产的需要D.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6.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一些先进分子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
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③④
7.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历史前提
③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8.对于剩余价值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④揭示了阶级社会共性的运动规律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以下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
C.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飞跃
D.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0.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此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
A. 此时的工人运动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B.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指导工人阶级斗争
C. 工人斗争处在仅仅提出经济要求阶段
D. 无产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1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的根源是(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
13.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①阶级剥削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②专政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 ④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
③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发展具有永恒的价值
④世界各国要主动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制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观点中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开创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6.“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C. 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7.-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況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条重要的国际经验。”下列做法符合此论断的是( )
①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借鉴“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按照苏联模式,建立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参与主体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人民作为参与主体,这是与以往的革命最大的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9.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这一制度的确立( )
①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以( )为标志的。
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党的八大的召开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
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2.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3.-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③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 )
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进行彻底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贡献的是( )
①初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④规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8.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优先发展工商业
③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 革命的前途不同
D. 革命的对象不同
30.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深厚科学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我们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会逐步走向衰落?(12分)
32.在马克思看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是社会主义先驱者,他们的思想主张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是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阐释和论证不仅依赖哲学反思还根据自身的实践,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立论基础,由此马克思超越前人、突破陈规,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发展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让“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
(1)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思想主张是“空想的社会主义”?(6分)
(2)马克思是如何让“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的?(8分)
33.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国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4分)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3)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D
【解析】③④: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③④符合题意。①: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①不合题意。
②:生产工具极其简陋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②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阶级的产生。阶级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的。
A: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私有制产生,A不符合题意。
B: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B正确。
C:奴隶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C不符合题意。
D:原始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出现,D不符合题意。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影响。
①:一种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就说明这种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也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项符合题意。
②: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项不合题意。
③:奴隶社会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材料没有体现奴隶社会的剥削与压迫,③项不合题意。
④: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变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④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 【答案】B
【解析】③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③④符合题意。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基本条件,①不合题意。
②: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基本条件,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 【答案】D
【解析】A:这个“相对”的对象不是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错误。B:这个“相对”的对象不是资本家发财的需要,B不合题意。
C:这个“相对”的对象不是资本家生产的需要,C不合题意。
D: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 【答案】C
【解析】①③: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①③符合题意。
②: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②不合题意。
④: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 【答案】A
【解析】①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①②符合题意。
③:《共产党宣言》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③不合题意。
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 【答案】D
【解析】②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结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③符合题意。
①: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①不合题意。
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D。
9. 【答案】C
【解析】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正确但不合题意。
B: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B正确但不合题意。
C: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错误,符合题意。
D: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正确但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 【答案】D
【解析】A:此时的工人运动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A错误。
B: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B错误。
C:工人将斗争的矛头都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C错误。
D: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都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 【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实践”,排除A。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综上可知,B项符合题意,正确。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工人运动”,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B。
12. B
【解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反映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其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B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均未从经济上阐释封建剥削的根源,ACD不符合题意。
13. C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仍存在阶级剥削,①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民主制度取代了专制制度,平等思想取代了等级思想,②③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④错误。
14.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是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斗争、具体实践和国情结合,①②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要与时代发展同步,排除③。材料没有涉及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制约,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15. 【答案】B
【解析】“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以及“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肯定十月革命在世界史上的作用,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使人类历史上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阶段,B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6. 【答案】A
【解析】A.“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故A正确。BCD.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指从1840年(第一次)***战争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不属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故不选BCD。17.【答案】B
【解析】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婚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这表明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①③正确;材料表明中国应该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不是借鉴“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故不选②;材料表明建立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不能照搬苏联模式,故④错误。18.【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①②符合题意;就所属世界革命范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③不符合题意;就参与主体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人民作为参与主体,这是与以往的革命最大的不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19. 【答案】B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①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排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排除③。20.【答案】A
【解析】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故A正确,不选BCD。21.【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④正确,①③排除,答案选D。
22.【答案】C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知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故排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④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故③不合题意。选B。
24.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①错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②错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③④正确。答案选D。
25. 【答案】C
【解析】八大最重要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选C。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初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是八大总结的,故①错误;1957年春,-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不是八大论述的,故③错误
26. 【答案】A
【解析】-的土地革命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等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并取得胜利,确立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故①②④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故③错误。
27. 【答案】C
【解析】针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项正确。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故不选A。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故排除。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任务,排除D。
28. 【答案】C
【解析】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正确。
29.【答案】B
【解析】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B符合题意。
ACD: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革命的前途不同、革命的对象不同,但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A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30.【答案】D
31.【答案】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
本题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会逐步走向衰落,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然后分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最后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2.【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2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2分)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分)
(2)①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兴起,使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思想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唯物史观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解析】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思想主张是“空想的社会主义”?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试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学生依据教材,根据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书写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马克思是如何让“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考生可以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思想条件,说明马克思让“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产生的意义,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可能性。
33.【答案】(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分析】
本题以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属于体现类试题。根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看出,这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本题设问指向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过渡时期(1949-1956年)开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基础知识的识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高一思想政治9月月考试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