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的必修二的内容是政治生活,第二单元讲的是我国的政府。包括职能,原则等一系列知识,虽然看起来距离我们很远,但是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高一必修二政治第三到五单元知识点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三单元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产生方式有两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的权利: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等。人民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执行。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科学执政(科学执政是前提)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民主执政是本质)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5、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制的鲜明特色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是指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要“长期共存”必须“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有了这共同的使命,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便多党合作关系得到长期发展。
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职能是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坚持民族团结原则是因为: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不信宗教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自由;信同一宗教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端宗教势力,国家要坚决打击。
②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4、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①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党领导人民制定和遵守法律,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
②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领导的实质就是领导、支持和保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依法治国从法律上、制度上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订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第四单元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权利和义务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
①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②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③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④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主权国家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必须超越一国界限。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间存在利益的对立并不一定不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各国若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对彼此的分歧和冲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和谈判妥善地加以解决,就有可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4、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
虽然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但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是因为: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家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因此世界多极化将在曲折中发展。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问题上,中国政府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
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我们必须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
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了顺应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高一必修2政治第三到五单元考点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2政治考点
2.高一必修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3.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4.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点
5.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