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笔记优秀范文800字

  活着,是一种无奈,一种得不到满足的期待。悲苦,磨砺人的意志,富足,虚荣人的思想。命运,总那么捉摸不透,戏耍着人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题记

  读这本书时,我不太习惯作者的叙事方式,没有过多的煽情,文笔太朴素,语调冷淡,甚至于冰冷,以至于当悲剧和死亡接踵而至时,胸口像被闷锤重击,痛得喘不上气。

  《活着》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为主,讲述了福贵——出身显赫的二世祖,由于赌博输光了家产,变成了彻彻底底的穷人,在此之后,又痛失亲人,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女婿、孙子一个一个相继死去,有些是天灾,有些是人祸,有些是命中注定。最终,只有一个老人与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这是福贵在农妇们聊天时插嘴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在经历生活的大起大落后总结的生活真谛,简单朴实的话,却含义深刻。福贵其实是民国时期纨绔子弟的缩影,他们愚昧,奢靡,放纵,最终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失去生存的空间,唯余苟延残喘活下去的意志。这似乎是宣告旧社会的破产,也在警醒荒淫放纵的人类。

  虽然书中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但作者在描写这些死亡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希望:家珍重新回到徐家,福贵从军队逃回家里,有庆上学念书,凤霞嫁给二喜,每次家人死去后会有新的生活希望带给福贵,死亡沉重,命运多舛,但终会多了些生的盼望。也正由于每一次新的生活刚刚开始,却再次陷入命运的玩笑,才显得生命的珍贵和命运的难以捉摸。

  《活着》描写的是失去,告诉我们的是得到的意义;描写的是死亡,告诉我们的是活着的意义。福贵的命运仿佛像定好的结局般不可更改,在旁观者的视角里不断苦熬着,而作为他的一生故事中的主人,他又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人,生活着。末了哼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消失在视野中。活着的意志,是他唯一没有被夺走之物。

  活着读后感

  写文章要“小题大做”,这是写论文时老生常谈的一个建议或者说要求。其含义是要选取一个小的问题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剖析,而不是面面俱到这个问题写一下,那个细节提一下,在一两千字的文字里试图写出五六个乃至更多问题来。

  我们对比“大题小做”来理解“小题大做”。比如我们读完《活着》写读后感,可以全面地对整体内容作全面介绍,把每一章节或者每一个具体故事情节都写一遍,然后简单写点自己的感悟——这可以说是“大题小做”。

  相反,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点,比如说针对作者在自序里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如果针对这一句话,分析它的如下方面: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在小说里又是如何体现这个观点的?结合现实生活和你自己的体验来看,你觉得它对不对、好不好?进而对你有何启示?……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每个问题又都写个一段话几段话,这样一来,就是针对作者的一个观点,来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剖析了——每一个问题或者每一个细节、观点都可以如是展开分析,此即“小题大做”。

  理解了“小题大做”是什么,那么为什么要小题大做的问题也就好理解了:“小题大做”有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又全面的分析、理解乃至拓展,做到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中分析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是对问题本身的理解,而评价其“怎么样”、“好不好”,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其现实启示,就是触类旁通、拓展认识了——这个过程也就是有条理地深入理解书的内容,并把书读“活”的过程。

  一句话:通过这样读一本书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拓展理解它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找到其现实启示,我认为是“小题大做”的最主要意义。此外,对于新手写读后感而言,“小题大做”还有个现实意义是,既可以摆脱无话可写的局促,又可以避免漫无边际地不知如何下笔的茫然。

  一方面,无话可写的时候,就把一个问题分解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多个问题去思考和找答案,每个问题回答一段话,就有四五段话了;读后感·另一方面,漫无边际不知如何下笔的时候,就在想到的多个问题中选出一个感触最深的来,然后再做上述四个方面的思考和写作。

  进一步而言,之所以可以这样去拓展理解和联系思考,根本原因在于万事万物之理本来就是相通的。正如禅语所说,“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万事万物之理都是相通的,而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是相通的。

  而另一方面,想得宽了难免有离题的可能,但当你围绕一个小问题点去“小题大做”的时候,又能够让整个写作不至于太松散,而是逻辑严密地构成一个体系:以选定的小问题点为核心的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平常所谓散文写作的“形散神聚”。

  理解了“小题大做”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怎么办”的问题也就好办了:基于上述看法,建议大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多多地“小题大做”,而不是泛泛而谈——如果还要问“怎样小题大做”的话,就请参见其含义和现实意义。

  最后来一点不是彩蛋的彩蛋:发现了吗:这篇文章也是在“小题大做”。

  活着读后感

  要说“活着”这个问题,说尖锐也尖锐,说平和也是平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合适的时候重视它。我们是否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还是终日忙碌,盲目的过着日子,不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合理的定位,我想,这应该需要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现在还无法下定论。活着,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应该是一种对未来永不停止的追求,至于追求什么,怎么追求,就让简单真实的生活不断给予我答案吧。

  肩头披着太阳撒下的细碎阳光,心中感受着太阳播下的温暖,种下属于我自己的希望,我愿如一个不倒翁,珍惜着生活对我的厚爱。仅此便幸福。

  活着读后感

  一部阒然文坛悲剧小说的发轫之作!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又不含晦涩;没有浓墨重彩的刻画,却又斐然成章;没有糅合离奇的情节,却又跌宕有致。

  倾心之作,收获了一个文字两滴泪的心灵振憾。纤悉的笔触,谱写了生命的悲歌和人生的另一中境界,“人是为了活着本身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任何事物而活着”。

  富贵,一个被上苍肆意玩弄的人。羸弱的身子,却有一颗钢铸的心灵。一双手亲自埋葬了自己三代六口人,没有墓碣。却写满了缠绵悱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没有逡巡不前。滴滴血泪挡不住他歧望远方的目光,是那般的坚苦卓绝,异样的坚毅刚强。

  世事沧桑。让泪水去灌溉希望。

  生命的余晷里,荏苒的时光中,“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放眼前方,文字血泪氤氲的人生之路旖旎一片!

  活着读后感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摘自韩文版序

  真如作品序言所喻,人与他的命运本身,是一对与生俱来,随命而去的共同体,一个人的一生,或者说一生的命运,往往刻录的不仅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执着、诠释,同样是一段社会历史的烙印!有许多依然值得后人回味、记取和借鉴!

  一、《活着》——生命的脆弱和坚韧

  看完《活着》,我觉得很沉重,沉重中又有感动。而这不是某某大家,某某伟人带给我的,仅仅是由一个没有文化,平凡的老人所带给我的,我就象坐在旷野田头,听一位老人用他毕生的苦难、心酸和伤痛,叙述生命的本质和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本质首先就是活着,人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可能!面对生命的脆弱,依然相信生命的坚韧。他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地承受了在我们看来无法承受的东西——年轻时的放荡使他输尽家产,沦落为贫农;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根本无法过上温饱生活;一生中又眼睁睁地看着家人或因生活或因意外一一离去,直到老来送走了小孙子,竟孤身一人活了下来……福贵承受着苦难,就像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重的拉力,但它没有断!从他的一生的经历和遭遇,我们怜惜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不能不为他最终的活着、为他不垮的生命而敬畏!老人以他对生命执着、坚韧,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内心的强大!相比之下,在当今生安泰社会、有着良好生命和医疗保障之下的我们,还有人去随意贱踏和伤害生命,这是何等的消极和无知,这无疑也衬托了当今社会的人们,对生命的轻视和内心的脆弱!值得深思。

  二、《活着》——他默默的教给了我们两个字:活着

  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种对生命的体会是如此极致和细腻,就张爱玲自身而言,这句话多少显得有些消极。如果和《活着》放在一起,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这样一幅场景:张爱玲站在游轮上望着滔滔江水,思绪万千,转过头“顾影自怜”。游轮后面,福贵坐在一条小破船里拼命划着桨,浪头一个接一个劈头盖脸地打过去,突然福贵的小船被冲垮了,在江水中挣扎的他连忙抱住块木头,沉浮……这想象有点夸张,但从某个角度说《活着》所传达的确实与张爱玲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成功和平庸。”也就是:生命永不言弃,活着才是王道!

  三、《活着》——一部纪录片

  近观中国近七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国力还是民生,后三十多年的蒸蒸日上,我们有目共睹。但前面部分是怎样的呢?我们往往通过这期间发生的大事件来认识这段历史,《活着》则从讲述者福贵的一生,更真切地展示了当时中国的苦难历史。福贵生活在乡下,和其他普通百姓一样,看不到国家大局的变化。他们不是国家命运的掌控者,连旁观者也不是,就像舞台上被蒙住了眼的群众演员,对场景道具的变化浑然不知,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动作,被撞倒了,爬起来,弄伤了,叹口气继续表演。波及到福贵生活的场景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如果将如此坎坷的时代背景比喻成大江中汹涌的浪涛,那么绝大多数人,就好比是乘着大江中的叶叶扁舟,接受着“大浪的洗礼”。大浪滔滔、沉浮由命!在命运的江水中,生死挣扎的人们是怎样活着的,这正是属于中国百姓的历史。昔日民族、社会的苦难,也成就了百姓生命的磨难!也正因为有如今的国泰民安,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相关文章:

1.《活着》读后感3000字

2.关于《活着》读后感5篇

3.关于《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

4.《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

5.余华《活着》读后感5篇

6.关于《活着》读后感500字6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