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1
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2
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的类型
1.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
(2)在无性生殖中,新个体是母体直接产生的,所含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基本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无性生殖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组织培养,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宜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取材少,培养周期较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2.有性生殖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雄蕊的花药中形成的,里面含有两个精子。一朵花的子房里生有一至数枚枚胚珠,胚珠的里面是胚囊,含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叫双受精。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胚是新个体的幼体。由亲本产生有性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 ,对于生物的 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精原细胞(变形)→初级精母细胞(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精细胞(变形)→精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卵原细胞(复制长大)→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相等分裂)→ 极体→2个极体
次极卵母细胞(细胞质不相等分裂)→卵细胞(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4.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其实质是两者的细胞核融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生物的个体发育
1.个体发育的概念
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就叫个体发育,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大致分为胚胎发育、胚乳的发育等阶段。
2.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子叶
胚珠 受精卵(有丝分裂一次)→ 顶细胞→球状胚体→ 胚芽
胚轴 胚
基细胞→胚柄 胚根 种子
受精极核(多次分裂)→游离的胚乳核(形成细胞壁)→胚乳细胞→胚乳(单子叶植物保留,双子叶植物被子叶吸收)
珠被→种皮
3.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对于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长出生殖器官后,营养生长就逐渐减慢,甚至停止,对于多年生植物每年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仍然发育,逐年长大。
4.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前者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后者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出生以后,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
5.胚胎发育
(1)蛙的受精卵(卵裂四次)→卵裂(继续分裂)→囊胚(具有囊胚腔)→
两个腔 外胚层
原肠胚 三个胚层 中胚层 →分化成组织器官
内胚层
(2)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羊膜,里面充满液体,叫羊水,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6.胚后发育
蛙等两栖类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具有明显差异,这类动物在胚后发育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要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爬行类等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差别较小,胚后发育主要指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3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