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人物故事5则

从广义上说,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可涵盖一切事物,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过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故事()

褒姒——烽火戏诸侯的罪魁祸首

褒姒(bāosì),《史记》作“襃姒”,姒姓,褒国人,名字不详。○索隐襃,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

她的母亲是厉王的宫殿里的一位小宫女,后来被厉王发现了。母亲将他扔到河里,成为一名弃婴,被一对卖弓箭和箭袋的松盼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这个大美女乞降,周幽王爱如掌上明珠,并立为妃,宠冠周王宫。次年,她生下一子,名伯服(一作伯般),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周平王),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她因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她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她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她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

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周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她遂被掳(一说被杀)。

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

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历史人物故事()

姬瑕——中国西周第四代天子

姬瑕是周康王之子。他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死于汉水之滨。

《史记·周本纪》:“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史记·齐世家》:“桓公三十年春,齐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备,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贡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

楚曾是周的附属,楚的先祖鬻熊“子事文王”并参加了灭商战争,成王举行“岐阳之搜”时,楚君熊绎也前来参加在西周早期,周,楚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不过,这时的楚国实力不足,还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的正式会议,只能与鲜卑等蛮夷一起看守“燎祭”的火堆。在周朝建立的政治体系中,楚国只相当于一个子男之国,地位很低。但此后,楚国在南方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方国,这时,他对王朝的号令开始不认真遵守,周昭王为了维护周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和王朝既定的政治秩序,先后两次发动对楚国的征伐。

(1)第一次南征发生于昭王16年,昭王亲自率领大军渡过汉水,缴获了大批战利品,但是并没有彻底压服楚国。

(2)第二次南征发生在昭王19年,第二次南征却使周人遭到重大损失,特别是昭王在北还的途中,淹死在汉水中,但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南征,周王朝还是达到了压服楚国,稳定王朝南部局势的目的。因为在周穆王即位以后,没有对荆楚进行报复性的征伐。周穆王一生对东方,东南方,西方,西北方都发动大规模战争,唯独没有向荆楚进攻,显然不是由于荆楚力量过于强大使得穆王不敢南征,而应是西周王朝对南方的拓展,已由昭王完成。

历史人物故事()

姬燮——中国西周第九代天子

周夷王(?-前879年):华夏族,姬姓,名燮。周懿王之子,周孝王侄孙。

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

《竹书纪年》记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30年病倒,立子姬胡为太子。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

周孝王即位九年就去世了,诸侯和大臣立孝王之侄太子燮即位,他就是周夷王。夷王初年,政治上稍有起色。远方的蜀国、吕国纷纷送上琼玉,夷王在黄河边上用宾客之礼接待。有一次,夷王也曾命虢公率领六师攻伐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一直达到俞泉,获得马千匹。这是夷王征伐西北边境的一次不小的胜利。

可是,夷王的一场大病,使他不能治理国事。同姓诸侯十分忧虑,祈求天神保佑,但是依然不能挽救夷王的生命,他终于在十六年离开了人世。一些异姓的诸侯国,乘国家衰微之际,便不来朝贡,甚至进攻王室,起兵叛逆,态度十分嚣张,熊渠就是一个。

历史人物故事()

伯邑考——周文王姬昌嫡长子、武王姬发同年兄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伯邑考的母亲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之女,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劳持家,恪守妇道,因此号称文母。

太姒与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据《毛诗正义》引《大戴礼》记载,周文王十三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十五岁时,生下次子周武王。

伯邑考十兄弟自幼深受母亲大姒的教诲,所以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做过违背常理、荒.唐离谱之事。在伯邑考的十兄弟之中,只有周武王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周武王为继承人。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后,当时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质,担任为商纣王驾车之职。商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下肉羹。商纣王评价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历史人物故事()

唐叔虞——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  ),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叔虞的父亲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继位。周成王继位时年幼,所以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诸侯国唐国(唐国地处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有一百里)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同年十月,周成王派周公旦率军平息唐国叛乱,将唐国百姓迁到杜地,并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  ,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因此故称唐叔虞。

当时,由于唐国地处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叛乱刚刚平息,局势动荡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推行政策一年后,即见成效。农业、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叔虞治唐之所以成功并且久远,关键在于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正确方针,大量历史证明,这一方针成为晋国的传统国策,并对后来晋及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三晋文化体系中尚公、尚法、尚贤的特色。唐叔虞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创世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周朝历史人物故事5则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