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考点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考点三: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考点四: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考点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 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一: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考点二:胶体知识总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常见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4.胶体的提纯:渗析法

  胶体的提纯:渗析(用半透膜);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滤纸)

  5.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6.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⑦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⑧纳米技术与胶体

  ◎考点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注意要点】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2)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2、NH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

  【说明】

  (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

  (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

  15个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学会提出问题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所以,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中的试管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全部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哪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吗?哪些物质是有原子组成的?哪些物质是有离子组成的?金属中含有自由电子,那么金属是有那些微粒组成的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上面介绍五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会加工

  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如在学习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l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同时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多,所以化学性质还存在着递变性和特殊性,重点掌握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和哪些性质是递增,哪些性质是递增,其余的性质就是相似性了。从而顺利实现对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和掌握。

  第二、学会比较

  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又如对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要抓住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有那些。从而掌握这两个概念。

  第三、学会质疑

  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它具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常见的途径能和方法有:

  1)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提出问题;

  2)观察事物的异常点,发现问题;

  3)对不同事物做对比,发现问题;

  4)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5)联系实际,大胆质疑;

  6)探求因果,弄清关系;

  7)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等。

  三:学会阅读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

  第一、学会速读

  速读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重点在于精读。

  第二、学会精读

  精读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

  第三、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此外,阅读的同时要兼顾动笔,作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忆方法等),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

  四、特别技巧

  1、你必须记一些知识。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效果差!

  2、找一个小本本,专一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考试前强化记忆。考前复习,当然要复习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方法,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有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