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十则

了解历史人物故事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知道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可以增加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十则_三国时期人物故事有哪些,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邓芝--三国时蜀汉重臣

邓芝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于汉末时入蜀定居,但无人了解起用他。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请他给自己相面,张裕对邓芝说:“你年过七十,会位至大将,并封侯。”邓芝得知巴西太守庞羲好结交士人,便前往依附他。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益州,邓芝任郫城府邸阁督。一日,刘备经过郫城,和邓芝交谈后,感到十分惊奇,擢升他为郫令,后升迁为广汉太守。任内清廉、严谨,颇有治绩,于是入朝为尚书。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于永安病逝。之前,孙权为修补夷陵之战给两国造成的裂缝,曾遣使请和,刘备亦派宋玮、费祎等到吴回应。但如今刘备逝世,丞相诸葛亮忧虑孙权知道这消息后态度会有所改变,不知如何处理。此时邓芝面见诸葛亮说:“现今主上(刘禅)年幼,在位不久,应该派遣使臣重新与东吴结好。”诸葛亮回答:“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谁,现在我找到了。”邓芝问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了!”于是派邓芝出使吴国。邓芝到来后,孙权果然感到疑惑,不立即接见邓芝,邓芝便自己上表求见孙权道:“臣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只是为了蜀汉。”孙权于是接见他,对邓芝说:“我原本诚心想与蜀汉和亲,但恐怕汉主年幼,国小而大势困顿,如果曹魏乘虚进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感到十分犹疑了。”邓芝答道:“吴、蜀两国结合拥有四州的地方,大王您是有名于世的英杰,诸葛亮亦是当代特别杰出的人才。蜀有重险可固守,吴有三江可阻隔,结合这两个长处,成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力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常理。大王现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若不遵从命令,就有理由讨伐,我国必定见有利而顺流进发,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孙权沉思甚久才说:“你所言甚是啊!”便与魏断绝关系,与汉连和,派大臣张温前往访问。张温出使即将返回时,蜀汉再次派邓芝到吴国,孙权对邓芝说:“如果天下太平的时候,两个君主分别统治,不是很快乐吗。”邓芝却对他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如果魏国灭亡之后,大王还未深识天命。那为君之人就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为臣之人各自竭尽自己的忠诚,而为将之人则握棰擂鼓,争战才刚刚开始。”孙权大笑说:“您确实很真诚。”孙权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丁厷言辞铺张浮艳,阴化不能完尽;能和合两国的人,只有邓芝。”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准备北伐,进驻汉中,任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与大将赵云佯攻郿城,作为疑兵吸引曹真率领的魏国主力,与之相持。后因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被张郃击败,箕谷疑兵也因此暴露,遭到曹真主力的攻击,幸亏赵云亲自断后,敛众固守,才不致大伤,安然撤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邓芝升任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再督领江州。孙权多次与邓芝互致问候,馈赠丰厚。延熙六年(243年),就地迁任车骑将军,后被授予假节。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国人杀死都尉反叛,邓芝率军前往征讨,将其渠帅枭首,使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逝世。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胡车儿——东汉末年武将

胡车儿,东汉末年武将,初从张绣,为其心腹猛将,勇冠三军,与贾诩交情甚佳。宛城大战后,张绣投降曹操,曹操爱胡车儿之骁勇,手以黄金与之。后因曹操私纳张绣亡叔张济的遗孀邹氏,张绣深感其辱,欲杀曹操,与贾诩商议后决心反曹。考虑到典韦的勇猛,便令胡车儿盗走典韦的双戟。最终典韦、曹昂(曹操长子)、曹安民(曹操侄子)皆死于此次战斗。野史说胡车儿跟随曹操征战,被赵云在长坂坡上红枪挑死。

人物生平

胡车儿,东汉末期人物,为张绣的偏将。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见到胡车儿,非常赞赏他的勇猛,于是将黄金赐给了胡车儿。

后因曹操私纳张绣亡叔张济的遗孀邹氏,张绣深感其辱,欲杀曹操,与贾诩商议后决心反曹。考虑到典韦的勇猛,便令胡车儿盗走典韦的双戟。最终典韦、曹昂(曹操长子)、曹安民(曹操侄子)皆死于此次战斗。(参看《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幕僚

简雍年少时与刘备很有交情,跟随他四处奔走。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至荆州投靠刘表,简雍与麋竺、孙乾一同担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常任说客。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邀入益州,简雍随从也同行,刘璋与他见面,十分喜欢简雍。一年后,双方决裂,战事立即爆发。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将刘璋在成都包围,简雍被派去游说刘璋投降,刘璋答应,并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刘备定益州后,论功行赏,拜简雍为昭德将军,待遇仅次于麋竺,与孙乾相同。简雍其后的生平不详。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秦宓--三国时期蜀汉学者

秦宓,字子敕,是四川德阳人。年轻时就很有才学,州郡征召他,他总是称有病而不去。曾经上书益州牧刘焉,举荐儒士任安。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刘璋任益州牧时,与秦宓同郡的王商为益州治中从事,他写信给秦宓说:“贫贱困苦,何时可以度完这样的人生!卞和抱玉向世人炫耀,你应该来一趟,与州牧见见面。”秦宓则回信拒绝。后来王商为严君平、李弘建立祠庙,秦宓写信对他说:“我因疾病隐避世外,得悉你为严、李二君立祠,可谓是对同道之人的厚爱和勉励。看严君的文章,冠绝天下,许由、伯夷的超俗操行,有如高山一样不可动摇,即使扬雄不加赞叹,同样名扬人间。如果李仲元不遇上《法言》,他的名声必然湮没无闻,这是因为他的文章缺乏斑斓的文采,可以说他是一个攀龙附凤靠他人而得名的人。而扬子云潜心著书立说,有益于世,出污泥而不染,行动以圣人为师,今日天下之人,仍在诵读他的文章。国家有这样的人,足以向四方夸耀,奇怪的是您颠倒本末,反不为他建造祠堂。蜀地本来就缺少学士文人,文翁遣派司马相如前往东方学习七经,回蜀地教化官民,于是蜀的文化学术才比肩齐、鲁。故此《地理志》说:‘文翁倡行教化,司马相如为其师。’汉室得才士,那时最为繁盛;董仲舒之类,不明封禅之礼,司马相如制定了封禅的礼仪。能制礼作乐,移风易俗,难道不是以礼仪节度人们行为规范而补益社会吗?虽说他有卓王孙一事拖累,但就像孔子推崇齐桓公的霸业,公羊高赞美叔术的谦让,我也为司马相如的教化叫好,认为应当为他建祠,并赶快撰定铭文。”当初,李权曾向秦宓借《战国策》看,秦宓说:“战国合纵连横攻战不已,读它有何用?”李权说:“孔子、严君平,汇聚众书,写成《春秋》、《老子指归》,所以海以汇合百川为阔大,君子以广博闻见为宏大。”秦宓答复说:“书籍除正史和周朝文献外,仲尼一概不采收;道法除崇尚虚无自然外,君平一律不推演。大海因接受泥沙而淤积,每年都要荡涤清除;君子固然要广博见闻,但不符礼仪则不以观看。这《战国策》反复记载阐明张仪、苏秦的谋略权术,杀人而让自己生存,害人来保护自己,这是圣贤经典所憎恶的东西。故此孔子发愤作《春秋》,以堂堂正正地阐述圣贤大道,又制定《孝经》,广泛地宣扬仁义道德。防微杜渐,抑恶于萌,所以老子主张要在祸患发生之前就把它消除于萌动状态之中,的确如此啊!

商汤是位大圣人,因为看到郊野之鱼就发生了沉溺打猎的过失;鲁定公本是一位贤君,因观看美女歌舞就荒废了朝政,诸如此类的人和事,数不胜数。道家道法有言:‘不可见那你想得到的东西,免得你的思想受到惑乱。’因此天地纯正守一,日月正而光明,其光正直有如箭矢,这正是君子所应效仿的。《洪范》记载灾异,往往由人的言行声貌引发,与《战国策》中奸诈权谋有何相干之处?”有人对秦宓说:“你想自比巢父、许由、商山四皓,为什么  又有意地宣扬自己的辞藻文采、表露自己的奇瑰才能呢?”秦宓回答说:“我的文章不能尽言,言不能尽意,有什么文采辞藻可宣扬呢?当年孔子三次拜谒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这是由于对有些事他不能保持沉默。接舆边走边唱歌,评论家认为这是文采光灿的诗篇;渔父咏叹奔流的汉水,贤士们认为这是文字闪光的辞章。老虎生来就有斑斓的花纹,凤凰天生就有五彩的羽毛,难道是它们以色彩来粉饰装扮自己?都是自然天生的啊!《河图》、《洛书》因其文采而盛传于世,圣贤六经因其文采而传诵历代,君子以礼乐教化为美德,辞藻文采又有什么妨害!以我的愚笨,尚且以革子成反对文采的过失为耻,何况那些比我贤能的人呢!”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广汉太守夏侯纂请秦宓出任师友祭酒,兼任佐吏之首,尊其为仲父。

秦宓假托有病,躺在家中,夏侯纂领着功曹古朴、主簿王普,带着酒食前往秦宓家宴饮交谈,秦宓依然躺在床上。夏侯纂问古朴说:“讲到你们益州养生的酒肴食具,实在远远胜过其他州郡,不知文人才士比其他州郡如何?”古朴回答说:“自前汉以来,益州人士的官职爵位或许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士那么高,但谈到著书立说为世人师法,决不比其他地方差。严君平读黄、老而写下《老子指归》,扬雄读《易经》而著述《太玄》、读《论语》而著述《法言》。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制作封禅的文告,这是今日天下人人皆知之事。”夏侯纂说:“仲父如何?”秦宓以笏板拍打着自己的面颊,说:“请您不要认为仲父我说话不够谦虚,让我为您讲一讲本州的源流始末。蜀有山名汶阜,长江源出此山之中,天帝使它得到昌大,神灵使它取得福祉,因此蜀地沃野千里。江、河、淮、济四大河流,长江居于首位,这是其一。大禹出生于石纽,即在现在的汶山郡。当年尧遭受水患,鲧治水无功,禹疏长江决黄河,使它们东流入海,为民消除祸患,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谁的功劳能超过他,这是其二。天帝通过房、心、参、伐的星象,来决断推行政令,参、伐二宿为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车出谷口,就是现在的斜谷。这就是本州的始末纵横,请您平心而论,它比天下其他地方如何?”夏侯纂迟疑半晌无言以对。

而益州征召秦宓为从事祭酒。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后,准备征讨东吴,秦宓陈说天时不当,必难取胜,因此获罪下狱囚禁,后来才被赦免释放。

公元224年(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迎请秦宓为州别驾,不久又提升他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联盟后,东吴派张温前来修好。张温即将返回时,文武百官都前往为他饯行。众人到齐后,惟独秦宓未到,诸葛亮几次派人催他,张温问:“他是什么人?”诸葛亮说:“益州的文人学者。”秦宓到后,张温问他:“您学习吗?”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张温问:“头在何方?”秦宓说:“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张温问:“天有耳朵吗?”秦宓说:“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张温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张温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张温问:“姓什么?”秦宓说:“姓刘。”张温问:“您怎么知道?”秦宓回答说:“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张温问:“太阳诞生在东方吧?”秦宓说:“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一问一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张温对秦宓十分敬服。秦宓的文才口辩,大都如此。

秦宓后来升任大司农。公元226年(建兴四年),秦宓去世。当初,秦宓看到记叙帝王世系的文献,五帝都出自同一部族,秦宓从根本上考辨出这种记载的错误。他还论证了皇帝王霸养龙的传说,都很有道理。谯周年轻时曾拜访求教秦宓,将秦宓的言论记录在《春秋然否论》之中。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费诗是犍为郡南安县人,刘璋占据益州时,以费诗为绵竹县县令。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交恶,双方兵戎相见。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在涪县击败刘璋军的抵抗后,领兵进逼绵竹,费诗率先举城归附。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夏,刘璋战败投降,刘备自领益州牧,以费诗为督军从事。后出任牂柯郡太守,又转任益州前部司马。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自称汉中王,派遣费诗去拜授都督荆州的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得知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大怒道:“大丈夫怎样也不会与一个老兵同列!”因而不肯受拜。费诗劝说关羽道:“建立大业者所任用的都不只是一种人。当年萧何、曹参与汉高祖刘邦自幼有交情,而陈平和韩信则是较后才逃命归附的。论及他们的官爵次序的时候,韩信的爵位最高,但也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因此而有怨言。现在汉中王因为黄忠一时的功劳,给予他很高的恩宠,但说到汉中王心中的地位,怎么会把黄忠与您等同起来啊!汉中王与您就像是同一个整体,忧乐同享,福祸共当。我认为您不应该在意官号的高低,以及爵位俸禄的多少。我也只不过是一个奉命行事的使者,如果您不肯接受任命,我这就马上回去,只是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关羽听后大受感动并醒悟过来,当即接受了前将军的任命。

费诗为人耿直敢言。公元221年(章武元年),群臣商议想要推举刘备称帝,费诗上疏反对道:“殿下由于曹操父子逼迫天子并篡夺帝位,所以才客居万里之外,集合士卒大众,准备用以讨伐逆贼。今大敌尚未消灭,却先自立为帝,恐怕众人心中会感到疑惑啊。昔日汉高祖和项羽约定,先攻灭秦国的人可以做王。等到高祖攻陷咸阳,俘获秦王子婴,仍然怀有推让之心不愿称王,何况现在殿下仍未走出门庭,就想自立为帝呢!我实在认为殿下不应听取群臣的提议啊。”费诗因此违背了刘备的心意,被贬官为永昌郡从事。刘备亦于同年四月称帝。公元225年(建兴三年春),费诗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四郡。其秋,南征取得胜利,费诗随诸葛亮来到朱提郡汉阳县。时投降蜀汉的李鸿来拜会诸葛亮,得到诸葛亮的接见,费诗和蒋琬亦同时在座会见李鸿。李鸿说:“我前不久经过孟达住所,恰逢见到叛汉而来的王冲。王冲说明公您非常痛恨孟达,要诛杀他的妻儿,幸好昭烈帝没有听从而作罢。孟达却说:‘诸葛亮看待事情能了解本末原委,纵酒不会这样做的。’因此没有相信王冲的话,并且对明公倾心仰慕。我觉得孟达的心意已经不用再说了。”诸葛亮对费诗、蒋琬说:“回到京城后一定要给孟达写信互相通报消息啊!”费诗却当场表达了反对的意见,进言道:“孟达这个小子,昔日对刘璋不忠,后来又背叛先主,这种反复小人哪里值得我们写信给他!”诸葛亮听后沉默而没表态。但是诸葛亮仍想引诱孟达作外援以方便北伐,还是与孟达进行了通信。诸葛亮逝世后,蒋琬执掌蜀汉朝政,费诗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后于家逝世。终刘氏之世,费诗的官位都不足以发挥自身才能。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孙桓--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建武将军

孙桓是孙河的第三个儿子,上有兄长孙助、孙宜,下有弟弟孙俊。孙桓长相仪表堂堂,器怀聪朗,读书博学强记,常被孙权称赞为“宗室颜渊”,之后受到重用担任为武卫都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桓参与由吕蒙指挥的袭击荆州行动,在这场战役中,孙桓随军队在华容道击败关羽,大获全胜,擒获了关羽的余众将近五千人以及大量的机械和牛马等。

黄武元年(222年),孙桓二十五岁,被拜为安东中郎将,跟随陆逊抗击进攻东吴的刘备。当时刘备率领众多精兵进军,军队非常强大,满山都是蜀军。孙桓分兵到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被刘备军所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能去救。”诸将说:“孙将军是公侯,被包围处境已经很困难,为何不救  ”陆逊说:“孙将军在士兵中很得人心,且城池牢固,粮草充足,没什么值得担忧的。等我的计策实行了,即使不去救他,他也会自然解围。”等到策略实行后,刘备军果然崩溃。孙桓与陆逊等人奋战杀敌,两人协力将刘备带领的精兵全部击退,刘备看到情况不妙,狼狈的想要逃走,孙桓前去拦截刘备逃跑之路,差一点就生擒了刘备。刘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叹曰:“吾昔初至京城,孙桓尚小儿(当时孙桓仅十一岁),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战后,孙桓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后被派去修筑横江坞,年二十六岁英年早逝。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六)

成济——三国后期曹魏太子舍人

成济(?—260年),扬州丹杨(治今安徽宣城)人。三国后期曹魏太子舍人,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用戟刺死魏帝曹髦,后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倅、成济兄弟二人杀死。

人物生平

成济,是曹魏骑督成倅之弟。甘露五年(260年), 魏帝曹髦因见司马氏的权力日益强盛,不甘心坐以待废,决意废黜司马昭的权位,但因王沈、王业泄密,司马昭得以有所准备。曹髦闻讯,率领宫中僮仆欲攻打司马昭宅第。行到南阙,为中护军贾充所阻挡。当时成济担任太子舍人,也在军中。

双方接仗,曹髦怒喝着挥剑杀去。贾充手下兵士见皇帝冲来,毕竟胆怯,畏缩着不敢向前。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见了问:“事情紧急了,您说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闻言,用戈刺杀曹髦,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曹髦遂死。另据《魏末传》记载,成济之兄成倅与成济一同出击弑杀了曹髦。

事后,司马昭因为群情激愤,便捕杀了成济兄弟,以推卸罪责。据《魏氏春秋》记载,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从下射杀。另据《三国志·三少帝纪》和《晋书·文帝纪》,司马昭又上书中请求诛连成济的亲属,获得郭太后准许,诛灭了成济的三族。但根据《晋书·荀勖传》,成济之兄成倅“刑止其身”,没有株连亲属。无论如何,成济本人终究是充当了司马昭弑君的执行者和替罪羊。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七)

陈泰——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陈泰(?-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

陈泰早年任散骑侍郎,其父陈群逝世后袭封颍阴侯,历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高平陵之变时,陈泰劝曹爽投降,因此为司马氏所信任。之后为了回避朝廷内部的斗争,主动外出到雍州任职,多次成功防御蜀将姜维的进攻。甘露元年(256年),陈泰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曾随司马昭两度抵御孙吴进攻,改授左仆射。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遇弑,陈泰在悲恸和忧愤中死去。获赠司空,谥号“穆”。

人生生平

怀柔外族

陈泰于魏青龙(233年—237年)年间,任散骑待郎。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陈群去世,陈泰袭封颍阴侯爵位。

正始初年(240年-241年),陈泰迁任游击将军;

正始五年(244年),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持节、护匈奴中郎将,主管并州的军、政、法等事务。陈泰辖区及周围地区民族众多,他很注意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威信很高。

陈泰挂壁

当时的京城权贵托他在边地购买奴婢,并附送宝货。陈泰将所送之礼皆挂在墙上,从不打开。正始九年(248年),陈泰被调回京城任尚书,将权贵所送之礼全部退还。嘉平初年(249年),陈泰代替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

高平陵之变

正始十年(249年),曹爽为了大权独揽,不断打压各派势力,尤其与太傅司马懿针锋相对,陈泰虽自幼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仍尽量避免介入这场政治斗争。

同年正月,一直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趁曹爽等挟皇帝曹芳去洛阳南郊谒陵之际,发动政变,率军切断归路。当时,陈泰作为尚书,也去参加这次谒陵。当司马懿派人送书给曹爽要其放弃抵抗时,曹爽等仍犹豫不决。陈泰与侍中许允一道上前劝说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权条件。曹爽即派许允与陈泰为代表去与司马懿协商。故司马氏一直视陈泰为有功之臣。此后,司马氏控制朝廷。为了避开朝廷中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外出任职。他被调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并加奋武将军,处于对蜀作战的前线。

大战牛头山

同年秋,蜀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征西将军郭淮与陈泰统兵抵御。二人商量对策时,陈泰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虽然坚固,但是远离西蜀,道路险峻,粮食只能长途运输;羌胡的人质们害怕为姜维服劳役,也一定不会长久配合。如今只要我们围而攻之,兵不血刃就能夺取麴城。西蜀虽然可能发来救兵,但山道险阻,也不会很快到来。”郭淮从其计,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蜀军出城挑战,陈泰又命坚守阵地不战。曲城蜀军困窘不堪,甚至把干粮分给兵士,靠吃雪水过日子。姜维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与陈泰相遇。陈泰说:“兵法贵在不用打仗就能让人屈服,如今只要我们切断牛头山的道路,使姜维没有了退路,就能把他擒获了。”遂令各部坚垒自守,不与蜀军交战。陈泰即调军南渡白水,顺河东行;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及时发现了魏军的动向,姜维迅速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孤立无援,只好献城投降。

屡抗蜀汉

嘉平四年(252年),蜀人策动西部部分民族造反,攻打郡县,陈泰即上书请求将雍州、并州兵力合在一起前往镇压。并州军队在调动过程中,因不愿远征而出现兵变,结果陈泰只好单独率军前往,亦大获成功。

嘉平五年(253年)二月,吴太傅诸葛恪取得东兴之战胜利后,恃功轻敌,不顾群臣劝阻,再次兴师攻魏。五月,姜维与吴呼应,率军数万自武都(今甘肃西和西南)出石营经董亭(均在今甘肃武山南),进围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大将军司马师遣车骑将军郭淮与陈泰率关中军解南安之围。陈泰率部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被迫撤围退走。七月,吴军主力围攻新城受挫,士卒疲惫不堪,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也被迫撤退。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郭淮去世,朝廷即任命陈泰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二州的军事,即为当时曹魏西部的最高军事长官。

狄道之战

同年七月,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蜀将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之机,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时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对陈泰报告,蜀姜维、夏侯霸率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要求分兵迎击。陈泰认为蜀军不会分数路而来,要其坚守狄道(今甘肃临洮),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八月,姜维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陈泰闻后,便料到会有变故,即遣大军前往支援。果然,王经先后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仅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

陈泰星夜驰报朝廷,同时收编王经的残部,作好进攻准备。不久,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

邓艾等人认为:“王经的几万精兵大败于洮水以西,敌兵士气大振,这样的乘胜之兵势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众,继败军之后,士气低落,军威不振,陇山以西已经面临被攻破的危险了。古人说:‘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里也有‘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的说法,讲的都是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的道理。如今陇西之害超过蝮蛇,狄道之地难以固守,而姜维的兵马锋芒锐利,正该有所回避,不如割险自保,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然后再图进兵,救援狄道,这才是可行之计啊。”

陈泰说:“姜维轻兵深入,正要和我军平原旷野争锋,以求速战速决。经本当凭借高壁深沟,挫伤敌人的锐气,可他偏恋战,结果使敌人的计谋得逞,大败而回,被姜维围困在狄道城中。倘若姜维攻克狄道,乘胜向东进兵,占据栎阳,得到足够的粮食,再收罗降兵,招纳羌胡,然后东争关中、陇右,进道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这可是我们决不愿看到的。而姜维要是被挫败在狄道城下,锐气消失,力量衰竭,那时攻守易势,主客不同,何愁消灭不了蜀军!兵书上说:‘攻城用的战车等都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制成。’而这些都不是轻兵远入或姜维的阴谋诡计所能仓促办到的。眼下姜维孤军深入,粮草跟不上,正是我军速进破敌的大好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势在必然。洮水在外围环绕,姜维等被围在内部,如今只要我们占据制高点和有利地形,卡住敌人的要害部位,蜀军一定会不战而逃。对敌寇不能姑息放纵,对狄道之围也要树立不久就能解救的信心,诸位怎么能说出‘解腕’、‘不守’的话来?”陈泰述说自己的见解后,就带领人马越过首阳县高城岭,一路悄然急行,当天夜里赶到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然后燃起一堆堆烽火,下令士兵鼓角齐鸣。狄道城里的将士一见救兵到了,士气大振。

姜维起初还以为当官的来救部下肯定要把各方人马聚集以后才能发兵,此刻忽听说魏军已经杀到,便认为发生了意外的变化或是敌军早有预谋,于是全军上下都很震惊和恐慌。魏军进发陇西,一路上山道深险,陈泰料定敌军必然会在途中设伏,于是伪装成从南路进兵的模样,姜维果然派兵埋伏了三天,结果魏军秘密行军,终于躲过了蜀军的埋伏。姜维于是带兵绕过山峰追杀过来,两军经过一番争斗,姜维败退返回营地。这时,凉州的魏军已从金城关赶到沃干阪,陈泰和王经秘密约定日期,计划一同攻击姜维兵马返回的通道。姜维等人听说这个消息,慌忙逃窜,狄道城中的将士终于被解救出来。王经慨叹道:“粮食供应不足十天,出击方向不合时机,险些全城覆灭呀!”陈泰一面慰劳将士,一面调度人马,派人驻守险关要隘,并且加紧整修城垒,然后自己带兵返回,仍屯驻在上络。

当初,陈泰听到王经被围困的消息后,认为魏军将士向来团结一心,只要王经带领部下齐心协力坚守城池,姜维不可能很快攻下狄道。于是,他一面将情况和部署上报洛阳,一面立即率军西进,昼夜兼程,赶奔狄道。朝廷接到陈泰的报告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军情,大家认为王经如果被打败,狄道城很难自保。倘若姜维切断通往凉州的道路,兼并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占据关中和陇西以西的险要之处,就肯定能够消灭王经的部队而夺取陇右。因此应该立即征召四方兵马,集合大军前去攻讨。大将军司马昭说:“当年诸葛亮就常有这种志向,但是最终也没有实现。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要有深谋远虑,这可不是姜维的才智所能办到的。而且狄道城也不会那么快被他攻破,只是城内粮食短缺,甚为急迫,因此,只有像征西将军陈泰那样迅速救援,才是上策。”陈泰每每因为某个地方有事,就虚张声势,扰动天下,然后简明扼要将真实情况上报朝廷。驿书不过六百里,和平常的公务邮件一样。

姜维也感震惊,只好分兵攻陈泰。姜维督军沿山进攻,陈泰据险而守,击退蜀军。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蜀军震恐,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王经慨叹道:“粮不至旬,向不应机,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陈泰慰劳将士,加强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后,率兵还屯上邽(今甘肃天水)。

司马昭据此对荀顗说:“玄伯一向沉着勇敢,多谋善断,这次肩负一方的重任,解救将被攻陷的城池,又不请求朝廷增兵,而且在表章里把情况讲得很轻淡,看来肯定有办法平定敌寇。做为都督大将,都应该像他这样啊!”

调归朝廷

甘露元年(256年),司马昭将陈泰调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负责选举任命官员。不久,吴将孙峻率军出淮、泗,摆出欲攻魏的姿态。司马昭即调陈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并诏命徐州监军以下皆受陈泰节制。孙峻退兵后,朝廷又召回陈泰,改任左仆射。

甘露二年(257年),亲曹氏的征东将军诸葛诞采取连结东吴,以逸待劳,拒守扬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的方略,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亲率六军征讨,驻军丘头,由陈泰总管行台。陈泰自幼与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与沛国武陔的关系也很好,有一次司马昭问武陔:“玄伯和他父亲陈群司空相比怎么样?”武陔回答:“通达儒雅,渊博练畅,以天下教化为己任,玄伯不如其父,但严明纲纪简捷精干,建功立事,则超过他父亲。”

回京后,陈泰前后以功增加食邑至二千六百户,子弟一人被封为亭侯、两人为关内侯。

忧愤而亡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能忍受威权日去,便亲率殿中宿卫、苍头、僮仆等,欲攻打司马昭。在南阙与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展开激战,混战中,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弑杀曹髦。

陈泰知道后,当即跑到现场,与太傅司马孚倒在地上,枕着曹髦尸体号哭尽哀。不久,司马昭也进入宫禁,见此情景,便问陈泰:“玄伯,天下人当怎么看我?”陈泰说:“只有斩杀贾充,才能以谢天下。”司马昭又说:“你再考虑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陈泰回答:“难道还能让我说别的话吗?”因过于悲恸,不久即去世。

一说,司马昭弑君后召陈泰一同商议善后事宜,陈泰不想参与此事,且已经病重,但在家人的逼迫下还是不得不从命,与司马昭在密室中商议,二人的对话大致同前。

陈泰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谥号穆侯,并被厚葬,后来石苞死时受到的待遇“帝发哀于朝堂,赐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及葬,给节、幢、麾、曲盖、追锋车、鼓吹、介士、大车”被史称为“皆如魏司空陈泰故事”。由其子陈恂袭爵。陈恂无子,他去世后,便由弟弟陈温袭爵。

咸熙元年(264年),朝廷恢复五等爵制,因陈泰“著勋前朝”,所以改封陈温为慎子。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八)

徐氏——贵妃

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

前蜀亡后,后唐庄宗以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蜀后,后唐内乱,庄宗被杀,孟知祥野心膨胀,训练甲兵,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就僭称帝号,但不数月而死,孟昶继位。孟知祥处心积虑,昼夜辛劳所创下的局面,传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见烽火,不闻干戈,五各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宫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词臣狎客,装点出一幅升平和乐的景象。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据传宋太祖灭后蜀后,侍卫们领了宋太祖的旨意前去收拾东西,这些人居然连他的小便器也收来了。那溺器是最污秽的东西,侍卫们怎么还要取来呈给太祖呢?只因孟昶的溺器与众不同,乃是七宝装成,精美无比。侍卫们见了,十分诧异,不敢隐瞒,取回呈览。太祖见孟昶的溺器,也是这样装饰,不觉叹道:溺器要用七宝装成,却用什么东西贮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命侍卫将它打得粉碎。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孟昶天天颠倒在宫女堆里,每逢宴余歌后,略有闲暇,便同着花蕊夫人,将后宫侍丽召至御前,亲自点选,拣那身材婀娜,资容俊秀的,加封位号,轮流进御,其品秩比于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资,皆由内监专司,谓之月头。到了支给俸金之时,孟昶亲自监视,那宫人竟有数千之多,唱名发给,每人于御床之前走将过去,亲手领取,名为支给买花钱。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把来进御,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九)

秦朗——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秦朗(生卒年不详),字元明,小字阿稣(又作阿苏),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云中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官至骁骑将军、给事中,曾率兵讨伐鲜卑轲比能和步度根的叛军。为曹操养子。

秦朗父亲秦宜禄是吕布部下,奉命出使袁术,袁术把汉朝宗室女嫁给他。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下邳。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关羽请娶杜氏。曹操见杜氏美貌,自纳为妾。秦宜禄归降曹操,担任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县长。刘备大将张飞以夺妻之仇怂恿秦宜禄叛曹。宜禄随张飞出走,不久反悔,被张飞杀死。秦朗随母住在曹府,言行谨慎低调。曹操很喜欢秦朗,曾经对宾客说:"世上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

秦朗长大后四处游历,一直都没有任官。直至太和元年(227年),曹睿即位后,秦朗被召命为骁骑将军、给事中,并且经常伴随曹睿出行。当时曹睿喜好举发人的罪行,甚至有数个罪犯因小过失就要被处死;秦朗见这些事都没有谏止曹睿,而且又未曾为朝廷推荐一个贤才,但秦朗始终都得到曹睿的宠信,经常询问他的意见,每次召见,曹睿大多叫他的小名"阿稣",又多次赏赐秦朗,更为他建了一幢大府第。其他人虽然知道秦朗没什么大才,但因为他亲近皇帝,于是都常去贿赂他,以至秦朗的财富比得上那些在朝中任高职,获封爵的名臣大将。

青龙元年(233年),原本臣服于曹魏的鲜卑大人步度根与一直与曹魏作对的鲜卑大人轲比能勾结,并州刺史毕轨发现后上表讨伐,但最终战败,反而令步度根与轲比能更为齐心,合力侵袭曹魏边郡。曹睿于是派秦朗率领中央的部队讨伐他们。最终秦朗击败鲜卑军,轲比能和步度根败走漠北,同年冬十月,原本在并州军队战败后叛离曹魏的步度根部将戴胡阿狼泥亦到并州投降,秦朗于是撤军。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曹睿患病严重,拜曹宇为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及秦朗一同辅政,嘱咐后事。

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两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刘放、孙资怕有后患,私下想加以离间,说服曹睿更改诏书,以曹爽为大将军,与太尉司马懿辅政。而秦朗等人皆被免官,亦不得进入宫省,秦朗等流泪而出。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十)

轲比能——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

轲比能(2世纪?-235年),为中国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

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轲比能统率下的部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自曹操北征后向曹氏进贡表示效忠。魏文帝时,轲比能受封附义王。轲比能在进行部落统一战争时,受魏国干涉,受沉重打击,于是对魏怀贰,献书魏帝表忠,以麻痹魏庭,使之放松警惕。此后,轲比能的部众变得强盛,控弦十余万骑,为害魏国边境。每次钞略得财物,轲比能都公开透明地均平分配,所以得部众死力,各部大人都敬畏之。实力强大后,他继续部落统一战争,于是威行诸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鲜卑族政权。深感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

人物生平

崛起乱世

轲比能本来是鲜卑的一个小部落人,因为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众人推举他作为首领。因为这个部落靠近边塞,自从袁绍占据河北,中国人有很多逃奔轲比能。轲比能教会他们使用兵器,同时他自己也学到不少中原文化。所以他统率部下,摹效中原王朝。他外出打猎时,高举军旗,以击鼓作为进退的口令。

建安(196年—220年)年间,轲比能通过护乌丸校尉阎柔向朝廷进贡。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关中十一路诸侯,田银、苏伯在河间反叛。轲比能率三千骑兵,随阎柔平定叛乱。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臣氐(一作能臣氐)等反叛,请求归顺扶罗韩。扶罗韩统率一万多骑兵前往迎接。到了桑乾县,无臣氐等人商议说,扶罗韩的威信并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业,于是另外派人向轲比能送信。轲比能马上派万余骑兵前来迎接,并与无臣氐一起对天盟誓。轲比能于是在宴会上杀死扶罗韩。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及众部下都归顺轲比能。因为考虑到自己杀死了泄归泥的父亲,轲比能对泄归泥特别友善。步度根因此埋怨轲比能。

之后,轲比能率军协助乌桓作战,曹操任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率兵北征,大败鲜卑、乌桓联军。轲比能由此退出塞外。后来他恢复向中原政权贡献。

延康元年(220年),轲比能派人向朝廷献马。魏王曹丕封轲比能为附义王。

大战魏将

黄初二年(221年),轲比能将住在鲜卑的五百余家魏国人驱遣出来,让他们回代郡居住。

黄初三年(222年),轲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骑兵,驱赶牛马七万多口与中原通商,并派遣一千多家魏国人居住在上谷。后来轲比能与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互相斗争。素利向乌丸校尉田豫求救,田豫担心因此互相兼并,造成更大的危害,认为应该救助善良、惩治凶恶,向各部族显示威信。于是单独率领精锐士兵,深入到鲜卑控制的地区,鲜卑军很多,在魏军前后进行抄掠,截断退兵之路。田豫遂率军挺进,距鲜卑军十余里时,扎下营寨,收集许多牛马的粪便烧了起来,从另外一条路撤走了。轲比能见烟火不断,以为田豫的军队还在,便离去了,走了数十里之后;才发现田豫已撤走。轲比能又率军追击田豫至马城,将其重重围困,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鲜卑军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向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鲜卑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马逃走了。田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鲜卑军的尸体布满了原野。

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其势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保守太原、雁门郡。步度根又派人对泄归泥说:“你父亲被轲比能所杀,你不想法替父报仇,反而归顺仇人。他今天虽待你不薄,其实那是在想日后杀死你的计谋。还不如回归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亲,怎能和仇人相同呢?”从那以后,泄归泥率其部下逃奔步度根。轲比能想派兵追赶,可是没有追上。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来到雁门郡内,请求归附曹魏。雁门太守牵招下令还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轲比能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因此,牵招又亲自率领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轲比能。

黄初五年(224年),轲比能再次入侵素利。田豫率轻骑牵制了轲比能的后部,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田豫出奇兵击退琐奴。

黄初六年(225年),轲比能又被并州刺史梁习所破。

专擅漠南

轲比能因兼并各部的战争多次遭到田豫等的干预,由此心怀反叛之心,并给辅国将军鲜于辅写信说:“胡人不识文字,已故的校尉阎柔为我向天子保举。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派兵攻讨,但是田豫却协助素利。我在阵地上派琐奴前往,听说您来,马上撤回军队。步度根处处抢掠,又杀死我弟弟,反诬蔑我为强盗。我们落后,不知礼义,但我们接受天子印绶,牛马尚且知道水草为美,何况我还有人心。将军应替我向天子讲明情况。”鲜于辅得到书信后,上报朝廷,曹丕又派田豫招纳安慰。轲比能的势力因此更强盛,统领十多万人。抢掠所得财物,他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面处理完毕,从不私贪,所以部下愿意为他效死力。其余部落的首领都很敬畏他。但是他的势力还是赶不上檀石槐(东汉时鲜卑部落首领)。

太和二年(228年),田豫派遣翻译官夏舍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夏舍被郁筑革建杀害。这年秋天,田豫统率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大获全胜。田豫率兵返回到马城时,轲比能率兵三万,把田豫围困七天。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历来为鲜卑人所信任。阎志前往解释劝说,才为田豫解围。后来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对鲜卑实行安抚信任政策。轲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进贡。

被刺身亡

太和五年(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再出祁山,北征曹魏,与轲比能串通,兵屯石城,遥相呼应。魏明帝曹叡命牵招适时进讨。诸葛亮退兵后,轲比能回到漠南。

青龙元年(233年),轲比能诱使步度根依附,让他背叛并州刺史毕轨,并和他结亲。又率兵万余人在陉北迎接他的家口资产。毕轨派部将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能派兵在楼烦与苏尚等会战,将其杀死。曹叡派遣秦朗率领中军出讨轲比能和步度根,最终二人败走,步度根部将泄归泥再度叛降。后来轲比能杀了步度根。

青龙三年(235年),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死轲比能,换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之后,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曹魏的边陲因此得以安息。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