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朝的历史人物故事

多多阅读历史人物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想、质疑的精神。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故事()

胶鬲——作为历史上盐商的祖宗

胶鬲,殷商时人,起初隐居在商地。周文王将他推荐给殷纣王做大臣,官居上大夫,因苏妲己造虿盆,欲将宫女投入其中喂毒蛇,胶鬲不忍,上谏劝阻,使纣王大怒,欲将胶鬲与宫女一同投进虿盆,胶鬲大骂不止,愤而跳摘星楼自杀。这段情景描写不是历史事实,但也歌颂了胶鬲大义凛然的气概。

历史上胶鬲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昔日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胶鬲是其中之一,是作为盐商的祖宗被供奉的,别处供奉的两位,一是海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一是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管仲。胶鬲在贩卖鱼盐过程中,十分辛劳,最后被周文王发现,拟举为重臣。但胶鬲当时并没随文王入周,可能是受文王嘱托,仍留在商朝策反作内应。后来,胶鬲官居少师,并作为上邦使团成员出使周朝,使团以纣王之兄微子为首,成员除胶鬲外,还有伯夷、叔齐等。时文王已去逝,由武王执政。武王兄弟分别给使团成员做工作,要他们反商助周,许诺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微子、胶鬲答应了,只伯夷、叔齐没接受。不久,武王伐纣:“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微子得知武王出兵的消息后,马上命胶鬲去周师联络。武王接见胶鬲,商定了十五日后,也就是甲子日到达朝歌,然后胶鬲速赶回去通报。武王挥军东进,一路不断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要的道路,行军十分艰难,部下劝武王歇息缓进。武王认为:自己与胶鬲已约定甲子之期,如不能按时赶到,胶鬲将有危险,他不愿失信于天下,也不愿失信于胶鬲。于是催兵疾进,按期赶到,以4万5千多人的兵力讨伐纣王,纣王拼凑了70万人迎战于牧野。由于微子、胶鬲等人的策反工作成效显著,纣王70多万人一经接触,土崩瓦解,很多士兵纷纷反戈冲向纣王,纣王大败,自焚而亡。武王建周之后,“微子胶鬲,皆委质为臣”。

南庚——商朝第十八任君主

南庚,姓子名更,生卒年不详,商朝第十八任君主。商王沃甲子,商王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继位。在位28年,病死。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将国都由庇(邢)迁至奄(今山东省曲阜县)。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继位。谥号“商顷王。

历史人物故事()

武丁——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  ,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史称“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继承王位武丁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相传,武丁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  与下层民众比较接近。武丁在位前,是一个“旧劳于外,爱暨小人”,武丁长期在外,不能不认为是小乙的有意安排;马融曾说,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劳苦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7。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武丁继任商朝君主之位。[1]  武丁继位后,想要复兴商朝,但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武丁因此三年不说话,将一切政事交由冢宰决定,自己则观察国家风气。

武丁继位之初,朝中并非无人可用,《尚书·说命中》:“台小子旧学于甘盘。”《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  …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可见,除旧有的官僚体系外,武丁既有可托政事的冢宰,又有可以师事之的甘盘,并不缺乏治国的人才。后来,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傅说尽力辅佐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  史籍中多有记载:《墨子·尚贤》:“昔者傅说被褐带萦,庸筑于傅岩,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于北海之州,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国语·楚语》:“昔武丁能耸其德…  …而又使以梦象旁求四方之贤,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朝夕规谏。”《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  …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商大治。故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武丁利用“梦帝赉予良弼”的策略提高了傅说的宗教地位,同时也极力提高傅说在行政系统中的地位,称傅说“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使之成为权力系统中的关键人物。

武丁利用傅说进行强化王权的同时,也在理论和制度上对采取了集中权力的措施,集中王权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尚书·说命》中比较详细的记载:一是强调“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的君臣秩序。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商王对官员的任免权。“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建立任人唯能、任人唯贤的规则,力图改变盘庚所强调的“惟图任旧人共政”的用人模式,“最终取得了对官吏的最终任免权”。这实际上是对旧贵族在任职特权上的否定,大大加强了商王选拔官员的自由度,对王权的加强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权掌握到商王手中。商代前期与王权对立的贵族主要是依靠神权,《尚书·君 》:“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所以列举的权臣皆是“格于上帝”的巫师,神权构成对王权的主要威胁。商代的神权最主要表现于祭祀权,研究表明,武丁前期的祭权十分分散,多种非王卜辞都有频繁祭祀祖先的记录,有的甚至祭祀商王的远祖。针对这种情况,武丁提出:“黩予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对祭祀进行改革。

武丁时期,特别是通过对土方、舌方和羌人等方国部落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消除了边患,有利于边疆的开拓和发展,而且通过战争掠夺了大量财物和奴隶,从而又促进了商代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  ,由其子祖庚继位。

历史人物故事()

墨胎初——孤竹国的第八任国君

亚微(?-商纣王六十一年),墨胎氏,名初,字子朝,伯夷之父,孤竹国的第八任国君。

其父父丁(名竹猷,孤竹国第七任国君),担任商朝的贞人和司卜,官至亚官。后来父丁薨逝时,亚微正式成为孤竹国的第八任国君,同时承袭其父的官职。在位时,曾经想要以其三子叔齐为继承人,不过在其薨亡时,反而叔齐和伯夷一直推让诸侯之位,造成两人离开孤竹国,而去找周文王。最后国人拥立其次子亚凭为国君,不久担任商纣王的亚官。伯夷,长子。亚凭,次子,在伯夷和叔齐离开孤竹国时,被国人拥立。叔齐,三子。

戎胥轩——春秋战国秦国、赵国的祖先

戎胥轩,是伯益长子大廉的玄孙中衍的曾孙。他在西戎之地,与戎人一起生活,被称为戎胥轩他与骊山女所生的儿子为中潏。  戎胥轩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  。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秦非子。

历史人物故事()

华商始祖——王亥

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子姓,又名振,夏朝时期商丘人,商族。他是商国的第七任君、阏伯的六世孙、冥的长子。王亥是王姓始祖。

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始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人们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

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商朝建立后,追尊王亥庙号为商高祖,殷墟甲骨文中称“商高祖王亥“、“高祖王亥”。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亥是夏朝时期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少康十一年,王亥的父亲冥受夏朝君主的命令,被派去处理黄河的问题,那时的王亥开始协助父亲。不过到夏杼十三年,父亲在黄河而身亡。使商族人固定在冬至时,为歌颂冥的功德而祭祀他。也因此王亥正式成为商族的第七任首领。

王亥即位之后,训养牛马,并发明牛车作为运输工具。也因此让部落的农业和畜牧业快速地发展的同时,发展了贸易业,有效缓解了农牧产品过剩。

贸易被害

夏泄十二年,王亥为了要解决牛、羊过剩的问题,于是跟其弟王恒讨论如何跟其他部落以物换物。决定好之后,与王恒选一些有活力的牧人,一起亲自把这些动物送至有易国(今河北省易县一带)。

据《竹书纪年》记载: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帝泄十二年,即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货和牛羊。其弟王恒兼程逃回商丘。

还有一种说法是绵臣的妻子看上了王亥,而招惹王恒的嫉妒。于是王恒联合一位卫士,准备暗杀王亥。某一天,王亥醉醺醺地回房睡觉。而刺客趁机拿着斧头从后门潜入王亥的房间,最后把他的身体切成了八块。没过多久,刺客被某位宫女发现。然后里面的士兵捉住他,给有易君处置。当绵臣知道王亥的死因时,决定把王亥带来的牧人和动物,通通归自己所有;然后把其尸体和王恒赶出有易国。不过,据后来发现的甲骨文记载,王亥是为有易君所杀,王亥之子上甲微又杀有易君复仇,可见这种传说并非事实,而是后人杜撰的。

商朝建立之后,历任君主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劳,而对于王亥和其子上甲微的祭祀非常慎重,另外追尊王亥的庙号为高祖。

历史人物故事()

邓九公——三山关总兵

邓九公,小说《封神演义》人物,成汤三山关总兵。其女邓蝉玉,女婿土行孙。闻太师奉纣王之命讨伐西歧命丧绝龙岭之后,纣王启用邓九公(曾多次打败南伯侯鄂顺)出兵攻打西周。后邓九公与女邓婵玉归周,斩杀商营多员大将,后随黄飞虎征青龙关时斩了青龙关守将丘引部将“朱雀星”马方,由此可见青龙的武艺高强,后哼哈二将中的“哈将”陈奇出战,用他的“哈气”擒拿了邓九公,邓九公宁死不屈,大骂丘引和陈奇,结果丘引大怒,将邓九公斩首示众,姜子牙封神,封邓九公为青龙

傅说——殷商时期著名贤臣

傅说,中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建筑学家。他作为商代宰相,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留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而这位颇具传奇色彩、奴隶出身的宰相,当年就隐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岩。傅说,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为姓。  傅说从政之前,身为奴隶,在傅岩做苦役。那里是虞、虢两地交界之处,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坏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傅说就靠从事版筑维持生计,虽有才干,无从施展。

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的时候,殷商已经很衰败了,武丁即位后,想重振殷商,但是没有贤臣辅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说话,国事都交给冢宰来管理,自己则观察国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贤人,说:“我是一个囚徒,姓傅,名说。天下如果有能找到我的,就会知道我不仅仅是个囚徒了。”武丁醒来后分析:“傅”是辅佐的意思,“说”是欢悦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个人,既能辅佐我又能让百姓欢悦呢?于是就让画工根据梦中的印象画了图形,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间的傅岩找到了一个叫说的囚徒,和图画很像。说本来是个很有才能的贤人,隐居在傅岩,因生活穷厄,就自卖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监狱)里,穿着粗麻布衣服,带着索链,在傅岩筑城以求衣食,《韩非子·难言》说“傅说转鬻,舂于深岩以自给”就是这个意思。《尚书·说命》的《孔传》认为是虞、虢之间的傅岩本是交通要道,因为涧水经常泛滥冲坏道路,所以需要发动囚犯刑徒修筑,傅说是当地的隐士,也自愿和刑徒一起筑路,目的就是能吃饱肚子。说被带到商,武丁见了他,和他交谈了一番,认定他就是梦中的那个贤人,就起用为相,结果殷商因此重新振兴起来。《史记·殷本纪》认为傅说原无姓氏,唯名“说”,因为他是在傅岩这里被找到的,所以就以“傅”为他的姓氏,称为“傅说”。


关于商朝的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