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考的必备知识点归纳

地理概念是构成地理知识的基点。每道地理高考题都是由一个个地理概念组合而成的。在地理复习中,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掌握浓缩概念的方法,利于记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期中考的必备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地理期中考的必备知识点归纳1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

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高二地理期中考的必备知识点归纳2

1.日本优先发展核能的理由:

①日本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②日本常规能源缺乏;③日本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④核能地区适应性强,其原料的运输量小,适合在日本发展核能。

2.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季盛行西北风。②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西侧为日本海,沿岸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③当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时,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脉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故日本海沿岸冬季的气候特征是多降雪。

3.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①日本群岛的西岸冬季降水较多。原因是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风经过日本海洋面携带了大量水汽,在日本西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此时日本的东部沿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日本群岛的东岸夏季降水较多。原因是东岸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携带大量水汽,在日本东部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日本西部沿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4.日本的工业集中哪里?为什么?

答: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是: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④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5.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答: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

高二地理期中考的必备知识点归纳3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的防灾效果。


高二地理期中考的必备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