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及注意事项

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及注意事项

1.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2.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

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

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对文综学科的“恐惧”。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是每个考生都要面对的问题,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场小技巧:

1.临进考场前,最好不要与同学扎堆,以免紧张情绪相互蔓延,你可以独自静处一会儿,在允许的情况下提前15-20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考场四周,熟悉一下环境,如果有认识的同学,可打招呼以放松心态。

2.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提醒自己做到保持静心、增强信心、做题专心、考试细心。

3.拿到试卷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可以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有时监考老师还会宣读更正错误试题)。

4.在考场上,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素,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它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它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许就回忆起来了。

地理高考答题技巧:地理特征描述类

1.答题模板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海拔高低+特殊地貌(如沙漠广布、海岸线曲折等)。

②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水热组合(如雨热同期)。

③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落差+流速。

④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水系形状。

⑤地表环境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水系(河湖多少及其突出特征)。

2.答题技巧

①把握描述方向和角度。明确描述的方向,即描述的对象在哪里、是什么。其次是确定描述的角度,即从哪些方面来概括,确保要点全面无遗漏。②看图说话,读表归纳。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地理特征信息。对图表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结合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确保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③正确表达,描述规范。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来表达,关键词要准确。组织答案时,要点要全、话要短,先主后次,层次分明。

地理高考答题技巧:地理原因分析类

1.答题模板

①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②气候类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③“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

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以及径流调节的季节变化。

④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⑤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答题技巧

①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则要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②理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素,并理解这些因素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③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等内容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以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④由果溯因仔细描述:首先弄清题中已知信息与所设问题的内在联系,由果溯因搭建思维线索;最后再由因到果,正向综合形成答案。


高考地理答题时间分配及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