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中的一些计算题总是让学文科的妹纸很头疼,其实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好做计算题的必备公式。小编整理了地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注意:

  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b.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c.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d.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14.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

  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16.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7.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4)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思维力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

  18.人口计算公式: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

  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9.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20.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1.人口总负担系数: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2.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

  23.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4.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

  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5.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一、考点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理事实需要人们进行数字统计、测量和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考查地理计算可以反映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出地理数据,这是学习地理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因此,地理计算题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地理掌握情况的方式,也成了近年来各地地理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这种试题,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初中地理计算题不多,涉及的计算量不大,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地理计算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有在综合题中考查的情况。初中阶段,主要计算题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一)比例尺计算

  1.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气温值的平均数(气象部门一般采用:2时、8时、14时、20时4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2. 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求得的平均数。

  3.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求得的平均数(即: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之和÷12)。

  4.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

  5. 气温年较差:年最高月平均气温与年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6. 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100米是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0.6℃是两地之间的气温差,求高处的气温减去气温差,求低处的气温加上气温差。)

  7. 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之和(单位:毫米)。

  (四)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1)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1年内)÷总人口数×100﹪

  (2)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1年内)÷总人口数×100﹪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 也可以用:(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计算

  2. 人口密度计算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面积 (单位:人/平方千米)

  (五)时区的计算

  1. 某地时区= 该地经度÷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2.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区时差(东加西减)。

  (六)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 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111千米。即1经度之间相隔距离:40000千米(约赤道长度)÷360(一圈分成360等份)=111千米。

  2. 同一条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所以同一条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为111千米×相隔纬度数。

  二、典题解读

  例1."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

  A. 1厘米 B. 2厘米 C. 10厘米 D. 20厘米

  【答案】B

  【解析】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所以1:5000=图上距离/10000,计算可得图上距离=2厘米。所以选B。

  例2.下面“某村等高线地形图”(图2)中,甲地的海拔和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分别为( )

  A.100米 、250米 B.250米、100米

  C.50米、250米 D.250米、50米

  【参考答案】B

  例3.读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已知B点的温度为16 ℃,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 )

  A. 14.8 ℃ B. 15.4 ℃

  C. 16.6 ℃ D. 17.2 ℃

  (2)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为山谷

  B. 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 600米

  C. 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 ①处坡度比③处陡

  【答案】

  (1)D (2)B (3)C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本图等高距为200米,从而可知A点比B点海拔低2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知,A点比B点气温高1.2℃,即A点气温为16+1.2=17.2℃。(2)B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3)①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图中等高距为200米,估算图中山峰的高度小于 1600 米,大于1400米;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 ;③处等高线比①处密集,即③处坡度比①处陡。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例4. 读“两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对比表”,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意大利

0.94

1.03

 

尼日利亚

4.23

1.8

2.43

  (1)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 1.97% B. 0.94%

  C. 1.03% D. -0.09%

  (2)关于表中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意大利人口出现负增长,该国人口密度小

  B. 尼日利亚人口增长快,该国人口密度大

  C. 意大利所在的大洲人口增长最慢

  D. 尼日利亚所在的大洲人口最多

  【答案】(1)D (2)C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人口增长及分布状况。

  (1)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故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94%-1.03%=-0.09%。

  (2)人口增长和人口密度没有必然联系,故AB叙述错误。欧洲人口增长最慢,非洲人口增长最快,亚洲人口最多;意大利位于欧洲,故C叙述正确;尼日利亚没有非洲,亚洲是人口最多的洲,并不是非洲,故D叙述错误。

  例5.“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发射升空。此时玲玲的爸爸在莫斯科(东3区)收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当地时间是( )

  A. 6月11日22时38分 B.6月11日 12时 38分

  C. 6月12日12时 378分 D.6月 11日19 时38 分

  【参考答案】 B

  例6.2017年暑假,小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表哥要回北京探亲,他在美国当地时间7月22日10时上飞机,飞机大约飞行10个小时到北京,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去接机( )

  A. 21日9时 B.22日9时

  C.22日23时 D.23日9时

  【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时区相差一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美国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相差了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所以当美国当地时间7月22日10时,北京时间为7月22日23时,所以小明的表哥是北京时间7月22日23时起飞的,飞机大约飞行10个小时到北京,故小明应该23日9时去接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