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学生刚接触历史,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北京人 | 山顶洞人 |
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 | 约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
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保留一些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 |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
能打制石器(称为 旧石器) | 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 |
使用天然火 | 人工取火 |
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 | |
有衣服,装饰品,产生了爱美的要求 | |
过着群居生活 | 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 |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河姆渡遗址 | 半坡遗址 |
约7000年前 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河姆渡。属于长江流域。我国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 6000多年前 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半坡。属于黄河流域。我国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
①使用骨,木,石质工具。(石器经过磨制,被称为“新石器”)②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③饲养水牛,猪和狗等。④利用简陋的小船采集,打鱼,渔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⑤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 | 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②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
远古的传说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⑤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参加,“三过家门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还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如西域。骏马,魔术,胡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西域(今天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起点)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葱岭------西亚,欧洲。这条路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称为“丝绸之路”
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是成都,
三:秦汉时与朝鲜的交往:1,铁器技术传入朝鲜,2,在平壤附近墓里发现“蜀”的“漆器”3当时朝鲜有个国家叫“秦韩”。
四:西汉时,中国与日本就了交往,当时日本列岛上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交往。东汉时,日本的一个叫“委奴国”的派使者到中国,汉光武帝赠送“汉委奴国王”金印。
五: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条支海”(今天的波斯湾)。166年大秦(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派使者从海上来到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二: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打败了袁绍。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三: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国鼎立局面得以维持主要是蜀国和吴国的联盟,使魏国不敢南下。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一:三国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南方地区相对稳定。2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农作物。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4:孙吴政权以及蜀国重视发展经济。
二:吴蜀时期,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的特产。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舰船。瓷器技术提高,能生产精致的青瓷。
三: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的到初步的开发。
四:三国后,西晋曾经统一全国。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
五:东晋南朝是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建康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七: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交往记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其中,鲜卑族的拓拔部的影响最大。
二:我国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地的格局。
三: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标志北朝开始。拓拔宏是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拔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内容:1,借鉴汉族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影响:1,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进程。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三:青铜器代表: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水平。雄伟端庄,气势凛然。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代表
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3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结构精妙,造型奇异,风格独特;纹饰上具有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点是: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三:为了抵抗匈奴,巩固北部边防,秦朝初年,秦国修建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灵渠”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一:西汉时候,人们用麻造纸,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增加,成本大大降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二: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三:东汉时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数学专著。介绍的负数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四: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约1100年。
姓名 | 朝代 | 领域 | 主要成就 |
张仲景(医圣) | 东汉 | 医学 | 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华佗:著名民间医生 | 东汉 | 医学 | 世界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五禽戏” |
贾思勰(农学家) | 北魏 | 农学 | 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 |
俪道元(地理学家) | 北魏 | 地理学 | 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
汉字的演变
一: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商朝时,普遍使用甲骨文,是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就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二: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铸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西周时期,铸有文字的青铜器增多。
三:秦朝,小篆是全国通用字体。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汉代竹简,帛书和石刻上的文字基本是隶书
四:汉朝后期,草书和楷书形成。三国两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流畅便捷。
五:甲骨文和金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和宝贵资料。
活跃的学术思想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天山东曲阜)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保存在《论语》一书中,,《论语》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为什么称孔子为思想家?-----------因为: 1,提出了“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只要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太平了。 2,提出了一套保守的政治思想,看不惯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 3,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三:孔子的教育方面的重大贡献: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2,编订了《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3在教学中,重视师德,善于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四 战国时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学派和代表:
原因: 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对于这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这样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众多学派。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
代表及代表作:
道家 | 庄周 | 宋国 | 《庄子》 |
儒家 | 孟轲 | 邹国 | 《孟子》 |
荀况 | 赵国 | 〈〈荀子》 | |
墨家 | 墨翟 | 鲁国 | 《墨子》 |
法家 | 韩非 | 韩国 | 《韩非子》 |
兵家 | 孙膑 | 齐国 | 《孙膑兵法》 |
文学,史学与宗教
二:〈史记〉的作者,内容,影响。 答:作者---西汉的司马迁。 内容:1,记述了远古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2。全书共130篇,创造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列。 影响: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的影响。
三:西汉末东汉初,古印度的佛教从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逐渐流行起来,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道教正式创立,道教尊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多姿多彩的艺术
一,音乐:湖北随州战国墓出土的一套编钟可以演奏各种乐曲,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赞扬。
二,美术:秦汉时的美术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佣是雕塑的杰作堪称四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三,书法: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擅长多种字体,他的隶书,楷书端正规范,行书和草书流畅潇洒,创造出新意境,登上书法艺术的高峰,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四,绘画: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不但形象优美逼真,而且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都得到充分体现,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 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
功:①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③统一车辆形制、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
过: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生活腐化。
一,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璧之战。
二成语相关的事或人。
反戈一击---牧野之战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楚庄王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破釜沉舟----项羽
揭竿而起---大泽乡起义
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都是属于儒家。
孙武,白起,孙膑属于兵家
商鞅,韩非属于法家。
老子,庄周属于道家。
初中历史的11种记忆方法
一、联想记忆法
1.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不但能使我们弄清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理清历史事件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且很有利于掌握知识,巩固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
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这能从横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结构的体系输入大脑,概念明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应用方便,随时可以再现知识结构体系信息。
(3)相似联想记忆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4)相反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对立物是鲜明的,所以运用相反联想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巩固的,能够运用相反联想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巩固记忆。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2.联想记忆的途径和方法:
(1)依据时代的联想
心理学把因时间相关的联想叫作接近联想。根据它,可以将年代作支点,通过某一史事的时间,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事件。
这种方法,大别之有三种…
①同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发生在同一年代的史事结合起来联想的方法。通过“历史大事年代”,可以看到许多这类史事。如由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独掌大权,就可联想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史事。其作用,可对史事作横向比较,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发展动向。
②近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时间相近的史事连接起来联想的方法。如义和团运动的年代,可先复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再联想四年后的戊戌变法,然后又联想到“两年后”。
③时距联想法:这是一种利用史事发生时间距离相等的偶合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如1689年英国制订《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是百年为距的例子。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历史知识的熟记程度。
(2)依据地点的联想
把空间上有关联的现象连接起来回忆。这类联想,因支点不同,也可分为三种:
①同地联想法:它以同一地点为基础,联想不同时代发生的史事。如北京,联想的史事,包括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元朝大都繁荣景象、明初营建北京、李自成攻占北京等等。这样联想,既可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又能了解该地的历史发展概况。
②类似地点联想法:它以同类地点为基础,以联想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三国时期的都城,提及魏都洛阳,就联想到蜀都成都,以及吴都建业。又如两宋都城,在说到南宋临安时,就可能联想到北宋的东京。这样联想,可以将同类历史现象展示出来。
③空间移进联想法:它以史事发生地点的移动变化为基础,联想相关史事的发展过程。如红巾军起义的主要过程,可以将颍州起义、毫州建宋和汴梁定都提出来联想,以揭示其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可结合历史地图复习时使用,有助于相关史实内在联系的展现。
(3)依据人物的联想
按照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可以将这类联想分为两种:
①人物活动归类联想法:一个历史人物,如教材记述其史迹较多,就可依托其人归类联想其事。一生活动性质一贯的如李大钊,他参加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筹建共产党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些史事就可以他为基点进行联想。有些历史人物功过并存,这就需要分类进行联想,以便给以正确评价;如左宗棠,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捻军,但又参与洋务运动和收复,就应用这种方法联想。
②人物活动类比联想法:不同的历史人物,可能活动相同或类似,可能作用一样或相反,于是就有连接起来进行类比联想的可能。如通过玻利瓦尔活动的作用,也就可以联想到圣马丁的事迹。再如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他们的活动是沿着不同轨迹行进的,回忆时自然应当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
(4)依据史事的联想
从史事内容着眼联想,有类似定律、对比定律,以及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因果定律。现分述如下:
①类似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以某事引起对与之相同、相似或相近史事进行联想的方法。如纳西比战役、萨拉托加战役、瓦尔密战役和阿亚库巧战役之间的联想,就是以其各自所处的关键地位所决定的。这样联想,有助于对历史事件共同特征的认识。
②对比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将相反或相异史事连接起来回忆的联想方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联想是相反史事之例,对比的结果可以摆明因阶级属性不同而产生的特征。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联想可以看作同中有异史事之例,对比以后可以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③因果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从史事因果关系入手的联想方法。史事之间,存在着因此之故与紧密相承的关系,务必要同在此之后和区域相连区别开来。由于这种关系在不同领域史事之间存在,所以联想就有经济——政治型、政治——文化型、军事——政治型、经济——军事型等的不同。就具体史事来说,它有产生的原因,又导致一定结果,因而既是结果又是原因,于是联想时就会形成如下的思路链环:“原因——结果【原因】——【结果】”。这些,在进行因果联想时,都是应予注意的。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浓缩记忆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经过概括和浓缩后的材料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浓缩记忆法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1)内容浓缩法
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用,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用、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地思维和辛勤地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在质量上成倍增长,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
(2)字头浓缩法
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识记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点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3)数字浓缩法
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二百万人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4)口诀浓缩法
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经编好,便终生难忘了。如我国封建朝代歌:战国秦朝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宁夏金元明清;统一王朝共九个,余为分裂各政权。
十国各兴歌:前后蜀,南北汉,两吴(吴、吴越)两南(南唐、南平),闽和楚。
清朝世系歌: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努尔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工具,可以起到信息贮存器的作用,是一个小巧的知识库,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捷径,运用得法,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节省时间,一举两得,便捷可行。然而,浓缩不是万能的,不能盲目运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在利用浓缩法时,要注意弄通识记材料的含义,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浓缩记忆。
还应指出的是,浓缩前要考虑所浓缩的内容是否属于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内容,如将次要内容或本身就很简单的内容加以浓缩来记忆,无异于舍本逐末,就无法体现浓缩的“刀刃”作用了。
三、板块记忆法
把历史知识排列组合成一个板块结构,比单个记忆又快又牢。如:陕北保卫战可化简为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四战。奥斯曼土耳其扩张战争可为: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坦丁堡)四战。
土地革命路线可总结为:依联限保消变六字。(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四、逻辑记忆法
所谓逻辑记忆,即指在搞清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各组成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的记忆。在进行历史考查时,我们往往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对所要途述的事件十分熟悉,但他在答题时常常答不完整,即使大小事件他都提到了,也往往说不到点子上。任何历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组成,因而要把一个历史事件叙述完整,必须交代清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过程、事件的意义(包括性质、作用、影响、评价等),而叙述事件的过程要力求简洁,但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诸要素不能遗漏。
五、分类记忆法
所谓分类记忆,即把历史事件加以归类整理以达到记忆目的。历史课本上,每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朝代、一个历史阶段,都往往提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比诸方面,显得头绪繁多。如果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归类,便可将纷繁的头绪理得比较清楚明了。
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分类整理。
比如,法国的拿破仑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要全记住,确非易事,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将其对外战争进行分类,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1)正义性、进步性的战争:多次打垮欧洲大陆封建君主组织的干涉军和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
(2)争夺霸权的战争:同英国、沙俄所进行的战争。
(3)侵略性的战争:进军埃及,侵犯葡萄牙、西班牙等。
这样,记住了三个观点,就比较容易说清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概况。
又如,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这个人物,学生要记住他在历史上的活动也不容易,有关他的历史记叙分散在课本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左宗棠的活动作分类、归纳:
(1)他是湘军军阀,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了人民起义。1860年起,他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围攻天京;镇压捻军,率湘军尾追西捻军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2)洋务派的地方代表,办过“洋务”,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作过贡献。1866年,他从法国购买机器和材料,成立福州船政局。
(3)为保卫祖国不受侵犯作过贡献。1875年他任钦差大臣,次年进军,在人民的配合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初收复了,粉碎了俄英侵略者利用阿古柏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在中法战争中,他是主战派。
这样分类归纳以后,记忆就方便多了,对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也就不会感到困难。
六、系统记忆法
大家学历史,总感到头绪繁多,难于掌握,死记硬背的结果,费了很多时间,吃了不少辛苦,记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知识,掌握不住历史全貌,在回答综合性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个问题,要理清历史脉络,首先掌握历史阶段的轮廓,以便于鸟瞰全局。
例如,从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
(1)这段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2)在这一历史时期,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略战争(战争、第二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
(3)书本上其他章节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这八大事件的“附件”,例如,禁烟运动是战争的前奏;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响应和延续;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可以看成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顺此脉络回忆出这一阶段中的各个历史事件。用同样的办法对其它历史阶段进行整理,头脑中零碎的知识就走向系统化、整体化了。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不仅记忆牢固,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七、规律性记忆法
总结某些历史事件的共同规律,以认识其本质。
如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展,但却受到封建制度的障碍而发生。目的:一般是为反对封建制度,反对地主阶级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或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结果:一个剥削制度代替另一个剥削制度,封建制度的枷锁被打碎了,资本主义枷锁又套到人民头上来了。意义: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对其它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八、数学记忆法
历史事件的年代由阿拉伯数字排列而成,简单枯燥,不易记住。
(1)数轴记忆法
即规定以公元零年为原点、以公元前为负、公元后为正建立数轴。例如我国奴隶制崩溃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而西欧的奴隶制度的崩溃,则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标志。如果将这两个年代在数轴上予以注明,就很容易记住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早于西欧一千年。
(2)数字特征观察法
如罗马优努斯在西西里领导起义是在公元前137年,这三个数字是在四个连续奇数1、3、5、7、中挖去第三个奇数后排成的一个三位数。又如383年的淝水之战,1234年蒙古灭金,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进攻当时被荷兰殖民者霸占的我国领土台湾,18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8年马克思诞生等,亦具有明显的数字组合特征。
(3)等差数列记忆
例如,我国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11年、1913年、1915年和1917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如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皖南事变,分别发生于1911年、1921年、1931年和194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只要记住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其余三个年代也就记住了。
(4)时差记忆法
如唐末农民起义是874年开始的,起义坚持10年,就可推知这次起义是在884年黄巢牺牲后失败的。抗日战争为期8年,是1937年爆发的,由此可以推算出:它结束于1945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整整两百年后英国才发动侵华的战争,故知战争是在1840年发生的。再如金建立于1115年,十年后灭辽,故知金灭辽是在1125年。
(5)推算记忆法
①逐年推算: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战争,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②等距推算:按每隔10年或100年一件大事去推算。例如,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
③起讫推算:历史事件总有起讫两个年代,记住其中一个年代及其距离的年间,就能推算下一个年代。例如,美国独立战争八年,记住始于1775年,就可推算出结束于1783年。
九、图表记忆法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简表,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
十、对比记忆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相关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找出其异同,以增强记忆。
如把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①从斗争形式来看:二者都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
②从组织手段来看:二者都是利用宗教迷信动员、组织群众进行斗争的。
③从性质来看:二者都具有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性质。
④从作用来看:二者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⑤从失败原因来看:二者都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
不同点:
①从兴起背景来看:前者主要是反对封建统治;后者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从斗争纲领来看:前者有较明确的反封建纲领;后者提出的口号笼统排外,结果被清政府利用。
③从政权建设来看:前者建立了政权,并有一支统一指挥的;后者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斗争也较分散。
④从势力发展来看:前者势力发展到十八省,主要在南方;后者遍于于华北、东北八个省区。
⑤从斗争时间来看:前者坚持十四年;后者从兴起到失败则不到两年。
十一、巧合记忆法
有些历史现象之间会出现偶然的巧合,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记忆它效果较好。所以姑且称之为巧合记忆法。
(1)时间巧合记忆法
如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之间发生重大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五个年代的数字都是奇数,而且正好组成一组等差数列。
再如: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这四个年代不仅相连,而且都是在10月。
(2)偏旁部首记忆法
如半坡氏族培植的粟,河姆渡氏族培植的水稻,这两个氏族的名称和他们培植的农作物之间就有一种偶然的巧合:粟是一种谷物,喜欢干旱。因此,常生长在地势较高之处。而半坡的“坡”字正好具备这一点,同时它又恰好是“土”字旁;水稻是喜欢水的,而河姆渡的“河”字与“渡”字正好都是“水”字旁。要想区别粟、水稻是哪个氏族培植的,只要看相关的偏旁就行了。
(3)字意巧合记忆法
如中国古代史上传说中的三位人物: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民教人种庄稼;伏曦氏教人结网渔猎。这三位人物的名字,可能是后人根据他们对人类贡献而命名的。因此,只要掌握“燧”、“农”、“伏”的字意,也就能记住了。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与记忆方法相关文章:
2.初一历史复习方法与复习指导
3.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4.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5.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