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测试卷

  化学知识是固定公式,且有记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测试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测试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四川雅安中考)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答案A

  2.(2018四川绵阳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C

  3.(2018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答案A

  4.(2018山东济宁中考)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答案B

  5.(2018重庆中考)“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答案C

  6.(2018浙江绍兴中考)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答案D

  7.(2018重庆中考)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洗糯米 B.刀切肉块

  C.粽叶包粽 D.烧火煮粽

  答案D

  8.(2017贵州黔东南州中考改编)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答案D

  9.(2018浙江嘉兴中考)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

  。

  (2)验证猜想二: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3)验证猜想三:进一步实验……

  答案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间太短(合理即可)

  (1)其他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硝酸银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或 (合理即可)

  模拟预测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海水制“碱”

  C.海水制镁

  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结晶析出,属于物理变化;B.海水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选A。

  答案A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棉花纺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活性炭除臭 D.液氧汽化

  解析棉花纺线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是粮食经过发酵产生新物质酒精,故属于化学变化;活性炭除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臭味,此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液氧汽化是液态氧气变成气体,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墨绘制字画

  B 醋酸显酸性 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 NaOH能与油脂反应 用NaOH除去油污

  D CH4常温下是气体 用CH4作燃料

  解析A.用墨绘制字画,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B.醋酸显酸性,可以和水垢中的CaCO3、Mg(OH)2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使之除去,故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而除去油污,故正确;D.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与CH4常温下是气体无关,故错误。

  答案D

  4.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儿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解析由图示可知,由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装置内有气泡冒出,因此将双手移开一会儿后,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故烧杯内导管处的液面上升且高于烧杯内的液面。

  答案C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  )

  解析A.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量程与之相近的10mL的量筒,故实验操作错误;B.测定溶液的pH时,应在玻璃片上放一条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得出溶液的pH,故实验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实验操作错误;D.应该用火柴或者燃着的木条去引燃酒精灯,故实验操作错误。故选B。

  答案B

  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大约45°,其原因是                    ,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                   。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

  (3)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是 。

  解析(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倾斜约为45°角,可增大受热面积,有利于液体的流动,受热均匀;若试管竖直加热,则受热面积小,试管底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2)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固体送入底部,以防粉末状药品沾在管壁上;(3)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容易沸腾而喷出。

  答案(1)增大受热面积,有利于液体回流 防止试管底部温度过高,出现暴沸喷出

  (2)防止粉末状药品沾在试管内壁上或可使药品集中在试管底部

  (3)液体太多,加热时容易喷出

  7.苯的化学式为C6H6,它是一种液体,无色透明,有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易燃的化合物,有较高的毒性,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有损害,也是一种致癌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白血病等病症。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苯属于     物(填“有机”或“无机”);其中描述苯的物理性质的是        (只填一点,下同);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苯的用途的是          。

  (2)写出苯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根据苯的化学式为C6H6可知,苯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物理性质是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包括色态味、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性质,“它是一种液体,无色透明,有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都属于物理性质;“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易燃的化合物,有高的毒性,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有损害,也是一种致癌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白血病等病症”是化学性质;苯可作为有机溶剂属于苯的用途。(2)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6+15O2 12CO2+6H2O。

  答案(1)有机 苯是一种液体(或苯无色透明、有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在常温下,苯具有可燃性(或有毒性) 苯可作为有机溶剂

  (2)2C6H6+15O2 12CO2+6H2O

  8.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再测定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解析(1)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夹持镁条的工具是坩埚钳;加热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胶头滴管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集气瓶、试管都可用于收集气体。(2)pH试纸不能润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实验结束后,要熄灭酒精灯,砝码放回砝码盒,胶头滴管不要平放于桌面上,放在试管架上。

  答案(1)①I ②A ③D ④G ⑤B ⑥C或I

  (2)AC

  (3)C

  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要求配制溶液的浓度   (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1)给试管内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应事先放入少量沙子或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下落后炸裂集气瓶;(3)量取液体读取数据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因此造成配制溶液的浓度会偏大;(4)玻璃仪器连接时不能在桌面上平压,以防试管被压破;右手要握住橡皮塞而不能握住玻璃弯管,否则可能造成导管断裂。

  答案(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集气瓶炸裂 (3)偏大 (4)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

  10.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③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2)操作④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你认为还可采取              等措施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解析蒸发液体时,液滴飞溅是因为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可采取连续搅拌、来回移动酒精灯等措施。得到食盐的产率偏低可以从溶解、蒸发、转移过程中食盐是否有损耗等方面找原因。

  答案(1)D (2)蒸发皿 来回移动酒精灯 (3)ABD

  11.下图为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即“铜绿”)的装置。试回答: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

  (2)实验开始时,将碱式碳酸铜粉末装入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3)实验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

  (4)实验完毕后,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6)该实验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

  。

  答案(1)铁架台 酒精灯 烧杯

  (2)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碱式碳酸铜粉末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碱式碳酸铜全部落到底部

  (3)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在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入热的试管里使试管炸裂

  (4)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取出来,再移去酒精灯。如果先移去酒精灯,试管里气体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烧杯里的石灰水就会沿导管进入热的试管里,使试管炸裂

  (5)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6)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2.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MgO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1)[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淡黄色固体?

  (2)[查阅资料]

  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

  (3)[提出猜想]

  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4)[实验探究]

  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

  。

  (5)[实验结论]

  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解析(2)由于组成空气成分的物质中不含有氯元素,因此镁在空气中燃烧不可能生成氯化镁;(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氮气生成;(4)将镁带在氮气中燃烧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即可证明小婧的猜想;(5)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故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Mg+N2 Mg3N2;(6)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而镁在氮气中也可以燃烧,因此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答案(2)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有氯元素

  (3)氮气(或N2)

  (4)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5)3Mg+N2 Mg3N2

  (6)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答案合理即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