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期末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期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知识点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_,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

初二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

漱shù属zhǔ引凄异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上。

(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6)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7)哀转久绝。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这三段分别描写了三峡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人名),北魏(朝代)地理学家(称谓)。

初二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