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是中考地理的高频考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它就会变得很简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地理位置分析
绝对位置(也叫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指经、纬度范围,所在半球,高中低纬,所在热量带(有特殊纬线也答出来);②相对位置:指同等级的邻居(如国家、大洲等);③海陆位置:面临的海洋和背靠的大陆。
2.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
具体分析: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说出疏密分布位置。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3)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3.地形特征问答题描述方法
(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2)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①哪里高,哪里低;②起伏大小;③整体情况(平缓或海拔较高或崎岖不平)。
(3)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④等温线等。
4.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纬度(决定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温度高;昼长影响气温;太阳辐射量强,气温高。
②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低影响气温。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影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风向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风向影响气温(高纬吹向低纬,温度较低,反之温度较高;背风坡焚风效应温度高)。
⑥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⑦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5.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风向和气压带: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雨影效应)。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天气系统因素——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6.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补给类型(降水、冰川、积雪、地下水)、河流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水利工程、湖泊或沼泽调蓄作用等)。
②流速:与地势起伏大小紧密相关。
③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土质是否疏松、人类活动频繁与否,以及汛期含沙量大
④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根据冬季最低温是否低于0℃来判断。
⑤汛期:出现时间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⑥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气候(降水量多,径流量大,蒸发量的小)有关。
⑦凌汛:由纬度低向纬度高地区流;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7.流域的开发应用:
河流的利用(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供水、养殖等)治理(疏浚河道,提高通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加强土地利用等)为核心。
8.水电站建设条件:
自然原因: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
丰富;气候适宜,利于施工;对野生动植物影响较小的地区。
社会经济因素:距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近,市场广;人口多,劳动力丰富;靠近大城市,科技能力雄厚;交通网发达,交通便利等。
9.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①水流速度慢;②流量大;③季节变化小;④结冰期短或无。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数量密度大、经济水平高;服务范围广;运输需求大;有较为便利的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连接。
10.农业的定义及分类
农业指种植植物或饲养动物,以及从自然界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部门主要分为种植业(狭义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1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气象灾害);②地形平坦;③水源(灌溉水源);④土壤肥沃;⑤生物灾害(病虫害、野生动物和鸟类等)。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支持政策;④科技发达(基因、保鲜、冷藏等);⑤劳动力丰富、廉价;⑥工业基础好。
注意:①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②影响农业的气候灾害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涝灾;③从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季节时段)分析。
12.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方面:①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②水源:靠近河流、湖泊;③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社会经济方面:①市场因素:腹地广,市场广;②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③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④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⑤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⑥工业基础;⑦农业基础;⑧环境因素:下风地带或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13.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
口集中;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②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③河流(供水、水运功能);④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条件;②政治因素;③军事;④宗教;⑤科技;⑥旅游。
14.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①地形(山区、平原);②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③水文(少经过河流、湖泊多的地区);④气候(少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⑤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①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性道路);②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③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④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15.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主要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采掘业、加工业、高新技术工业等)、第三产业(交通、通讯、旅游等)的区位条件分析。
16 .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多暴雨;地形起伏较大;土质疏松;植被较少;流域面积广;河流多)和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17.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四大类:
气象(气候)灾害主要发生在大气层中,常见有干旱、暴雨、台风、寒潮、沙尘暴、狂风等。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岩石圈中,常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
水文灾害主要发生在水圈,常见有洪涝、风暴潮、海啸、凌汛等。
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害、以及食草、食肉动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常见有虫灾、鼠害等。
自然灾害的防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不同。
18.地表环境特征:
①气候(湿热冷干) ②植被状况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
19.为什么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是红海?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同时蒸发旺盛;②周围多为沙漠地带,河流注入量少;
③近些年人们大量截取汇入红海的河水,导致红海面积大范围缩小,盐度急剧上升。
20.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
①大陆架海区;②河流入海口处;③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④温带海区
21.人口迁移:
经济(就业、经济收入)②政治 ③社会文化 ④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
22.治理外流湖缩小的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②退田还湖;③合理利用水资源
23.治理旱灾的措施:
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等。
24. 治理洪涝的措施:
①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②修建水库;③退耕还湖;④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⑤加固江防大堤;⑥疏浚河道;⑦河道裁弯取直
25.传统工业区衰落整治措施:
①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③完善交通网络;
②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④治理环境污染
2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②扩大林、草地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④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⑤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27.治理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措施
①产业结构调整造;②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28.治理盐碱化的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
29.治理能源缺乏问题的措施:(开源节流)
开源:①加强勘探开发;②能源的地区调配或进口;③开发新能源
节流:①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②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能工业发展
30.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意义
对东部:①缓解能源紧张;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质量;
对西部: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④改变西部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缓解因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压力)
31.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有利于加快脱贫步伐,维护社会稳定;③有利于西南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④有利于带动西南旅游、商业的发展;⑤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3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1)地形坡度;(2)降水量(水源);(3)碎屑物(土壤);(4)植被覆盖率
生活经济因素:(1)植被破坏;(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开矿
3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本身: ①资源特色、价值(美学、历史文化、科学、经济价值)
②功能(观光、文化旅游和科学考察);③集群状况;④地域组合情况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距离;②交通通达度;③地区接待能力(服务设施);④环境承载量
34. 水能资源
①流量大(从气候或者补给来源简要分析);
②落差大,流速快(从地势如阶梯分界线或者等高线分析如陡崖,进行简要阐述。)
35. 海港的建设:(港阔水深,风平浪静)
自然:海港内水域宽阔,便于船舶停留;水深,便于进出;风浪小,安全;
人文: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连接;港湾内配套设施完善,利于船员休息。
牢记答题要点和步骤,沉着应对,勿漏答、忌想当然答。
2020年中考地理高频考点总结相关文章:
1.2020年新初三中考地理复习计划
2.2020年地理中考复习建议
3.2020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4.2020年中考地理复习三法指导
5.2020中考地理复习策略精选
6.2020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7.2020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8.2020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9.2020中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