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总结(最新8篇)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篇1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在刘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刘克祥老师的研究课题。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遇到研究学习的困难的时候,刘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进行指导。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研究性学习任务。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研究性学习小结 篇2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绍嫫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如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就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做,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会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重要,从而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如《洋河的污染与治理》这一课题的解决,常常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通常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这种形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活动课内容相对较多的特点,可以适当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少而精地绍嫫一些研究课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习惯,以便学生能逐步适应这一过程,到八年级可以适当增加一定的课时,但是一般七年级一个学期安排一到两个课题为宜,八年级以一个学期不超过四个课题为宜。

研究性学习小结 篇3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小组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也不枉费我们大家辛苦一场。

这次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题目是:为什么金华青少年越来越不了解金华?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金华的当地人对自己本地风俗文化的了解程度。这是一个关乎我们自己的贴身问题,离我们自己的生活比较近,研究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有意义。在活动中我们这个组的组员表现的很好,大家表现的很认真,也很团结。所以质料收集的很顺利。当然,在活动中也有失误,但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都把一个个困难给克服了,心里无比的快乐。我想之所以要开这一门课程正是要培养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丰富多彩的,再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次活动还使我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学会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使我初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为我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前打下了基矗。

这次活动使我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这次机会,增强了我们的能力。也感谢在调查中给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组的其它成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去上网找资料,有的忙着往图书馆跑,有的拿着相机去拍下有用的素材,还有的成员保管并整理所查到的资料。经过好几周的忙活和整理,大家终于可以坐在一起整理材料并讨论下一步的计划。在讨论中,我们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下一步计划更加周密和严谨,也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来做后期的工作,让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我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我们将较为深入地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结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教育等各种因素来分析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青少年们能够正视这一现象,并得到启发。让自己以及周围的人能正确地树立起对于本地文化的观念,正确的态度,并能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加深自己的理解。也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青少年在接受各种文化的时候不要忘记本地文化。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增强自身对于社会问题的看待角度全面性,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了解到本地人是怎么对待自己本地的风俗文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本地的风俗文化,还可以了解到金华人是否重视自己的本地风俗文化,是否对自己本地文化采取了什么政策或保护措施。

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从调查结果的分析中看,我们了解到很多青少年对自己本地风俗都不是很重视,而且很多的青少年对自己本地的风俗习惯都不是很了解,大多数的学校对当地的风俗从不进行教育或宣传,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都不知道自己本地的风俗文化。很多青少年所知道的风俗都是通过父母才了解了一点点,要是父母不提醒,他们压根就不会想起有什么风俗,我想这个和学校的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关心,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使一些学校能够引起重视,加强对本地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教育和宣传,使请少年们不至于不了解的自己本地的风俗。

除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之外,父母也应该辅助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双管齐下,青少年就不会不了解当地自己的风俗文化了。所以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不仅要教育做人方面的,也还教自己的孩子有关当地文化的一些知识。

自从进入学校,很多学生学习的大多数是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接触到本地的一些文化,致使了很多学生越来越不了解自己本地的一些基本文化。我认为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当外地人问起自己本地的一些文化时,学生的回答竟然是“不知道”,我认为那些外地人不笑话才怪类。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我们中学生学习本地的一些文化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学校要开设乡土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对我们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4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顾和反思,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在这将近半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氛围,来扩大学生的信

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研究性学习小结 篇5

一、“研究性学习”工作进展情况

学校“研究性学习”方案实施两年来,老师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校本培训研讨,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观念,在科研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

6月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前期调查,并做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们普遍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事先进行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各方面的培训,使参与的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更全面透彻的了解,更好地开展工作;其次,选题工作在研究性学习中也尤为重要,是决定整个研究成败的关键,选题时不要过于盲目,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第三,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研究要进行及时的评价、交流,评价要注重研究过程的体验,而且在评价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要融入对学生道德品质、人格修养、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第四,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监控,不论是学生或老师,这样才能促使研究性学习更为合理规范。

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普遍喜欢该类型的学习活动,但希望家长和老师支持指导帮助,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查阅资料的时间和空间,担心查找资料有困难。

家长调查显示:对研究性学习了解不深,希望研究性学习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评价上要重鼓励发现和赏识。选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8月底召开了相关教师的座谈会,初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确定了实施教师、实施班级。为了保证课题的有效进行,学校觉得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安排到三到五年级的课时计划中,在9月进行启动。

三到六年级各推派一个班按照学期计划进行“研究性学习”,按时完成首次研究任务,然后总结经验,在三到六年级全面推开,做到班班有小课题研究,同时在学科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日前,各班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均已完成,并择优汇编成册,在展示中共享劳动成果。

二、“研究性学习”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并体验了小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撰写、调查、访谈、获取信息、反馈、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得到提高。同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各实验班撰写了小课题的课题结题报告,并以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如:答辩会、电子小报、黑板报、合理化建议等。通过初步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讨,为建立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研究性学习”工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座谈、走访师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面(如家长、社区)因素还需加强。

3、及时总结与提升的意识有待加强。

建议:

1、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互动式培训,提高理论素养。

2、下学期进行家长开放日扩大“研究性学习”的影响力。

3、加强研究实践的管理力度,及时交流反馈信息。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3班和4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工作,由于对本学科没有教学经验,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摸索中,为了以后教学的提高,我现在将本学期的教学做一个总结;

一、在每个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将通过逐步的调查、记录、交流等各种方式,会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书中选择一两个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它们的启发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研究。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想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二、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同学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到研究的乐趣。教学中我提倡:积极参与每一次的探究活动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勇于实践的好习惯,注重小组活动中伙伴间的互助,学会倾听小伙伴的建议,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握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过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入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去体验探究的乐趣,去探求那些令人好奇而又使人着迷的自然、社会、自我现象。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教学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也还有很多不足,今后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7

xx:

第六大队第九组

组长:吴思琪、阎达仁

组员:黄艺行、宁震坤、曾强、周孟龙、王俊琛、任怡翔

指导老师:周小青

一、明确目的:研究沙龙村产业结构变化,为优化产业结构带给推荐。

二、研究方法:座谈访问

三、正文:

既然是调查产业结构,那么我们要先清楚产业结构到底是什么。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而一般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为:

(1)需求结构;(2)资源供给结构;(3)科学技术因素;(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主要是沿溪镇沙龙村的产业结构变化。

沙龙村以第一产业的蔬菜种植为龙头。而构成如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在于:

地理环境:土质肥沃;水质、空气均到达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而沙龙村北邻浏东公路,南靠浏阳河使得交通无比便利;(如图)

市场需要: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与此——绿色农业应运而生,满足市场需求;

思想普及:由于建设新农村政策及村委会的宣传领导,使农民也普遍构成一种概念;

物质条件:因为免收农业税政策,机械、肥料有带给和补贴,所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用心性,带动发展。

由于以上如此之多、各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存在,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村。以下是一张沙龙村蔬菜种植面积的发展条形图。

备注:含复种面积

据了解,2001年沙龙村成为全国农业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沙龙村的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2001年人均收入为2800元,到2007年人均收入到达7900元,同年,蔬菜总产值到达840万元,到08年到达1560元,发展尤为迅猛。

同时我们还从村干部口中得知了沙龙村最新的动态:建立沙龙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在我们的追问之下,了解到关于此模式的一系列资料,其优点在于:

1、带给新的种苗、农药、肥料。由普通种苗改良为优质种苗;由化学农药升级为更加健康的生物农药;由无机肥进化为有机肥,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带给机械。目前沙龙村的劳动力输出状况分为3大块:外出务工,一般为18——40岁;在乡镇企业打工,一般为初高中毕业,具有必须文化基础;留家种田,大多是40——65岁的劳动力。显然大龄劳动力并不贴合如此大规模大做功的农业活动,而带给机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矛盾,提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

3、引进先进技术。如与湖南农大、农科院建立教科实习合作,在冰灾后引进恒温技术。

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改变了原先散户型生产模式生产、产品不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的缺点,集中了劳动力、机械等,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规范了种子、肥料、农药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努力实现高效、科技、现代农业,开始具有树立品牌意识。

其次沙龙村在第二产业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术为其他产业服务)、食品、塑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第二产业产值达1.5亿,占总产值3/4。平均增长值高于沿溪镇(36%)。

在走访了一些工厂之后,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百年食品加工厂:

工人数:12人(初始8人)大多为女工纯工人(少数几天回家务农)

年产值:07年50万08年100万

人均收入:8000元/人

浏阳三星烟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纯工人

年产值:1亿左右

年收入:2万4左右

沙龙竹制顶板生产厂:

年产值:06年200万08年500万

人均收入:1万2

工人数:06年60人08年180人(半农半工)

沙龙塑料生产厂:

年产值:06年115万08年472万

人均收入:6000元(计件半农半工)

从以上数据综合能够看出,沙龙村的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大大超越了第一产业的产值,甚至更有前景。那么我们发出疑问了——为什么还要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为主?

透过资料的分析与实践得出的感受,我们哦们得到如下答案:

1、沙龙村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无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

3、农业往加工储藏方向发展,需要工业的发展来帮忙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

所以,沙龙村的工业发展仅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和作用条件,不能代替处于重要位置的农业。

而沙龙村发展的第三产业更是为了农业发展带给条件。

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村里坚持贯彻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措施表此刻:建设农民新村,改造了2个小区;实行“三改”(水、厕、渠);建立环保学校。

这为无公害蔬菜带给配套设施,宣传环保理念与思想,稳定农民坚定的发展这条道路。

沙龙村虽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基础,但目前还并不完善。比如:有网页,但紧缺网络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检测人员;蔬菜包装会增加产品成本……而村领导也已意识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如将招聘网络人才作为了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

四、总结:

沿溪镇沙龙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第一产业服务,第三产业的加强是第一产业构成品牌与优势的关键。

五、推荐:

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产业上,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一条信息化的道路,建立将无公害蔬菜的路子做大、做宽,建立农机合作社及流通队伍,构成品牌。优化产业结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第一产业作为特色龙头产业,稳步发展以花炮为主的第二产业,用心加快第三产业的步伐,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将产业结构健康稳定地发展。

xx

20xx年X月x日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8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

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指出: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満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还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基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这个最终目标的。为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来改变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具体地指出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当前,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我们有必要对两年多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回顾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每周3课时,每所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按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没有体现,有的将全部课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际上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干脆把这三个课时分配给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意思是只在这三科当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好的是安排1个或2个课时在正课(课表上)时间中,其余安排在课外活动和其他课余时间中进行。那种把研究性学习只分给几个学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某几个学科的事,应包括所有的学科,而且,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交叉的。

研究性学习只安排在某几个学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师实施,也是不妥的。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高中14大学科中,除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这些科目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外,其余9大学科都应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每期作16周上课时间计,全期共48课时 ,如果每周2节安排在正课中,每期有36节,则9大学科每科可以排4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排课时,总课表上不分到学科,另用单列课表将研究学习的课时分配给每位任课教师。督促检查,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每个学科每位教师4节研究性学习课干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索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上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内容选择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方面。课题研究还包括项目(活动)设计类的课题。这种以课题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表达阶段,相应地,对于这种学习的评价过程就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等),和结题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集体研究三种形式。

第二种,就是有人称之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即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在一节课中铺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尽管这种问题也会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多数只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各自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将背离它的初衷,而被纳入“应试教育”的狭窄轨道,终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过来,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则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究能力。

第三种情况,就是“带研究性特点的”学科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各学科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作法。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性质,对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

综合以上三种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基本形式看,当前的重点仍然应是第一种形式。没有第一种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广泛开展,就无法造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特别强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另外,研究性学习的许多问题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不是一堂课或两堂课所能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当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前所述,活动评价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价,结题论证,活动总结与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课堂中进行。

走出课堂和校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不是只是目前为了转变观念有权宜之计?应当说,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因为,不只是现时的观念转变问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要获得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今天的学生要走出课堂和校门,明天的学生同样要走出课堂和校门,今天对我们教师来说,可能是不太自觉这样做,明天则可能是一种自觉和自我意识的行为。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一期至少48课时,三年将是276课时,这么多时间的研究性学习,确实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学生应当走出课堂和校门。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是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观念落后,更在于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困难,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要做好过程管理和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活动过程的管理。

有的学校对于活动过程的做得比较好。广东番禺中学采用了建立“课程档案”的措施。规定:

学生必作:

(1)研究方案:课题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专家或指导教师等内容,开题前上交,教研处备案。

(2)研究周记:每人每周学习情况记载,每篇不少于400字,含时间、地点、研究内容(要具体)、收获、体会、问题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期末总结要求1000字,每周上交专职教师批阅。

(3)研究成果:每小组或个人从下列内容中至少选择一项,研究 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作品以及软盘、录像资料等,期末上交专职教师。

教师必作:

(1)指导笔记:含对全班或所负责小组(个人)的指导的详细记录,有时间、地点、对象、主要内容,由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每周一次,每月底交教研处。

(2)项目总表:项目汇总(名称、项目成员、指导教师单位、联系渠道、进度所需资源等内容)开题后交教研处备案。

(3)学习心得:每月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心得。

(4)项目评估:对项目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每篇不少于5000字。

教研处必作:

(1)检查记录:每月末检查教师的指导笔记和学习心得,按a b c d四等评分;每学期抽查每班各项目小组(个人)的研究周记,按a b c d四级评分。

(2)科研论文:每学期以校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研究范围,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

从番禺中学的情况看,这所学校还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主要是专职教师发挥作用。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应当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备课组、 教研组的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涉及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工作情况的考核。有的学校作出了有关管理与考核的规定:例如有一所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人带3个班为満工作量,兼职教师其工作量与语、数、英教师等同;另一所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为1—5个;还有的规定:

(1)由于示范性高中要求教师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因此,能承担研究性学习指导和任意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是合格的。并作为示范性高中教师的必备条件,学校将以此作为教师晋级、评选、年度考核优秀的硬指标。

(2)工作量计算:专题讲座按1:1计算课时,应与学生共同听课,讲座期间较长时间在年级室者视同旷课。其他指导活动计算为:课题数权重(根据课题质量确定权重)每课题津帖数。

(3)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认定依据:

①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记录本。包括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指导活动设计与过程记录,授课教案等。

②所指导课题组的有关原始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的阶段成果(如小论文),对学生的评价。

③专题讲座与集中交流活动的出勤情况。

④指导研究性的学年总结或论文。

对学生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有的学校采用学分制是一种比较好方法。规定了基础学分,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任务的给2个学分。设奖励学分,活动开展得好的,经认定取得较好成果的,再给1—2个学分。三个学年中,学生取得10个学分时定为合格。如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研究态度认真,研究成果显著,则获得学分较多。

上述有关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许多学校 都制定了,但是落到实处的不多,甚至有的学校制定这些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

三、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可是观念的转变又不会是自发的形成,只有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探索研究中的体验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才会逐渐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就是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不变也得变的环境态势。

当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对提转变教育理念就反感,有的甚至说:“什么转变教育理念,那纯粹是‘作秀’!”那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这样的人一方面说明他对当前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无知,但同时又是因为受当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社会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高考升学率,一所重点中学,如果几年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就会很糟,甚至组织部门对学校校长书记的考察,也可能作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课程改革是要有胆识的,课程改革搞好了本来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一开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当前的很多情况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作计划,写总结,都是把高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都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大家都习惯了长期以来老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行动计划中,为了高考,他们会采取“一切为了前线(高考)”的行动策略,甚至为了高考不惜采取各种“战时特殊政策”。其教育行为的不公平现象和短视行为处处可见。人们认为,只要高考考试制度不变,这种现象也不会改变。废除高考考试制是不可能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考试体现了最大的公平和公正,没有考试的人才选拔将会产生的腐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虽然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但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适当加大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带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但其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其他的形式不可替代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第二课堂,也不是一般地课外活动,是必修课,是特殊的必修课的课程形式。以前,搞素质教育时,为了克服一些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搞第二课堂、搞活动的偏向,有人提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口号,这个口号本身没有错,但素质教育最终开展得怎样呢? 教育的观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人们相信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反过来也会认为,凡是能提高考试质量的各种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作法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误入歧途。今天,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生活,体验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虽然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但绝对不能说,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如果不这样认识的话,那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失败,是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相违背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