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推荐10篇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通用10篇)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1

“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三讲:讲政治、讲科学、讲故事。在注意价值引领的同时,还要从学理上把理论讲透,并且得拿事实说话,有温度、有色彩,不枯燥、接地气,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高深的理论‘说’家常话。”熊说。

教书:将理论与现实打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上讲的是硬邦邦的理论,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现实。如何将二者打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不少年轻教师十分“怵头”,熊却认为:“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讲解,把思政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贯穿其中,是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大好机会。”于是,她的课上,总是不乏当前的热点话题,理论阐释、现实关联相得益彰。

让学生们惊讶的是,熊老师居然能用70多首歌曲,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阔历程串联起来。《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工友歌》是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春天的故事》是扑面而来的改革春风……“现在的学生都有个性,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做到‘配方科学、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熊说。

为了知己知彼,熊习惯通过问卷调查来摸底。课程进行到1/3时,一张问卷发下来:你最近关心什么热点问题?对前段时间的课程感觉如何?对今后的教学有什么建议?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熊还常常把学生请上讲台。主题发言,让学生就热点话题分组研究,以幻灯片、音视频甚至是辩论赛或小品的形式汇报展示;新闻播报,让学生变身主播,用课前10分钟播报一周国内外新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为了讲好思政课,熊先后主持了“传播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等多个课题,以及近20个教学改革项目,让一堂课的精彩从深厚的理论土壤中“冒出来”。早在20xx年,熊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被评为国家精品课,并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思政课是教师个人信念的外化,教师必须成为这些信念的信仰者和践行者。”熊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思政课教师,就得‘身教胜言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育人:要真正将学生放在心上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熊常说,“教学一时,师友一生”。每个学生,她都放在心上,希望他们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心有家国情怀,把人生之路走好。

她的课间,从不“留白”。一张张画面精致、配乐优美的幻灯片,对学生们娓娓道来:《年迈父母的话》提醒学生们感恩父母;《成长的一角》告诉学生们正视人生的起起落落;《世界名校之旅》鼓励孩子们继续深造……

“这样的‘课间甜点’,熊老师足足做了100多个!”学生赵颖媛说:“我们内心里常常有很多困惑,熊老师理解我们的纠结,总能及时给我们以指点。”

“熊老师,工作不好找,我感到很无助”“熊老师,我是转专业过来的,有些跟不上”“熊老师,我在人际交往上有困惑”……熊老师是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做熊老师的学生,让人羡慕!”学生耿幸宏开心地回忆,大学时光,跟着熊老师,他们看过秋日的红叶,赏过冬天的落雪。

熊很懂她的学生:“学生有问题时会很无助,这时很需要一个人去点拨、开导,哪怕只是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宽慰的话,也许就豁然开朗了。”

“讲好思政课,不仅仅需要知识传授,更重要的任务是品德培养和价值认同的教育。”熊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有育人情怀,真正关心爱护学生。20xx年来,她一直用对学生的爱诠释着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与责任,先后被学生们评为“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并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

传承: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这些年来,自己摸索的艰难、积累的经验、研究的成果……熊想把这些传授给青年教师们,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培养未来的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熊说。20xx年,熊工作室入选首批“北京市名师工作室”。此后,她正式承担起每年培训北京市思政课新上岗教师的任务。

如何把培训做出特色、达到预期效果?熊经过反复论证,规划了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思政课建设和师德教育、科研基础能力训练、教学法和基本技能、异地教学等五大模块内容。

“培训中的‘微格’训练,给我们做了一次‘核磁共振’,全角度、全方位地对我们的授课进行了扫描!”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学员沈震兴奋地说。

“微格”训练,就是先请每位学员进行15分钟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然后由学员给自己打分,再请教学名师进行专家诊断;最后,大家分组交流讨论,给学员“集体会诊”。刚开始“问诊”,来自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员袁红有点不好意思:“每次回放自己的视频,都要鼓起勇气。但真的直面了问题后,就迫切地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说话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不同人说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因为语言有温度和色彩,包含着情感、信念以及价值观。”熊说。

新上岗教师培训,把思政课青年教师领进门;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建起“能量加油站”;“北京思想青年”微信公众号,打造“移动课堂”……如今,熊xx名师工作室已形成三级培训体系,实现青年教师培养长流水、不断线。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培养6期近500名新上岗教师,学员满意率达100%,一位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个大舞台,我们要将其作为毕生追求,把所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言传,更要身教,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熊充满期望地嘱咐学员们。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2

内容提要:作为塑造青年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思政课要强化价值引领;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课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扎实办好思政课,从理论武装、价值引领、实践养成等方面持续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理论武装

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实现人生目标有着强烈渴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是他们的特点,也是他们的优点。作为塑造青年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筑牢思想根基。

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要把彻底的理论讲透彻,必须深化研究阐释、学懂弄通做实。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智库建设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组织力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攻关,为办好思政课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抓好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武装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塑造灵魂的工程。青年大学生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决定其人生发展方向。思政课是事关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程,必须重视理论学习教育。要继续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遵循不同学段、年龄段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彻,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楚。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抓好理论学习教育,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小班教学、中班研讨、大班讲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主动回应学生关切。网络是青年大学生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既有主旋律,也有杂音噪音。思政课要直面杂音噪音的干扰,主动回应青年大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解答,将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把事实和道理讲清讲透。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调研青年大学生所思所想所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努力使课堂讲授有的放矢、直抵人心。

强化价值引领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思政课要强化价值引领。

健全课程体系。坚持思政课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健全课程体系,解决好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形成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作为教材讲义必学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建立健全课程育人评价机制,把课程育人效果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评价内容。

拓展平台载体。思政课要以开放姿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统筹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人人上讲台,鼓励领导干部、教学名师、优秀辅导员、优秀青年大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做到处处是思政课堂,发挥博物馆、校史馆的育人功能,依托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高新科技园等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育人基地,在思政课堂、思政教材之外构筑青年大学生成长空间。实现时时有思政教学,把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发言等变成宣传党的政策主张、阐释理想信念的重要讲堂;抓住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制作网络课程、开设网络专栏、创作网络文化产品,让思政课联网上线,随时可听可看可学。

创新方法手段。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手段,运用青年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让思政课教学立体鲜活、可感可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展教书育人奖等评选,组织“五四奋斗的青春”分享会、“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演讲比赛,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突出实践养成

青年大学生普遍磨砺不足、锻炼不够,有些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课要把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个人小目标与国家大目标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磨砺意志品质。针对一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的意志薄弱、担当精神不足等问题,思政课要发挥好磨砺意志、淬炼品质的作用,扎实开展军事理论与训练、劳动锻炼、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坚强意志,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扎实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鼓励青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深化认知认同。针对思政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问题,思政课教学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综合运用小组研学、课堂辩论、情景展示、基层调研等实践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深化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厚植对党、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

增长学识才干。针对一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的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问题,思政课要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实践教育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增长学识才干、施展个人才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入开展“青年学子红色筑梦之旅”、社区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脱贫调研、乡村振兴策划等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3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办好思政课,必须推动改革创新。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在新时代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办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如果因循守旧老一套,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很难取得实效。只有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明确提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这“八个相统一”,直面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出了深刻回答,是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所在。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始终贯彻“八个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每一个都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只有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才能让思政课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益无穷。比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再比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才能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把握,用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比如,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才能让科学理论春风化雨、滋润心灵,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4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犹如爬坡翻山,越往后越难,我们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历史、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一、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党。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湖南农民运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我们党一开始就是为改变穷苦人民命运,就是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我们的初心。当年,林县县委下决心排除万难修建红旗渠,就在于看到了林县世代群众饱受缺水煎熬,就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最迫切的吃水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改变靠天吃饭的贫困面貌。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正站稳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凝聚群众力量,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事要依靠群众,还要对群众负责。要实现脱贫且不返贫,确保稳定脱贫,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困难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浩浩荡荡几十万林县群众,扛着工具去修渠,充分证明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调动群众积极性,而不是简单搞送钱送物、发钱发物,搞救济做慈善,避免造成“等、靠、要”和养懒汉,变扶贫兜底为“我要脱贫”,把群众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

二、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坚定脱贫攻坚必胜的信心

20xx年,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群众占很大比例,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3年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在缺钱、缺粮、缺水、劳动力不足等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历时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建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靠的是什么?就是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长期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党是善打硬仗的党,我们的人民是善打硬仗的人民,改革开放40年的接续奋斗,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山硬硬不过决心,困难吓不倒英雄,任你山高石头硬,铁山也要钻个洞”,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我们能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我们都终将打赢。

三、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齐心协力、精准施策、尽锐出战

一是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准施策。当年,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后,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跑遍了林县一半以上的村庄,摸清了全县的基本情况,找出了林县贫困的症结,精准施策,引漳入林,县委作出带领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决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脱贫攻坚战打到现在,面对的任务更为艰巨也更具有特殊性,所以,要力戒大而化之、浮在表面,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动脑子、费心力,有针对性地分析研判致贫的思想根源和现实困难,因户施策,因人“开方”,拿出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硬招、实招。通过智力扶贫、思想脱贫,把脱贫攻坚工作往心里做、往实里做、往深里做。二是要有敢啃硬骨头的精气神,尽锐出战。“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红旗渠的修建就是一部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奋斗史。千人千双手,万人一条心,当年林县县委和人民靠自力更生、团结协作、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修渠工程总投资6865.64万元,上级拨付资金仅占14.94%,林县人民群众自筹了85.06%,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终究修建了这座“救命渠”“幸福渠”,改变了林县祖祖辈辈缺水的困难局面。脱贫攻坚剩下的是爬坡过坎,是“硬骨头”,要围绕问题不止步,坚定信心、稳扎稳打,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拉高标杆、主动作为,精准发力,齐心协力苦干实干。三是要发扬干净干事的情怀,无私奉献。当年,林县党员干部始终做到严以律己,修渠20xx年,投资近亿元的红旗渠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资金和物资事件。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共产党员任羊成当除险队队长,凌空除险作业被一块石头砸中,说不出话,为不影响作业,拿起腰间的一把钳子,将横在嘴里的3颗牙硬生生的连根拔了下来,不顾鲜血直流,在悬崖上又连续作业长达6个小时。脱贫攻坚,既要干净,不贪不占一丝一毫扶贫款,又要笃定干事,积极担当作为,不能让扶贫资金滞留和“变性”,让良好的作风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注入动力。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在扶贫路上,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以高标准、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5

1、加强党的领导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是我们党在领导教育事业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的领导下,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担负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统筹谋划,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教学部,下同)坚持马院“姓马”“姓党”,把马院打造成学校思想理论战线的坚强阵地,把马院教师培养锻炼成思想理论战线的光荣战士。根据思政课建设规律,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着力在加强研究、科学规划、系统设计上下功夫,为思政课建设的长远有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高校其他各人才培养单位来说,必须树牢抓思想政治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主责主业抓牢抓实,促使广大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和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有机结合、效用相互配合,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发力的大思政格局。

2、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殷切期望和要求。为此,高校党委需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优化师资配备,为实现思政课中班教学、小班研学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认真执行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政治关,真正把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的教师选进来;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育,帮助其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进认同、提高境界、加深情怀、丰富思想;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师发展综合保障体系,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帮助其不断增长才干、更新思维、扩展视野、树立自信;以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为抓手,以优秀团队建设为核心,搭建促进思政课教师全方位提高和发展的快车道,努力培养一批课上得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能手和积极提供决策支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骨干;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严把课堂教学纪律关,督促思政课教师在遵循“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原则的前提下,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帮助其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榜样;在生活待遇、职称评审、荣誉嘉奖等方面给予思政课教师队伍合理充分的考虑,使教师能够安于从教、乐于从教。

3、落实“八个相统一”,推进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推进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需要把“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要求坚决落到实处。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的高度统一,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思政课教师应自觉坚定作为党的教师的身份意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应树立掌握理论、敬畏讲台的意识,决不允许在课堂上出现“杂音”和“噪音”;高校应鼓励思政课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创新授课方式,将逻辑缜密、体系严谨的学术话语转变为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的话语,用马克思主义的朴素真理感召学生,用理性的力量引导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政课不仅要传授政治理论、历史等知识,还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能否将正确的价值观根植学生内心,使学生树立起价值自信和价值自觉,是思政课成败的基本判断标准。同时,思政课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有严谨的学科框架、科学的方法论,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科学的思维范式,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为此,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充满魅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对现实问题的追问与探寻,于无声中为学生播下信仰的种子,浇灌价值的雨露。思政课不能是空洞乏味的“挥拳”与“呐喊”,应力求在“有意义”的同时也能“有意思”。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建设性分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做好思政课建设,不断完善思政课整体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教学体系、学科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另一个维度是做好学生“三观”建设,思政课是为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塑形”的伟大工程,思政课教师要以饱含家国情怀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将真善美的种子种进学生心里。批判性也分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理性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理性批判。另一个维度是旗帜鲜明坚持真理,弘扬正气。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思政课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藏着捂着、含糊不清,必须立场坚定地亮剑发声、批驳谬误、驱除邪气。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能单纯灌输,必须以理服人。思政课从内涵上讲是说理的课,关键是要提升思想性和理论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论讲清楚,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讲清楚,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学得好。思政课在坚持理论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实践性。理论作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才有生命力,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才能绽放智慧的光芒。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的熔炉中得到思想的洗礼、品格的锤炼。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思政课有统一标准,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加强思政课建设,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坚决杜绝打折扣、搞变通。同时,思政课开展的对象、环境、场景复杂多样,差异性很大,思政课教学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根据专业、年级、个性特点量身定做教学方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个体的充分尊重。坚决摒弃“一套方案吃天下,一个教案管长远”,精准制导、靶向施教,精准用力,有效推动教与学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是不能割裂的有机统一体。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效果负责,不能完全听凭学生喜好。在课程内容设置、流程安排、节奏把握等方面要起主导作用,占据主动,掌控全场,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知识传授、言传身教等方式,达到引导学生成长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不会自发地在学生头脑中生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专业化的指导,确保方向正确、节奏得当。思政课教师应准确把握灌输教育的内涵,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系统化的学习和思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形成健康稳定的“三观”,最终学会明辨是非,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还应高度重视启发式教育,不能“一支粉笔打天下”,也不能成为PPT“点读机”,而是积极开展教育规律研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内心困惑的答案,在启发感悟中升华思想和境界。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一方面,思政课在培根铸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显性教育功能。因此,应尊重思政课教学规律,加强科学的教学设计,鼓励思政课教师运用好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思政课乃至思政工作方面的大师、名师,塑造思政课程品牌,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爱听、老师愿讲、有影响力的“金课”。另一方面,注重思政课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不断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改革,推进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注重挖掘其他专业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全课程育人体系,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有效对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切实解决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不愿做、不会做学生工作的问题。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6

办好思政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刻回答了学校思政课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财经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教学研究团队,探索出问题链教学法,努力让思政课活起来,为各高校进一步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有益借鉴。

问题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问题链教学法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问题链教学法旨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通过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实施问题链教学法,关键在设置问题,要领在问题成链。一是注重设置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师要紧密结合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问题创设出恰当的情景,依靠问题让思政课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进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二是注重问题之间形成逻辑链条。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让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注重问题之间形成严密完整的逻辑链条,让学生感受到逻辑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三是注重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互动。围绕问题,教师悉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探求真知、增长才干营造良好氛围。

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实施以来,较好解决了思政课“要么远离学生、要么迎合学生”的难题,让学生愿意学、有收获,让老师乐于教、有成就。20xx年,问题链教学法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问题链教学法的功能作用

强调,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问题链教学法让教师有热情教、学生有兴趣学,能够实现思政课教与学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让广大师生拥有更多获得感和成就感。

提高学生参与度。问题链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着眼于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度。它一改以往思政课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主体与主体”的互动模式,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关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解答问题引导学生穿越理论障碍和思想迷雾,使教学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概念走向事实;让学生由课堂的“旁观者”变为课堂的“主人翁”,感受深邃思想、深刻理论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授课教师提前精选问题,精心设计小组研讨教学环节;学生积极参加分组辩论,思想受到启发,认识得以深化。

增强教学针对性。问题链教学法的关键在设置问题,问题的质量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以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转化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让高校思政课回归现实、贴近生活,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设置问题链时,兼顾思政课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关注点,找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之间的结合点,在教学结合点上精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在设置问题链时,必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能为了片面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偏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而是要牢牢守住底线和原则。

保证教学连贯性。问题链教学法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能保证教学连贯有序。通过对教学主题进行细化、分解而形成的问题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展开,彰显出科学理论的逻辑力量。为此,教学研究团队编写出版了“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详案系列丛书”,教案的设计和编写严格按照明确起点、正确引导、逻辑递进的原则,把那些最终可以导向教材观点和结论的问题作为教学起点,所有问题的选择和设置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确保整个教学形成严密的逻辑闭环。

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实施问题链教学法,应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问题意识、增强内在逻辑、推进方式创新的路径有效推进,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切实让思政课活起来。

提高政治站位。高校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折不扣地落实“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问题链教学法以夯实思想基础为指向,致力于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在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置、教材选用等各个环节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导向。

强化问题意识。问题链教学法注重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突破过去那种照本宣科、把教材观点作为教学起点的教法,以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教材观点和结论背后隐藏的问题为起点,沿着解疑释惑的认知路径展开教学,沿着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深化教学。这样做,既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又彰显了逻辑的力量、理论的魅力,有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增强内在逻辑。问题链教学法在设置问题体系时,围绕授课内容将各个问题串连成一个逻辑链条,形成相互联系、层层深化的“问题簇”,问题与问题间、问题与答案间、问题内部各要素间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确保问题体系和逻辑路径科学合理,中央财经大学围绕教学主题组建项目化教学团队,教师不断加强对教学问题的类型、性质和特点的逻辑分析与研究,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推进方式创新。高质量教学内容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央财经大学着眼于大思政格局,搭建以问题链教学法为核心的“主课堂+”立体教学模式,推动主课堂与拓展课堂无缝对接。在实践课堂方面,以“行走的课堂”为总题,以课堂实践为主体,以暑期实践和专业嵌入实践为两翼,创设“一主两翼”实践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在网络课堂方面,打造“小马乐道”微信公众号、“形教视窗”等网络平台,录制慕课、教辅片、魅力微课系列等。在人文课堂方面,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开设思政选修课、人文通识课。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7

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一个核心观点。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一代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接续奋斗。上好思政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清醒认识到思政课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毫不动摇地加强思政课。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课程的作用,精心引导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有意义”是思政课的价值所在,“有意思”则是其“有意义”得以落实的关键。众所周知,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它要求高,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学生思想困惑多,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要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课,切实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正如所言,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学校应该以此为标准精心培养出、聚集起一大批这样的思政课教师。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就具备了讲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课、使学生衷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基础条件。

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课,必须坚持党对思政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首先,提高认识,自觉把加强思政课建设作为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工作,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其次,创设思政课发展的优良环境,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教师认真讲好、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再次,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制约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升的难题,着力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针对大中小学开设的思政课未能很好地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格局的难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避免简单重复。针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整体育人实效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实现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的有机配合、同向同行,鼓励更多的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鼓励所有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努力挖掘所有课程的育人元素。最后,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课,必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八个相统一”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反映了思政课的教学规律,指明了改进思政课的前进方向。为此,思政课教师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能力,推动思政课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以有效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一是准确传达和解释中央精神,用学术话语讲好政治内容,保证政治性;二是善于用知识传授承载起价值引领的目标,保证科学性;三是瞄准学生的思想困惑,直面学生的思想问题解疑释惑,体现针对性;四是善于用鲜活的故事讲活道理,增强吸引力;五是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旗帜鲜明地对错误思潮进行辨析,有理有据地正本清源;七是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思想实际等情况,有取有舍,突出重点,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化教学体系;八是在遵循教学基本规范的基础上,鼓励每名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8

核心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复读机”,而是“解码器”,要善于转换教育内容的话语体系,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楚、讲透彻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必须克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误读曲解等情况,只有自己真正学懂了、学透了,才能真正地信仰它,才能有底气宣传马克思主义

“‘如果爱,请深爱;如果爱,请真爱!’这是爱情电影还是心灵鸡汤?不,这是温静老师讲授爱国主义的课堂。当她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走上讲台时,我一度疑惑到底是谁走错了教室,因为她与我对思政课老师的刻板印象相去甚远。”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20xx级毕业生韩家宝回忆温静的思政课时写下的文字。理论上有血有肉,课堂中有声有色,思政课以更加贴近学生、融入生活的方式变得鲜活可感。这个80后青年教师正在创新思政课的“打开方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不是‘复读机’,而是‘解码器’”

皮肤白皙,说话轻柔和蔼,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人如其名,温静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温和恬静。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教授,温静承担面向全校教授思政课的重任,上课的大都是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第一步迈不正,路就容易走偏。”

不点名、“段子”多、近热点、有亲和力,温静的思政课打破了以往“内容枯燥”“照本宣科”的刻板印象,吸引大批“粉丝”“打卡”。“她就像有亲和力的大姐姐,向我们娓娓道来。”20xx级学生贾紫琳这样评价。

这份亲和力得益于温静早年当辅导员的经历,也是那时,她觉察到自己的“本领恐慌”。“仅从生活上关心学生并不够,有时道理说着说着就词穷了”。温静希望得到更多的学术训练和价值体系的完善,“用政治立场和理论说服学生,用思想的魅力、真理的力量引领学生。”20xx年,博士后出站的温静走上北师大的讲台,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

当下的大学生以95后甚至00后为主,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如何让他们愿意走进思政课课堂?

在温静看来,教育内容只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复读机,而是解码器,要善于转换教育内容的话语体系,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楚、讲透彻。”

“中国的国土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吗?北京到纽约的飞机要跨越太平洋吗?”在爱国主义的主题环节,温静连续抛出了几个问题,利用学生熟知而非深知的知识点作为教学设计的突破口,打破了惯有的思维定势。脱离平面的书本,国家开始变得立体,爱国就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思政课要想入脑入心,教师就要“走心”。每堂课温静都会细细打磨,不仅要涉及学生的知识盲区,也要按照年轻人的接受习惯设计讲授方式。

“如果你用很短的时间拿到美国名校的博士学位,导师说‘只要你留在美国,我会给你最好的待遇,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你如何选择?”温静在课上问道。

“中国发展那么好,我为什么不回来?”有学生问。

温静话锋一转,“他回的可不是GDP居世界第二的中国,而是1950年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如果是你,你还愿意吗?”台下一片沉默。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温静用邓稼先的故事点出了核心,把学生带入历史的场景,使他们对人物的心路历程感同身受,不仅激发了他们的认同感,也更加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温静说,思政课教师要重构理论的当下情境,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联状态,“学生们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循循善诱与平等对话。”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为80后青年教师,温静深知教好思政课不容易。要想看得懂、听得懂、读得懂学生的世界,就要跟得上学生的步伐,热门电影、爱国动漫、爆款短视频等等,都在不断丰富温静的“素材库”。

思政课的温度上去了,深度也要保证,“内容为王”是思政课教师的共识。“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不能哗众取宠、突破底线。”在温静看来,思想性是课程的“定海神针”,“基础不实,课就容易倒;立场不明,课就容易偏;导向不正,课就容易错。”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方面,温静大量补充“精神食粮”,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北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在“木铎思享”集体备课会上,备课老师在说课的同时,现场参与的学生代表、学生辅导员提出建议,微信备课群根据教师的备课设计同时提问,最后还有专家从理论高度予以指导。

“《流浪地球》最近很火,这个案例能不能加?”“谈到农村,能不能把北师大支教学生的故事融进去?”……反复讨论修正的过程汇聚起一群活跃在思政课一线的青年教师,也打磨出一个个有趣有料的思政课精品——举行辩论,开办演说大赛,编排小品、舞蹈、相声、诗朗诵……理性思辨与观点交锋并存,这是让学生服气的课堂。

除了备课环节的创新探索,北师大思政课教师团队还利用“木铎思享”的微信公众号保持师生联系,改变思想传递不解渴、不尽兴的状态——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中随时提问,助教在线处理,教师当堂或课后回答,公众号同步推送;公众号开设主题活动月、书目推荐、作业推送、心得交流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平台还设计了有吃有聊的午餐会,请任课教师对学生疑问深度解答,学生纷纷“拼手速”,生怕抢不到提问的机会……

“‘木铎思享’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和乏味冗长的说教,而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20xx级学生石佳这样评价。

从北师大到全国,各高校新一轮思政课改革试验田开始结出硕果。“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就是其中一环,这个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中心打造、面向思政课青年教师的品牌活动,搭建起了青年教师的沟通平台。

20xx年11月,温静参与了“青椒论坛”的第一次网络直播,她以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为例讲解了在教学中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也在听取同辈经验时发出惊叹,“原来课可以这么讲!”温静觉得,这次青椒论坛之旅让她的群体归属感、自我认同感在无形中增强,“套用一句流行语,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更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人”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首批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先后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论文奖、北京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荣誉的背后,温静更看重的是责任。

温静反复提及的是“使命感”和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温静说,对于师范院校而言,思政课是一种指引。“台下的学生日后将成为老师,会影响更多的人,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温静认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必须克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误读曲解等情况,只有自己真正学懂了、学透了,才能真正地信仰它,才能有底气宣传马克思主义。”

课余时间,温静也会思考,思政课到底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什么。北师大毕业生范杰的故事给了她答案。

课程结束两年后,范杰偶遇温静。对于思政课教师能脱口而出自己的名字,并能问出“你的同声传译学得怎么样?”,范杰感到既惊讶又欣喜。

这缘于范杰上的第一堂思政课。初入大学无所期待、彷徨迷惘,如果没有来听温静的思政课,如果没有在课上说出自己同声传译的理想,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修正人生方向,范杰觉得自己的人生可能是另一个版本。“温老师课堂上的目光鼓励了我,让我勇敢地说出梦想,也坚定了我的人生目标。”

这段往事温静后来才知道,她理解为这是“梦想的导入”,范杰则将其称作“蝴蝶效应”。“真的没想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个举动,会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思政课的价值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青年的灵魂。”

这种蝴蝶效应还在持续发酵。

“在思政课上跟着女神‘红专正’一回,也是不错的体验!”

“韶光易逝,惜取少年时。”

“抛弃所有的恐惧全力而为,时间能证明为此付出的每一分钟都是有用的。”

……

20xx级的第一节思修课,温静征集了上一届学生的开堂寄语,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她也会专门邀请师兄师姐,为新一届的学生答疑解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温静希望充分发挥朋辈引导的力量,“一届一届影响下去。”

课堂之外,温静不爱“刷存在感”,连微信朋友圈都没有开通。有人问她,是否想过成为一名“网红”思政课教师,她连连摇头,“相比于锦上添花,我更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人。”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学生方伟杰觉得,《孟子》这段话中,“有如时雨化之者”用来形容温静正合适。温静希望自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一个在学生身边陪伴、支持和见证他们成长的老师,让他们勇敢地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闪耀光芒,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稳稳地站在他身边,他往前走的时候,你远远地看着他、鼓励他,这就够了。”温静说。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9

不久前结束的20xx年武汉马拉松,我又一次顺利完成了21公里的比赛。这是自20xx年我带领5名学生组团参赛以来,第四次完赛。从跑800米到组织健身训练营,从运动爱好者到健身教练,我和学生一起通过运动强健体魄、磨砺意志,也通过运动培养积极心态、改善精神面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奔跑中感受到坚持的意义。

对大学生来说,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如果在关键之处有人加油、喝彩乃至领跑,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参加工作20xx年来,我的体会是,大学教师必须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努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了帮助自控能力差、学业困难的学生,我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跟他们一起自习。在我的带领和督促下,有的学生拿到奖学金,有的成功考研。为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我每学期都跟他们约定挑战任务,相互监督、共同完成。为了提高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我组建就业突击小分队,逐一修改简历、演练模拟面试,帮助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我与每个学生进行深度交流,跟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帮助同学们愉快地融入集体、学习成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3年前,我主动请缨登上思政课的讲台,成为学校第一批兼职思政课教师。要上好思政课,就需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关注学生困惑、找准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让所讲授内容入脑入心。比如,通过《都挺好》讲情感教育、家庭美德,通过电竞比赛讲爱国主义,通过“奇葩说”讲独立思考,通过“佛系青年”讲责任担当,通过“夸夸群”讲压力疏解……一系列课程安排,直面学生困惑、直抵学生心灵,第一学期的课程就赢得学生欢迎。

以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引发学生的关注,广泛运用团体辅导、话剧表演等情景模拟形式,就能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套“问题导入、情景带入、团体浸入、思想深入”的教学方法。《今天再谈马克思》微电影、《中国特色的坚守》话剧表演、“心中的图画”团体活动……思政课以全新的打开方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刘老师,今天课堂上一起完成的心中的图画,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发展跟自己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让思政课接地气、入人心,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才能提升其亲和力与针对性,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哲人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思政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我愿意永远保持满满的正能量,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选范文 篇10

“理论是盐,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给学生直接吃盐,要把盐溶进水、食物里面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主任原玉廷介绍说,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多琢磨“放盐”的技术和艺术,少些空洞的说教,多些情感的熏陶。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课的“3+3+3”教学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思政课。

影像、音乐和诗词是“3+3+3”中的第三个“3”,也是该学院很多思政课老师讲授思政课必备的三样素材。这样的授课和备课对老师来讲难言轻松——要时常留意各类纪录片、文献片、经典电影,甚至近年来流行的抖音视频。用“诗词”滋养教学内容,不仅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这种教学方法特别对爱好诗词学生的胃口。讲授“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时,“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赠父诗》让不少学生感同身受。音乐是人类最动听的语言,能够拉近彼此间的心灵距离。在讲述“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时,老师用四张电影海报给学生展现了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当“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这些电影的主题曲在教室里缓缓流淌时,学生已然融会贯通掌握了课堂知识……

典型案例、警句格言和寓言故事是“3+3+3”中的第二个“3”,也是老师们讲授思政课必备的另外三样素材。原玉廷介绍说,老师们在授课时大量引用“感动中国”推出的先进典型,及学院评选出的“自强之星”,用他们的事迹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青春之问”课上,不少同学被本校法学院大四学生杨欣雨去贵州毕节支教的情节感动,课后主动向老师询问支教的事情。20xx级会计专业的高园园在学姐的激励下,已通过新青年支教团的面试,准备今年暑假赶赴贵州毕节支教。“寓言故事虽小,却蕴含大智慧。”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梁琨说,秦晋芳老师的第一堂课便打动了他。那堂课老师讲的是“人生的青春之问”,开场就讲了“缺失的一角”的寓言故事,告诉大家“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典型案例、警句格言和寓言故事”+“影像、音乐和诗词”,其实都是为了第一个“3”,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基本概念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基本原理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基本事实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长赵随民身兼该校教师发展处处长。在他看来,教师的成长最关键是从讲好一门课开始。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思政课的理论传授,不能把思政课上成娱乐课,所以教师在讲述基础课时要严格按照教材和大纲,把人生观、理想、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道德和法律所涉及的概念、原理和事实讲清楚,这是课程的灵魂与精髓。他说,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融进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故事,再通过唯美的、现代的艺术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才愿意敞开心灵去吸收,去反思,去接纳。

如果说健康营养的食物是对学生身体的滋养,那么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塑造。从20xx年始的“四位一体”到20xx年始的“3+3+3”教学模式改革,再到20xx年全面提升的学习手册与实践手册、课堂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网络教学智能化的“两册三化”模式,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课改革从未停下脚步。原玉廷介绍说,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有四本学习与实践手册,里面有所需学习的知识点、有学生学习的感悟与思考、有老师暖心的批语,承载了学生满满的青春记忆与人生思考。梁琨告诉记者:“四本学习与实践手册是大学四年学习成长的积累,可以助力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

“思政课不仅是普及知识,更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入学适应、生涯发展等生活困难,解答人生意义、家国情怀、精神信仰等思想困惑。”赵随民说,这要求教师要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同行者”,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惑,结合思政课专业知识,回应学生的诉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