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是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环节,二者密切联系。怎样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政治心理培育
政治心理就是政治人对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政治走向和政治前途,对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的研究探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政治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动机、政治信念、政治态度等政治个性品质。政治心理培育的核心是政治人角色的逐步内化,政治心理培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有着特殊的挑战意义。
1.政治心理培育对于大学生建立、巩固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管理、决策等所有政治客体在社会中的作用意义的总观点、总看法。政治心理中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对于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具有相对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对于社会政治现实能够在较强的认知水平上进行分析和判断,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宏观的和理性的思考。通过政治心理的培育、培养,使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在深刻和理性的基础上,正确地接受各种政治理论和政治现象,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方针,正确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逐步转变。
2.政治心理培育对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在集体环境下的发展必然受到集体环境的制约和促进,个体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整体环境的现状和趋势,才具备正确引导自己充分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身政治心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对当前所处的政治环境增加认知,才能对政治现实和政治导向正确判断,从而将个人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导向发展相适应和配合,最终确立合理、高效、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政治心理培育的过程,既是社会政治解读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内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断推进必然形成外在和内在发展观的修正或重建。
3.政治心理培养对于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要从“自然人”成长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必须完成这一特殊阶段的各项社会化任务。就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而言,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发生过程是其接受、学习和发展政治传统、政治知识、政治技能,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社会政治心理倾向,并以此为指导选择和扮演社会政治角色,从而使自己逐渐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缺失和发展不足,必然阻碍大学生将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的过程,导致外在行为与政治信念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制度、政治策略等基本内容了解不清楚,甚至出现人生观、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自我化和近景化而不能顺利进入社会。因此,这一时期的政治心理培育,对于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培育政治心理的可能性
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受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文化背景以及其他社会心理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于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依赖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社会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的课堂直接教育引导。
(2)通过管理、组织、校园主题活动、传媒和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完成的间接教育引导。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教育主体的被动性和实现方式的传统性,都缺乏以调动主体主观能动和主动探索特性为核心的,适合现代大学生求知方式的新型培育模式。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与体验、技能操作与全面锻炼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社会大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将来投身于社会改革和建设做好准备。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参与型互动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运作和管理机制,能够十分便捷而有效地将教育主体,放置于带有特定情境或制度规范的场景中;同时社会实践以社会场所和社会情境作为基本资源和特性,是社会政治解读、参与最有效的体验平台。这两个条件的存在,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提供了潜在的有效的条件,也符合政治心理培育的现实社会直接模式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育在内涵上和形式上都可以借助于社会实践这一具体形式来承载和实现。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培育政治心理的方法操作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指导,将大学生政治心理培育纳入活动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普遍受到广大学生的参与和喜爱,但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简单地理解为走出校园,走走看看,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即可。加之部分学校对于实践活动本身缺乏必要的政治思考,往往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一场换了“地点”的“校园”活动。事实上,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发生在具有现实政治氛围的社会现场,必然包含了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文化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深层的、潜在的,容易被弱化为普遍的社会环境因素。因此,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和个体的人格特征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育政治人角色。通过包含政治因素的互动,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与社会政治的接触、交流、感受,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克服政治心理形成中的各种偏差与障碍,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方位引导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无论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设计了怎样的政治参与,都必须依赖于活动的实现来最终完成政治心理培育。在现实操作层面,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是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关键点。这就要求实践活动组织、管理者,对于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化精心策划,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创造多种活动形式,保证不同方位的全面引导。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志愿者行动和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社团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价值意识,从而调整大学生的政治情绪;组织和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各种调研和考察活动,在现实社会中感受国家的制度、政策、方针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程度,改善表面化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提升政治自信心,形成合情合理的政治信念。通过多方位、多层面的思想导入和实践体验,极大地促进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3.在社会实践中构筑培育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多维平台
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心理的引导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引导功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次要以科学理论为支撑,构建和不断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和社会实践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必要性。多维平台包含。
(1)广度平台,即社会实践活动要逐渐吸纳各级政府、经济团体、社会团体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在城市、乡镇、农村等多地建立实践项目并运作,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不断融合广泛范围内的政治气氛,让大学生从多个类型维度和空间维度感悟政治,促进政治心理培育。
(2)深度平台,通过具体活动的层次递进实践,让他们体验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现实和共产主义精神风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让他们在实践中通过模仿政治活动,模拟类似政治行为,体验政治的现实意义,逐渐形成更加健康完善的政治心理。
总之,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状况和政治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影响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的政治走向。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重要手段合理、准确地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意义十分重大。
题目:浅析提案教学对广告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广告专业尤其如此。它偏重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操作意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传统的概念、知识点介绍的教学方式不适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提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你教我记”的模式,而是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提案教学;实践能力;广告专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只将学科中的概念及其体系灌输给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能对问题进行解构、分析,进而归纳出假设推论,最后用演绎的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这就要求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提供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打破以往单纯记忆式的学习方式。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鼓励教师采用新模式,让其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采取适合的考核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格外强调实践性的广告专业适时采用了提案教学模式,以此培养新型广告人才。所谓提案教学模式,就是将广告大赛或企业的命题作为课堂的训练,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这些命题,最终将学生小组的成果提交给大赛的评审组,交由命题组人员、专业人士和业界专家进行评审,并将最终结果记作学生的成绩。这一教学模式通常用在广告策划课程,也叫广告策划与创意。这是因为广告策划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好的广告策划方案。而且参赛的经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接触他人新鲜的创意,并对业界的评判标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提案教学的方法对广告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1 提案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不改动提案教学的本质,广告专业在广告策划课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改革主要涉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略侧重于实践环节。对于实践能力的训练,首先需要将理论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策划方案的方法和步骤,之后学生才能亲自参与策划案的每一步制作。在实践中,更需要鼓励学生跳出既有的理论去思考自己的策划理论,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的意义和用途。因此,在教学课程设计上,既有对基本观点和理论的介绍,而且还会在引入现实案例,让学生开动脑筋分析案例,将理论运用到案例之中,并对经典理论进行反思。所以,在实行提案教学时,要注重策划选题的理论和形式多样化,尽量做到覆盖面广,与现实接轨度高,同时符合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实践训练的目的。
第二,鼓励学生创新和主动思考。提案的选题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可以在课堂上讨论或私下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策划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借鉴前人的思考来丰富自己的策划项目。在小组活动时,鼓励每个成员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创新,使成员间的讨论产生1+1>2的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创新和合作精神。对于实践能力的训练,不仅在于提案设计上的创新,小组的团队合作还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提案教学中,加大原创在评分中的占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在小组协作中,成员进行分工与讨论,问题细分到每个人,合作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提案教学的效果
提案教学中的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参与实践、掌握理论知识,因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提案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提案教学中,学生能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思考过程,即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关于策划案的观念,再对观念进行验证,进而修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部分。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此时,激励学生的不只是考核分数,还有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学生从外在驱动转向内在驱动。学习不再是痛苦的,而是充满成就感的。所以,提案教学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第二,锻炼创新和实践能力。设计策划案中,学生自主操作,进行原创设计,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归纳和演绎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PPT制作能力、演讲能力和应变能力。小组报告环节,各小组为了将设计方案演示得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往往用富有激情的演讲来征服评委。提问环节,评委会对小组的专业功底进行考评。针对这种情况,小组往往会站在评委的立场,考虑评委可能感兴趣的问题,现场提问时再发挥一定的应变能力。这都使学生得到锻炼,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3 提案教学对广告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一,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机制。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提案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式讲授知识,学生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这种互动循环往复,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才停止。在互动机制下,教师不再将知识体系分解成各个元素,对元素进行讲解,形成体系的工作只是学生的意外之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整个体系,让他们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视点。因此,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而是了解整个知识体系,运用体系来解决现实问题。提案教学让学生有更多锻炼思维的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平台。在这里,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而知识更多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学到的知识更具广度和深度。
第二,增加实践教学课程,重视实践能力。国外的大学在理论课程上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上重视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理论课程是对知识信息的传递,而实践课程还比较弱势。因此,应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制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让他们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如积极组织校内广告比赛,模拟4A广告公司策划部等。为学生增强实践能力而打造平台、创造机遇,让有想法、有抱负的学生能付诸实践。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大投入,拓展实践空间,增加必修课中的实践课比例和锻炼实践能力的选修课。
第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了解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且拥有原创精神,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创作的意识,才能将他们的能力开发出来。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水平。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对他们的新型教学模式给予支持,悉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广告专业的提案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在各个方面配合这种教学模式,并对它的效果进行监控。通过监控,有针对性地修改提案教学模式中不适宜的地方。在这种对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中,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实践能力,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与业界接轨,对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颜景毅。广告策划教育的高级化——基于广告实践演进和广告研究深化的双重视角[J]。青年记者,20xx(24)。
[2]雷青。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教学中“四维”思维方式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7)。
[3]陈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xx(05)。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的实践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大学生,不懂理论联系实际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通过躬亲体验,才能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为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关键词:社会实践 理论知识 社区体验 人生感悟实践内容: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假期实践已在大学生中成为一种趋势。2016年8月1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安徽省铜陵市鹞山社区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是面对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单位。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很多在课本里无法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
由于我社区工作的经验不足,所以一直由前辈带领着学习。自己有时难免会出现工作错误,被前辈们说教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正因为他们的纠正我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正是在“打击”中成长。值得高兴的是,带领我的前辈甚是温和,只要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都会仔细的教导我,使我受益匪浅。同事们也都很友好,他们尽其所能的给与我帮助和指导。
其实我在这里的工作内容也不算复杂,主要是如下几方面:
第一:协助指导老师完成工作,包括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打印复印文件等等;
第二:保持办公室卫生,为领导提供事物辅助;第三:为来访群众作登记和信访记录;第四:接听电话,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第五:跟随指导老师参加其他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有点心高气傲,感觉给领导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很没面子。但是后来才认识到这同样是在社会生存中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一种历练。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走向社会所必须的一些品质:
一、善于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认识了很多人,知道了的如何与人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尤其是与同事相处。如果不能和同事搞好关系,那么整天的工作就会枯燥乏味,缺乏动力与兴趣。大家同属一个群体,应该齐心合力去办事,这样做起事来就会更加和谐,得心应手。与同事搞好关系,使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
二、学会自信。
自信不是对自己的夸奖,而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要建立自己的信心,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和主见。人难免犯错,偶尔也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是我们应该端正态度,毕竟有挫折才会有进步。没有工作经验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虚心学习,不能认为做不好就是比别人差,一定要给自己信心,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三、克服胆怯。
刚开始放假的时候有点害怕踏入社会工作,老是觉得自己能力差,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害怕遇到挫折。其实,真正开始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困难难免会遇到,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切都不算什么。
四、重在坚持。
在这个复杂的大社会,有很多时候都会让人心灰意冷,但是我们就这么放弃了吗?当然不是。如果随随便便就放弃了,那以后还如何在社会生存。我始终相信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
十天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很多东西都让人意犹未尽。在此,我感谢学校和社区给了我这个学习成长的平台,让我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今后我会带着自己的诚意和努力,接受各种挑战,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自己能够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当代大学生,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拥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面对问题时的冷静头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知识和能力需要适时的结合,而这是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得的,需要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长久的锻炼。时光匆匆,转眼间,大一生活已经结束,更坚定了我要改变自我,锻炼自我的决心,于是我利用暑假的时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使自身有了质的改变。
暑假中当同学们依然沉浸在放假的喜悦之中的时候,我在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计划。于是我做起了家教的工作,并且在这份工作中的得到了先前无法预料的满足和愉悦。因为这是我锻炼自我能力同时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我这次教学的对象是一个即将升入高中的小女孩,披肩的长发,齐眉的刘海,水汪汪的眼睛格外的漂亮,但是我通过和她的家长沟通,初步了解了小女孩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弱项主要是数学的计算和公式记不住等问题,其他的方面都比较好。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属于厌学的态度,而且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任何激情,基础较差。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及时的和小女孩进行交流,我了解到,其实并不是她自己对数学完全的厌恶。只是他的基础比较差,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从而造成了他缺乏自信,甚至对这一学科出现了恐惧心理,自暴自弃。于是我针对她自身的情况事先做了些必要的准备,在进行家教活动之前,我就在网站上查找一些家教活动中的注意点以及难点,还有就是家教学生的不同类型以及采取的措施。同时,我也了解到该生学校的一些情况,这样有利于我和家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我也事先了解了学校教学特点和课程设置的难度,对高一数学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计划。我提前预习教学内容认真备课,通过自己在暑期家教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我在教学中进行的比较顺利,能够较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在暑期教导学生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获得了学生以及家长的好评。并且针对她厌学的心理,我找了一些心理辅导资料,从而采取了相应的对措,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给予奖赏和鼓励,在有困难的时候要给出指导性的帮助和支持。
开始的时候让她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当她看到自己会做,并能做对,她就看到了学好这门课的希望,显得格外的开心,无形当中她就树立起了跨越一切障碍,克服一切困难得坚定信念,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这时我知道,从此,她将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小女孩,在学习的道路上将迈出无比坚实的步伐。因为信念让她拥有了挑战一切的力量。
其次,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培养她的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以往那种填鸭式教学已经过时,或是说因为它不容忽视的弊端让我们不得不将之舍弃,我们需要的是循循善诱,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所以我认为要想让她尽快的把成绩提上去,必须让她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渐渐地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在上课之前做好一些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的抽认卡让她课上进行辨认,通过这种方式,她往往就能快速的记忆;还有课上的时候总是讲一些典故,笑话或者是做点小游戏,经常逗的小姑娘“嘻嘻”发笑,无形当中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同时又使她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转眼间,假期结束了,我的家教生活也宣告结束了,小姑娘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很多,学习也主动用心了,不用家长过多的督促了,疑难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要我不定期地给他打电话来督促他。这让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因为我的真诚和努力得到了肯定。
虽然这次的家教生活时间不长,但是,我从中获得的却是很多,首先我觉得这次的暑期家教既是对自己很好的考验,又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不仅锻炼了我的口才,加强了与人的交流能力,积累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经验,而且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同时通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和体会。除此之外,经过与学生,家长等不同的人的交流,加深了我对社会的认识,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提早认识适应社会,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我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及肯定,更加增强了我步入社会,打出一片天地的信心。还有就是,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永远不会忘了那个披肩长发,齐眉刘海,大眼睛,天天喊我姐姐的漂亮女孩。
题目: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武器,大学生在创业期,因知识产权纠纷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忽视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关注。文章对创业不同阶段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风险防范教育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知识产权风险;对策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知识产权在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环节,出现知识产权侵权、泄露、流失、价值的减少等一系列现象。大多情况是指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学生成功创业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往往会因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导致创业失败。因此正确认识知识产权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与应对,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类别
(一)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
1.创业大赛投资风险。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了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此后,创业大赛逐渐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途径。而创业大赛通常采用风险投资运作模式,其中涉及的技术信息和技术秘密会否泄露往往影响到以后创业的成败。
2.仿造侵权风险。
创业起步阶段,由于多数大学生经济薄弱,他们多会选择一些低成本、高盈利的创业方式,如仿造。当然,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则难以规避。我们不难看到市场中的各种山寨手机、精仿鞋、高仿包,会因侵犯他人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等而惹上官司。另外,傍名牌的背后,凸显的是诚信的缺失、品牌意识的薄弱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轻视。
3.加盟形式风险。
加盟包括自愿加盟、委托加盟、特许加盟和免费加盟。加盟是指加盟总部将自己拥有的一些品牌授权给加盟店使用,并向其收取各种经费,如加盟金、权利金和保证金等。而这些经费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知识产权的“许可”。加盟成功后,加盟店便依法获得了加盟总部的相关商标、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许可使用权。但是,多数大学生创业仅仅满足于加盟主提供的一些基本服务,并对其过度信任,忽略了双方相关知识产权权属的约定,一旦发生权属纠纷,往往因举证困难而自食苦果。
(二)大学生创业初期阶段
1.出资风险。
大学生创业初期主要采取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出资形式,有其自身固有的风险。首先,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均有法定有效期,随着时间的迁移,其出资价值将大打折扣。其次,知识产权的价值易变,就专利来说,随着技术的研发,新的技术产生后,先前专利便会贬值。商标价值的不确定性则使其隐藏的风险更加明显,品牌的树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其毁灭却是一瞬间的。另一方面常因权属不清或存在权利瑕疵而具有多种多样的风险。出资方要尽可能确保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但凡存在权属争议,都将或多或少影响出资的成立。另外,知识产权出资在价值评估方面也存在较多风险。
2.商标风险。
大学生创业初期,商标意识不强,忽视商标注册,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影响力后再去注册商标,可能商标已被抢注,反过来被抢注者起诉商标侵权。
(三)大学生创业发展阶段
1.被他人侵权风险。
随着企业逐渐的发展壮大,当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或影响力时,就会出现各种仿制品、山寨产品,其凭借价格优势在销售市场和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渐变大,出现他人侵权,而有些竞争者会采取专利无效、商标撤销等策略来维护他们的利益,此时能否及时搜集证据,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大学生创业时需要考虑的。
2.新产品研发风险。
随着创业不断发展,为了保持更好的竞争态势,创业者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采购风险和研发风险。一方面,在采购合同中忽视约定知识产权免责条款,导致所采购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专利检索、专利分析,及时了解技术前沿,造成人力、财力浪费。
3.知识产权管理风险。
知识产权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利管理。企业尚未配备相关人员对现有和潜在知识产权进行系统的管理,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混乱。二是人员管理。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过尽职调查,对于新入职员工未签订保密协议,对于离职员工未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等保密措施。
(四)大学生创业成熟阶段
1.涉外知识产权风险。
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因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未进行可行性分析。例如,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忽略了海外知识产权申请的重要性,导致本企业技术在产品的出口目的国被事先申请专利,亦或因未对目标国进行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分析,导致企业产品出口时侵犯他国专利技术。
2.知识产权布局风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方式越来越多元,技术竞争和标准竞争尤为突出。大学生创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产品、市场、企业已具一定规模,此时要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做好知识产权布局。
二、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是政府政策关注度不够、知识产权维权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中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少数省份诸如湖南、江苏等出台了有关大学生创业申请专利、商标、版权费用的补贴。此外,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是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缺位。知识产权教育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注重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知识产权作为专业必修课只针对法学专业开设,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知识产权只有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与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三是同行竞争者的排挤。大学生新开办的企业必然会受到同类企业的排挤。反映在知识产权方面,为了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在知识产权方面会给新设企业设立障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又由于急功近利,很容易步入他人知识产权雷区,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意识不强。知识产权是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有力工具。大学生创业离不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但是目前中介机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中知识产权风险增加的因素。
三、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教育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完善法律机制
政府在制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时,应该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醒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注重对自身企业进行知识产权风险的预警和预控;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立的新企业的扶持,避免涉入知识产权纠纷而导致企业举步维艰。此外,完善相关法律机制,改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容易维权难的现状,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及时维权、高效维权。
(二)构建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体系
1.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性原则。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是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面向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是:它旨在通过知识产权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大学生的知识产权基本素养,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素质。
2.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要依据不同学科背景,富有针对性地将知识产权教学融入专业教育中。例如,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要注重其专利检索、专利信息运用、专利分析、专利申请等相关能力的培养;而文科类学生与版权、商标联系更为紧密,应重点传授版权、商标领域的知识。
3.拓展教育渠道,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强化大学生知识产权实践能力。如通过聘请实务专家进课堂、组织学生进企业、知识产权技能大赛等形式,定期聘请校外专家给以专业性的指导,促进创业学生知识产权实践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强化大学生知识产权能力
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大学生创业之前可以通过旁听、自学或者充分利用高校知识产权在线开放课程,系统地学习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知识,辅助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取得知识产权成果。要掌握知识产权必备知识,并顺应时代发展,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前沿,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2.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运用,加速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随着企业的成立和逐步发展壮大,创业者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如知识产权的转化、许可、转让等。
3.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面对各种诱惑与竞争,难免会因追求暴利而淌上侵犯他人专有权利的污水,或者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因未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而被他人侵犯,因此在创业过程中要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能力。
走近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渴盼有一天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的需求,脱离了父母我想知道自己最大的承受能力,也想知道社会与学校的差别,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学校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坚定了我的想法,活动形式的丰富为我提供了大的舞台,不仅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时光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的衣服,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我选择了坚持。八月,我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八月,我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在我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在自己的人生蓝图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磨练了自己的心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培养了自己的韧性。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更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对自身价值有了更客观的评价。我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小部分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在劳动中感恩年轻,执著追梦,且思且行。人生路上故事多,青春年华、韶光多彩。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1.对策与措施
1.1教学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一定要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参与、体验社会实践。如有些理论课需要配备相关的实验或者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决不能轻视这个环节,对课程设计的指导要花大量的力气,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手把手”的纠正。如果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课程设计,学生能快速地掌握好专业知识。要增加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
1.2教师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许多高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项目,不论是横向的课题还是纵向的课题,如果能让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就能快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当学生参与了这些项目后,调查发现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往往会朝项目的研究方向靠。而一旦学生找到了相关的工作,那么学校的这一经历对他无疑有很大的帮助,能让他对新的工作充满信心,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1.3学校社团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学校的各种社团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许多单位在招人时需要学生有社团经历的原因。社团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当家作主”,学生可以把自己完全当作社会人来对待,尤其是社团的领导组织者,在处理社团的日常事物和组织社团活动时,能力能得到快速地提高,所以社团的主要干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或者兴趣小组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4学校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习的机会其实很多,可以利用较短时间的节假日参与一些小型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在寒暑假利用较长的时间到固定的实习单位去实习。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等。社会调查在联系调查地点、寻找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要与人交往,要得到调查对象的支持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知不觉的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1.5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
实习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实习,都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亲近社会。但是由于许多学校新专业的增加、高校的扩招,使得现在由学校来为学生找实习单位变得很难,尤其是专业实习。很多学校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单位,这使得很多学生很盲目,不知道从哪里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单位,要找到对口实习单位很难。但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也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机遇,有了学生自我发挥的舞台,能让学生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实习。不管怎样,学生一定要利用各种实习的机会,不断使自己变得成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决不能走过场,在实习单位盖一个章就完事。
2.结语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方法,大力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多位一体的培养方式,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向是社会的关注点,能够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研究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引言
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向是社会的关注点,能够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研究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二、调查形式与结果
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终统一整理,分析。
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我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我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三、结果分析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可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景。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以往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构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景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景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本事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教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此刻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十分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可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十分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本事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经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进取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最终,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社会方面
企业应供给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进取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5.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我的实力,敢于经过竞争去到达梦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提高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所以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坚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本事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应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进取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我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本事。
6.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仅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我,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明白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异常邀请到了xx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当如何介定
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实所谓的人才应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当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我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本事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本事,指挥本事、协调本事、社会本事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本事。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
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研究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必须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所学专业性知识;
②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本事;
③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
⑤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
⑥良好的动手、动脑本事,学以致用;
⑦良好的心理承受本事及心态的调整本事;
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7.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应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必须的改变。
(一)理解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可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我对“完美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很多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我心境,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理解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完美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研究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研究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忙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此刻工作条件不怎样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我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研究;对于那些此刻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应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本事是应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当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经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我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应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供给了新的道路,可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必须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异常是自主本事和实践创新本事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当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进取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仅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景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景下,应当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我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哲学论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可见,实践具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体素质的教育功能,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个人劳动能力的发展,也包括个人劳动技能的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是精神层面与道德层面的全面发展。为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依靠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实践教学来实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的方式不断获取知识、技能,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而使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增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哲学论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知识论基础
知识观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构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何谓知识,不同学者对此的理解不同。柏拉图认为知识是人心灵的产物,包括理性、理智、信念和表象四个方面。其中理性和理智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本质理性的认识,信息和表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派生意识的意见。
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划分为三类,即理论、实用和创造之学。其中理论之学主要包括数学、逻辑、物理和形而上学,是一种纯粹理性的学问;实用之学主要包括伦理和政治学等,是一种有关人类行动的学问;创造之学则是一种有关创作、艺术、演讲等的学问。休漠认为知识只有两种,一种是观念关系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利奥塔认为知识不仅是一套定义指称性的陈述,而且还包括了“如何操作的'技术”、“如何生存”、“如何理解”等观念。因此,知识是一种能力问题。伽达默尔从知识功用的角度明确区分了三种基本知识,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技术知识,从而在历史上真正提出了实践知识的概念。此外,诸多学者还从心理学角度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斯腾伯格对隐形知识的属性进行了阐释,指出隐性知识的基本导向是行动,具有很强的程序性特征,这里的行动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实践。
克莱蒙特对隐性知识的类别进行了划分,认为隐性知识具体包括无意识的知识、能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以及能意识到且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三种。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源于经验和技能,只能通过演示来证明其存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加以解释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从知识的分类中可知,在知识系统中存在着一类很重要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这种知识蕴涵于个体经验与策略之中,具有个体性、难言性、情境性、独创性和内蕴性等特征。其中个体性是指隐性知识是直接指向个体本身,即它只有在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才会产生,它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和体验。从知识占有角度来看,它一旦产生便会根植于个体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难言性是指从知识表现形式看,这类知识具有高度意会性,难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书面形式加以阐述。情境性是指从知识传播角度来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依附性,它需要在掌握一定相关显性知识基础上,经由个体实践活动获得。正如R卡尼格尔所言,答案往往不能从书本中获得,也不能被明确阐释,而是需要通过例子,通过慢慢增加的个人喃喃不清的自言自语和抱怨,通过师徒之间若干年密切合作中所发出的微笑、皱眉和感叹来获得。独创性是指由于隐性知识的情境性、难言性等特点,在隐性知识传播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传授者和接收者的个人能力,还取决于整个传播环境和氛围。传授者相同的暗示,不同接受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会和领悟,从而变得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而是经过自身“加工”具有高度原创性的东西。内蕴性是指从知识载体角度看,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人本性,由于它的载体必须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必然会带有明显的个人习惯、信仰和文化色彩。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知识具有这些独特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需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学习论基础
人们对学习的探讨从未停止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说、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奥苏伯尔的课堂知识学习认知结构同化论以及格式塔的“顿悟学习论”。其中格式塔理论首次提出的人类学习顿悟说,是支撑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学习论依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考夫卡、韦特墨、苛勒等。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指为高校将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各要素按一定原理和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使各要素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的总称。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别从哲学论、知识论、学习论等多个视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格式塔“顿悟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可知,
第一,学习即知觉和认知重组。在格式塔理论中,学习需要人们对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进行把握,对这些要素的联系方式及内在结构进行有效识别和认识。为此,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觉和认知的过程,学习就是直觉和认知的重组。
第二,顿悟学习可减少试误次数并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根据格式塔理论的基本观点,顿悟学习的核心就是要排除事物表象的影响,把握问题的本质,采用顿悟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能有效减少随机盲目的试误行动,同时又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第三,顿悟学习不易遗忘。顿悟所获知识属于长时记忆内容,会长期保留在学习者头脑之中,不易遗忘。
第四,顿语学习具有奖励性。在顿悟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通过顿悟把握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到一个事物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一个事物的内部真相之时,常常会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无疑是顿悟学习者通过顿悟学习而获得的精神奖励。
第五,顿悟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问题解决前的困惑或沉静期、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期、问题解决期三个连续不间断的三个阶段构成。根据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可得知,高等教育中,应注重将问题或学习任务置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淀性,且存在大量无法靠传授解决的默会性知识,既不能一味地靠硬记知识点,也不可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它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
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靠学生在体验中顿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习得、积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问题解决的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彻底摆脱那些复制或重复的步骤,避免学生总是走进思维定势格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