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怎么写(通用6篇)
按照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大对扶贫村困难群众和困难家庭的精准识别,及时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地认识整改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问题。现将上半年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
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二、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农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
三、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
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努力打造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四、致贫原因非常复杂,返贫现象凸显。
残疾、疾病、灾害、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经济较为贫困,其中因残疾、疾病等身体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不少贫困家庭因教育、医疗问题而致贫,有的贫困户人病了无钱治,处在“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状况。据调查,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因病因教返贫、因缺技能致贫的现象在全县贫困群体中均占较大比重。
五、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
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贫困户破破烂烂的旧房子,变成了一排排的新楼房,一座座蔬菜大棚生机盎然,一个个新建的文化广场、一座座新建的养殖圈舍让贫困户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虽是初冬,但在永寿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永寿全县社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差,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全县社区贫困村102个,贫困户13634户,贫困人口50854人,贫困发生率29%。
在这样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社区、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社区,先后有娄勤俭、姜锋、岳亮等中省市7名领导来永寿调研指导包抓扶贫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工作形势,永寿县社区坚持把摘贫穷之帽、奔小康之道作为当前的民生工程来抓。近年来,该县社区积极调整扶贫思路,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精准脱贫”的六个精准为抓手,紧紧瞄准扶贫对象,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贫困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工作中,永寿县社区连续两年被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评为*。
精准识别摸清底数夯基础
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以来,永寿县社区迅速建立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责任,顺利启动这项工作。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的规范程序,严把“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工作环节,20xx年,全县社区共摸排出贫困对象13634户50854人,全县社区贫困发生率29%。
在贫困村评定过程中,首先由各镇区召开村“两委会”,评出贫困村名单,进行公示;其次县社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贫困村评定会,各镇区对拟定贫困村贫困现状逐村申述,由成员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评委小组评议打分;再次,由主管扶贫县社区级领导和镇区领导审定贫困村名单;最后,审定的名单通过县社区政府网站进行公告,确保这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在此基础上,该县社区还组织专门队伍进村入户,走访座谈,调查研究,详细划分出贫困户因病因学支出型、技能劳力欠缺型、生存环境制约型、发展资金瓶颈型、收入低下温饱型等五种致贫类型。(下转A2版)
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确定全县社区脱贫攻坚的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20xx年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基本脱贫任务。
精准帮扶,对症施策拔穷根
“目前全县社区共有省市26个部门派驻工作队在我县社区贫困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每年落实帮扶资金500多万元,这使我县社区更加坚定了摘掉穷帽子的信心。”县社区扶贫办主任邵国栋说。
该县社区提出“一年起步,两年打基础,三年稳定脱贫”的目标,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面实行“县社区级领导联镇包村扶户、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和“532”精准帮扶措施,县社区级领导每人至少帮扶5户贫困户,科级领导每人至少帮扶3户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至少帮扶2户贫困户,现省市县社区三级部门6130名干部结对帮扶全县社区1.3634万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村包扶全覆盖,贫困户帮扶全覆盖,扶贫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在产业扶持上,重点在技术、资金、信息、物资等方面予以帮扶,切实达到保农时、保投入,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
为不断创新扶贫模式,该县社区在每个镇区都成立扶贫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2名扶贫专干。对于102个贫困村还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石油大学、咸阳农行、市财政局、商务局、盐务局等部门精准扶贫工作家喻户晓,措施有效,滴管到人;中国银行总行、江苏启东、苏陕扶贫协作等项目落实帮扶资金300多万元。
精准考核跟踪问效激活力
今年以来,永寿在精准扶贫的考核上是动了脑筋的。
将整村推进、移民搬迁、贫困大学生资助等3个重点项目列入全县社区民生工程,由县社区级领导亲自包抓,每两周汇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县社区委、县社区政府督查室每季度进行一次倒排工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县社区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全县社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对全县社区102个贫困村及贫困户进行挂牌管理,县社区两办督查室定期对扶贫工作进行督促考核。
在考核制度上,制定出台《永寿县社区干部驻村包户工作管理考评办法》、《关于永寿县社区干部精准帮扶万户脱贫工作考核办法(暂行)》、《永寿县社区“三包三扶三为”精准扶贫考核表》,通过对扶贫对象识别、帮扶、脱贫全过程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对各镇、各部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的考核,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在考核方式上,坚持日常检查、阶段督查和年度考评相结合,以查阅资料、电话测评、入户调查走访和现场查看为主要方式,考核组深入现场实地核实脱贫村、脱贫户,客观认定工作成绩。
将干部“532”帮扶工作纳入个人和单位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推荐、考察、使用和重要依据,提高广大干部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扶贫项目,群众尽享幸福果
该县社区坚持把移民搬迁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对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进行科学分类,采取农村新型社区安置、城镇及工(农)业园区安置两种方式,积极鼓励搬迁户进城上楼安置。全县社区重点实施了店头阳光小区、永平裕丰社区两个示范安置点,累计搬迁贫困群众718户2786人。
20xx年以来,永寿县社区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全县社区共硬化村内道路7.7公里,新修排水渠903米,铺设花砖2750平方米,建文化广场4043平方米;建成人饮配套(管理站房)1处,安装路灯45套。果园滴水灌溉186亩,扶持696户贫困户发展西瓜545亩,新建果园1173亩,果蔬大棚40座,建养殖场3处,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0个。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共投入365万元扶持贫困户1162户,发展中药材2567亩、南瓜434.8亩、西瓜1522.9亩,套种大豆628.1亩,苹果示范方898亩,新建核桃园390亩,果蔬大棚35座;产业化项目投入350万元,扶持700户贫困户,其中498户已养獭兔7485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6期,培训贫困群众131700人次。共资助109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对贫困家庭接受中、高职教育的1659名学生实施了雨露计划。今年,县社区财政拿出200万元作为担保抵押金,银行按照1:10比例对贫困户进行放贷;全县社区筹措互助担保基金900万元,银行按照1:5的比例对贫困户进行放贷,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9月份正式运行以来,示范合作社贷款170万。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x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黄金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黄金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黄金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四、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目前,在东明县黄河滩区豆丹养殖扶贫基地,呈现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喜庆景象,2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大棚里加班加点采摘成品豆丹,连云港、周口、临沂等地的豆丹收购商们排队等候。村主任刘兴豪高兴的介绍说:今年豆丹反季节养殖,每个大棚可产豆丹2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每斤100—150元算,收益可观,加之黄河豆丹品种优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景。这场景背后对县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来说,却有着太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东明竹林新村是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村,也是省定贫困人口较多村。20__年新村建成后,共搬迁安置新刘乡、西竹林、东竹林等5个滩区自然村,1400户,5120人,共有贫困户239户836人。村里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每亩地除了种子、农药、肥料、收割等费用,每亩收益较少。又因没有产业支持,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如何让群众摆脱洪灾困扰、已经安居的滩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乐业的生活,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
去年5五月中旬的一天,新刘乡自然村村主任刘兴豪对王培源说起这样一件事:连云港盛世豆丹开发公司看中了黄河难区的气候环境,准备在滩区投资,但公司那边对滩区土地流转及农田灌溉方面心存顾虑。
“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产业。黄河滩区土壤肥沃,光照水资源丰富,最适合豆丹养殖。”王培源说:“豆丹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尽快盘活土地资源,引进这个增收致富项目。”
在随后外出考察了多个项目后,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后认定发展豆丹种植比较适合。他们先是组织召开了党支部、村两委会,商讨研究豆丹养殖的可行性分析。得到党支部、村两委同意后,又连夜召开了党员会议,听取党员的意见,统一了思想。为了让广大村民打心眼里认可这个项目,他索性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走街串巷,苦口婆心地讲政策,算效益,终于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豆丹养植项目全票通过。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工作,最终让这个占地1500亩,全国的豆丹养殖基地终于落户黄河滩区。
因为黄河滩区土质半沙半淤,保湿性强,加之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条件优越,大豆长势特别喜人。然而就在基地翘首以盼,等待上卵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连云港育卵基地那边因飞机打药,导致绝大多数种卵中毒死亡。最后只能临时外购到30亩地的种卵 。
虽然30亩的豆丹试养成功,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基地第一次豆丹养殖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连云港老板一气之下返回老家,不准备再投资该项目。而此时,村里1500土地已经晚种小麦近20天,村里百姓急等土地租金和农田耕种,最后甚至出现了哄抢大豆的现象。王培源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带人连夜抢收豆种,经过一星期的抢收和凉晒,收获豆种x万斤,挽回经济损失x万元。然后,马上赶到连云港找基地杨总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打消顾虑,坚定信心。杨总深受感动,最后表示不仅要继续做好该项目,还要加大投资力度,搭建反季节养殖大棚。
就这样,在王培源精心运作下,基地成立了东明鲁西南豆丹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长年聘请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合作社搭建拱棚140座,并带领村贫困户搭建扶贫大棚60座,带领村民们打响了第二次扶贫攻坚战役。
为了加快大棚施工进度,王培源带领合作社及30名贫困群众冒着大雪加班加点赶工期,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赶在春节前将大棚搭建完毕。按照技术管理要求,为了冻杀害虫,大年初三,要把1500米开外的黄河水抽到棚内进行漫灌,由于抽水管道压力太大,多次出现管道爆裂情况,王培源几次跳到水里快速连线接管,双脚和衣服都湿透了,当时河沿边寒风刺骨,冻得他嘴唇发紫,双脚发抖,几乎站都站不住,但他依然坚持到浇灌完毕后才肯回去休息,现在还落下了迎风咳嗽的病根。为加快施工进度和把关大棚质量,平时他都是吃住在自已搭建的集装箱房里,唯恐项目再出现闪失。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4月中旬,大棚内豆苗茁壮成长,种卵如期孵化。正当王培源准备松口气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又摆到他面前,让他焦虑不安起耒。原来,天气进入四月后,棚内温度急速升温高,大棚内豆苗急需多次淋灌浇水,这就要求五一前夕,一定要解决好大棚架线打井等迫在眉睫的问题。于是王培源想方设法立即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田间地头加班加点,带领施工队伍,鏖战三天三夜,如期建造变压器1座,打造600米深水机井6眼,架高压线路20__米,一举解决了困扰滩区群众多年的灌溉难问题,也才让这个扶贫项目走出了困境和僵局。
五一节过后,豆苗长势良好,前五棚投放的种卵几天便从密密麻麻的小米粒长成了柔弱可爱的小绿虫。王培源和技术员每天吃住在大棚里,仔细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细心呵呵护着这来之不易的虫宝宝们。即使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却又差点让他所有的心血化为泡影。原来,因为基地管理粗放,大棚纱网门没有及时封闭,豆丹的天敌蜘蛛突然蜂涌而入,急速产卵繁殖,专吃豆丹幼虫,而放卵后的大棚又不能用药物消毒,造成幼虫大量被蜘蛛毒杀,基地大棚无一幸免。
在通过人工捕捉和蝇拍捕杀无效的情况下,王培源彻夜难眠,到处请教有关专家,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决定请来蜘蛛的天敌来帮忙,到村头的养鸡厂,免费借用500只虫子鸡,每棚10 只,放进尚未投放豆丹虫卵的大棚里进行虫害捕杀,没想到这些鸡籽们在大棚里异常活跃,战斗力极强,每棚两三天即能将蜘蛛消灭殆尽,虫卵也如期得以安全投放,最后总算是化险为夷,平安度过了这一难关。
五月中旬,基地大棚豆丹养殖终于喜获丰收,同时也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新型产业兴村致富之路。"俺家的地离村较远,来回有30多里路,收种都不方便,地不种吧荒那儿啦,怪可惜的;种吧又不合算,现在好了,地不用种,每亩还有1000元净收入"村民刘兴阁乐呵呵地说,这样不仅省心省事,闲时还不耽误务工挣钱,两全其美。
“通过这个项目建设不但能帮助俺村贫困户脱贫,还能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刘兴豪高兴的说;“村里有劳动能力的5名残疾人和30个贫困户都在基地干活,帮着除草,打药,摘虫,他们每人一季能挣3000多块钱,豆丹植卵及采摘时节,全村人都能跟着创收。”
一花绽放不算春,百花盛开春满园。王培源并没有满足现状,在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产业兴村之路后,他还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品牌,在竹林老村复耕的370亩旧址上,规划建设集特色水果采摘,黄河鲤鱼垂钓,水上乐园,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东明黄河滩区农业生态园,总投资约900多万元,日前,该生态园已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当中。与此同时,黄河滩区居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也开工在即,预计十月初即可建成入住,两个开发项目建成后,将为新村带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进展,在12月29日下午,蔡寿鹏书记带领我社区两委干部十余人一起来到企石镇上洞村开展扶贫调研。双方领导班子就上洞村20xx年的经济状况、招商引资、社会管理、存在的困难等方面互相交换了意见和建议,并对新一年的扶贫工作进行了简单部署。
今年,上洞村工作成绩突出,突出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xx年,上洞村村级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加39.53%,集体总资产同比增加20.36%。二是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今年,上洞村成功地把南城工业园未开发利用的730亩农田整体对外出租,为集体经济增收260多万元;同时,利用市151万元扶贫专项补贴,将第一工业区夜市场进行清拆,修建起一栋约3000平方的厂房,并成功地对外出租,为集体经济增收34多万元。三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上洞村村道巷道硬底化工程和排水排污设施工程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极大地优化了村内的营商环境。
虽然扶贫工作成绩突出,但是上洞村在发展经济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资金不足;二是社会事业开支日益加大,负担较重;三是群众发展观念和意识有待进一步转变。
在未来新的一年里,我社区将结合上洞村的实际,继续加大扶贫力度,通过实地走访、指导交流,努力推动上洞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经济实现新一轮的腾飞。
一是开展走访调研。
新的一年,我社区将继续沿续以往的做法,每季度实地走访上洞村一次,及时了解和跟进帮扶对象的工作进展,为其解决难题,助力上洞村早日脱贫致富。
二是加强沟通交流。
除了实地走访外,我社区还将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无私地与上洞村两委干部分享霄边近年来总结出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及时给予指导;同时,我社区领导班子还热情地邀请上洞村领导干部来到长安霄边做客,切实加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三是提供适当扶持。
20xx年,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上洞村将新建厂房前的泥土路建设为水泥硬底化道路。我社区为缓解上洞村面临的经济困难,为上洞村提供了10万元的市专项扶贫资金,作为道路的建设资金,助推上洞村的经济向前发展。在新的一年里,我社区将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及时提供援手,助力帮扶对象早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