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现在福利非常好的职业,也是发展比较稳定的职业,公认的铁饭碗。不少求职者挤破头想进入老师这一行业,但老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面试问题也越来越刁钻。那么教师面试要注意什么?这里是整理的教师面试问题精选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试卷评讲 评价 三原则 三过程 三时段
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英语试卷评讲课质量对于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至关重要。教师通过试卷的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在试卷评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怎样才能把试卷讲评课上好,上“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体现评价的意义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注重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 “三三三”试卷评讲法 。
“三原则”。⑴讲什么,由学生说了算。讲评内容由学生试卷中反馈的信息,学生的提问来决定,教师所讲必须是疑点和难点和焦点,否则评讲决不涉及,这样才能合乎学生的口味,使学生学有所得。⑵怎样讲,由老师说了算。教师在科学而充分地研究试卷及学生的基础上,决定试卷评讲的程序和方式。⑶讲多长时间,由试题的难度说了算。由学生表现说了算,试题评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题的难度系数。对待较难的试题,要多化时间,直至学生豁然开朗。反之,难度系数小的题目,要少化时间,略加点拨。
“三过程”。“三过程”是指:
一、课前。教师在课前主要做准备工作。
1. 亲自做一遍。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带着空白卷进教室或照抄参考答案的做法,不妨以学生的试卷考自己一下。这样做既便于教师熟悉试题考查的范围,体会试题的难易度,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本人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就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试题是否有多种做法?我是不是马虎造成了失误?所考查内容是否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
2.统计错误频率。对于学生来说,试卷的价值在于发现错误,纠错过程也即提高成绩的过程。出错多的题目应是评讲的重点,所以教师有必要统计错误频率。统计出错频率时,教师统计的方法既可以由教师本人查数,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记数。记录统计的结果要详尽并使人一目了然。如:⑴列表法。教师按题目顺序列好一张表,把统计的结果记到表里。⑵记号法。在试卷上出错题号旁打上不同数量的星号或叉号等符号。⑶统计图法。学生试题出错程度通过统计条形图或折线图能较好地反映出来。
3.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调查和反思。统计完学生的出错频率后,下一步就是查找每题错误的类型和根源。对于错误类型,教师翻翻学生的试卷不难归纳。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心比心”地分析学生出错根源。有的学生的出错原因和教师所主观臆想的原因不相吻合,还需要教师的调查、访谈和交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学到宾语从句时,笔者班上学生做错的两题:
⑴同义句转换: We can't decide where we shall meet.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We can't decide to meet wher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只熟悉decide to do sth. 结构,而不知道decide 后可接宾语从句。
⑵动词形式填空:Mrs. Black told me she _______ (not take)Tom to New York the next week.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not to tak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混淆 tell sb. (not) to do sth. 和 tell sb.+ (that) 从句两种句型。
以上两例,教师如果想当然地给学生大谈宾语从句,肯定没有效果;通过和学生沟通,挖出了根源,再给学生评讲,则会让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尤其要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如知识的遗漏使学生没有形成知识链;教的语法项目或词汇的用法不够深入,使学生掌握过于肤浅,而导致了错误;自己习惯给学生讲的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或许不够精彩和简要。对这类错误的出现,教师除了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还有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采取评讲策略。如果说上面的几个步骤是“把脉”,下面就要“开药方”了。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的试卷上的出现问题已然胸中有数,但还要对评讲方式和解题思路进一步优化,才能产生奇妙的效果。
二、课中。课堂是评讲试卷的主要过程,教师要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师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既要把出错频率高,难度系数大的解决掉,也要给不具代表性的小问题,临时冒出的新问题以满意的答复,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课堂时间划分为三时段为宜:
1.小组讨论。在课堂开头一段时间,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彼此试卷中的错误和疑问,或者查阅相关的课本和资料。教师要相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问题即能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错误加深了印象。教师的任务是到各小组中聆听,必要时也参加讨论或给予引导。教师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构建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2.教师主讲。经过以上的步骤,教师的评讲内容和评讲方式已水到渠成,评讲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反映出的疑难问题,评讲的方式是教师深思熟虑过的,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出错频率小,学生反馈较少的试题,教师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因此,教师讲题是“跳跃式”的,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解答小疑问。教师的主讲彻底地解决了试卷中涉及的绝大部分问题。但被教师忽略的极少数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可能还悬而未决;对于教师主讲的全部内容,或许并非每个后进生都弄明白了;而且教师的主讲过程使得有些学生联想到了新的问题。教师在第三时段中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疑问激发出来。教师仍需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而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给予面对面的必要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来自教师详细而准确的反馈和及时得到老师提供额外帮助,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促成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这一时段旨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一、评讲课前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试卷评讲课开展前的一个阶段,是试卷评讲课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越是面对中差生多,又要充分利用课内45分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越显得准备阶段的重要性。这一阶段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教师及时张贴答案,让学生进行“试卷四查”。“试卷四查”的内容:一查,哪些题目做对了?是否还有其它的解法,若有,写出自己认为简捷的解法;二查,哪些题目做错了?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三查,还有哪些题目疑惑不解?四查,试卷中的题目或同类型题目的出处。
学生经过“试卷四查”参看标准答案,议试题,找到了自我感觉。学生解对了题目,获得了成功,产生喜悦感,乐于进取。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要求学生找出新的解法,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机。学生做错了题目,一部分经过自查能自己解决;一部分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或经过教师的点拨也能得到解决;余下的疑难问题,学生将期待着评讲课上得到解决。
2.选择适宜时机,尽早让学生知道成绩。批改出的试卷分数及早告诉学生,分散评讲课上学生对考分的注意。告诉学生分数的时间选择在放学前的几分钟内进行比较适宜,这样做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3.教师根据学生答卷,精心准备评讲课教案。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阶段性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考卷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答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反思,找出成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详细做出“试卷分析”,精心准备出评讲课的教案。
二、上评讲课阶段
1.(约占10分钟)个人活动。教师分发改分后的考卷,要求学生在考卷头写出个人“试卷四查”结果。此时,教师将试卷中需要评议的题目适当适量分配到全班四个大组中(各大组所评议的题目可以不一样)。
2.(约占10分钟)学生小组活动。分四人学习小组逐题讨论或分评议题,各自发表评论意见,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以待在全班上发言。此时,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时,以错题原因,一题多解、疑难题、变试题等适当方式给予学生指导。
3.(约占20分钟)学生集体活动。由各大组中小组代表发言,对各组的评论意见和提出的问题,允许其它小组学生当即做出完善补充或发表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应注意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和点拨,有计划地把课堂讨论引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约占5分钟)师生共同活动。师生共同对各组的评论意见做出系统的归纳,同时教师对大多数学生公认的疑难问题做适当的解释。此时,学生“试卷四查”的内容得以修改、补充。
上试卷评讲课,在教师的主导下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45分钟始终处在学生“精议”,教师“精讲”的情景中,问题得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评讲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对具有独创精神的解法或最合理的简便解法要给予高度评价;二是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
三、评讲课后的巩固与提高阶段
上评讲课固然很重要,但课后的巩固与提高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以加强评讲课后的巩固与提高。
1.要求学生课后,认真订正试卷中的错题。这项要求大多数学生课前、课内已基本完成。
2.学生参考“试卷四查”,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填补知识点,拓充知识面,做一些“专题”。
3.确立优等生与学习困难生结对,开展一帮一活动。使学习困难生在课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在课后有专人辅导继续完成并加以巩固。优等生通过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不仅自己会,还能教会别人,提高了能力。同时为班上培养了一批小老师,成为教师的得力帮手。
【关键词】高三;历史;评讲;四步教学
评讲课是高三教学的常态课和重点课,上好评讲课,可以使高一高二的学习和高三的复习事半功倍。那么,如何上好高三历史的评讲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四步”教学法。
一、要准确把握试卷
准确把握试卷是教师上好评讲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准确把握试卷,才能对卷面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讲评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教师在测试前就应对试卷的出题意图、知识含量、考查范围、难易程度、答题技巧和能力要求做一个正确的评估和分析,并预测出学生答题状况。为了准确把握试卷,教师在考试前要亲自做一遍试题,教师要改变盲目带着空白卷进教室或照抄参考答案的做法。这样做既便于教师熟悉试题考查的范围,体会试题的难易度,掌握答题时间,对学生答题状况也可以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分析。
二、要做好课前准备
1.确定讲评目标。
测试后教师应对学生试卷按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历史诊断题、材料分析题几大题型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学生的失分现象,分析确认本次测试所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中拢出较为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出明确、具体、便于学习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查缺补漏、矫正错误”这个中心,明确应补充哪些知识缺漏,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形成怎样的应试心理素质等。只有目标明确,讲评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2.明确讲评内容。
教师在认真分析卷面的基础上整理出来讲评的内容,讲评时要测重讲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讲审题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命题意图。任何一套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命题意图,才能明确答题方向。讲评时,要结合试题中的几种题型、学生在答题中最常见的错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来讲如何审题。
(2)分析答题误区。
测试之后,暴露的问题可能很多,老师要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应重点讲解产生误区的原因,不能只是对对答案。讲评时,老师要结合有代表性的试题及学生典型性的错误答案,理论结合实际,逐一分析讲解,由表及里,追根溯源,使每一个出错失分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自己失分的原因,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今后复习的方向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搞好学习。
(3)确定矫正措施。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找出失分原因,明确学生到底是因为知识的欠缺、智力不达、能力不行,还是方式方法上的原因而失分的。然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矫正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逐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
3.确立讲评方法。
查明错因、找出误区、确立解决措施固然重要,但要收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还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实用的讲评方法。笔者认为讲评中要做到“四个必须”。
(1)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评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主导地位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属,以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必须对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重点讲解。
高三历史课时少、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讲评课切忌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在设计讲评方法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与策略,对于普遍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重点突破。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设计由学生自我发现与矫正,或小组讨论等灵活方式与方法去解决就可以了。
(3)必须注重知识的辐射。
试题受考试卷面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知识都涉及到。出题者往往是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试卷中的每一个题都代表一定的知识面,因此,在评讲时,要引导学生扩大思维,扩展思路,进一步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找出知识的纵横联系,由题中的问题联系到若干个与之相关相近的问题,力争做到一题多练,―题多解,以便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这样的讲评,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灵活多变的试题能力,同时又克服了题海战术的弊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4)必须准备矫正练习。
矫正练习的方式可根据答题状况而定。对于出现的个别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几道练习题找同学口头回答,也可以根据课前精心设计的矫正训练,集体矫正、巩固;对测试中学生普遍出错较多的问题,急待巩固和提高的问题,则应设计份矫正练习分发给学生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三、要抓好课堂教堂
怎样做才能把讲评课上得高效而务实的呢?笔者的做法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区别对待,逐步解决。讲解时,要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具体做法如下:
1.概括总评,明确目标。
教师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简单扼要地概括总结本次测试题的主要特点、试卷的难易程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所要考查的学科能力、答题技巧及考试结果、答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自己答题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实际上也就使学生明确了讲评的目标方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
2.集中问题,重点讲评。
课前发给学生试卷,让学生自己矫正。课上用3―5分钟的时间,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老师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失分原因,确定解决问题方法。对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师要重点分析和讲解,并结合与之相关相近的知识或问题进渗透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做既省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考试管理 规范化 办学效率 措施
一、前言
对教育的评价和对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就是进行教育测量,而从古至今采用的主要教育测量的手段就是考试。考试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能力的好差,而且能够检查出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差。考试能够促进优良的学风教风,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改善教学漏洞,与其他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加强考试制度规范化能够完善考试制度,促进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考试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教育问题。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得到了很多教育部门与学校的重视。各个级别的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采用各种方法加强考试管理,但却没有明显的成效,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或制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只见宣传,不见成效
考试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教育部门的重视,随着教育文化事业的逐步发展,考试管理制度也逐渐的建立起来。很多学校都十分重视对考试的宣传,例如张贴横幅、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学校变得紧张,加大了学生与老师的压力。但在考生方面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学校所制定的考试政策与纪律条例不是很清楚,考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考试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规范考生的考试行为,那么考试宣传理应对学生进行重点宣传,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并熟记各种考试的规章制度,端正态度与动机,依照规章制度参加考试,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和考试固有的严肃性。但现在的宣传大多都是场面上的宣传,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而不是针对学生。
2.考试的形式太过单一
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甚至有一部分老师也是以应付考试来教学,这样的考试目的很明显是错误的。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对教学工作也缺乏积极性,考试成为了一种任务与形式。而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之后就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学籍处理方面,忽略了对学生一学期或是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全面分析,没能发现并提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自然也没能得到解决。目前我国高校的考试形式主要以闭卷、笔试和理论居多,像开卷、答辩或是技能操作等实践应用的形式很少,考试内容与方法都很单一。而绝大多数高校只有闭卷考试这一种形式,远远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3.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影响了考试管理工作
老师教学的素质水平主要体现在命题、监考、评分与补考这四个方面。在命题方面,有个别老师不具备很强的责任心,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不遵循考试大纲的标准进行授课,在命题是降低考试的原有标准,以防止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自己的名誉。有的老师为学生圈定好考试范围,甚至有老师像学生泄露考题。在监考方面,监考老师的责任心有待提高,监考时不注重考场纪律,放纵违规现象。在评分方面,有些老师在评卷时对有的学生送人情分,有的老师最评卷的要求则很严格,导致教课老师考试的合格率有很大的差异。在补考方面,有些课程的补考标准不高,评分相对于正常考试来说比较松懈,随意性较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进行复习准备,补考成了走过场。
4.学生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没能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从而导致考试违规舞弊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了考试的正常进行。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学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上的目的更加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无视学校的考规考纪。考试成绩不但直接与毕业证书挂钩,而且将作为评优、就业的依据。
5.考试成绩与考试管理缺乏全面的分析总结
考试是教与学两方信息的反馈,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查和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查,考试还意味着一个教学阶段的结束与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想要在下一个阶段避免上阶段中出现的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问题,就必须及时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如何建立规范化的考试管理体制
1.全面、正确的认识考试管理
科学规范的高校考试管理能够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能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正确认识加强学校考试管理,这需要从三个方面达到共识,首先是学风方面,校党委书记、行政部门与教务部门要把加强考试管理的规范化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建立健全能够贯穿考试工作全过程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学生要端正好学习态度,正确面对考试,杜绝作弊等违规现象的发展。
2.改变原有命题方式
建立考试试题库,进行教考分离,能够进一步提高考试质量,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对学生负责,进行更好的课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消极学习的情绪,主动的面对考试。
3.创新课程考试形式
目前我国学校的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对老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考察,改革课程考试迫在眉睫。我们可以对不同的课程应该采取适应不同课程的课程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考试形式的改革主要需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不单单局限于闭卷考试,可以采用小论文、实际操作等方式。每一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试计划都需要与教学大纲紧紧相扣。
[1]鲍国明。 坚持考试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和实践[J]. 中国考试,2005,01:8-9.
[2]林定中。 浅论考试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执行[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6:26-27.
[3]费群燕。 学分制下考试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09-111.
语文 试卷 讲评
一、当前试卷讲评中的常见问题
长期以来,试卷讲评并未引起研究者与一线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甚至成了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的一个“盲点”,使试卷讲评的水平一直未有提升。笔者试对当前试卷讲评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类:
1、“对答案”式讲评
在不少教师眼里,试卷讲评无非是“对答案”“没有什么系统的知识内容可讲”,更“没有什么教学技巧可言”。遇到填空题、选择题时,报出正确选项;遇到阅读理解等有一定难度的题时,将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标准答案”自行订正,教师一般不讲评或极少讲评。
2、“流水账”式讲评
“流水账”式讲评,即上课铃响,拿起试卷开讲,从头到尾,不分详略,平均用力,讲完即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教师怕时间不够用,讲评速度较快,没给学生“消化”的时间;有的教师面面俱到,一份试卷的讲评要用两三个课时。“流水账”式讲评的问题在于看似什么都讲到了,其实重点没突出,难点没突破,效率非常低。
3、“满堂灌”式讲评
试卷讲评中,教师的讲解必不可少,但“讲”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讲”过了头,就会变成“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学生在座位上除了在错误处订正外,无所事事,昏昏欲睡。在这样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听众,教师完全独霸了话语权,导致“一言堂”,课堂气氛平淡呆板,学生的情志、思维都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4、“批评惩罚”式讲评
有的教师把试卷讲评变成“批斗会”,在考试成绩整体不太理想时更是如此。教师面若冰霜,学生噤若寒蝉,先是整体批评,继而结合具体题目点名批评,甚至还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目重做许多遍或抄写试卷。一味批评责怪、讽刺挖苦,甚至采取惩罚措施,最终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钝,产生厌烦与逆反情绪。
5、“准备不足”式讲评
在试卷讲评中,准备不足也是常见现象。有的教师不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未认真准备,拿起试卷就讲,不要说突出重点、难点,甚至连个别题目的答案都没说清楚。
二、试卷讲评的原则:
1、试卷讲评要及时
讲评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笔者的观点。因此,平时试卷的改阅一定要及时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来。及时评讲、及时反馈,效果才会显著。
2、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面面俱到,逐题讲评,这样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和讲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错误率较低的题则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指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这样讲评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3、试卷讲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讲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4、试卷讲评要重视对知识的巩固
讲评试卷是查漏补缺、巩固复现所学知识的大好时机。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就所讲试题,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点,联系课本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化,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小学语文的试卷讲评策略
1、教师要分析考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讲评前,除了要先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全班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等),以此来确定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还要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是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点及难点;二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应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
2、讲评形式宜变化
试卷讲评本身比较枯燥,所以应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追求形式的变化,提高讲评的实效。
(1)独立订正,小组合作
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先进行独立订正,然后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独立订正是否正确,共同讨论难度较高的试题,教师也可参与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一般可安排在试卷讲评的前10分钟。
(2)质疑问难,充分讨论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各组报告疑难问题,结合预设的讲评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鼓励学生多讲,适时追问“为什么”,让学生充分表述其思维过程。正确而合理的思维过程能启发他人,错误且不合理的思维过程也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参考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
(3)学生讲评,互相启发
讲解是试卷讲评的主要教学方式,但讲解的主体并不固定,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让学生讲解,既是对这名学生的极大褒奖,又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当然,学生的讲解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英语试卷讲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中英语试卷讲评课,由于部分教师对试卷讲评不够重视,从而失去了试卷讲评的作用: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在英语试卷讲评课上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情况缺乏研究分析,课堂上仅仅是报分数,排名次,再将答案抄在黑板上,学生核对答案。然后教师再找部分题目,认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讲一讲,有时所讲内容非学生所要。
(2)教师一言堂,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不分重点。在这里,学生是听众、记录员,教师是讲解员。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教师大讲特讲词汇和语法题,极少涉及或干脆忽视听力题、阅读题等能力题的讲评。这种讲评方式不利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也不符合语言学的规律。
(4)教师就题讲题,缺少对学生错因的分析,没有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告诉学生解题的关键在哪儿,更没有对试题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延伸,也就达不到巩固、运用、提升所学知识的教学效果。
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我们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
二、高效英语试卷讲评课模式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教师不再“满堂灌”,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也要让学生先思考,再进行点评提升,最后让学生去完成。采用这种试卷讲评模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读、批改试卷,分析整体情况
教师要认真研读试卷,把试题做一遍。这有利于教师熟悉试卷的考查内容,了解试卷的难易程度,有利于教师熟悉试卷中知识点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剖析试卷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批改结束后,还应及时做好试卷的统计分析工作,统计每一道题的错误率。寻找学生错误的根源,分析导致失分的原因是知识上的漏洞,还是能力上存在的缺陷。教师还可以利用课间与学生交流,找出试题出错的原因。
做好了这些工作之后,教师根据试卷中所反馈的信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题重点备课,决定试卷评讲的程序和方式。这样,教师才能在试卷讲评中做到运筹帷幄,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订正,合作探究
教师在评讲前把英语试卷发给学生,介绍试卷特点,公布全卷和单项得分情况,表扬先进,同时指出答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率,了解自己这次考试的情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于试卷中正确率高的试题,教师不必费时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自主订正,找出在这些知识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再复习相关课本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自己尽力把此类问题解决好并总结好。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能解决,但还不是很清楚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同时要求学生热情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既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又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评中教师的任务是到各合作小组进行聆听,参加小组讨论或对于学生的疑点给予引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很多问题学生都能够解决。
1、教师面试问题有:当在你上课时,一个学生在传纸条,你怎么办?
2、学生早恋怎么办?你支持学生早恋吗?
3、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么看教师这个工作的?
4、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缘起――为什么要提高教师的命题研究能力
(一)基于当前教师命题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我们曾对校内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检测能坚持自己选题、编题,进而自主命题的教师不到总数的10%;许多教师甚至没有命过一次题。多数教师,包括老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检测主要采用两种解决途径:一是购买市场上现成的教辅材料;二是使用上级业务部门编写的试题。这种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使编制习题、命制试题对许多教师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教师命题能力也逐渐退化。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命题研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需要
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和解题技巧为何在低层次徘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包办代替过多,学生未能充分参与;二是教师主导弱化,未能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如教师备课质量低下,课堂上点拨、指导不到位,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当,学生未经历体验过程等。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筛选、评价与命制试题的能力,往往原封不动地将教辅材料发给学生训练,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方面需要把教学质量提升上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标、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深入研究试题在考查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什么思想方法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平时的练习、作业设计中,精选、精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考生答卷失误的种种表现,实质上反映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问题表现在考生身上,根源却在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优化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即需要优化和改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有效作业。改进课堂教学,即要把重“教”的课堂转变为重“学”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课堂;设计有效作业,就是要求教师设计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作业。作业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命题能力直接相关,很难想象一位缺乏命题能力的教师会设计出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的有效作业。
(四)基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能否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三个教学环节。命好题,即编制出一些原创性、高质量的试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指导意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才能得以实现。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不断优化,使得教学更加精准,具有针对性。
(五)基于学校自主组织考试的需要
尽管大范围的统一考试目前还不太可能消失,如提前班学生的招考、毕业年级的模拟考试等,但是学校内部还是有各种类型的考试,比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等,对这些考试,学校有命题自,需要教师去命题。学校应该以科学、有效的命题为引导,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挥考试的检验、激励和导向功能。
二、实践――怎样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命题能力欠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命题”为研究主题的研修活动过少,教师缺少必要的命题技术培训与指导;二是许多学校为了体现考试公平,往往采用上级业务部门统一命制的试题,导致教师的命题权缺失。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两个结合”的策略,即比较研究与合作研讨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命题比赛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高命题能力。
(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命题规范性
邀请省市学科教研员或命题专家对教师进行命题技术培训,使命题工作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经验走向科学。尽管不同学科的命题思想、命题技术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命题程序和命题要求。
1.明确考试要求
教师要对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按照从低到高的能力水平进行罗列,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
2.拟定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见表1)来体现的。“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纵向是学科的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参照各部分知识在学习中所用的时间,以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及其所占比重。横向是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包括考试要求、预估难度、题型、试题来源等。拟定命题计划,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混乱、偏离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查内容分布的合理性。
3.编制试题
依据命题计划表,利用题卡命制试题(见表2)。
表2 题卡
4.组卷、统计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组卷,难度相同的按章节顺序。再利用汇总表进行统计,突出试题的质量指标,反映试卷整体情况。
5.用心打磨试题
“磨题”是试卷命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磨题”环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思考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判定这些答案中哪些可以给分,哪些不能给分,即评分宽严的把握;二是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有无歧义;三是准确地估计试题难度,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如解答问题路径的复杂程度、回答问题需要的表达水平、以往解题经验等。“磨题”时要再三地读题,反复推敲问题情境是否交代清楚,表达是否简练、通俗易懂,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通过合作研讨,提高试题研究能力
教师个人独立研究有其局限性,往往带有自己的偏见,需要和同伴合作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对试题进行客观评价、深入分析。
1. 备课组合作研讨
在开学初,备课组长把每个主题单元(模块)的命题任务分解给备课组每一位成员,让教师自主命题,然后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说题”和研讨。最后,命题教师根据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试题,供备课组每位教师使用。教师“说题”和合作研讨要围绕试题所含的知识点、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考查价值以及试卷所覆盖的知识面、核心知识的含量等方面进行。
2. 校际合作研讨
开学初,学校教学处与教研组长及联考学校共同商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各年级考试的具体安排,包括命题学校及学科、命题研讨时间、提交试卷时间、考试时间、汇总成绩时间等。需要指出的是,承担命题任务的应该是各校教学骨干,以保证试卷质量;命题研讨时间比考试时间提前两周左右;命题研讨围绕学科指导意见进行,主命题教师要逐题说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来源等;研讨时对题不对人,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通过教师自主命题和集体合作研讨,有利于促使教师对知识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一个教师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控制试卷难度,发挥考试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中开始新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各类统一考试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能力。
(三)通过模仿改编,提高试题创新性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试题命制能力,就要从原创试题开始。其实,原创试题的要求非常高,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开始就定位于原创试题并非是明智的选择。笔者在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时,主要是处理好模仿、改编与创新的关系,学会在模仿改编中创新。
模仿是最基本的一种命题方式,往往也是试卷命题实践迈出的第一步。一旦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某个题目不错,便可以进行模仿:模仿它的表述方式、模仿它的选材技巧、模仿它的设问策略、模仿它的答案组织等。当然,模仿并不是一个简单照搬和机械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消化吸收的能动过程。通过模仿,不但可以实现对不同知识点的考查,而且可以教师在模仿的过程中,领会命题的思路,掌握命题的技巧,提升命题的能力,实现多赢效果。
在模仿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试题做改编的工作。从具体的意图看,改编可分为两种:一是“去粗取精”式的改编,即对某一试题,如果我们觉得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或尚有可完善之处,我们就可通过对它的改编,让试题变得更完美。二是“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即某一试题本身没有问题,且又有较多利用空间,我们便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挖掘,从这个题目延伸出其他题目来。就主观题的改编而言,这种“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具体可考虑两大原则:一是问题不变改材料,即用新的情景材料取代原题的情景材料,通过情景材料的变化使题目的“相貌”变得更漂亮;二是材料不变改设问,即在原题材料下,对题目的设问进行变换(主要包括:主体变换,如把“政府”换成“企业”;知识变换,如把“经济生活”换成“政治生活”;角度变换,如把“为什么”换成“怎么办”;等等),以达到考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通过对题目的改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题的资源,发挥原题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编更能开阔我们命题的思路和视野,提高我们命题的能力和水平。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学会模仿,善于改编,其实就是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给自己造就一个较高但又坚实的“基础”。再则,一个连模仿、改编也不会的人,谈何创新呢?要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就必须从模仿、改编中学会创新。
三、展望――今后教学中应如何改进
纵观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卷,顺应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考命题站在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高度,已逐渐确立了以考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考查目标体系,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却反应迟钝,总也跳不出知识中心的窠臼,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如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学中却注重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独立思考,教学中却固守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高考命题强化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教学中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教学中却因循守旧、面面俱到。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关键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其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推动力是教学评价的导向。
(一)体现“两性”统一,浓郁历史味道
让人文性与科学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合,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唯有遵循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课才会上出浓郁的历史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尽力把对史料的理解、品味、表达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糅合在一起,力求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注重主干知识,提高训练实效
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史料的训练,人文精神的传递才会有载体;只有注重人文熏陶,历史主观题的训练才有生机和活力。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训练的过程中,落实历史学科的史料性和人文性。
(三)实施有效积累,引导巩固运用
人们常说,有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自主学习,有效的积累不是靠教师的强迫取得的,而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觉建构,是一种有意义的自觉行为,伴随这种行为的是一种运用的冲动。实施有效积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所要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充分的感悟、理解和品味,激发积累兴趣和欲望;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对积累的材料进行迁移运用,加深理解,强化积累;三是要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差异;四是要丰富手段,创新形式,重视效益。
(四)优化过程设计,引导有效参与
面对课堂实际,我们还应注意:一要善于设计课堂提问,坚决抛弃无思维含量、无思考价值的提问;二要善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活动;三要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等。
关键词: 英语试卷讲评课 “三原则” “三过程” “三时段”
怎样才能把英语试卷讲评课上好、上“活”,不只是纯粹地对答案,讲好学生真正不懂的地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意义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面向全体、注重互动的方法:“三三三”试卷评讲法。
一、“三原则”
“三原则”是指:(1)讲什么,由学生说了算。讲评内容由学生试卷中反馈的信息,学生的提问来决定,教师所讲必须是疑点、难点和焦点,否则评讲绝不涉及,这样才能合乎学生的口味,使学生学有所得。(2)怎样讲,由老师说了算。教师在科学而充分地研究试卷及学生的基础上,决定试卷评讲的程序和方式。(3)讲多长时间,由试题的难度说了算,由学生表现说了算,试题评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题的难度系数。对待较难的试题,要多花时间,直至学生豁然开朗。反之,难度系数小的题目,要少花时间,略加点拨。
二、“三过程”
(一)课前
教师在课前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1.亲自做一遍。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带着空白卷进教室或照抄参考答案的做法,不妨以学生的试卷考自己一下。这样做既便于熟悉试题考查的范围,体会试题的难易度,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本人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就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试题是否有多种做法?我是不是马虎造成了失误?所考查内容是否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
2.统计错误频率。对于学生来说,试卷的价值在于发现错误,纠错过程也是提高成绩的过程。出错多的题目应是评讲的重点,所以教师有必要统计错误频率。统计出错频率时,教师统计的方法既可以由教师本人查数,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记数。记录统计的结果要详尽并使人一目了然。如:(1)列表法。教师按题目顺序列好一张表,把统计的结果记到表里。(2)记号法。在试卷上出错题号旁打上不同数量的星号或叉号等符号。(3)统计图法。学生试题出错程度通过统计条形图或折线图能较好地反映出来。
3.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调查和反思。统计完学生的出错频率后,下一步就是查找每题错误的类型和根源。对于错误类型,教师翻翻学生的试卷不难归纳。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心比心”地分析学生出错根源。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和教师所主观臆想的原因不相吻合,教师要调查、访谈和交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学到宾语从句时,我班学生常会犯两个错误:
(1)―Did Mr White tell you ____
―Yes. He said he went there in 2007.
A.when he traveled to Tibet
B.when he traveles to Tibet
C.when did he travel to Tibet
学生常会选择B。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前后时态的搭配。
(2)―Do you know ?摇?摇?摇 ?摇 to fly to Beijing from Xiamen?
―For about two hours.
A.how long does it take
B.how long it takes
C.how long it took
学生常选择A。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前后时态的搭配。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以上两例,教师如果想当然地给学生大谈宾语从句,肯定没有效果;通过和学生沟通,挖出了根源,再给学生评讲,则会让学生茅塞顿开。
教师尤其要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如知识的遗漏使学生没有形成知识链;教的语法项目或词汇的用法不够深入,使学生掌握肤浅,而导致了错误;自己习惯给学生讲的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或许不够精彩和简要。对这类错误,教师除了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改正,还应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采取评讲策略。如果说上面的几个步骤是“把脉”,下面就要“开药方”了。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试卷上出现的问题已然心中有数,但还要对评讲方式和解题思路进一步优化,才能产生奇妙的效果。
(二)课中
课堂是评讲试卷的主要过程,教师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既要解决出错频率高,难度系数大的题,又要给不具代表性的小问题,临时冒出的新问题以满意的答复,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课堂时间划分为“三时段”为宜。
1.小组讨论。在课堂开头一段时间,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彼此试卷中的错误和疑问,或者查阅相关的课本和资料。教师要相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问题即能得到解决,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错误加深印象。教师的任务是到各小组中聆听,必要时也参加讨论或给予引导。教师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创造一种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2.教师主讲。经过以上的步骤,教师的评讲内容和评讲方式已水到渠成,评讲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反映出的疑难问题,评讲的方式是教师深思熟虑过的,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出错频率小,学生反馈较少的试题,教师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因此,教师讲题是“跳跃式”的,有针对性,有代表性,可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3.解答小疑问。教师的主讲彻底地解决了试卷中涉及的绝大部分问题。但被教师忽略的极少数学生出现的问题可能还悬而未决;对于教师主讲的全部内容,或许并非每个后进生都弄明白了;而且教师的主讲过程使得一些学生联想到了新的问题。教师在第三时段中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疑问激发出来。教师仍需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尝试回答上述问题,而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给予面对面的必要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来自老师详细而准确的反馈和及时得到老师提供额外帮助,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促成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这一时段旨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三)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