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见习期工作总结(通用20篇)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模式。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我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始于1962年,42年来,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成功选育推广了经省州审定合格的48个粮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全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先后获得了166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48项,地厅级奖116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九五"以前,我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成立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协调和业务指导。其次,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研和推广割裂现象明显,农业技术创新流程不能相互衔接,利益关系不明,农业科技的体制和机制都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创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内研究、州外推广"、"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情况,构建适宜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研推广体制势在必行。
"九五"以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促进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楚雄州农科所积极向州委、州人民政府争取,于1998年4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州农科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雏形,为目前形成的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科研是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我们在科研方面强化了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市场需求,搞好选题立项,有的放矢地开展选题立项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我中心所有的农业科研项目必须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状况来选题立项。具体情况为:以优质种源为基础,面向市场和农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重点研究优质"楚粳"水稻新品种和糯性好、食味佳的"楚单"系列杂交玉米品种,着力推进长荚大粒蚕豆新品种的选育,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强高蛋白、高湿面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新品种的选育上档次、创优质,推动全州粮食生产向优质化方向转变。开展适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特种蔬菜、果树苗的引种与繁育研究,开发新肥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强科研推广后劲。二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五次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由国家农业部立项投资,在我所青龙桥基地建成了省内第一个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1998年,省计委和省农业厅立项投资,在我所基地内建设高原粳稻原种扩繁基地。1999年,农业部将我所列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十五所科研院所之一,给予立项投资,对我所高原粳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进行更新。20xx年,省政府投资建设组培中心。20xx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投资建设高原粳稻良种繁育基地。以上项目的投资建设,使我所的农业科学研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稳定提高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和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深入调查了现有学术带头人中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根据需要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改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同时在继续发挥老年专家作用的同时,委年轻人以重任,努力提供参与国内外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机会,从而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科技队伍,为提高科研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几年来,以优质为前提的科研工作己初见成效。如"楚粳香1号"、"楚粳22号"、"楚粳23号"、"楚粳24号"、"楚粳25号"、"楚粳26号"、"楚粳27号"、"楚恢7号"、"楚恢12号"、"楚恢13号"、"楚粳优1号"、"楚粳优2号"、"楚紫优1号"以及引进的"云恢290"、"红优1号"等优质稻品种。"楚粳香1号"经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监督中心分析测定,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了优质米标准;"楚粳24号"在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粮食局联合组织的第三届优质稻品种评审会上,被评为优质稻品种;优质小麦新品种"繁19"、"96鉴-4"的育成推广,填补了长期缺乏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空白;玉米"大白单1号"、"楚白单4号"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解决了鲜食玉米的需求,提高了全州的玉米生产水平;土肥等其它科技措施的研究推广,有力推动了全州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抓好推广是关键
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于科研工作的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争取政府重视,加强体系建设。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的"瓶劲"问题,理顺了州、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从体制上保障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科技成果。在每年的小春生产中,与州面粉厂合作,在我州小麦生产重点乡镇推广种植"96鉴-4"等优质小麦新品种,由州面粉厂按既定订单收购,使粮食加工企业在获得优质原料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大春生产中,结合优质米基地建设的实际,与优质米加工企业合作,大力推广"楚粳香1号"、"云恢290"等优质稻品种。其中"楚粳香1号"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0.50元,"云恢290"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1.80元,农民种植优质稻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彝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广大农村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兴农意识不强,科技应用水平较差。贫穷落后的县乡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在自然条件、科技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使科技推广普及层次较多且量大而面广,增大了科技推广的难度。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我们加强了农村科技培训,指导和支持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召开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现场会,建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热线,在乡镇集日宣传科技成果,让广大农民对先进科技成果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广大农民能自觉地接受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四是认真抓好全州常规农业技术的推广。通过州县乡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逐年得到了加强。全州每年平均完成水稻旱育秧12806亩,其中塑盘简化育秧3307亩,共移栽大田38.418万亩;推广壮秧剂27吨,秧田应用1120亩,移栽大田16800亩;推广水稻抛秧31101亩;推广摆秧23282亩;完成水稻双龙出海条栽88.036万亩;推广优质稻62.01万亩,其中特优稻21.95万亩;推广玉米育苗移栽15.355万亩;推广旱作立体间套种16.807万亩;实施地膜玉米13.013万亩;推广"沃土工程"示范样板103490亩,辐射带动837470亩;推广平衡施肥技术1594808亩,推广作物专用肥618553亩,推广中微肥805898亩,推广种植绿肥218199亩,秸秆还田519458亩。
四、成果开发是重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传统科技成果转化体制的延续和涉农部门利益机制的约束,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科研推广部门难以将新品种和新技术等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在种子开发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综合实力提高缓慢。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增强科研成果开发的自主性,使科研成果的开发为农业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我所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于199年申请,200年农业部授权保护了5个农作物新品种,拥有独立的新品种权。其中,水稻新品种为楚粳23号、楚粳香1号、楚粳24号,玉米新品种为楚白单4号和楚单7号,20xx年前获新品种权保护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50,居全省农业科研院所之首。20xx年已申报四个品种(其中水稻3个,玉米1个,水稻品种为楚粳26号、27号、楚恢7号,玉米品种为楚单8号)。20xx年,拟订申请保护2个水稻新品种(楚恢12号和13号)。
通过申请新品种权的保护,为独立自主和高效地开发科研成果,增强自身实力打开了新的局面,品种权对育种的反哺作用已初现端倪。第一,拥有独立的品种权后,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经营获得品种权的新品种,充分保护了我所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果。第二,有效改变了部份推广部门长期以来忽视知识产权,无偿开发经营的'状况,规范了拥有品种权新品种的开发。第三,在开发经营中,我所把开发拥有品种权的新品种作为带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的突破口,依法委托县乡农技推广部门及州内外个体户经营"雄丰"牌种子,走出了一条育繁推结合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即保护新品种权,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成果转化,开展经营服务,提高整体实力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以明确"责、权、利"的方式,与州内外开发商广泛合作,加大开发力度,极大地提高了新品种的开发效益。20xx年以来,己有3家州外的种子部门、6家州内的种子部门签定了开发协议,带动我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年平均利润突破了100万元。已授权品种在州内外的推广面积逐年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现。
虽然我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但省内外"中海拔"稻区在楚粳系列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中,授权品种被侵权的现象广泛存在。为此,我们在维权工作中重点强化了以下方面。一是对授权品种被侵权的情况作了深入调查,并向省农业厅和州农业局作了汇报,得到了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二是针对州内市场存在的侵权行为,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就"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座谈,并就进一步强化授权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共识。经协商决定,在20xx年以后授权品种的开发利用中,开发单位必须向提供品种的单位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开发每千克种子支付0.07元,并逐步统一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针对州外市场存在的侵权行为,在省农业厅科教处的指导下开展了维权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部份种子企业及科技推广部门已前来协商合作开发授权品种有关事宜。四是每年的4月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品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五是在维护授权品种权益的同时,主动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依法积极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授权的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科学管理是保障
为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及其它各项工作有序、规范、高效地进行,我所在市场经济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针对全所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管理出科研成果,管理出经济效益"方面的教育,使全体科技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系统、综合的农业科技管理新观念。与此同时,在涉及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经济核算、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考勤管理、履职考核、利益分配等各项工作中,结合事业单位的改革,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管理的杠杆作用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向管理要科研成果,要经济效益的规范化管理新局面。通过推行科学管理,推动了我中心科研工作持续发展,技术推广稳步推进,成果转化明显加强,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兴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全面发展是目的
随着科研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逐步显现,科研成果转化效益的稳步提高,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科研推广基础设施逐年完善,逐步改善了科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形成了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成果保护和开发转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尽管科研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形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力争申请保护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较大的开发潜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确保先进的农业科技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以诚实守信、友好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与省内外、地州市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之间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与广大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各项授权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开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一年来,我中心始终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县为契机,以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工作重点,集成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切实做好各种农作物病虫测报,重大病虫的监测与防控,以及水产养殖的检疫工作,确保我县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今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科技培训,促进科技兴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提升农民素质,今年以来继续强化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我中心结合“新型农民及农技人员培训项目”、“x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项目”、“x县20xx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项目”和“广东省扶贫培训惠州基地农村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等项目的实施,深入各镇、村及农业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今年共组织了100多场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学员6000多人次,发放各种科技宣传资料20xx0多份。培训内容包括蔬菜、水稻、花生、甜玉米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例如我们结合龙华镇、柏塘镇、麻陂镇项目区农业发展现状,在认真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计划。科技推广计划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区植保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结合水稻三控栽培技术、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推广,完成相关技术培训10期,培训5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100人。发放肥料、种子、农药等物资,发放《x县农业综合开发培训教材》、《x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x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等技术资料20xx本,栽培技术及宣传单张5000多份,为各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必要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植水平。
(二)积极引进新品种,配套新技术,做好良种良法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步伐
1、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做好宣传示范工作。今春伊始,积极与x县农盛种业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合作,引进一批优良的水稻、甜玉米和花生新品种分别在我县的麻陂、杨村、观音阁、公庄、横河、柏塘、长宁、龙华等镇设点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主要有水稻新品种:华航31、万金优20xx、恒丰优387、恒丰优386、五山丝苗、七佛占、广籼粘3号、Y两优、粤农丝苗、博I优273和合丰占;甜玉米新品种:新美甜、广甜2号和药品糯;花生新品种:粤油45、汕油65、汕油188、汕油199、汕油52和仲恺花10号等。并规范上述新品种资料,向广大农民朋友进行推介。
2、落实良法推广,为良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落实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的培训、宣传工作。据统计,今年开展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培训8期,培训1000多人次,发放各种实用栽培技术资料25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300多人次。指导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做好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快该项技术的的推广进度。重点在观音阁镇、公庄镇、泰美建立连片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示范种植基地,面积合共3000亩。在柏塘镇高桥村和黄埔村举行了甜玉米(新美夏珍、先甜5号)专用除草地膜良种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着重对此项技术进行了试验推广,为甜玉米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果。良种良法的'覆盖推广,为继续促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建设农业强县具有深远意义。
(三)着力推进沃土工程的实施,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民节本增收
1、着力推进沃土工程的实施,开展有机肥的试验示范推广
联合x县广大甜玉米专业合作社,在杨村镇安排开展了甜玉米增施有机肥和实施秸秆还田措施的试验示范,连续两造直接将甜玉米秸秆通过机器切断碎腐还田,全年推广面积达2万多亩,促使土壤的各种有效养分得到均衡的提高。通过抓沃土工程的实施,全年引导农民增施各种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6万吨,施用面积141万亩,其中积集施用农家肥达4.2万吨,施用面积93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8万吨,施用面积48万亩,另外推广稻草覆盖和各类秸秆还田15万亩。在项目区大面积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增加耕地的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土壤健康素质以及农产品的安全系数,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节本增收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1)按照“县有万亩示范区、镇有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点”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片18个,示范面积达 3.6万亩。其中县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2个(分设在杨村镇、泰美镇),建设16个面积各1000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镇、办事处和罗浮山2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在我县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县局,乡委,政府的正确下,我站紧紧围绕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综合建站,整合资源的优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农技推广理念,努力代表先进农业生产力的要求,代表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现将20xx年的工作如下:
尽职尽责服务三农
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是我们农技推广工作者应尽的光荣的职责。我们应该明白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农民需要我们做什么的道理。为此全站人员做好了一下角色的扮演者:
(一)农业科技的推广者
1、夯实推广络。为构建“组十技术指导员十科技示范户十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快速通道,我站遴选出遍布全乡11个村委会,涵盖农技,畜牧,水产三个产业,且具有一定科技应用能力,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40个示范户,按照专业分工分别进行技术指导。
2、强化推广内容。为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我乡环境特点,水稻产品主推,株两优02,金鑫203,金优458,金优463;棉花为鄂架棉10号,赣杂棉1号,中棉所66;油菜为浔油8号;生猪品种主推大约克,长白猪;水稻主推技术为抛秧技术。
3、拓宽推广手段。为让农民随时能找到农技推广员,随处能学到农业技术,共接待来站咨询农民1000余人次;手机答疑1500余人次;张贴并发放技术明白纸3000余份,每户示范户指导15次以上,召开以村干部、示范户为主的培训班500余人次。
4、突破推广对象。示范户是农技推广的突破口,对每户示范户职工做到了全程式的跟踪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5、擦亮推广窗口。示范基地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农业科技展示平台,是农技推广的窗口。围绕我乡的主导产业,着重抓好了以下基地:邵家湖百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仁义村委会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高产油菜示范基地;长平村委会50亩红花草绿肥基地,洛阳村委会50亩小麦基地,10亩蔬菜基地。
(二)惠农政策的落实者
1、全乡早稻7000余亩,中稻5000余亩,晚稻8000余亩,油菜120xx余亩,按补贴面积全部得到了进一步核实。
2、向农机购置人员介绍了各种农机的生产性能,补贴比例及程序。
3、发放《惠农政策明白卡》300余份。
(三)农业环境的保护者
1、种植方面:着重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植保技术,秸杆还田技术,起到了一定的节能减排作用。
2、养殖方面:着重推广了畜禽粪便进行沼化处理技术。
3、水产方面:着重宣传了不得将化肥、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水体。
(四)农产品安全的监督者
1、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上半年按时保质完成了县组织的各乡主干道两侧200m范围内的水稻种植摸底调查。为保证种子安全,按照县乡文件,进行了全年的种子安全监管。
2、为确保生猪食品安全,我站配合市、县、对我乡团子口大型养猪场进行了“瘦肉精”抽检,对畜牧,水产养殖投入品进行严格的监管。
(五)土地流转的促进者
为妥善应对劳动力大量转移,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土地抛荒现象,抓住有利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契机,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我站适时地促进了仁义村委会徐耀村一户种粮大户的形成,其早稻种植面积达到143亩。
(六)农业产业化的引导者
为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我站积极引导示范户联合组成农业合作社,帮助他们获得市场信息,培养他们开拓市场的能力,我乡已成立了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全心全意综合建站
综合建站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所选择的农技推广组织形式。为能产生资源整合的效果,我们努力探索如何团结协作,如何组织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好路子,因此,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抓道德素质和科学理论素质相结合: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激发农技推广人员去了解并尽力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全站人员通过的生活会及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整顿作风,提升形象”的活动,敬业和服务态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除建立个人学习,集体学习,相互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外,还积极参与省厅举办的“我为农技献良策,争当优秀农技员”,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征稿活动,省举办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明显地提高了全站职工的科技推广素质。
(二)抓考勤制度和业绩考评相结合:工作时间是工作效果的前提,工作业绩是工作效果的反应。为此,我站实施了上班签到的考勤制度和电话抽查示范户满意度的业绩考评制度。日常工作实行轮班,下乡推广前先签到,告知去向后再下乡,确保了推广工作的时间。通过业绩考评促进了职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20xx年的乡人大民主评议中,我站获得了“人民满意单位”的荣誉。
(三)抓岗位责任制和划片包干相结合:按照岗位分工,各岗位责任人负责所属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把全乡11个村委按职工分成片,采用互相协作划片包干的形式,既保持了专业性的服务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综合建站,资源整合的效果。
(四)抓民主理财和统一协调相结合:民主理财是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调动积极性,提高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为此,我站坚持了民主理财制度,增强了财务上的透明度,使各项工作能够统一协调,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奠定了组织基础。
群策群力科学发展
改革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我们不断思考农技推广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科学发展。从一年来的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今后工作应贯彻“巩固、协调、完善、提高”八字方针,以供。
(一)巩固:
农技推广工作是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是广大农民渴望科技致富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县的农技推广工作还存在许多障碍,如资金缺乏,职能关系还未理顺,造成推广人员“心难稳线难牵”的状况。因此,只有把我县的农技体系制改革推向深入,才能巩固,才能发展。
(二)协调:
1、工作职能的协调:为从源头上理顺工作职能关系,首先各综合站应向农技中心汇报未理顺的职能关系,通过农技中心汇总后召开由各职能局和乡政府分管组成的'协调会,使应归属综合站管理的各项职能事务全部纳入综合站管理,一切涉农惠农政策的数据该由综合站申报。
2、资金方面的协调:如果乡政府未解决农技推广人员津帖,各职能局在惠农政策上,应向乡综合站倾斜,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县农业局应同财政部门统一协调综合站帐户事宜,以保证综合站财务上的相对独立性。
(三)完善:
1、基础资料的完善:综合站应该所属区域的种植,水产,畜牧,沼气,农机的全面数据,为信息化打基础。
2、技术资料的完善:各职能组都应该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明白纸。
3、工作规范的完善:由于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工作的各个方面应该详尽、细致,尽力形成规范。
(四)提高:
农技推广事业是永无止境的事业,应与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相适应,应与时俱进,不论是示范户的科技水平,还是基地建设都不能原地踏步,应不断,不断提高。
x县地处西端,全县辖xx镇x乡,x个行政村,人口万,土地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人口密度x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机构设置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x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路
xx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xx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针对此种情况,19xx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依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xx区、南北部xx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x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x—x亩。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xx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x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台套,价值xx万元。每站配备工作人员x—x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直接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员配置上,按照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县农技中心在岗人员中抽调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xx人,配备区域农技站。xx人中,农艺师x人,助理农艺师x人,技术员x人,技术工人x名。区域农技站自建立以来,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务为手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积极参与实施重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区域农技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技中心,保证了基层农技站国有资产不流失,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能正常顺利开展,充分弥补了因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多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农技站在新技术引进及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农情监测、新技术示范、农民培训、田间指导等主要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大都由区域站完成,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种新的农技服务模式。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农技站的基层络优势
区域性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下设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物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站两制"。
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业务工作按照县农技中心的总体推广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农技站,并将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任务下达各站,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也首先安排在区域站实施。技物配套服务按各区域站实际状况及地域优势,确定合理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同时将文明建设也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
三是严格检查考核。县农技中心对各区域站和工作人员制定了翔实的考评考核办法,依照目标责任书,逐项量化考核打分,并将平时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人事聘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即由县中心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再由区域站负责人招聘各站工作人员。
区域性农技站作为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乡镇农技站联系的纽带,在完成县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对辖区乡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组织乡镇农技站,协调与乡镇的关系,并参与实施辖区乡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宣传培训工作。近年来,全县"三田"建设、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主要技术推广工作都以区域站为主导力量组织完成。
区域性农技站实行"一站两制"的运行机制,在目前财政困难,推广经费不能保证的情况下,通过技物配套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促进了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县温水区域农技站在黄姜引进示范推广中,所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示范推广等经费都来自经营服务创收,使黄姜生产成为温水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被誉为x县黄姜生产第一镇,有过辉煌的一页。
三、区域性农技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实行"一站两制",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使得各站注重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
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量薄弱。x个区域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xx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x人,占总人数的。
三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成果引进、试验、示范难以深入开展。县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各区域站的水电费、办公费等正常开支费用通过技物配套服务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下乡补助、各种津贴等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
四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及通信设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务上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效益比较差。
四、区域农技站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在工作思路上,紧紧围绕农业"两法"和中央有关文件,争取重视和支持,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络,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为此,要抓住时机,主动改革,创新机制,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实行产业开发,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一是鼓励支持区域农技站和个人开展技物结合,综合服务,在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的同时,经营良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增加收入。
二是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办点,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收益,探索农技服务新路。
三是利用推广单位自身优势,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打破"铁饭碗",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一、本周线上教学主要工作
(一)院级线上公开课
学院按计划于第四周举办了公开课授课观摩活动,在一二周线上教学稳定开展以后,我们在第三周系内教研活动中以系为单位推荐了三名线上教学做的好的任课教师,在本周展开线上观摩,院领导、系主任以及没有课程的任课教师全部参加了观摩活动。课后,组织参加观摩的教师们展开研讨交流。通过此次公开课活动,可以更一步促进教师线上教学方法的改进,互学互评,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曾经有人说“课堂是一门残缺的艺术”,尽管我们老师准备线上授课很努力,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授课内容的更新,还有每一届学情不同等诸多因素,教师的授课内容永远在持续更新,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举办线上公开课研讨的主题围绕“教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持续改进”为来开展的。
二、农学院线上教学的管理方法
(一)促管——有序开展线上教学
根据农学院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全部采用直播的形式小班授课,合班上课的情况很少,学生都是自己专业的学生,任课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我们的管理方式是以系为单位,系主任随时进课堂,抓教学情况,院领导做好系部的督管工作,有序、有计划、逐步的开展线上教学。
(二)促教——建立教师线上教学档案
农学院注重线上教学课程档案的建立,从第一周开始,要求学院任课教师按照学院的总体要求注意整理和收集线上教学课程材料,学院从中筛选典型经验制成线上教学案例集,推给学院任课教师来观摩学习。当然,线上公开课和随时进课堂也是促教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三)促学——学生线上教学效果反馈
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现在清楚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讲解没有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涵义是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高教学质量的线上教学同样是关注学生是否学明白,所以我们在了解自己专业学生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线上学习学生的“采样”和“反馈”。学院发放问卷调查的重点是考察学生是否学明白,学生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压力等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情,接下来学院会针对自己学生的反馈全院范围内认真整改,发动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持续改进,使教学质量监控形成一个闭环。
同时,我们会通过学校每周工作交流跟其他学院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且保持与其他高校的及时沟通,学习和交流有效的线上教学方法和监管模式,不断改进。
本人自1999年10月8日被聘为农艺师之日起,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有7年之久。在这7年的时光里,足迹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村庄、田洋,以及大大小小的种植基地。在那里,新的优良品种示范成功,新的栽培管理技术推广迅猛,农民的技术难题终被解决,他们的技术知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新增产值巨大,业绩成果显著。回想这七年的路程,每一段都是不平凡的经验结晶。
一、参与示范推广,当年显示成效。
(一)参与省农科院主持的“澄迈县桥头镇美丁冲100亩早造超级稻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20__年2月—5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人参与超级稻的播种育秧、秧田管理、耕田整地、小苗插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实施操作。经过专家的实割验收,平均亩产高达800公斤以上,比当地水稻增产400多公斤,示范取得了突破当地历史记录的成功。
(二)参与“澄迈县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的技术操作工作。20__年2月—3月,在澄迈县美亭乡黄竹村的甘蔗种植基地,本人参与了500亩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示范工作。在施足基肥和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选用幅宽为40cm的光解地膜进行植后覆盖。由于保墒、保肥和保温的作用,蔗苗出土整齐,生长健壮,到了年未砍伐期,经砍伐过称验收,平均亩产达9.5吨,比对照增产1.5吨,500亩新增产量共750吨。
(三)参与“澄迈县辣椒新品引进示范”(县级项目)的技术工作。20__年冬至20__年春,由县政府提供经费,县农技中心承担的“澄迈县辣椒新品引进示范”项目,在澄迈县长安镇老家洋实施,本人参与了播种、移植、大田管理、采摘、记录、数据处理分析和做出结论的全过程。经过品比,最终选定5个辣椒品种为下年再次进行扩大示范。
二、主持技术示范推广,累计新增产值超百万。
(一)主持超级稻示范。20__年晚造至20__年早造,本人主持了超级稻P883/0293和P88s/0389的连续示范。20__年7月—11月,主持“澄迈县金江镇潘村洋100亩晚造超级稻示范项目”(厅级项目),20__年2月—7月,主持“澄迈县1000亩早造超级稻示范”项目(厅级项目),20__年2月—7月主持“澄迈县20__亩早造超级稻示范项目”(厅级项目)。这些项目,经县农业局组织验收,平均亩产比当地常规杂交稻增产200公斤,按每公斤1.4元计算,新增产值总计=100亩×200公斤亩×1.4元/公斤+1000亩×200公斤/亩×1.4元/公斤+20__亩×200公斤/亩×1.4元/公斤=86.8万元。为了抓好这些项目的实施工作,本人参考海南省农科院水稻所制定的《海南超级稻配套高强化栽培技术规程》,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心制订示范实施方案,从播种、移植直至收获前,都亲临生产实地进行具体的技术操作指导。由于技术到位当地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农民的极大热心,以及县政府的资金支持,因此,示范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主持无公害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20__年—20__年,本人主持“澄迈县实施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部级项目)和“澄迈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厅级项目)中的无公害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为了抓好这二个来之不易的项目,本人依据《无公害瓜果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DB46/17—20__)、《无公害瓜果菜产品质量标准》(DB46/18—20__)、《无公害瓜果菜生产技术规程总则》(DB46/T19.1—20__)、《无公害蔬菜茄果类生产技术规程》(DB46/T19.3—20__)、《无公害蔬菜瓜菜类生产技术规程》(DB46/T19.4—20__)、《无公害蔬菜瓜豆菜类生产技术规程》DB46/T19.5—20__),制定示范实施方案,并亲自下田选地,深入农村组织农民进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驻入生产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即实地指导播种,实地指导移植,实地指导大田肥水管理,实地指导植株调整,实地指导病虫害综合防治,经过艰苦的努力,示范推广终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__年冬季至20__年春季,示范推广面积4275亩,20__年冬季至20__年春季,示范推广面积8010亩,20__年冬季至20__年春季,示范推广19005亩,经县农业局派员验收,平均亩产高达3010公斤,比项目示范前增产460公斤。按年公斤1.0元计算,项目实施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275亩×460公斤/亩×1.0元/公斤+8010亩×460公斤/亩×1.0元/公斤=1439.34万元。
(三)主持县政府部署的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20__年,本人主持“澄迈县微生物肥料使用示范项目”和“澄迈县瓜菜塑盘育苗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微生物肥料示范选择在瑞溪镇大东洋,示范面积200亩,经过实地技术知识讲解和技术操作示范,农民掌握了微生物肥料施用技术要领,因此,当年施用效应十分显著。为了今后推广微生物肥料,本人撰写了《绿丰宝和86卫士在冬季蔬菜示范的效应报告》(见附件5示),此报告得到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于报告完成当月即下发给基层农技站人员阅读参考。而“澄迈县瓜菜塑盘育苗技术示范项目”,则选择全县最大的瓜菜生产基地罗浮洋进行操作实施,由于这个项目易学易懂,所以示范效果很好,当年示范的1000亩塑盘育苗蔬菜(冬瓜),平均亩产达4500公斤,比对照增产700公斤,增产率为15%。
三、主持农作病虫害调查与防治工作。
(一)主持省农业厅部署的“澄迈县香蕉枯萎病调查与防治”的技术工作。
20__年11月,省农业厅下文要求有关市县农业部门抓好香蕉枯萎病的调查与防治工作,本人受领导的重托,亲自主持了这个技术项目。通过代表性乡镇、代表性村庄、代表性地块的随机抽样调查,摸清了全县香蕉枯萎病的发病分布。并且指导农民采取改种他作物、挖拙隔离沟、铲除病株并焚烧深埋、药物处理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使香蕉枯萎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主持“澄迈县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工作。
20__年4月,省农业厅通过保密方式,下文动员我县抓好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工作。本人在分管农业副县长的亲自领导下,以及农业局局长、农技中心主任的直接带领下,主持了这项紧急的技术处理工作。本人按上级技术部门的要求,编写了《澄迈县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应急预案》,下到害虫发生区举办防控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民了解认识该虫,指导农民对该虫进行焚烧扑灭,水浸扑灭和药剂防控,建议地方政府做好疫区封锁工作。经过紧张的技术指导工作,终于取得了三叶草斑潜蝇防控工作的初步成效。
(三)主持澄迈县柑桔小实蝇的调查工作。
20__年11月,省植保站要求相关市县开展柑桔小实蝇为害分布区域和为害面积的调查。由于植保站负责人暂时离岗,因此本人受单位领导的委托,亲自主持了这次调查活动。由于柑桔小实蝇危害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因此,调查工作难度极大。为了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调查工作,本人依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情况,采取地区分类调查、作物分类调查、代表性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照事前制定的调查步骤,开展有条不紊的调查工作。经过20天的连续调查,终于摸清柑桔小实蝇危害的具体作物、危害区域分布以及危害面积数量,极好地完成了单位领导托付的这次重大工作任务。
四、主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因岗位调整变动,本人于20__年1月—12月到植保站
一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我站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及项目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__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一年来,我站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技推广工作全局,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职能,积极推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主要是: 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高效棚膜蔬菜技术;推广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探索提高耕地质量和培肥地力的有效技术途径,切实加强耕地地力状况评价工作,为高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优质、高产、高效黄瓜新品种开发以及推广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在优先选育两个黄瓜新品种的基础上,深入农户,选择责任性强、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塑料大棚农户3家,在4栋大棚(共计4000平方米)内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品种打破常规品种适应性差、抗逆性弱的特点,首先在品质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价格比常规品种高0.20~0.50元,当年增收10﹪以上,得到蔬菜种植户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选择了适合当地的五优稻三号以及吉粳81良种和宽1.2m、厚0.005mm的黑色单层简式超微膜。结果表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有效分蘗比常规水稻栽培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像今年前期低温条件以及后期刮台风的条件下也没有发生倒伏而正常生长,而且在一定范围之内越栽培希植,产量提高也越显著。说明,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提高我市山区和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的繁琐以及人工覆膜移栽、后期清理废膜等生产费用角度来说,很多农户很难接受,阻碍了此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所以找出投入少,见效快的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是此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协助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完成《大豆垄上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以及《抗冷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推广》两项项目推广应用,已初步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0__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巩固提高,加大覆盖面,共完成土样采集1100个,并全部GPS定位。完成土壤化验1100个土样的土壤碱解氮、有机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和铁、锰、铜、锌、酸碱度等九个项。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经常向专家请教,确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化验分析,共8000项次,并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份;采集化验植物样品50个;完成田间试验53个,归档总结材料20份;完成对1600个农户施肥信息反馈,并对5个土壤养分长期定位监测;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3万亩,覆盖全市45个行政村。其中示范面积 0.9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10.23万亩;共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 35 期,发放技术资料16700 份,累计培训农民330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400人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玉米实现平均单产561.9公斤,比习惯施肥区玉米单产502公斤增产59.9公斤,增产11.9%;完成了《市耕地地力评价报告》,通过国家农业部的验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实,不仅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而且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作物品质,保证了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为了开展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辐射带动全市玉米、水稻、大豆种植户,今年我站在全市2个镇、9个村,涉及农户348户,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其中,依兰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__吉玉米301)落实面积11,400亩,台岩村等涉及2个村、农户为105户;朝阳川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__吉水稻259)落实面积12,000亩,横道村等涉及3个村、127农户;依兰镇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__吉大豆013)落实面积10,950亩,古城村等涉及4个村、116农户。在落实上各负其责,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示范区农户合力创建的良好格局。
一是落实玉米、水稻、大豆高产创建面积和农户。
二是制定高产创建目标。万亩示范田创建目标:玉米亩产800公斤、水稻700公斤、大豆200公斤以上,力争示范片单产水平比上年提高2%以上。具体目标为玉米亩产411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水稻亩产462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大豆亩产135公斤/亩(比去年增产10%)。
三是科学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根据多年经验,按照以下原则选择确定高产示范田建设地点: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民科学技术意识强,生产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技术辐射带动面积广;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强,在农民中有威信;区域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状况良好,种植品种相对集中,单一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连片。
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及运行管理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建成了检验检测综合楼及配套用房1350平方米,且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节约资金,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过各方努力,与国土、设计、建设、人防、消防、气象等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尽最大努力减免了部分项目办理费用。延吉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延吉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已于20__年10月搬进实验楼办公。
为充分发挥我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基础设施的作用,确保实现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快速反应,科学防控。我们将形成市、乡、村三级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定点系统性调查及大田普查并随时将病虫发展动态传递到省、市区域站,实现了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可视化,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了信息发布范围,提高了宣传效果。
五、科技培训工作
今年我站共举办培训班39次,其中巡回讲课26次,培训镇、村干部210人次,重点培训了560个科技示范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8970余人次。通过传媒手段形式宣传农业新技术共11期,专栏20多期,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2200多份。加大力度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
六、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1)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植物检疫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站及时地开展了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植物检疫法律法规,普及疫情的防控知识,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植物检疫工作的了解与支持,推进检疫执法监管和疫情阻截防控等重点工作。
2)对农业重大病虫害疫情情况做了全面调查,派专人每周调查一次,及时上报疫情发生情况,每周一上报。对全国性农作物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蝗虫、美国白蛾、苹果蠹蛾等疫情进行监测防控,每个镇都安排了疫情调查员,对疫情的发生情况及时上报。
主动开展工作,一是以绿色、高产、高效为指引,强化粮油作物新技术示范、推广与指导服务;二是实施季节性休耕项目,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田节水工作落实。三是继续实施早熟区夏玉米试验站项目,圆满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一、树立“四个意识”与时刻保持一致
支部及时购置学习书籍,制作宣传图片。组织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撰写体会,建立学习园地。到xx村慰问贫困户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清理社区垃圾、维护交通秩序,为我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做贡献。
二、粮食作物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抓好粮食作物技术指导。
一是深入田间进行小麦、玉米苗情监测及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分析研究,撰写小麦春季管理意见、中后期管理意见、小麦产量分析、小麦成熟期考察报告、种麦技术意见、小麦冬前管理意见;夏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夏玉米中期考察及中后期生产指导意见、夏玉米成熟期考察报告等指导文件,以市局文件上报下达,供决策,指导全市小麦和玉米生产。
二是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络等现代媒体,搞好小麦、玉米技术服务,及时交流发布有关信息。今年我站接受电台新闻中心记者采访14次,与电视台农村天地节目组录制《小麦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玉米苗期管理专题片。在xx日报、河北科技报刊发小麦、玉米技术文章7。
三是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25场次,直接培训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17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100份。全市农技系统共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239场次,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55万余份。
四是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及时与气象部门沟通,探讨天气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根据气象预报提出具体技术措施,及时将气象月报、土壤墒情及农用天气预报通过农技推广QQ群、微信群进行发布指导农业生产。
在小麦生产上狠抓优化种植基础、冬前培育壮苗、合理运筹春季肥水和后期一喷综防等关键技术环节。全市小麦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全密种植、浇冻水、春季肥水调控等关键增产技术普及率均达到85%以上,播后镇压面积达到65%,深松耕面积达到了20%,一喷综防实现全覆盖。有效应对了本年度冬前光照较少、冬春持续干旱、后期高温干旱较重的不利天气条件,今年的小麦单产再次创历史新高,全市480.4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39.6公斤,比去年增产8.6公斤。
另据成熟期实地考察:随机样点平均亩穗数47.5万,穗粒数32.7粒,千粒重估算为41克,亩产541.4公斤(非统计局数),与20xx年考察数据相比,亩穗数比去年多3.4万,穗粒数比去年减少0.2粒,千粒重比去年低2.6克,均亩产比去年增加3.8公斤。由于着力推广了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据调查,全市春浇一水麦田占7.4%,春浇二水麦田占62.7%,比去年增加8.5个百分点。
在玉米生产上,提出了进一步压减普通粒用玉米面积,着力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适度发展专用玉米生产及增值加工,大力示范、推广以农艺农机高度融合的绿色精准高效生产技术,稳定玉米生产收益。抓住小麦收获偏早的有利时机,抢时播种,重点推广了选用优良品种、药剂拌种、玉米抢时早播、精细播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化学除草、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据我站9月下旬考察,亩穗数4148.3穗、比去年减少259.3穗,穗粒数502.8粒、比去年增加6粒,千粒重329.8克、比去年增加20.1克,折实产584.7公斤/亩,单产比去年(576.4公斤/亩)增加8.2公斤/亩。全市粮食生产获得丰收。
三、季节性休耕项目顺利实施
今年4月-5月,协同市局农业处组织对20xx年“季节性休耕项目”和“种养结合或旱作农业模式项目”进行了验收。20xx年度季节性休耕项目实际完成20.05821万亩,超出该项20xx年任务面积573.649亩。“种养结合或旱作农业模式”项目只在蠡县实施,该项目实际完成12834.84亩,未完成的2165.16亩任务,计划20xx年实施完成。
20xx年实施季节性休耕项目10.7万亩,其中:容城0.8万亩、安新县1.7万亩、雄县3.2万亩、蠡县2万亩、高阳县3万亩。亩均节水180立方米,实现地下水压采1926万立方米,共投资5350万元。现已全部落实,正处于公示阶段。另外在雄县安排500亩绿肥试验。450亩已播种黑麦草,剩余50亩来年春天种植二月兰。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制定季节性休耕项目实施。二是参加xx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实施管理培训班。三是对季节性休耕项目县实施进行评审并提出指导意见。四是进行阶段工作,及时掌握进展情况。10月16我站下发了“季节性休耕项目进展调度表”,对掌握的情况及时报省。20xx年1月14日完成了省厅种植业处对市、县两级项目完成情况督导考核。
四、早熟区夏玉米试验站建设项目圆满完成
今年是我站承担xx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早熟区夏玉米试验站建设项目第五个年头,按照本年度计划,完成了夏玉米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麦茬清垄免耕施肥精密播种技术、夏玉米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夏玉米高效缓控释肥施用技术、xx省夏玉米病虫害前移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玉米防治病虫多功能种衣剂技术、夏玉米化学除草剂减量应用技术等7项试验、示范任务。实施300亩夏玉米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分别在农场二分场、望都县、高碑店进行了“夏玉米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单产达到了711.4-744.6公斤/亩,比当地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幅度达到了11.2-23.1%,辐射带动望都、高碑店、顺平3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三个万亩片平均亩产668.8公斤,亩产值1117.1元,比对照亩增产60.3公斤,增产幅度9.9%,亩增效96.6元。
7月11日召开了玉米新技术培训会,全市各县、市、区农业局技术骨干、种粮大户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9月22日在农场二分场试验基地召开了夏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参加人员有各县、市、区农业局主管局长、技术站站长及种植大户,邀请xx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到会,参加会议的人员80余人。参会人员考察观摩了夏玉米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夏玉米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夏玉米高效缓控释肥施用技术、玉米防治病虫多功能种衣剂4项试验示范。20xx年1月25日完成了项目建设述职。
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农学专业的实习计划安排周密,各位实习指导教师认真负责,使学生从实习上更加重视,从行动上更加积极,致使一系列的实习工作有序展开,在实习过程中取的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现将我今年的实习总结如下:
一、通过实践技能的训练,加深和巩固了理论知识
通过实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书本上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拓展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步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在作物种植的环节中,通过对当地农民的调查、以及国内外现状的分析以及查阅资料,使学生丰富了知识,积累一定的生产经验。通过实习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多数同学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会了在实践中对问题如何去分析,同时许多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和措施,为其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由于农学专业特点,在实习过程中脏活、累活很多,开始时部分同学不适应,在实训教师的耐心教育下,多数同学都适应了下来,使学生的意志得到了提高,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实习的操作增强了学生对农业,尤其是农学专业更加热爱,组织纪律得到了加强,爱岗敬业精神有了显著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的思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对学生进行再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一项实习。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因此,尽管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们还是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2、学生的社会经验太少,在实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正确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由于专业知识量有限,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全部运用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前辈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总之,在实习中,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拓展了知识面,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发扬了优点,克服了不足,通过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更加热爱,对本学科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提高理论素养,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真正做到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
一、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技术指导。
(1)围绕各项惠农项目实施,按县、场规定,领会文件,技术服务到位。按科技入户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要求,深入农户和田间指导科技示范户,要求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共同落实技术措施,促进生产水平提升,产量得到逐步提高。示范户小麦单产550公斤,玉米530公斤。辐射户小麦单产530公斤,玉米500公斤。
(2)根据小麦良补和高产攻关布置,重点推广四大技术,玉米振兴计划重点推广一增四改技术。
(3)配方施肥进展顺利,小麦达到3万亩,玉米达到6000亩,节约成本,深得农户欢迎。
二、统筹兼顾,做好林业、水利和农机工作。
(1)做好林业规划和整地挖穴、春季植树等工作,及时防治草履蚧。
(2)针对去年年底大旱的情况,按上级要求做好水利基本情况调查和规划,做好抗旱和冬修工作,疏浚炮台沟、马井沟、东孙沟等。逐步改善水利设施状况,为旱涝保收打下基础。
(3)及时对年初抗旱机械补贴进行宣传,方便,为迅速解决旱情帮助,组织机械作业,促进农机富民进程,做好大型农机补贴的宣传与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强协调,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1)为组织各种会议、现场服务,当好参谋,为地方委献计献策。
(2)服从听指挥,除完成县农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外,积极配合地方委政府做好其它工作。
(3)融入地方大家庭中,使有认识,群众有感觉,自我有发现,科学把握自己的位置、态度、方法,真正做到谦虚谨慎,一步一个脚印,工作稳妥推进,让和群众放心,让自己有信心。
四、XX年计划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和服务能力,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农业动态、当前形势,做到不糊涂。不断参加技术培训,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做到有能力服务。
2、做好惠农项目实施,让广大干群认识到项目带来的效益,自觉按要求去办,公开、公平、公正,不出事,逐年进行结构调整,扩大规模经营,提高效益。
3、及时调查,及时汇报,继续当好参谋,搞好团结和协调。
五、建议
1、建议上级加大农机补贴力度,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在技术上解决玉米机收损失大的难题,加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经费补贴,满足各种事项要求,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2、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示范等,及时筛选好品种,推广傻瓜式技术,让群众易于掌握。
3、加大林业项目扶持,为搞好林业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旱涝保收。
今年来,本人按照县农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本人作为一名农技站科技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棉花、小麦、玉米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面。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县以棉花、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农业部在20xx年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给于我县,20xx年至20xx年我县被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续建县,20xx年按照自治区土肥站签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合同完成了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各10个,20xx年9月在海楼乡、红旗镇、英买力镇等乡镇场棉花地取土样800个、分析化验10400项次。采集3414试验植株样175个,化验525项次。通过试验我站建立施肥体系2个,利用各乡镇巴扎天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宣传册5000余份、满意调查表100份、同时我站又争取秸秆还田项目,在托依堡镇、海楼乡等5个乡镇场做秸秆还田试验5个。我站在9月地区、自治区顺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秸秆还田项目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肯定和认可。本人在各乡镇选择10户素质较高面积大作为科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户以大带动周边农户,全面带动各村民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四、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全年来主要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农田环境,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
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在指导方式上采用入户指导为主,同时通过科技之冬辅以集中培训和现场交流会形式。及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总之,我将努力工作,加强实践,积累经验,严格要求自己,为发展我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作贡献。
20xx年已经过去,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学生会机构有了很大的改变,成立了各系学生会。我们作为院系分开后的第一届学生会,系学生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我系人数较多,班级较多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在院学生会的指引下,系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会积极探索,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完成了学院、系里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发现了更多的不足和不尽合理的工作方式、理念等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广纳优秀人才,成立高素质学生干部集体
在系学生会成立之初,系辅导员老师通过与20xx届学生会学生干部、各班班长、团支书的交流,深入理解,推荐了我系相对较优秀、工作能力较强、有较高责任心的同学组成了我系20xx届学生会,并于新生入学后,通过自荐、竞选、面试等环节,吸收了一批相对优秀的xx级新同学加入学生会。
二、统一学生会工作思想理念、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在学生会成立后的全体部长以上会议中,大家经过讨论确定了农学院园艺工程系学生会的工作宗旨“尽心尽力为同学服务“,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理念“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奉献自己“。为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统一了工作思想理念。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会主席团带头,明确了各部门,个学生干部的职责,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完成各自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各部门联系的。学生会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相应初步的的工作制度,如《农学院园艺工程系学生会例会制度》《农学院学生会卫生检查细则及标准》……等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老师学生交流、真情服务同学
我系学生会非常注重新老生交流,在学生会成立初,部长以上学生干部分成两组与新同学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从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学习、生活、活动等方方面面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进而为了让新同学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我们07级与xx级对应专业班级在学生会和班委的协调下“结对子“,顶级进行交流学习。在学期末,学生会了解到新生对于如何应对大学考试很迷惑的问题,组织07级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到xx级新生班集体中“传授“学习经验,帮助新同学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在平时学校学院组织的卫生、纪律、早操等各项检查活动中,学生干部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督促宿舍同学,班级同学做好各项工作,促进了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一些调皮执拗难管的同学,学生干部耐心开道,及时想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基本杜绝了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在省教育厅,省教委等的宿舍卫生检查活动中,学生干部不辞辛苦和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学院、院学生会交给的任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上学期,系学生会根据院学生会的活动要求,以系为单位举行了相关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系学生会学习部举行的相关专业的报告会,张复君主任、翟付顺博士从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到园林、园艺的就业前景给xx级新生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报告会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此外,系学生会在院学生会举行的活动的基础上,系里面还自行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绑腿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带头参加校、院各项活动,促进系内竞争
我系学生会成员在学校学院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带头鼓励新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在学院举行的各项系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院的新生篮球赛、学院的12.9万米接力比赛中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日常的卫生、纪律、宿舍各项常规检查中也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系学生会积极开展各项评比,促进系内竞争,增强了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系学生会一直准备建立一套齐全的学生干部综合考核制度,现已经建立了学生会例会制度,并强调了学生干部综合测评加分将与负责部门在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和检查中的成绩紧密联系。
六、定期召开例会,积极开展讨论,统一思想
系学生会规定了每周三中午12:40召开例会(特殊情况除外),每次确定例会时间不超过50分钟,以确保按时并能有充沛的精力上课学习。并在每次会议最后10分钟开展集体讨论活动,依次开展了“如何看待院学生会与系学生会的关系“,“如何当好学生干部“的主题讨论,统一了大家的工作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方便了学生会工作的进行。召开例会时,要求xx级班长也参加,定期在学生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始终以合适的态度和工作方法对待工作。
七、学生会工作的缺点和不足
通过几个月的探索和实践,系学生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学生会工作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1、系学生会干部普遍反映很难把握院系两级学生会之间的关系,两级学生会之间工作存在冲突。
2、某些系学生会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3、系学生会活动组织不够规范,大多数以娱乐为主
4、系学生会工作宣传工作方面欠缺
回顾一年来,我们根据县农业局的布暑,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镇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服务。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扎实搞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素质保证。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20xx-20xx优势农产品谷子示范地白道村,管辖4个自然村,260农户,实施示范地100亩,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气候独特非常适合小杂粮的开发。
该村一共选了十个科技示范户成员:
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根据县局的要求和《20xx年寿阳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指南》,我们选取了一项进行推广和示范。
一、是“西洛镇谷子推广”。
项目涉及到8个村,推广的优质谷种,晋谷21,免间谷等。为确保项目的实施,镇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入户率。通过适时播种移栽,科学施肥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系列措施
的实施。增强示范户和农技员的知识,从而能够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最终辐射带动周围的农户都种植推广这个谷子品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了示范基地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群众会组织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学习班,根据各个环节的技术需要发放技术资料,提高种植户安全生产意识;二是抓好了测土配方施肥;三是抓了滴水灌溉,节约用水,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抓好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积极推广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产品污染。
二、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
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技术推广项目,共举办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这些工作,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同时,我们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上门入户活动,力争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积极开展科技联帮活动。继续开展科技联帮活动,做到认真宣传,守法经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加强组织纪律和工作联系。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工作安排。搞好与镇站所和村里的的工作联系,及时汇报工作,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报表和数据。积极参加镇里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利用技术推广优势,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
为了贯彻落实县“农民实用技术大培训”活动精神,于20__年12月份开始,县农业局领导组织我们到太谷县果树学习和培训,通过培训让我们对农技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深认识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只有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入户工程”,通过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才能真正的让人们认识到科学种田,运用科学才是硬道理,回来以后我们入村对所在村的示范户进行了大的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一是谷子栽培技术要点;二是谷子的各品种特性;三是谷子的抗旱保全苗技术;四谷子的病虫害防治;五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六是安全使用农药、化肥的施用技术与管理措施;七是农谷子增产的追肥环节;八是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二次发酵料接种技术;九是农业环保技术等,举办学习培训班15期讲授技术课次,共培训新型农民150人次人次,发放各种技术100份,并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16次,解决农业技术疑难问题11种。
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上安全、卫生、放心的农产食品,加强对农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药安全使用的指导,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通过结合检测工作进行宣传、培训,提高了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居民安全消费意识,进一步体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社会效益。
五、存在的问题
1、市场信息不灵。群众种什么、种多少,还带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对此,我们也还缺乏有效的工作。
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3、由于群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意识较浓,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差。加之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成规模,难出效益。
4、人们的品牌意识还比较差,本地生产的谷子就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出售给了别人,而别人通过对小米的在加工和包装、宣传就以几倍的价钱卖出去了,所以人们得到的实惠就比较少,在这个问题上,镇政府与寿阳晋荞米业联手推出“篆木小米”,来推广我们本地的小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还需要人们意识的转变来提高我们小米带来的经济价值。
小米的深加工方面还是比较滞后,人们只是简单脱壳处理,没有进一步的加工,但是其他许多地方把小米加工成“小米锅巴”,是小米的价值得到的了十几倍的升值,所以引进小米的深加工也是利用有效资源再升值的有效途径。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1、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创造性的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机会,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技术工作的要求,扎实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中。
3、坚持走“稳粮、调经、开发特色产业”的路子,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准确及时的向农民提供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和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依据。
20xx年县农业科教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县农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重心。积极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展农业科教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送“科技下乡”,稳步推进
历年来送“科技下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始终作为我县农业科教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局派出22名技术人员与乡镇农技人员组成9个科技小分队,采取“县乡”联动,人员入户,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方式,把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小分队采取技术讲座、图片展览展示、发放技术资料、专家现场咨询等形式,把农民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实用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全年共举办有机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5600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近25000余份,同比增长10.2%;开展技术咨询12余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6个。
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以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一是做好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镇村、镇的村建立了200亩连片核心示范区,重点推广应用了“一增四推”技术,实行“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型高产栽培,农业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二是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试验示范工作。重点对16个新品种进行展示,这些品种栽种适应性良好,有10个品种亩产达1200斤。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种粮大户工程、新品种展示等项目,示范带动农户开展生产,效果显著。高产创建区早稻平均亩产492公斤,同比增产10公斤;中稻平均亩产716公斤,同比增产13公斤;二晚平均亩产528公斤,同比增产8公斤。
三、全面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现代化发展为核心。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了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坚持立足产业,确立培训目标。三是坚持农民主体,界定培育对象。四是坚持原则,确定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五是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质量。六是规范了资金分配。七是确定了补助标准。八是合理支出范围。九是加强监督检查,健全保障机制。全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300人,其中贫困户57人。
四、继续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各方面都步入了正常轨道。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明确了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经费筹措的基础上,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彻底解决以前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问题。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统一考评。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确保了人员到位,财政拨款到位、农技推广服务到位。并将乡镇农技站建设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考核,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巩固落实基层农推体系建设改革成果,完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的一个项目,是现代农业的科技助推项目,是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项目。
20xx年我县遴选科技示范户300人,实行了县、乡二级农技员与科技示范户一对一、一对多户的对接科技服务,认定了三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选派了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各5名,20xx年选派了12名优秀基层农技员参加省农业院校培训。
六、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及有关科教材料的上报工作
抓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管理工作,职称聘用是跨年度的工作,为了推进有关专业技术干部政策落实,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利益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20xx年送市通过评定中级农艺师3人、初级农艺师3人。根据工作部署每月及时向市农业局科教科报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度月报,农技综合站改革进度,送科技下乡及有关材料报送工作。
七、20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咨询,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300人。
3、抓好落实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申报的三个基地的服务工作。
12月30日,到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进行参观实习,村支书韦书记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下渌村的概况,全村以人畜粪便沼气-果树的生态模式发展,主要种植沙糖桔,并形成品牌。向我们一行人展示沼气使用,村里发展成为农家乐生态旅游。
下渌村是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广西武鸣县双桥镇政府驻地东面2公里处。如今,下渌村实施了龙眼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平均亩产龙眼655.6公斤(储良品种),平均每亩增收120.8公斤。该村以种植龙眼、芒果闻名,四季有水果、野菜采摘,鱼塘建有钓位,八月有“农家乐龙眼节”。风味小吃有:白切土鸡、高峰柠檬鸭、下渌鱼生、上汤野菜、烤红薯等。
近几年来,下渌村加快了小康村全面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沼气入户率达98%,村巷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化,农户的住房基本实现了楼房化,庭院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整个村庄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舒适惬意。下渌村根据本村荒山多、水利条件好的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养殖-沼气-种果”这一生态农业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相继创建起100公顷的无公害龙眼生产示范基地和40公顷的无公害砂糖桔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下渌村瞄准地处南宁郊区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走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子。目前,村里已建起3家休闲农家乐生态旅游山庄,节假日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游客们在这里摘果、钓鱼、踏青,品农家饭,喝农家酒,其乐融融。
步入村民敞明亮的庭院,犹如进入一个小型旅馆,卡拉OK、烧烤炉、钓龟竿、菜谱、电磁炉等一应俱全。村名跟我们说,他家有300多棵龙眼树和13亩大青枣、无核黄皮果,12亩鱼塘。前几年,他利用自家三层楼房开办农家乐旅游山庄,设有24个床位。“以前我们村很脏很乱,自从搞了生态文明村以后,经济发展起来了,环境优美了,我家的农家乐旅游也变得兴隆起来,每个星期都有100多人来这里旅游,每年有6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村科普站人员还将协会会员的供求信息发布在网上,既方便又快捷。除此之外还经常协助各级部门在村里举办龙眼节、龙眼擂台赛、柑桔丰收节等大型活动,成为当地一大亮点。他们还争取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制作下渌水果产品包装,为会员统一销售产品,使下渌的龙眼、沙糖桔打出了品牌,下渌的水果成为武鸣优质水果的代表。
经过这次参观学习,我认真总结了下渌村的几点发展经验: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来指导新农村建设;二是利用互联网这一方便,及时快捷的获取准确地信息对进一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同时还树立了“新农村建设首抓产业发展”观念,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三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以生态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结合沼气池建设,应用捕食螨、黄板、幼虫灯杀虫的先进技术,大抓生态、优质、高产高效产业的发展。
20xx-20xx学年度,本人所带高考学科为农学技能操作与《农作物生产技术》等专业理论,现根据平时教学备考与高考形势,现作简单分析总结:
一、技能操作项目成绩分析
1、成绩分析
理论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原因主要归结于学生平时读背不过关,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认真,而技能操作部分有部分平时表现出色的学生成绩成绩较低,这可能与主考院校在我校考生考试时因故将考纲规定的30分钟考试时间缩短为22分钟有关,部分优生为追求完美而在时间突然缩短时,完不成实验或导致某些细节失误而丢分。这反映了平时训练时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时间回旋预案。
2、下年度该项目教学与备考建议:
(1)坚持过去教学备考中该项目技能操作流程与分步细化操作要求,扎实作好分步规范操作教学、训练。
(2)参考驾驶员场地与路考规则,拟定《玉米种子生活力测定分步量化扣分细则》,而对于T形芽接和植物幼茎临时玻片的制作与观察操作也同样采取一样的措施,减少学生在细则上的失误。
(3)适当增加该项目的实训课时量,加强对学生的速度训练,使学生在会做、做好的基础上,提升速度以应对考场突发状况的时间回旋。且平时多设计一些不同的环境状况,增强学生对考场其他突发状况的应对。
(4)考前一月以赛(考)代练,让学生相互间进行打分,从而查找问题、切磋解决。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等专业理论教学与备考建议
1、18-19学年度理论教学与高考情况:该学科的平时教学中依据考纲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逐一过关训练,挖得过宽、过深,可从18年专业理论试题的学科占比看,我校学生所抽试题来源的学科占比偏离考纲严重,《农作物生产技术》占比很少,浪费了不少时间。
2、下年度该项目教学与备考建议:一是将技能高考所涉及的理论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保护》这三本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结合高考大纲进行针对性复习;二是依据考纲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逐个考点对应教材知识点编印试题,进行同步讲、练、考过关。
3、加强同专业不同学科间教师间的教学备考内容协调,减少重复教学浪费时间、减少知识教学的错误或混淆。
4、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备考主动性。每章节教学完毕后,指导学生依考点整理知识体系网络图,并指导学生相互间出考题测试。
一、重点农业技术推广
20xx年20xx年推广油菜高产创建、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技术5项,累计投入资金985万元。
1、油菜高产创建累计8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50公斤,投如资金150万元。
2、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累计2.4万亩(每年0.4万亩),马铃薯产量比常规种植亩均增产625公斤,增产率为33.6%。,投入资金288万元(每年48万元)。
3、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累计2.2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比农户常规品种亩均增产332.1公斤,增产率为20xx.4%;投入资金220xx万元。
4、20xx-20xx年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面积达25万亩,其中:农田灭鼠防治面积累计达20xx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5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1.2%以上。累计投入资金192万元。
5、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4.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率达到93%。亩增产粮食15公斤,秸秆24公斤,年增总产值690多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35万元。
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1、每年组织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15期以上,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培训3000多人次;接受上门咨询、电话询问等进行技术指导500多人次。
2、20xx年成立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门源分校,至今培训农牧民6550人次,其中:有220xx人获得新型职业农牧民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0xx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实施了《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和《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投入培训资金319万元。
3、20xx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改建实验室460平方米,配备检测仪器设备48台(套),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年检测样品能力可达4000份以上。
4、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加强全县“三品一标”的建设和管理。20xx年3月门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门源县种子管理站分别取得了“门源小油菜籽”、“门源青稞”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20xx16年5月门源县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源”小菜籽油认证为绿色食品。
5、依托门源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遴选农牧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专家+农牧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到位率。每年投入资金100万元。
三、新技术、新品种引进
1、引进甜脆豆、蓝莓、树莓、食用菌、珍珠油杏、黑青稞等特色作物新品种10个、新技术6项。
四、基础项目建设
1、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青稞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20xx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1.6万亩,建成农机具、种子库房700平方米,整治土地1.6万亩,修建田间道路1.4万平方米,建成青稞基地2万亩,购置农机具56台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推广青稞优良品种2万亩。
2、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达到2550万元。累计建成田间道路17.2公里,农田灌溉水渠21.67公里覆盖浩门、北山、泉口三个乡镇的8个村的1.7万亩农田;建成农田林网34公里,植树1.14万棵,购置农机具40台套。
一、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按照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和州农业局目标管理要求,我们早部署、早安排,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需求,借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广补助项目、科教兴村等科教项目的良好契机,从去年12月底启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我州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今年12月1日,全州共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14期次,培训农民31.32万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12人,印发资料32万份,共投入培训资金631万元。
今年4月,我们组织对全州农民培训需求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近年来培训的开展极不平衡,部分村近5年内没有搞过一次培训,所以今年的培训侧重向以前的培训死角延伸,通过大范围的常规培训、关键环节的主动指导,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提高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加大了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更好地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为我州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超级稻高产示范
今年全州实际种植中稻面积134.1万亩,其中超级稻面积53.3万亩,占39.7%。由于今年5、6月份持续阴雨低温,秧苗返青慢,分蘖迟,病虫发生较重。但是全州各级农业科技人员认真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管理,超级稻生产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样板带动作用。经农业部门测产分析,预计今年超级稻平均单产518.6公斤,总产量27.64万吨,占水稻总产的50.2%。
今年,全州共创办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示范面积10.5万亩,平均亩产568公斤;共办千亩示范片8个,面积1.12万亩,平均亩产602公斤;办百亩高产示范片12个,面积1638亩,平均亩产684公斤。高产示范区共确认示范户2.1万户,发放各种物化补贴户平150元左右。全年围绕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培训216期,培训农民1.95万人次。
三、认真组织实施科教项目
1、推广补助项目今年是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我州8县市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我们精心组织项目县申报,定期进行抽查和指导,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和部署,11月24-28号组织对8县市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县市都按照项目要求,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优秀农技人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深入推广一线开展农技服务,切实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全州共选聘技术指导员819名(其中种植业530名、畜牧业268名、农机业21名),遴选科技示范户6149户(其中种植业5140户、畜牧业914户、农机业95户)。各县市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全年共建设种植业基地19个,涉及水稻、玉米、柑橘、百合、猕猴桃、茶叶等产业;建立养殖业示范基地11个,包涵山羊、竹鼠、湘西黑猪、湘西黄牛、斑点叉尾鮰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技术培训现场,以点带面,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阳光工程培训全面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加强了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各项目县分别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培训工作,各乡镇全力配合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我们对新认定的基地进行了一次普查,对难以胜任培训任务的基地要求整改。目前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培训资金479万已全部到位,整个项目顺利实施,其中除了生产经营型农民培训需要跨年度开展外(延续到明年3月),其他专业的`培训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3、科教兴村20xx年,是我们在湘西州XX县清水乡河边村实施科教兴村项目的第2年,借此契机,围绕清水乡河边村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实用技术,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一年来,组织2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和技术指导员。共开展玉米宽窄行种植、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训14期次,培训与指导农民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解答咨询农民1350余人次。其间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周树松教授、何可佳教授来村授课。使该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大批农民成为了种田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教兴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四、积极组织申报农业科技专项和农业科技奖项
我们积极组织有关业务站申报部、省、州科技专项和科技进步奖。
(1)申报20xx年农业部科技专项7项;
(2)申报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一个;
(3)申报20xx年湖南省农业科技专项7项;
(4)申报州农业科技专项6项;
(5)申报州科技进步奖5项,经初评其中2项获奖。
五、明年的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好省、州科教项目的实施,加大对项目的督查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2、继续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年力争开展常规农业技术培训达30万人次以上。
3、抓好超级稻的示范样板和高产创建工作,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促使产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4、继续组织省、州科技奖、科技专项的申报工作。
5、做好农学会的日常工作。
20xx年,我学会在农业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发挥优势,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归纳:
一、学会工作。
(一)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20xx年主要引进了小麦新品种绵阳28和中普6号进行示范。其中绵阳28在桐河乡示范20xx亩,中普6号在城郊乡示范1000亩,在郭滩镇建立了20xx亩小麦高产优质示范样板田;在黑龙镇建立了1000亩花生高产示范样板田。从选用良种、测土化验、配方肥施用、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上下派专家技术员全程服务,取得显著的示范效果。小麦示范方平均单产496.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382.2公斤,增产29%,花生示范方平均单产38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327公斤,增产16.2%。通过建立高产示范方,带动周边地区的小麦和花生生产高产高效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积极进行生产调查,当好领导参谋。
全年共进行农作物生产调查12次,撰写技术意见和建议12份。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主要进行多次苗情调查及各个生育时期作物生育指标调查,小麦的预产和实产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管理技术意见,生产技术总结;对秋作物各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调查并写出管理技术意见把各种调查报告和技术意见印发至县四大家领导和全县有关单位,为各级政府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参谋作用。
(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20xx年共印发“小麦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科技资料20余万份,采取举办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的形式多渠道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全县共举办培训班10期,集中培训技术骨干1000人次。技术人员到各乡镇举办培训会11次,共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同时,利用电视媒体、电脑网络进行宣传,举办电视农业技术讲座三期,在电脑上发布农业信息150余条。我们还根据农时季节,安排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
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土肥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情况。
全年共建立平衡配套施肥试验点5个,示范点7个,面积3.4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达146.9万亩次。通过这些技术的推广,为全县的农业高产、高效和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承担项目的完成情况。
全面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xx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全县共采集土样6189份,完成常规土壤样品化验3800个,田间肥效小区试验和田间肥效校正试验完成37个,其中小麦20个,玉米14个,3个后效试验。20xx年20个小麦试验已进入准备阶段,各项记录、管理工作正在进行。在配方肥推广上,成立了唐河县肥料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推广“沃力”“飞行”“联心”“鄂中,”“腾升”牌配方肥面积82.95万亩,推广配方肥13450吨,超额完成今年的推广任务;在技术宣传方面,共发放施肥建议卡78700份,跟踪技术服务78700户。
(三)地力监测工作完成情况。
在全县主要土壤类型和高产示范方内,共取化样653个,测定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水份、钼、锌等元素5234项次;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28个、为全县土肥工作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20xx年度,我县的农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棚架、新产品新成果应用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这就要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争取为唐河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创新农民培训形式,提高科技传导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家致富能力,满足他们农业生产中对技术的需要,切实把农业实用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在培训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对此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培训时间、讲演方法、培训内容、参训人员组成诸因数中寻求科技示范户和新型农民喜欢的培训方式,迎合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愿望,进行了集中讲演培训、小组研讨培训、技术疑难点专题培训、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实践,掌握了一些不同培训方式的方法和规律。涉及到在乡镇组织培训6次,分散个别培训12次。在今春小麦促苗转化“百日会战”中,对苗情较差曹庄、北孙庄等村,进行现场培训,对出现弱苗、差苗等情况帮助分析原因,提出促苗转化技术建议,尤其是北孙庄村民对小麦品种极力抱怨的情况下,利用培训机会,通过耐心说教,鼓励农民不抛弃管理,鼓足战胜困难的信心,帮助他们积极采取扑救措施,苗情很快出现了转机,从而使小麦取得较好收成。
二、热心服务,搞好技术信息传递交流
为了做好培训结束后的后续服务和信息传递,在上门服务和示范户当面交流的基础上,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了科技示范户的交往和联系,为他们解决生产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东五村郝建良是个科技迷,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咨询生产技术问题,通过电话指导,他家庄稼长势及收成胜人一筹,成了乡亲邻里学习的榜样。在“百日会战”和“一喷三防”工作中,我还利用手机短信,病虫情报、留纸条等方法传递农技信息和病虫害防治信息,既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很多费用及开支,简便易行。
三、抓住农时,积极指导农民
我是从事植保工作的,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是我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小麦病虫害中,小麦吸浆虫、蚜虫、病、赤霉病等在我县发生较重,为了发辉这方面的一技之长,在指导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中,经常到科技示范户麦田查看虫情动态变化,为科技示范户取土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基数。尤其是在5月上旬小麦吸浆虫成虫期,在一些乡村不熟悉虫态状况并对防治吸浆虫感到茫然的情况下,我多次到东五、西王庄、东厂等村麦田进行调查指导,发放技术材料,使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从中收益,实现了从盲目被动到主动防治的思想转变,控制住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降低了农民损失。5月下旬在后屯村麦田,出现白穗现象,我们及时赶到田间查看,主要是由于小麦全蚀病发生较重引起的,在诊断清楚病害后及时给予了预防建议,周围过往好多群众围过来进行咨询,通过耐心解答,了他们的困惑。
四、走近农民,深入项目,提升自己
在参与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及技术指导中,我的培训指导工作,不但提升了科技示范户的科技能力及素质,技术指导的过程也是我长知识、强业务、提高能力的过程。走近农民与其交往互动对自己是一种锤炼;异地接受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传播技术向科技示范户下行培训,在众人面前锤炼了演讲能力;繁忙的基层指导工作,增强了沟通互动能力;实际工作的需要,增长了“一专多能”和“一职多兼"的能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上下级的协同一致,提高自己合作共事能力。项目建设,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