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合集七篇)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通用7篇)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的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 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Ⅱ、讲授新课:

一、电容器和电容

1、电容器:

(1)、电容器:指在电路中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便有电压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

2、电容

(1)、电容量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用符号C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用字母C表示。

(3)、电容定义式为:CQU式中 Q——一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U——两极板间的电压,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C——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4)、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

(5)、单位换算: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

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为1V时,若在任一极板上储存1C的电荷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量就是1F。

实际应用常用的是较小的单位有微法(μF)和皮法(pF): 1μF=10F 1pF=10F

二、平行板电容器

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理论与实验证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极板的距离与反比,并跟板间插入的电介质有关。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为

ε——某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单位是法[拉]每米,符号为F/m;

S——极板的有效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符号为㎡;

d——两极板间的距离,单位是米,符号为m;

C——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3、注意:

(1)、对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而言,它的电容是一个确定值,其大小仅与电容器的极板面积大小、相对位置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有关;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大小、极板所带电荷量多少无关。

(2)、不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用ε0表示,实验证明:其它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的比值,叫做某种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并不是只有电容器才有电容,实际上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Ⅲ、本课小结

1、电容器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2、电容的概念与定义公式

3、平行板电容器公式与应用.

Ⅳ、课余作业:课本P69小练习1、2、3、4.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2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加快数控产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数控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3.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5.具有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初步能力。

6.具有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

7.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8.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数控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数控专业的学生以学习数控技术为主,根据其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直流电路:正确理解直流电路中关于电路、电压、电流、电动势、电阻、电能、电功率等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了解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2 .单相正弦交流电:了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纯电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大小相位关系,简单了解电容器和电感的功能和一般应用。

3.三相交流电: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输电方式;掌握星型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4.安全用电:安全是第一要素,该点要结合电子专业的实际着重讲解。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电容器的参数。

2、了解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参数.

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 具:瓷片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调电容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公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

2、导入新课:电容器的各类繁多,不同种类电容器的性能、用途不同,同一类的电容器也有许多不同的规格,要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容器,就必须对电容器的参数有种类有充分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方面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一、电容器的参数

1、额定工作电压

(1)、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使电容器能长时间地稳定工作,并且保证电介质性能良好的直流电压的数值。

(2)、额定工作电压一般叫耐压。

(3)、电容器上所标的电压就是工作工作电压,一般直接标注在电容器外壳上。

(4)、如果把电容器连接到交流电路中,必须保证电容器的工作工作电压不低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否则电容器会被击,造成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坏。

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

(1)、标称电容量是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

(2)、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偏差称误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称精度。 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对应关系:00(01)-±1%、0(02)-±2%、Ⅰ-±5%、Ⅱ-±10%、Ⅲ-±20%、 Ⅳ-(+20%-10%)、Ⅴ-(+50%-20%)、Ⅵ-(+50%-30%)

(3)、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3、绝缘电阻

(1)、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上,并产生漏电电流,两者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2)、当电容较小时,主要取决于电容的表面状态,容量0.1F时,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性能,绝缘电阻越小越好。

4、损耗

(1)、电容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因发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损耗。

(2)、各类电容都规定了其在某频率范围内的损耗允许值,电容的损耗主要由介质损耗,电导损耗和电容所有金属部分的电阻所引起的。

5、频率特性

随着频率的上升,一般电容器的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

二、电容器种类和选用

1、常用的各种电容器及其符号表示: (见课本P71图3-3)

2、电容器的种类

(1)、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2)、按电解质分类: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

(3)、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小型电容器。

(4)、按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还有先进的聚丙烯电容等。

(5)、高频旁路: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

(6)、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7)、滤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8)、调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9)、低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

(10)、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3、电容器的选用

在实际选用电容器时,不仅要考虑电性能要求,还应考虑它的体积、种类、重量及价格等因素;不仅要考虑电路要求,还应考虑电容器的使用环境。总之,在选用电容器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首先应满足电性能要求,主要考虑电容量,允许误差和额定工作电压等指标是否达到电路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造成浪费,过低不但达不到电路要求,而且不安全。

(2)、考虑电路要求和使用环境,如电力系统用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时,应选择额定工作电压高,容量大的电力电容器;在谐振回路中,应选择稳定性高,介质损耗小的云母电容器或陶瓷介质电容器等;用于电源滤波时,应选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

(3)、考虑装配形式,体积及成本等。

(4)、对电容器的型号及意义熟悉,这也是选用电容器的依据之一。

一般固定电容器的型号意义可查阅有关的手册,如某电容器型号为CZG型,则表示管状纸介质电容器,具体意义如下:

C为主称(C表示电容器);

Z为介质材料(Z代表纸介质);

G为分类及特征代号(G表示管状)。

Ⅲ、本课小结

1、电容器的参数。

2、电容的种类及特点。

Ⅳ、课余作业:课本P72小练习1、2。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4

一、入门篇(电路入门,电磁入门)

电路入门部分

1、对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模型及电路组成部分中间环节基本概念进行了解(1~5课时)。

2、掌握电路组成部分中间环节各个物理量的实质含义与符号以及中间环节的各个物理量的求解(6~11课时)。

3、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真实方向的判断;掌握电路中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求解(12、13课时)。

4、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源三种电路的工作特征(14~16课时)。

5、了解理想电路电器元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17课时)。

6、了解电阻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和求解(18—28课时)。

7、了解电容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及电容中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电容元件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和求解(29~35课时)

8、了解电感元件的基本含义和特性;掌握电感元件的功能和实际应用(36~40课时)。

总结:掌握电工基础的电路组成基础知识,电路中间环节各个物理量的求解与应用,欧姆定律的运用,电源电路,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应用于与电器元件物理的求解。可以完成对日常简单电路的设计以及电器元件的选型,熟悉各种简单电路及电器元件在电路中的功效,为后面学习复杂电路打基础。

电磁入门部分

1、磁场作用与应用的基本介绍;熟悉磁体与磁感应线基本感念与性质(133~137课时)。

2、磁场中基本物理量的介绍(138~139课时)。

3、电磁感应现象、特点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介绍(140~144课时)。

4、感应电动势的基本性质及其求解与应用介绍(146~152课时)。

5、感应电流基本性质特征及其应用求解介绍(153~157课时)。

6、自感的基本性质特征与日常应用,及其各个物理的求解(158~173课时)。

7、互感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的介绍(174~180课时)。

总结:从磁场到电,从电到磁场介绍并了解磁的基本性质;学习后需要能够自己独立运用安培定则,感应电动势的右手定则,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去灵活分析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以及一些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建议:因电工基础入门涉及的电器设备与元件不多,所以在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中建议需要有一个直流的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线圈,磁体。可以通过自己操作一些简单试验演示来加深对电路,电路中的各个物理量,磁场,感应电动势、电流,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的理解。

二、中级篇

电路中级部分

1、电压源、恒压源与电流源、恒流源的基本知识介绍(41~44)。

2、电压源与恒流源的等效变换及电流源与恒压源的等效变换的基本内容介绍;等效变换的求解介绍(45~52课时)。

3、基尔霍夫定律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介绍,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原理与运用的介绍;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原理与运用的介绍(43~60课时;61~64课时)。

4、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换介绍及其等换后电阻的求解方法介绍(65~76课时)。

5、支路电流法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网孔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节点电位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介绍(77~88课时;89~100课时;101~110课时)。

6、叠加原理的基本原理介绍及其在电路中分析计算应用介绍;戴维南定理的基本原理介绍及其在电路中分析计算运用的介绍(111~120课时;121~128课时)。

7、介绍四种理想受控源电路模型及对受控源电路的分析;非线性电阻及其在电路中各个物理量求解的介绍;受控源与非线性电阻的求解介绍。(129~132课时)。

总结:学习完后需要掌握电压源与恒流源的等效变换及电流源与恒压源,熟悉和运用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需要掌握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的计算,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位法以及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分析求解电路中的各个物理量,了解四种理想受控源电路模型,掌握受控源与非线性电阻电路中的各个物理的求解。

学习建议:在分析和求解复杂电路时,应当要熟悉和理解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以及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位法,并懂得如何去运用这些方法与定律;基尔霍夫的电压定律与电流定律对分析电磁部分很有帮助。

电磁中级部分

1、在变压器中,互感线圈同名端判定及接线方式对变压器影响的分析的介绍;互感线圈的基本含义与符号的介绍;如何判定线圈的同名端的介绍;以及多线圈组合的同名端判定及楞次定律应用的介绍(181~185课时;186~188课时;189~191课时)。

2、同名端的测定方法介绍(192~195课时)。

3、具有互感的线圈的串联的连接方式及电感求解的介绍(196~201课时)。

4、物质的磁性介绍;磁性材料的磁性能介绍(202~206课时;207~212课时)。

总结:学完这个内容后,需要掌握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判定,互感线圈在变压器中的应用以及不过的接线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分析;掌握多线圈组合的同名端判定与楞次定律的运用。

能否学好这部分决定了我们今后是否熟练的运用电磁来解决实际问。

三、高级篇

电路高级部分

1、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介绍(261~271课时)。

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的介绍;相量的复数运算介绍(272~278课时;279~282课时)。

3、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物理量求解介绍(283~288课时)。。

4、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的介绍,三种元件的各自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与功率的关系分析与求解介绍(289~312课时)

5、r、l、c串联交流电路介绍以及其中的各个物物理的分析求解;阻抗串联的介绍(313~331课时)。

6、r、l、c串并联交流电路介绍以及其中的各个物物理的分析求解;阻抗的串并联的介绍;复杂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32~347课时;348~351课时)。

7、谐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介绍;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中的各个物理的分析与求解及对实际工作应用的影响(352~368课时)。

8、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素以及功率与功率因素的关系的介绍(369~380课时)。

9、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源及其星形、三角形联接的介绍;三相负载、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功率以及电路中各个物理的分析求解的介绍(381~397课时;398~430课时)。

10、电路的动态过程,换路定律,初始值得计算的介绍(431~446课时)。

1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rc电路的`全响应的介绍;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介绍;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L电路的全响应的介绍(447~458课时;459~468课时;469~498课时)。

总结:学习完这些内容后,需要能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的特征及运输公式;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这三种元件对的电路以及组合成的复杂的电路后电路中各个物理量的求解;掌握电路的暂态过程的分析与求解。本章涉及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原理性很强,然而这部分内容对学习好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掌握电路的暂态过程的各种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它来防止电气设备遭受破坏。

电磁的高级部分

1、磁路的及交流磁路的介绍;磁路的基本定律、分析计算的介绍(213~216课时;217~227课时)。

2、交流铁心线圈,功率损耗,电磁铁的介绍(228~248课时)。

3、变压器及特殊变压器的介绍(249~260课时)。

总结:学习完这些内容后,需要能够独立分析磁路与交流磁路各个物理量以及各个物理量的计算;懂得电磁的运用以及电磁出现故障如何分析;掌握电磁在电磁铁与变压器中的运用。学习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工业用电时,控制电路部分带有电磁的电器设备出现了什么故障。

大部分学习电工基础的人来说,可能都会关心一个这样的问题,电工基础大部分都是理论的基础知识,我学习完后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我学习完后能够做什么工作?能够赚多少钱一个月?

电工基础是每一个中级电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大家学习完这边部分内容去考一个中级电工证。然后,就可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找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说电力系统中电器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与诊断,家电安装与线路设计等。当然要能够很好的胜任这些工作,不能单单只懂电工基础的知识。和电工基础相关的一些知识大家也要学习,比如说特种设备安装与调试,供配电,各种低压电器设备与高压电器设备等,大家也需要掌握。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5

一、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的新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规定的职业资格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维修电工技术的培训对象为在校生及社会人员。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内容分应知(知识)和应会(技能)两部分,其比例为3 :7 。知识要求包括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包括电工工具、材料与仪表、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文明生产。通过培训,提高学员技术素质、职业技能和应聘能力。

维修电工职业各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6

电流和电压

[目标]:掌握电流与电压的概念

[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一、电流的基本概念

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设在 Dt =t2-t1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Dq ,则在Dt时间内的电流强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式中,Dt为很小的时间间隔,时间的国际单位制为秒(s),电量Dq的国际单位制为库仑(C),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电流 (t)的国际单位制为安培(A)。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mA、千安kA等,它们与安培的换算关系为1 mA =10-3A;1 mA = 10-6A;1 kA = 103 A

二、 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记为DC或dc,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表示。

三、交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教案《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current),记为AC或ac,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或i(t)表示。

四、电压

1.电压的基本概念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mV)、千伏(kV)等,它们与伏特的换算关系为1 mV = 10-3V; 1 mV = 10-6V; 1 kV = 103V2。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课堂作业]:

1.形成电流的充要条件是

A.必需有电源B.电路必需闭合C.导两端必需有持续的电压D.只需将导体放在电场中

2.区别交流还是直流电,关键是看电流的方向。大小,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A.稳恒直流B.脉冲直流C.交流电D.正弦交流电

3.习惯上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

A.正电荷B.负电荷C.相同D.相反

4.为了确定电流的方向而假定的方向叫方向。若计算出的电流为正,则表示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

A.参考B.实际C.相同D.相反

5.电压反映了( )做功的本领的大小。电压的方向规定为( )

A.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 B.非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 C.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D.低电位指向高电位[课后反思]:本节内容安排得多了一点。所学的知识因为学生基础差而不能完全落实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篇7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学好机电专业课的必要课程,为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本学期的计划和教学任务,让学生更好的将电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内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地位、性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与机电专业相关电工电子的知识和基础技能。

二、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法

(一)课程特点

1.突出了基本理论、概念、技能;

2.体现机电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实际;

3本课程知识联系面宽,涉及较多学科的内容,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学科。

(二)教学法

1.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2.适当的运用启发、诱导、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3.根据本课程逻辑性强,定性分析较多的特点,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本学科特点广

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员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考试纲要求: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电工基础

1.直流电路部分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功率的计算;

(4)掌握电阻元件与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

(5)了解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特性、用途及选用;

(6)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

(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8)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9)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及电路特点;

(10)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计算;

(11)掌握支路电流法,会求解二个网孔电路;

(12)了解叠加原理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13)理解戴维南定理,能求解一个或两个网孔的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4)掌握万用表、直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及电阻。

2.交流电路部分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相量图及其相互转换(不要求画波形图);

(3)掌握R、L、C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理解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掌握其计算;

(4)理解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会判断阻抗性质;(仅限于理想元件串联);

(5)了解对称三相正弦量、相序的概念;

(6)了解三相对称电源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及其特点;

(7)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8)理解对称负载作星形、三角形联结时的电压、电流的计算;

(9)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10)掌握万用表、交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交流电流、交流电压;

(11)掌握单相功率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有功功率;

(12)掌握单相电度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电能;

(13)会正确装接日光灯等单相照明电路;

(14)会正确装接三相负载电路;

(15)了解示波器的使用,会正确观测电路的波形。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实训的力度,联系实际注意多听、多想、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2、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位。同时贯穿思想道德建设,建构学生公德意识体系。

五、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以“课题”、“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2、学生采用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发挥“大师傅”和“小师傅”的作用,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

六、考评方法

考评方法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各个课题中的实训内容为考核依据;二是终结性评价,为理论考核,主要体现为平时考试测试和统一模拟考核。

七、教学进度安排

制定日期: 年月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