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计划(通用10篇)
为了培养一定数量的在农安县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打造我校的名师团队,在总结“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为骨干教师特聘导师”工作的基础上,我校决定实施“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现制订管理条例如下:
第一条 学员和导师的条件
1.学员条件 原则上为上一轮“特聘导师”的学员,同时兼顾农安县“双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后备,农安县学科带头人,农安县骨干教师。(以下简称“学员”)。
2.导师条件 在市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知名学者和研究者。
第二条 聘请导师的步骤
“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登记表”
举行“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受聘仪式”。
第三条 培养周期
三年
第四条 学员和导师享受的待遇
1.学员待遇 学员可优先获得职称晋级、学历提高、外出考察、各类评优、优先获得学校提供的课题经费等机会。并提供学术假、海外课题研究、到大学、科研机构研修等机会。
2.导师待遇 每学期发放导师津贴。
第五条 培养目标
培养教学有特色、科研有特长、农安县内外有影响的农安县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后备、农安县拔尖人才和特级教师。
第六条 导师的指导任务
1.诊断学员专业发展方向、优势和不足,对学员的专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为学员创造机会并指导学员每学期完成一节农安县级及以上公开展示课
3.指导学员三年内主持完成一项农安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
4.第一年结束时,在学员完成“个人专业发展阶段性报告”的基础上,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鉴定。
5.指导学员在培养周期内在正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
6.指导学员在培养结束前出版专著一本。
7.完成“个人专业发展个案研究”(不少于4000字)和“个人教学特色总结”(不少于4000字)。
第七条 学员的任务
1.遵守师德规范,争做师德楷模;积极、主动、自觉完成工作任务。
2.在导师诊断的基础上,两周内完成“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不少于20__字)。
3.第一年完成一份“个人专业发展阶段性报告”,并递交导师鉴定。
4.每学期至少完成一节农安县级及以上公开展示课,每次展示课后两周内上交一份“教学课例”,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恰当、三维目标适切、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环节详细、设计思想清晰等)、教学实录、教学软件、专家点评、教学反思等。
5.三年内至少主持一项农安县级及以上课题,并按时完成该项课题。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前上交该项课题的课题申请书、课题审批证明、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证明。 6.每年至少在市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两篇论文,并提交能够证明该论文发表的证明材料。
7.在三年培养周期内出版专著一本(或与导师合著)。
8.学员必须带教本校至少两位教师,指导带教对象的教学和科研,带教对象至少执教1节农安县级以上公开课、发表两篇论文、主持或参与一项农安县级及以上课题。
第八条 具体措施
1.学校和导师团队为学员执教农安县级及以上公开课创造条件。
2.为学员出版专著提供机会和经费。
3.在审核学员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为学员提供一学期的学术假,学员必须在学术假内完成科研项目。在学术假内,学校提供适当的科研经费。
4.在审核学员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为学员提供一学期的学术休假,学员必须在学术休假期内完成科研项目。在学术期内,学员享受本学科教学满工作量加教研组长津贴的待遇。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安排他们班主任、辅导员或行政管理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增长才干。
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对,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时提升相应教师职称或提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校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骨干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的经费由学校支付,学历进修的费用按教育局相关文件执行外,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补贴。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一、活动思想
以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导纲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以践行儿童立场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努力培养教育理念先进、知识底蕴深厚、教学风格独特、创新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我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储备、培养名优骨干教师奠定基础。特此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课堂中践行儿童立场,努力打造生本绿色课堂;
2、通过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通过教师间的相互质疑、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3、通过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推进成熟老师示范带头作用,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
三、组织机构
活动领导:蔡静
活动组长:李金权
活动副组长:舒苑
四、参赛对象
教龄在五年以下的所有青年教师。(因为人数较多,经研究决定曾在集团、区级参加教学比武活动的老师不参加此次赛课的上课环节。)
参赛教师名单:
语文组:黄琦、罗彬、李金玉、江婷婷、赵小信、李姝慧、刘娜、万颖、曹婉露、郑琪
数学组:杨超、郑晓琼、陈德全、陈郑小溪、田玲、付晓萍
英语组:刘俐伽、曾瑶
综合组:谭李君妍、毛楷华、郑琦、丁凡、刘涛、杨达、简迪
五、活动时间
20xx年3月
六、活动流程
(一)组内磨课
1、由教研组长提前分配好磨课组,并确定磨课组长,磨课分组如下表所示
2、 生本绿色课堂将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安全、宽容:对学生足够的宽容,始终怀揣“学校就是孩子犯错的地方”的教育理念,课堂对孩子的宽容、理解和爱护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
赏识、赞扬:对学生要不吝赞扬,始终怀揣“孩子会朝着你赞扬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对孩子真诚的肯定、赞扬能让孩子充满自信。
合作、互助: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始终坚持“合作、探究是学习的主要方式”的新课程理念,创造适合的合作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互帮互助的幸福,逐渐形成利他的品质。
质疑、善思:智起于思,思起于疑,我们的课堂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教师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维品质为首要目标”。
由磨课组长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生本绿色课堂最突出的一个关键词为研究主题,进行多轮磨课。每次磨课要求所有组员必须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组长做好磨课情况记载。
语文组课堂打磨关键词:合作、互助 研究主题:咀嚼文字,共鸣情感
数学组课堂打磨关键词:质疑、善思 研究主题:有效反馈
英语组课堂打磨关键词:质疑、善思 研究主题:绘本研究
体育组课堂打磨关键词:合作、互助 研究主题:重难点突破的有效性
美术组课堂打磨关键词:赏识、赞扬 研究主题:创意思维
(二)赛课观看
1、青年教师赛课,其他老师提前调课进行观摩。要求:本学科的赛课必须全程参与,教研组长记录考勤。
2、没有参与磨课的老师可以自由选择赛课进行观摩。要求:每个学科必须都有涉及,至少参与六次课堂教学观摩。
3、鼓励跨学科听课,请评委组长记录好非本学科听课的老师。
(三)评委点评
由学科评委组长负责安排点评嘉宾(学科评委、大众评委或非本学科听课教师)对本堂课进行现场点评并与赛课老师进行答辩。
六、评比办法
学科评委(60%)+大众评委(40%)。
七、评委组成
语文组:
学科评委:刘强(组长)、向双琼、张丽丽、王小静、徐蜜蜜、邹芸雅
大众评委:语文组所有老师
数学组:
学科评委:潘虹瑛(组长)、蔡静、周攀波、戈萌、赵金宇、章皓
大众评委:数学组所有老师
英语组:
学科评委:商玲(组长)、倪华平、覃煜、王可敬、张倩
大众评委:英语组所有老师
综合组:
学科评委:李金权(组长)、洪圆圆、李珺、郑媛、张华
大众评委:综合组所有老师
说明:
评委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有课的提前到课程处调好课,有事的自己提前调整,不得请假。所有评委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每位参赛选手打分,认真填写评价表,并在课后当堂交给组长,组长收齐后交给武毅欣。
八、奖项设置:
个人奖:以学科组为单位,按30%的比例评出一等奖及若干二等奖。
团体奖:根据个人获奖情况,获得一等奖的磨课组成员将评为优秀团队,并在个人考核中加3分,获得二等奖的磨课组成员将在个人考核中加1分。
九、主要安排
(一)前期准备
1、2月20日发布内网发布竞赛活动方案,要求人人阅读,全员知晓(负责人:舒苑) 2、2月20日为各科教研组长发放纸质竞赛活动方案,要求各教研组长积极组织,各磨课组
认真准备。(负责人:丁凡)
3、2月25日前教研组长上报赛课老师的课题及上课班级,制定赛课登记表。(负责人:李姝慧)
4、2月25日大课间,上课老师进行抽签确定上课时间及节次,制定赛课日程安排表。(负责人:时瑶)
5(负责人:武毅欣)
6、电子屏显示(负责人:刘强)
7、会场布置(总负责人:丁凡 3月10日下班前布置完成):
(1)横幅、背景PPT
(2)40套桌椅、移动黑板、投影仪、实物展台、粉笔、黑板擦
(3)无限话筒四个、音响设备调试
(4)评委席布置、评委牌、评分表打印
(二)赛课阶段
1、参赛教师应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所讲内容必须是本学期自己所授学科的教学内容,授课班级可以用自己的班,也可用同年级其他班级上课;
2、由于校内开展活动,所以赛课期间所用到的班级,由该授课教师自己与该班班主任具体联系;组织学生进出场由该班班主任全面负责并做好相关的协调,并请提前5分钟进入会场等候;
3、本次竞赛活动统一在四楼报告厅举行,由评委组组长带领所有的评委为这次参赛的每一位教师进行综合评判、分别打分,按得分多少排名;
4、本次打分实行评委当场打分不唱分,每个评委所打的分由评委组长收齐后上传总分人武毅欣处,由总分处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所得的平均分为参赛者的最后得分;
5、参赛教师请于赛课前给学科内每位评委递交一份教学设计,赛后将赛课的教学设计电子版发送至丁凡老师邮箱。(发送邮箱的材料格式要求:1.字体:宋体。 2.标题为三号字。
3.正文为四号字。4.标题下面一行要注明单位、姓名。)
6、大赛期间,所有教师必须参加任教学科听课,并作好听课记录和担任好大众评委。
(三)活动后续
1、新闻报道宣传(负责人:时瑶)
2、聚焦课堂推送(负责人:李姝慧)
3、4月教师例会,各学科评委组组长进行活动综述(语文低段:向双琼,语文高段:张丽丽,数学:潘红瑛,英语:商玲,美术:洪圆圆,体育:李珺)
4、4月份教学反思将围绕本次竞赛主题进行撰写,可以是磨课心理历程、也可以是课堂赏析等。
5、将此次活动的所有资料整理成集。(负责人:丁凡)
一、培养目标
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与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
二、培养标准
1、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为行动指南。
2、具有牢固的职业思想。具有牢固的职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重要的品质之一,它体现了合格的体育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全身心地去研究他们,关心他们成长;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营造民主教育、民主教学的氛围,体现体育教师良好的品行修养和人格力量。
4、专业术科理论知识:掌握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健美操等术科基本理论与裁判知识。
5、专业术科实践知识:掌握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健美操等术科实践技能与临场裁判能力。
6、应用心理学知识:掌握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心理咨询经验与技能。 言组织教学和正确优美的动作进行示范。
1)善于在体育教学一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设计与计划。
3)能够运用所搜集的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4)能够撰写各种形式的体育学术文章或论文。
运动能力
1)能熟练、正确地掌握各种运动项目、各种身体练习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2)在“多能”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达到“一专多能”。
3)能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六、管理创新
加强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
1、进一步健全体育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立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管理工作委员会,集体研究学院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环节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评估和调控。
2、制定《体育学院教研室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开展一次教研室评估工作,对优秀教研室给予了一定奖励。
3、从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现有学生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卓越班”,制定《中小学体育教师卓越班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卓越班学生培养目标贯穿于学生评价过程中。
为了培养一定数量的在农安县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打造我校的名师团队,在总结“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为骨干教师特聘导师”工作的基础上,我校决定实施“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现制订管理条例如下:
第一条 学员和导师的条件
1.学员条件 原则上为上一轮“特聘导师”的学员,同时兼顾农安县“双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后备,农安县学科带头人,农安县骨干教师。(以下简称“学员”)。
2.导师条件 在市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知名学者和研究者。
第二条 聘请导师的步骤
“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登记表”
举行“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受聘仪式”。
第三条 培养周期
三年
第四条 学员和导师享受的待遇
1.学员待遇 学员可优先获得职称晋级、学历提高、外出考察、各类评优、优先获得学校提供的课题经费等机会。并提供学术假、海外课题研究、到大学、科研机构研修等机会。
2.导师待遇 每学期发放导师津贴。
第五条 培养目标
培养教学有特色、科研有特长、农安县内外有影响的农安县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后备、农安县拔尖人才和特级教师。
第六条 导师的指导任务
1.诊断学员专业发展方向、优势和不足,对学员的专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为学员创造机会并指导学员每学期完成一节农安县级及以上公开展示课
3.指导学员三年内主持完成一项农安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
4.第一年结束时,在学员完成“个人专业发展阶段性报告”的基础上,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鉴定。
5.指导学员在培养周期内在正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
6.指导学员在培养结束前出版专著一本。
7.完成“个人专业发展个案研究”(不少于4000字)和“个人教学特色总结”(不少于4000字)。
第七条 学员的任务
1.遵守师德规范,争做师德楷模;积极、主动、自觉完成工作任务。
2.在导师诊断的基础上,两周内完成“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不少于20xx字)。
3.第一年完成一份“个人专业发展阶段性报告”,并递交导师鉴定。
4.每学期至少完成一节农安县级及以上公开展示课,每次展示课后两周内上交一份“教学课例”,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恰当、三维目标适切、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环节详细、设计思想清晰等)、教学实录、教学软件、专家点评、教学反思等。
5.三年内至少主持一项农安县级及以上课题,并按时完成该项课题。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前上交该项课题的课题申请书、课题审批证明、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证明。 6.每年至少在市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两篇论文,并提交能够证明该论文发表的证明材料。
7.在三年培养周期内出版专著一本(或与导师合著)。
8.学员必须带教本校至少两位教师,指导带教对象的教学和科研,带教对象至少执教1节农安县级以上公开课、发表两篇论文、主持或参与一项农安县级及以上课题。
第八条 具体措施
1.学校和导师团队为学员执教农安县级及以上公开课创造条件。
2.为学员出版专著提供机会和经费。
3.在审核学员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为学员提供一学期的学术假,学员必须在学术假内完成科研项目。在学术假内,学校提供适当的科研经费。
4.在审核学员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为学员提供一学期的学术休假,学员必须在学术休假期内完成科研项目。在学术期内,学员享受本学科教学满工作量加教研组长津贴的待遇。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根据《铁东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认真贯彻落实《铁东区“十二五”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铁东区教育局与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协作实施“铁东区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内容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厚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历经三年研修活动,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科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确保我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 研修目标
总体目标:经历三年研修活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精品团队。
具体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步理解各种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独立组织、主持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3.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学科教育教学示范能力。
4.通过结对子,带团队,逐步提高团队建设意识,提升教学指导能力。
三、 研修对象及选拔要求
参与该项目的研修人员为铁东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优秀教师,占其学科总人数的10%。具体遴选条件如下:
①学历:本科以上
②教龄:五年以上
③获得过区级(含区级)以上优秀课荣誉,文笔能力较好(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
④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为三个系列: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每个系列课程都延续三年,以模块形式设计实施,各模块之间呈现螺旋递进,总计256学时。(各学科具体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详见附件)
五、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对每一模块的培训过程和研修成果进行考核,考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凡是不合格者,取消后续研修活动资格。
过程要求:
1.确保每次集中研修的质量和实效。
2.每个人至少完成1项研究课题,经历完整科研过程。
3.每人每年在校内上示范课不少于4学时。
4.每人每年在本区上示范课不少于2学时。
5.指导2名本校青年教师。
成果要求:
1.论文:三年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至少2篇。
2.报告:(1)课题研究材料及结题报告(2)不少于15000字以上的结业报告。
3.案例:撰写课堂教学案例4个。
4.视频:录制1-2节课堂教学视频,展示三年来的研修成果。
5.笔记:上交指导2名学科教师听评课笔记。
(二)考核及管理办法
建立由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组成的三级考核管理机制。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培训者与铁东区教师之间建立导师制,负责对卓越教师培训内容和相关成果进行评价,占50% 。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建立档案,加强对教师的过程性考核,占40%。(其中日常学科培训活动的考核占20%;集中培训的考核占10%;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及材料的整理考核占10%。)
3.教师所在学校根据教师在校情况进行评价占10%。
六、保障措施
(一)责任分工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项目形式分学科进行管理。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负责研修课程设计、安排实施与评价。
(1)根据铁东区教师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研修课程。
(2)根据研修课程选派有影响力的专家与学科教师建立导师制。
(3)每个学科的导师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现状,围绕整体教学目标,准确设计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模块教学大纲;根据模块的基本设计意图,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创设促进教师成长的研修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每个学科的导师负责对所带教师的指导与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实践层面的过程跟踪指导,至少一次书面的评改与反馈,如教学设计、论文、专题性反思、课题研究报告等。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每个模块结束后,由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三级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组织学员对所培训内容进行反馈,以便对后续培训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奖励办法
(1)在教育局、学校组织的各项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下参加“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教师优先。
(2)“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选派考核优秀的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深造研修。
(3)“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结束之后,评选出3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学科带头人”, 按区级骨干教师赋分;1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首席教师”,按区级综合荣誉赋分;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入围“十三五”市骨干教师的评选。
(4)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推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优秀课,原则上从卓越教师中选拔。
(三)组织管理
项目总负责人:李铁君(沈阳师范大学 副校长) 金 宝
项目总执行人:景 敏(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院长)
佟文茹 刘亚男
铁东区教育局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国培计划—云南省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项目培训”为契机,以永平县名师工程为动力,以继续教育培训科目《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群体,积极推进我县“名师工程”的全面开展。
3、建设教师、家长、学生一体化的“新课标、新学堂”,深入进行新课程实施与创新。
三、工作要点
1、理清工作思路,避免工作盲目性。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文件并深刻领会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2、以实施新课程教材为契机,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学创新,挖掘、推广创新教育的典型。
3、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努力提高学历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指导教师处理好“学历、能力、努力”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师资素质作为努力方向。
4、继续实施教师“国培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心理辅导能力。
5、全面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新入编的教师加强跟踪听课、评课和交流,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各校要把师资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项工作为突破口,开展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研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培训水平。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作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好培训任务,逐步建立《校本培训记录册》的相关内容。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各校要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启用校内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评课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评课技能,切实让全体教师从中受益。
4、以“国培计划”为契机,从各校中精选出部分教学骨干参加“国培计划”三个层次的项目培训,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有力保障,让教师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参加个性化培训。
5、以“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为主线,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中心学校将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脱产置换、短期、远程培训,培训结束后,回校归来撰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6、围绕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学业务大练兵活动。利用校本培训,交流自己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做法或有益的尝试,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制定教师读书计划及推荐书目,写好教学反思笔记或课改精神学习心得;开展专题研讨及读书活动。安排新课改专题报告、教育(学)等活动。
7、根据上级规定的培训内容同时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继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学科科研培训等。
8、不断总结师训工作经验,对培训中积累的材料认真整理、分类,形成规范的师训工作档案。各校要按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9、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再次的教师培养,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1)发挥“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项目培训”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发挥骨干教师在敬业、乐业、专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鼓励骨干教师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培训机会,学习外地先进教育技术和成功教学经验,加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群体智慧与合作能力,使骨干教师能引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根据《铁东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认真贯彻落实《铁东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铁东区教育局与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协作实施“铁东区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内容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厚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期间,历经三年研修活动,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科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确保我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 研修目标
总体目标:经历三年研修活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精品团队。
具体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步理解各种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独立组织、主持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3.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学科教育教学示范能力。
4.通过结对子,带团队,逐步提高团队建设意识,提升教学指导能力。
三、 研修对象及选拔要求
参与该项目的研修人员为铁东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优秀教师,占其学科总人数的10%。具体遴选条件如下:
①学历:本科以上
②教龄:五年以上
③获得过区级(含区级)以上优秀课荣誉,文笔能力较好(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
④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为三个系列: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每个系列课程都延续三年,以模块形式设计实施,各模块之间呈现螺旋递进,总计256学时。(各学科具体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详见附件)
五、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对每一模块的培训过程和研修成果进行考核,考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凡是不合格者,取消后续研修活动资格。
过程要求:
1.确保每次集中研修的质量和实效。
2.每个人至少完成1项研究课题,经历完整科研过程。
3.每人每年在校内上示范课不少于4学时。
4.每人每年在本区上示范课不少于2学时。
5.指导2名本校青年教师。
成果要求:
1.论文:三年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至少2篇。
2.报告:(1)课题研究材料及结题报告(2)不少于15000字以上的结业报告。
3.案例:撰写课堂教学案例4个。
4.视频:录制1-2节课堂教学视频,展示三年来的研修成果。
5.笔记:上交指导2名学科教师听评课笔记。
(二)考核及管理办法
建立由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组成的三级考核管理机制。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培训者与铁东区教师之间建立导师制,负责对卓越教师培训内容和相关成果进行评价,占50% 。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建立档案,加强对教师的过程性考核,占40%。(其中日常学科培训活动的考核占20%;集中培训的考核占10%;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及材料的整理考核占10%。)
3.教师所在学校根据教师在校情况进行评价占10%。
六、保障措施
(一)责任分工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项目形式分学科进行管理。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负责研修课程设计、安排实施与评价。
(1)根据铁东区教师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研修课程。
(2)根据研修课程选派有影响力的专家与学科教师建立导师制。
(3)每个学科的导师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现状,围绕整体教学目标,准确设计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模块教学大纲;根据模块的基本设计意图,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创设促进教师成长的研修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每个学科的导师负责对所带教师的指导与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实践层面的过程跟踪指导,至少一次书面的评改与反馈,如教学设计、论文、专题性反思、课题研究报告等。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每个模块结束后,由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三级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组织学员对所培训内容进行反馈,以便对后续培训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奖励办法
(1)在教育局、学校组织的各项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下参加“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教师优先。
(2)“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选派考核优秀的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深造研修。
(3)“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结束之后,评选出3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学科带头人”, 按区级骨干教师赋分;1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首席教师”,按区级综合荣誉赋分;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入围“十三五”市骨干教师的评选。
(4)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推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优秀课,原则上从卓越教师中选拔。
(三)组织管理
项目总负责人:李铁君(沈阳师范大学 副校长) 金 宝
项目总执行人:景 敏(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院长)
佟文茹 刘亚男
铁东区教育局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教育的未来。是学校办学的中间力量、是我校教育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力军和源泉,也是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我校的兴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学校领导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促使青年教师向更精、更高的目标奋进。
二、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关键是要树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校青年教师较多,他们开朗热情,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面对金钱、物质享受,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校领导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擅于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平时注意和青年教师促膝谈心,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善于捕捉细微苗头,发现情绪波动,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同时
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规范,找差距、寻不足,不断整改。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树立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自尊自重、艰苦奋斗、奋发争光五种形象、着力提高师德水平。让每一名青年教师都真正做到“学生在我心中”。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加强文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1、与教师们一同学习三本书,研读课标,集体备课。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将课改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在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理论上都有所提升,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新教师能够顺利转换角色,适应教学工作。
2、积极学习心里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一个好的教师,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当今学生的心里障碍很容易被忽视,就出现了问题学生,青年教师经验少,往往不能正确教导,这就要求教师懂心理学,正所谓新病还需新药治
3、积极参加岗位大练兵活动,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现阶段教学基本功包括计算机、说课、课堂教学、硬笔、普通话等五项,要求青年教师五项教学基本功全部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结合岗位练兵活动,教师写好三笔字、下水文、教学设计、说课、
4、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青年教师多进行各种培训,尤其远程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建立博客,能和博友交流讨论,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每学期培训人员必须写一篇,记好学习笔记,每学年写一篇德育论文。班主任还应写好班级,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我相信经过培训,教师会迅速成长起来,从一个站稳讲台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成为名师。
抓常规教学
1、我校青年教师教师较多,他们经过专业的培训,又较扎实的专业的基础,可塑性大,教学热情高,也有教师经验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导处开学初安排了听课表,随时推门听课,指导他们讲课,指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正。
2、做好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教学常规包括备课教案、授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考试、听课评课、总结和论文等七项工作,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规范日常教学工作,以形成习惯,并定期做好量化评分考查工作,定期检查,加强管理。
四、开展“传帮带”活动
教导处开学初制定了帮教计划,新老教师签订了帮教合同,
切实做好“导师带教”、“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帮教工作应包括教学常规的七个方面内容,其中听课要求按计划帮教对象每个月听指导老师课4节,并写好每节课后体会收获;指导老师每个月至少听所帮教对象1节课,并写好每节课的评课。教学常规其他六方面内容,指导老师都应认真指导并写好记录。使青年教师掌握实际的教学技能,尽快地成长。
五、参加科研教改:
1、共同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积极开展科研教改,及时总结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反思,形成经验文章。
2、青年教师应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增强科研意识,每位青年教师都必须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改革总课题下的学科子课题工作。认真钻研业务,虚心学习,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要求每学期青年教师开学校级公开课一节,学科组内研讨课1—4节,上好一节课题实验课,各教研组应认真做好评课工作。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勤勉笔耕,撰写教研论文和经验总结,青年教师写好一份教学反思,以利于总结提高。
两年来,上级主管部门相继为我校分配进来一批刚踏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尽快上轨工作并使他们得到师德、履职、专业成长与发展使我们本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和今后的中长期重点工作。
一、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1、造就一支“勇立潮头、敬业爱生、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具有团队精神,争创一流业绩,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2、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几年的培养与锻炼,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二)、远景目标:
1、积极高尚的思想品质
2、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
3、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具体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树立勤奋、拼搏、奋斗精神。
2、较强的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能够全面深入地钻研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做到融会贯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讲课时重点突出,选用方法得当,难点突破。
3、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激励与鼓励为主,能以富于情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驾驭课堂能力强,具有随机应变的教育睿智。
4、较强的教学能力
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灵活地运用设疑方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5、较强的教学基本功
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概括为“四个一”,即写一笔好字,练一副好口才,记一肚子好诗文,写一手好文章;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6、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能按教育规律组织管理学生,筛选、用好班干部,悉心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能和家长交流沟通,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开展各项文体、艺术活动,组织配合学区、学校的大型活动。
7、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依托,参与教学评赛、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小课题研探、教育技术国培、基本功历练等活动,能够对学校、班级、学科、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提出具有瞻前性的发展意见或论述。
二、培养对象
本校本校20xx年以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三、培养措施
1、组织到位。
(1)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
组长:王 祥 副组长:张 华
组员:王其海 赵吉祥 褚廷玉 张金伟
(2)领导小组不仅关注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更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其思想和业务成长历程,实行谈话制度,定期交流思想,引导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职业理想。为部分青年教师搭建平台,结“同伴互助”对子,相互学习提高,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提升自我。
2、激发内需。尽力挖掘青年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期望,真正领悟生活和工作的真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求青年教师为自己量身定制成长蓝图,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并扎扎实实落实个人成长计划。这份计划由青年教师自己制定,由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督促实施,创设发展平台,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成长快,进步大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适度激励。
3、帮扶(互助)得力。
①结对子。学校采用“自我培养、外力援助”的方法,为部分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在青年教师成长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给他们出点子,指路子,为他们排忧解难。
a.师徒结对后,指导教师每学期期初与指导对象共同制订好学习计划,落实平时每次的帮扶内容,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化,注重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点滴进步,期末写好学习小结。
b.指导教师耐心指导,尽心尽职。平时多关心青年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备课、批改、业务知识学习、班主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要把好关。并及时进行评课、指导、反思,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优化,实现双赢。
c.青年教师要好学多问,勤思多写。要结合指导老师的评课及自己的思考,及时写好教学案例或教学随笔。
②搭台子。尽可能给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登台亮相,崭露头角,尽显才华,大胆使用德才兼备,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担当教育教学重任,为他们的成长铺平道路。
a.优先考虑青年教师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请相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课堂分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b.积极开展各种业务素质练兵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教学信息。
c.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比赛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等提高教师的师德、业务素养。
d.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压担子,导师辅导,优先给予外出学习机会等手段促进其尽早成熟成为骨干教师。
③压担子。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加大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和密度,对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提出不同的教育教学要求,帮助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被帮扶的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教研组的公开课,教育教学质量能达到年级平均水平。认真阅读各类教育教学名著和杂志,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大量搜集多方教育教学信息,认真做好读书摘记,每两个月写好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写好一篇较有质量的论文。每学期写好一份个人成长阶段性总结。
四、培养途径和方法:
1、发展规划:每人写出自己具体的“发展规划”。
2、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师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
3、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每学期至少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并写出心得。
4、教师沙龙:学校或教研组利用教研会组织教师相互交流,探讨教学体会、畅谈教学感受、倾诉教学困惑、研究解决方法、介绍成长经历;或就某个专题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校给他们创造学习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5、参观学习: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评课等活动。
五、奖励办法
1、培养指导工作负责的指导教师,学校给予奖励和表彰,并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中适当加分。
2、对于“优秀青年教师”,学校给予奖励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