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汇报【精选三篇】

调研工作汇报(精选3篇)

调研工作汇报 篇1

一、基本情况

寨河回族乡地处崆峒区北部塬区,山塬交错,干旱少雨,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5个合作社,人口14048人。其中回族村9个,人口为10536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75%。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六制小学11所,教学点2个,幼儿园2个,其中1个为民办幼儿园。除寨子村外,其他各村六制小学各1所,赵河小学附设贾沟村学1所,中心小学附设瓦赵村学。09年秋季在校学生2316人。其中中学生590人,小学生1726人;回族小学生1496人,回族中学生329人。全学区现有在职在岗教师124人,其中学区3人,中学30人,小学共计91人;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34人,初级69人,未评职称17人;专科以上学历92人(15+77),中专及以下学历29人;30岁以下教师68人,50岁以上教师16人。

二、教育布局与学校管理体制,校舍安全与学生管理

1、学校规模小、人数少:田河66人,沟上72人,姬山90人。

2、学校位置分散、路途远:地处山区的行政村9个。上滩、鄢铺、姬山、沟上、赵河、瓦赵等学校多数学生家离学校超过4公里。

3、校舍不足,抗震性差:中心、上滩、郭河、沟上、闫湾、大路、鄢铺。

(寨子、高寨、中心、赵河、姬山)

4、流失率高,交通安全隐患大。中学06年在册314人,转出10人,09年在册183人,流失121人,流失率达39.8%;交通安全是校长、老师最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雨雪天,最为忧心。

学生课业、学习评价等方面与其他乡镇类同。

管理体制与其他乡镇类同;关于中学上划以后的相关管理望区教育局能进一步明确细化。

三、队伍建设与教师成长,教学科研与教育质量评估督导

1、师资紧张,科目发展不平衡,以包班为主,教师工作量大,开展相关的活动有一定的限制。

2、走出去,请进来

3、依托教师资源培训中心进行培训、教研工作;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

4、按照崆峒区小学教师质量评估检测办法,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估督导,制定并完善了考核机制,力促教师专业发展。

5、课题承担方面为零,还没有培养成领军人物,相对于城区教科研仍显薄弱。

四、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

1、08年以前幼儿教育是一片空白;寨子幼儿园、abc幼儿园于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常情况下入园学生为100人左右,其他学校无专门的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

2、学前儿童一般都与一年级混编,教师分类区别对待,潜移默化。

3、大学校争取从20xx年开始,设专门的学前教育班。

五、教育设备与学校信息化

1、除上级配备的以外,学校很少添加新的大件教育教学设备。

2、中学、高寨、中心、闫湾、大路有。

六、项目建设和经费

寄宿制学校建设是解决目前寨河教育存在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根据规划,20xx年建成中学宿舍楼,中心小学教学楼,在经费的总体使用上都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使用都很规范,支出符合要求。

从总体上看,现有经费能保证学校的`基本需求和工作正常开展,但对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来说依然紧张,特别是学校修修补补,要挤占经费,绝大多数学校每学期的经费都用光用尽,有的还不够。

总之对寨河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主要解决办法是在政府的投资下实行寄宿制。实行寄宿制后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时也会更进一步促进寨河教育事业的发展。

调研工作汇报 篇2

搞好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策应沿江开发、促进姜堰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中共姜堰市委常委会议的布置,在钱拥军、钱启翥副主席带领下,市政协社会事业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和委员,于20xx年6月8日至21日,对我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被调查单位有市教育局、劳动社保局、开发区、总工会、妇联、工商联、姜堰镇,市职业教育中心校、职工学校、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城中、城东街道办事处、扬动厂、太平洋精锻有限公司、泰达纺织有限公司文秘部落等部门和单位。通过专题汇报、座谈和现场视察,对我市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总体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已成为姜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1、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思想,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形式,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她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进我职校都是才,出我职校都有用”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前不久,全国、全省、泰州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姜堰市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职业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各级政府都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今年我市在升入高中阶段的计划中已经按6:4的普职招生比例安排了普高、职中的招生计划,这一比例相对于泰州市6.2:3.8的普高、职中招生比例更趋合理。

2、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市职业教育开始起步,先后创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38所,基本上每个行业、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职校。其特点是规模小、专业窄、管理散、学生就业无保障。随着近年来教育市场的逐步淘汰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不断布局调整,现已进入了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办学阶段,基本形成了以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等8家由教育、劳动保障、工会以及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

⑴姜堰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始创于1980年,先后经过三次合并,20xx年12月顺利通过省级职教中心验收,是我市规模最大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 2500多平方米,总投资3400万余元。在校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生1500余名,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员700余名。开设了机电、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以及综合五大门类24个专业,其中机电、电工电机、计算机为骨干专业。近年来有400多名毕业生考取大学,对口高考升学率居泰州市重点职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⑵姜堰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前身为泰县沈高农业中学。1981年举办职业班,1986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泰县沈高职业技术学校”,1999年7月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姜堰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同年升格为“江苏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同时该校还是省级重点成人教育中心校。校园占地15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开设农技、水产、汽修、服装、建筑、财会、公关、机电、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现有全日制大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教学班级26个,成人大专和非学历班4个,在校生1390多人。近年来,对口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9%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办学以来,已先后向生产一线输送了 4500多名合格员工,并有360多名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⑶姜堰市职工业学校 该校创建于1951年,半个世纪以来,成为我市工矿企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培训主阵地。现有本科、大专、中专、职业高中、成人高中等教育。校园面积7.5 亩,校内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20xx年由于罗塘路和西环路拓宽,学校被拆去三分之二,教学大楼拆去三分之一)。该校坚持办好成人高中教育,是市内唯一成人高中文凭教育单位,年毕业生70名左右。

调研工作汇报 篇3

一、调研取得的成绩

1 、紧紧围绕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结合汤阴县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建设总体部署,就如何进一步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做了专题调研,探索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在城镇化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汤政[20xx]36号文件的形式下发文件,推进了工作的全面开展。

2、针对基层计生队伍更换频繁,我们对全县基层计划生育队伍人员构成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需要进行提高素质,加强培训的需求,围绕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立足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在创新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为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发展方面如何取得突破,写了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委党组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积极采纳了这一意见,并在今年5月份组织对县、乡、村三级计生队伍进行了全员培训。

3、随着汤阴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框架的进一步拉大,大量本县农业人口不断流入县城都市村庄,从事务工,经商,陪读等活动,形成了都市村庄多员化的人口居住形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全镇10个都市村庄进行了调查,积极探索都市村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这一模式已经成为汤阴县都市村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范

4、围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就如何进一步创新计划生育便民服务,拓展便民服务的.方式,对群众服务许求进行了调研,针对现在网民数量积聚增长,计划生育的便民服务要在网上实现突破,建立了网上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了网上在线咨询,预约办证等多种服务形式。

二、影响调研工作推进的主要原因

一是认识不到位。分配的调研工作任务各股室认为是软指标,是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任务,所以先做完本职工作,有时间再去搞调研,写调研报告,没有真正当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去做。

二是没有专职的调研工作队伍,人员不到位也是影响调研工作进展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使调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转换。

调研工作要围绕重点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立足当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更要着眼长远,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才能使调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转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