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实用6篇】

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通用6篇)

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 篇1

一、基本情况

红江镇现有耕地面积16550亩,经过摸底排查,全镇撂荒地约1752亩(永益村566亩、马岩村412亩、顺江村616亩、红江社区74亩、红江村84亩),撂荒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0.59%。坝区几个村由于土地肥沃,耕作条件较好无撂荒地,撂荒地主要分布在红江社区、顺江村、永益村、马岩村。其中县道、村道旁及一台土、正沟田撂荒地共计347.58亩(其中顺江村115亩、永益村56.35亩、马岩村92.23亩、红江村84亩,撂荒田总计70.15亩,其余为撂荒地)。二台土、三台土撂荒1404.42亩。已整治出撂荒地172亩,整治并种上作物125亩。

二、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政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张贴标语、广播宣传、干部入户动员、村组群里发送国家关于撂荒地治理的相关政策,提高人民群众对支农惠农政策和撂荒地治理的知晓度,增强农民爱惜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形成“抛荒耕地就是浪费”的共识,切实做到“一分耕地不闲,一分闲田必种”,为根治撂荒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撂荒地治理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将治理撂荒地块责任落实到挂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田间地块,建立健全了镇统筹、村主体、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并根据各村(社区)实际,分别研究对策,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摸底排查,建立信息台账。严格要求各村到组到户到地块进行摸排登记,作好撂荒地地块名称、户主去向、具体面积、整治措施建议等信息的收集,并建好镇、村两级台账,做到排查一块、研究一块、治理一块、销号一块。

4.细化工作措施,严控过程管理。一是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农户自愿复耕复种的,政府给予补贴;不愿复垦的,由村集体帮助复垦,交由农户耕种;农户无条件耕种的,引进业主耕种;无业主耕种的,由村集体组织代为耕种。目前已完成撂荒地整治160余亩,140亩已经种植了作物,其中种植黄精40亩、净作大豆5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0亩。二是组织机械进行开荒。今年以来,全镇组织各种机械100余台次,同时动员远波农机专业合作社耗资10.8万元购买旋耕机一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一台,服务于撂荒地治理工作。三是整合资源,提高治理成效。全镇将撂荒地治理和大豆复合种植有机结合起来,投资1.6万元购买春大豆800公斤,业主、农户自备1600公斤,种植春大豆600余亩,目前长势良好。后期复耕土地也尽量种植大豆和晚秋玉米,做到两件事一线牵,齐头推进两不误。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部分劳动力非农转移,大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在家基本上是老弱病残人员,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二是部分撂荒地耕作条件较差。二台土、三台土占比高,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开垦成本高,种粮效益差。三是资金严重不足。大部分撂荒地多年未耕种,各种灌木乔木丛生,开垦一亩地约需1000元左右的机械费用,和目前的预算相去甚远,影响了根治撂荒地进度。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引导。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用好耕地,提高遏制耕地撂荒的自觉性。

2.强化服务保障。对已有业主承包的撂荒地,镇村两级同时做好后续服务工作,调解好土地纠纷,处理好与农户的关系。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兑现撂荒地相关补贴以及惠民政策,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等措施,尽快恢复撂荒地肥力,提升产出水平,有效减少撂荒地根治后再度撂荒的情况发生。

3.建立长效机制。对撂荒地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逐村逐户摸清底数,建立信息台账,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通过农户自种、引进业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是村干部主导管理等方式来加强根治撂荒地的后续工作,确保撂荒地开垦出来有人种,建立健全撂荒地治理长效机制。渐进式彻底根治撂荒地,首先治理镇村道路两侧、一台土的撂荒地,再逐步扩大到二三台土,治理一块,适时按季节种植一块,最终达到彻底根治的目标。

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 篇2

为贯彻落实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县决策部署,近日,东河镇立足实际,积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组织实施。镇党委、政府将撂荒地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成立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多次召开班子会、镇村干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及时传达各级精神和要求,安排部署整治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累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100余次。

二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微信群、张贴公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到撂荒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群众复耕复种的激情和热情。组织13支宣传队伍深入百姓家里、田间地头开展宣传150余次。

三是加大技术指导,细化工作措施。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引导和动员群众提前做好耕种谋划,激励农户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并做好技术服务。同时,对耕地撂荒原因进行分析,分类施策,通过农户自种、亲友代种、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复耕复种模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实现撂荒地应耕尽耕、能耕速耕。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着力跟踪问效。领导小组实行随机督查、随时通报、随时调度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及人大代表不定期、不定点深入田间地头对各村撂荒地整治情况进行实地督查、视察,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限期整改,并将撂荒地整治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督促各村引导群众全力做到应耕尽耕,确保基本农田全部种粮。

截至目前,东河镇撂荒地整治完成1400.58亩,整治完成率130.85%。下一步,东河镇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耕地撂荒整治成果,防止再撂荒,确保农作物稳产稳供,农民持续增收。

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 篇3

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三江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多措并举,统筹谋划,对全镇撂荒地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为粮食种植打好基础,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全镇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撂荒地摸排面积情况

通过认真摸排,共计排摸出撂荒地680.76亩:其中1年以内189.56亩,1年至2年236.43亩,2年以上254.77亩。

二、撂荒地形成主要原因

外出打工或家中无劳力撂荒面积600.41亩;设施条件差撂荒面积71.5亩;灾害损毁或生态退化撂荒面积2.14亩;工商大户流转后撂荒面积0.71亩;其他原因撂荒面积6亩。

三、此次整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根据撂荒性质和原因,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对复耕困难、缺乏劳动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通过社会化服务,亲友代耕代种、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撂荒地资源,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耕地主要用于菜、瓜果等农产品生产,促进撂荒地统筹利用,有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工作。

四、截至今日整治的进展情况

通过镇村组干部的努力,截至目前三江镇已完成撂荒地整治353亩,预计20xx年7月中旬能全面完成整治。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镇将持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复耕复垦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技指导服务,发挥农技人员的优势,抓住目前种植秋大豆的有利时机,指导撂荒地尽快复耕复种,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并对耕地撂荒问题整改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压实主体责任,于7月中旬全部完成整改。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短缺。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承包管理不力。

七、有关建议

一是加大新型农业主体类型的培育,提升耕种意愿。

二是强化土地流转合法有序,走规范化道路。

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耕种补贴。

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 篇4

一、工作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部分农田因缺乏有效管理而逐渐撂荒,这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开展撂荒地治理工作,恢复土地生产力,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进展

摸底调查:年初以来,我们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县)范围内的撂荒地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卫星遥感、实地考察等方式,精确掌握了撂荒地的位置、面积、撂荒原因等基本信息,建立了详细的数据库。

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关于鼓励土地复耕的政策,提高农民复耕积极性,同时明确撂荒地复耕的奖补措施,激发社会参与热情。

技术指导: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不同撂荒地的'土壤条件和撂荒原因,提供科学的复耕方案和种植建议,如改良土壤、选择适宜作物等,提升复耕效率和作物产量。

示范引领:在几个重点区域建立撂荒地复耕示范点,通过成功案例展示复耕效果,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取得成效

土地利用率提升:截至目前,已成功复耕撂荒地总面积达到万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

农业产值增加:通过科学种植,复耕地平均每亩增产公斤,直接带动农业产值增长XX万元。

农民收入增加:参与复耕的农户平均年收入增加XX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生态环境改善:复耕撂荒地还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地块复耕难度大、农民参与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五、未来规划

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撂荒地治理。

强化科技支撑,推广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复耕效率和管理水平。

完善长效机制,建立撂荒地动态监测体系,防止复耕后再次撂荒。

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现代农业技能,增强其参与撂荒地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

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 篇5

一、工作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部分农田因缺乏有效管理而逐渐撂荒,这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号召,我地区自XX年启动了大规模撂荒地治理行动,旨在恢复耕地生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乡村振兴。

二、主要措施

摸底调查与登记造册: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区撂荒地进行全面摸排,利用遥感卫星和地面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识别撂荒地块的位置、面积、撂荒原因等信息,建立详细的.数据库。

政策引导与激励: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复耕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补贴,给予复耕农户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税减免,以及技术培训支持等,激发农民复耕积极性。

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对复耕地的精准管理和监测。

合作经营模式探索: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模式,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在适宜区域实施生态农业项目,如轮作休耕、种植绿肥作物,既改善土壤质量,又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工作成效

复耕面积显著增加:截至目前,已成功复耕撂荒地XX亩,复耕率提升至%,有效增加了耕地资源供给。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技术应用与经营模式创新,复耕地平均亩产提高%,农民收入相应增加。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修复项目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社会反响良好:治理行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复耕意愿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策略。

五、未来规划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地区和困难农户的扶持力度。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强化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撂荒地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治理成果得以巩固。

探索更多元的合作模式,增强农业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总之,通过综合施策、持续努力,我们有信心将撂荒地治理工作推向深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撂荒地治理工作汇报范文 篇6

X镇土地总面积182571亩,其中:耕地73154亩、山地51005亩、川地22149亩。经统计,目前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共47868.092亩,其中:冬小麦18806.10亩,玉米22106.68亩,马铃薯2789.20亩,大豆305.84亩,其它谷物3860.27亩。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撂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有效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X镇大力开展撂荒地摸排整治,为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增产、助农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扎实部署,广泛动员。为确保土地撂荒整治工作抓牢抓实,镇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靠实责任、明确任务、细化措施、规定时限。各片各村通过走访入户、微信千村千群、会议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惠农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积极动员群众复耕复种,全面打响保春耕、促复耕之战。

二是靠实责任,精准摸排。全镇组织镇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帮扶队“三支”力量,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结合各村耕地信息分布图,

理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位置、耕种现状等情况,建立整治台账,确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撂荒原因,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因种植意愿不高、缺少劳力和外出务工而撂荒的,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挥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引领作用,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同时因地制宜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为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