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但是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备受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学教育教学调查。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小学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针对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同时,我们还选择了几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访谈,以获取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
1.课程设置:
大部分小学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课程,但也存在部分学校对艺术类课程不够重视的情况。
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略显不足。
2.教学方法:
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也开始尝试引入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
学生对新型教学方法普遍持欢迎态度,认为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师资力量:
大部分小学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但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师资力量的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资源相对匮乏。
4.学生评价: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表示满意,认为教师认真负责,教学内容丰富。
但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学习压力较大,作业量过多,导致课外时间被大量占用。
四、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部分学校对艺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上,虽然开始尝试新型教学方法,但传统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师资力量方面,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资源相对匮乏。
4.学生评价方面,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作业量过多,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五、改进建议
1.加强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鼓励教师尝试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
4.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作业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本次调查为我们深入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现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xxxx年10月10日11月4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景福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生涯。我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英语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英语教育中,如何根据其自身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育研究的重点。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与课程、客观世界(特指英语语言),如何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实习期间我就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课的景福小学三年三班的学生。
通过调查我发现,喜欢上英语课的和不喜欢的比例基本持平,中间部分比例很小,呈两极分化态势。说明学生对待英语课的态度观点鲜明,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喜欢英语课的原因主要有:认为英语课很重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当前就业的通行证;喜欢接触新事物。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按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从两方面分析:
(一)老师因素:现今教学传授知识的手段是灌。并没有带动学生去感受英语,教会其学习方法。教学步骤公式化,课堂上讲得多,让学生参与的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思维不活跃。
(二)学生自身因素: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学得越多,越听不懂、记不住,丧失信心,从而对老师及其所教内容产生恐惧厌烦心理。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可是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知识的,这非常让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教师的重头戏,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英语的接触还不深,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都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英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英语学习上来。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初始原动力。在兴趣带动下,可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如果丧失了兴趣,不仅 所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和调动其积极主动性的基本条件。
老师应以教材为中心,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例如介绍外国风情知识、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好奇求新心理。在训练口语和听力时,可以用简单单词串起来讲一些小故事、小幽默,组织学生自己用英语表演小品、小话剧,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尽快接受所学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另外,针对程度稍差和心理上胆怯、内向、怕羞的学生,应说服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多辅导帮助、委婉纠正其错误,先鼓励回答较简单的问题,建立起自信心,再逐渐提高问题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参与活动。还有,教师课堂用语应简短,指示明确,语言风趣,表情生动,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以免造成紧张气氛。还要注意发掘表现积极、外向的学生,使其有发挥机会,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形成主动、积极的气氛。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受教,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学习的最主要目的。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互相沟通、了解,就是为了交际。针对这一点,老师在授课时多讲些实用的`东西,包括见面、生活、家庭、师生间的日常用语,多搞些这方面的仿真练习,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应致力的方向。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不少同学认为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的课。教者为师,学者为生,在教学中必然形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了,距离拉近了,学生上课自然会尊重老师的言行,就会为课堂学习提供一个快乐的积极主动的氛围。由此可见教与学并不只在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和不大的教室内发生作用,它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涉及课下的方方面面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说明,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从而带动教学。
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措施:以诚相待,对学生象朋友,不摆架子,有时开开玩笑,给学生们以亲切感;利用课间、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之间,与其多交流、多沟通,主动接触,增进了解,听取教学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清楚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层次,因材施教。而且不仅要在学习方面,还要在生活、处事诸方面给以指导、帮助,即记熟每个学生的姓名;提问时面带微笑,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喜、怒、哀、乐,或找回做学生时的感觉。
上课传授新知识,让学生学得更好,不应是一节课得全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感受学习的快乐,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因此,课堂上老师必须具有一种教学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你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而自由的思考环境,让所有喜欢说话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成果,但是这样一来,课堂秩序怎么控制呢?这就得益于一些课堂纪律管理口令。响亮拍三下手,学生们马上有反应:一面双臂做端坐姿势做好,一面说:快坐好!从而提醒没有留意到老师指令的学生。诸如此类的口令,形成学生们的一种共识,这些教学手段在课堂控制中作用非常大。此外还要充分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资源,作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从多层次多方面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我特意请教了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秘诀是:给班干部树立威信,让他们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当然这些班干部是要接受全班的监督的,一旦有人弹劾,情况证实后就必须接受批评和必要的惩罚。对于表现好的孩子,也有机会上来当两天的实习班干部,和原先的班干部一起管理纪律等等。班主任的工作很多,其中学生们的安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尤其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容易受伤。在我实习的期间适逢校园艺术节与期中考试,我从旁协助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积极给予意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我很为他们感到很骄傲。
回顾这一个月,在校领导、老师及带队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的教育实习工作了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我在不断的向前辈老师们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方法,从中体会到教师的喜悦和烦恼,体会到我未来工作的快乐,也有了新的追求。
我被分到衡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二(372)班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两个方面。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实习期间,我也对我校做了一次深入的教育调查工作,针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这次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发放问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
1.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 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 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中生仅占 10.5%, 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 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 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 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 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 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 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 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2.1外在原因
2.1.1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
学习是种内化过程, 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 时间, 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知道, 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 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至少要九年的持续学习呢?
2.1.2学习负担重,内容繁琐、教学方法的呆板。
现在,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习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联系使学生岳发感觉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 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 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 运转着, 很少发生变化, 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 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2.1.3学生心理压力太重。
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 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 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 好学校。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 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 挫折感。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2.1.4 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
有些家长在平时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 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 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孩子学习上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 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
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2.1.5 教师原因。
常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也有厌其师而倦其道。教育 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 次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 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有些则是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不满。更有的老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 “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成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2内在原因
2.2.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 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盲目 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 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难时就产生逃避的想 法。
2.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学业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觉得难以学习下去,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极重要。
2.2.3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
厌学学生中一 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 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太高。
2.2.4人际交往问题。
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 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 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 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3.解决方式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 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 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 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有利于 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 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
3.2 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突出实验教学,不但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 验,而且要组织好每一个分组实验。当上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 明学生喜欢实践活动。要尽量通过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看录像等,开拓学 生视野,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3.3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向 45 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于减轻了学生 的课业负担。这样就杜绝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3.4 寓教于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
父母或教师应从 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上掌握孩子最喜欢哪些事情, 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 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每当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就放手让 孩子自由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建立 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总之,要面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 着的厌学情绪,不断发现各种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使学生生动活 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提高教育质量。
3.5 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时时 要装着厌学学生,为其营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备课时要了解厌学学生 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做到五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问,优先演算,优先 批改,优先辅导。四经常,即经常考察,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很多 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 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要及时想 办法,尽量创造环境,教师要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僵化的心灵,要爱得真,爱得持 久, 多关心了解, 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 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 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6 老师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
中学生的承 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 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 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 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 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 果。
总之,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力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扼止。
一、课题研究背景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各个家庭大力响应党的少生快富政策的号召,随之而来的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他们当中大部分由于受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事不愿多想多做的坏思想、坏毛病,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情不愿去多想,不愿去多做,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实行自我管理。这些孩子走进学校融入集体,他们的诸多毛病都表现出来,尤其是他(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管理能力特别缺乏。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结合本人的教育实际进行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自主管理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1、让学生在集体中愿意自我表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
2、让学生个个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形成一个和谐、文明、团结、进取的集体。
三、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在课题的研究中班级学生是指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以45人左右组成的集体为研究载体;主观能动性是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管理是指以班委会为主体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行为。
依据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理论依据。
研 究 情 况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在家庭及班级内的自我表现。
2、研究学生在班集体中的想法。
3、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研究如何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访谈法: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以及部分学生所在的班级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交谈,了解学生在家庭、班级中的表现。
2、问卷法:把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问卷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如实选择相应答案。
3、观察法:选取相应的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4、比较法:选取两个班级,即xx班为实验班,xx班为对比班,在实验班进行该课题相关内容的实验,在进行对比总结得失。
三、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20xx年10月15日至10月30日拟定课题实验方案,撰写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研究):20xx年11月至20xx年1月主要内容是开展调查访问收集相应资料,拟定问卷调查内容,抽样调查,积累相应资料,上传研究时段内的经验、体会、感想方面的文章。
3、第三阶段(研究及总结):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主要是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撰写研究的经验文章,做结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收集和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有效掌握第一手材料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为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我在本校高年级随机抽去10名学生和五年级(1)班的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个人兴趣、家庭学习、交往、班级表现等)和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所填写的个人情况登记表及个人问题调查情况作认真分析,加以整合、提炼,大致了解学生在校及在家的表现,初步掌握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有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课题研究时段内,一方面学习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的书,如《班主任工作之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等,仔细研读,认真琢磨,从中吸取相关的'理论经验,逐步更新教育理念;一方面与我校多位班主任教师加强联系,经常交流个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为自己的研究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
3、抓住时机,面向全体,有机渗透研究的内容。
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与自主管理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班队活动,集体活动,学校劳动中抓住时机,巧妙、恰当地运用于之中。
(1)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地发挥。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能满足个人需要时,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当自尊不能满足个人需要时,人的自尊就会受到挫折,从而产生各种不利于上进的消极情绪。在我任教的一个班有一个女同学,在集体活动中,他总是不愿意参加,整天沉默不语,原来是由于家庭比较贫困,没有其他同学穿得好,吃得好,玩得好。我主动找她谈话,给她分析原因,要求她努力学习,用自己优良的成绩赢得同学的赞赏。后来她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同学们经常找她玩,积极主动参加了一切活动,这一切变化来源于她有了自尊心,树立了信心,这个力量来源于她主观能动性地发挥。
(2)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我校每周有一节班队课。在开展班队活动时,抓住这一机会,实行民主选取班干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开展班级学生一对一的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兴趣,拟定班级学生百分制管理目标,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兴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班级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个个争当先进,人人主动参与的良好态势。
(3)营造学习氛围、民主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氛围,提供一个机会,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愿意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投身于讨论之中,这样培养了学生主观能动地发挥。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班主任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并且关心学生的一切。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作为班主任不能凭感情用事,不能有亲疏之分,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让学生感到人本无贵贱之分,才会信服你亲近你。学生在班级中才愿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愿意融入到这个集体,才愿意实行自主管理。
(4)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在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既然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如此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一是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成绩及好的做法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工作,但要注意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准确。
二是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遇到挫折(如学生无端嘲笑),这时班主任应该鼓励他们,教给他们一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是信任班干部中的每一员。班干部在开展工作时,班主任不必要事事都去过问,要相信他们有能力管理好班集体。让班干部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班干部就愿意去工作。
四是要放权,给班干部一定的管理权限,班主任要懂得放权,让班干部对班级管理和班级中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处理权,这样便于他们开展工作,但要注意放权的适度,不要给班干部太大的权力,容易助长班干部的威风,引起学生的不满。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1)抓住特点,从特点入手。有些教师认为后进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针对这类学生进行了研究。关键是采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转化工作。通过研究,我认为一是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发现闪光点,激发主动性。二是要用其所长,掩其所短,创造闪光点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实行自主管理。我教的一个班有一个男同学整天不做作业,经常和同学打架扯皮,同学见他躲着,老师见他训着,但他特别喜欢体育。在我校举行秋季体育运动会时,我让他参加了三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他获得两个第一名。就在领奖时全体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齐声大喊你真棒。从这以后,他慢慢的变了,带领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很少和同学打架扯皮了,还为班上做了几件好事,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自我管理。
(2)调动全体同学的激情,实行自主管理。利用班队课的机会,我让班上全体学生拟定班级计划,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大家共同出点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了一个班级管理制度。这样的班级管理,既规范又全面,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又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共同形成的,因而每个学生都会主动接受,自觉地维护,能够完成预定目标,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3) 尊重、信任、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地发挥。
首先应尊重学生。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迟到或做了错事,允许他们有申辩的机会,然后再作判断,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训斥和指责,用自己的真诚尊重学生。
其次要信任学生。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建设,光靠班主任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信任学生,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这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全班同学,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班主任只对班级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其余的工作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给学生创造锻炼能力的机会。
最后要赏识学生。后进生无论在哪一方面做得好时,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优等生的进步同时也需要鼓励。因此老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优等生的进步要选择时机给予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他的位置。一个老师做到尊重、信任、赏识学生,这样学生就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一般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三个“老三段”的基本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细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的`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对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调查背景:
为了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本次进行了一次教育教学调查。调查对象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目的是了解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和需求。
调查内容:
1.教师:
教学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和有趣?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教学环境是否适宜?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
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是否满意?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何?
是否有学习困难?
是否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环境适宜。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大多数满意,对学习内容也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学习困难和对课堂互动和讨论的不满。
建议: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困难,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对课堂互动和讨论的需求,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互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此次教育教学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服务。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
20xx年8月24日至9月11日,笔者在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实习。实习期间,笔者对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以初三级学生为例采用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学校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现将有关现状、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报告如下:
一、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两水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 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
重视道德责 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开发区教育体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关爱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外出赴大连挂职锻炼的学习活动。40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颇多。下面把我自5月10日至6月20日在大连西岗中学挂职锻炼的情况做一总结汇报:
一、文明勤奋的大连西岗中学
大连西岗中学是一所公办民助的学校,成立于1999年9月,现有教师83人,其中本科教师65人,研究生18人,市区教学能手54人,高级教师31人 ,学科带头人3人,名师2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00名左右。拥有6000平米的教学楼,33个教室,(其中功能齐备的专用教室14个)。 学校实现了校内联网和办公自动化,有美术和外语两个学科的教学特色。
四年来该校荣获了“辽宁省绿色学校”、“大连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学校”、“大连市大课间操示范学校”、 “大连市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学校”、“大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是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点校、“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实验基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学校。
目前,该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生源的综合素质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的配置和手段的运用,均居于大连市西岗区各中学之首。已成为社会仰慕、学生向往的热点学校,成为培养重点高中学子的摇篮。
这里有两组数据统计:一是该校在去年的初升高考试中,分别以重点入围率达62%及62.08%的成绩雄居全市前列。二是在今年初升高市模考试中,该校又有96人突破600分大关;575分入围率达到62.9%;在区二摸考试中,该校有100人突破600分大关。优异的学习成绩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基础。为学校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望。
走进西岗中学,我所见到的是学校环境的。优美,教学楼内的安静,课堂活动的愉悦,学生谈吐的得体,大课间的有序,教师办公室的紧张和忙碌,这种感觉自始至终伴随着我,令人不得不钦佩该校校风、教风、学风的严谨。
该校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发展倾注了师生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浓厚的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正是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中求真务实,密切关注教师的发展,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
1、关于对求真务实的理解。西岗中学教导处主任曾宏志曾这样认为:“真”乃客观规律以及客观现实,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正视学校自身的现实和规律,不要只强调“计划”,要敢于走出有些“假”的怪圈,要“求真”;再者,学校的管理要以“德”为先,工作重心要围绕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展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不要怕出问题,要善于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学校的领导管理问题,还是教师的引导问题,亦或是学生的问题,这就要讲“务实”,要有调查、要有研究、要有总结、要有反思。就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琐事繁多。西岗中学的班主任在“细”字上很会下功夫:该校实行的是班主任坐班制,教室即办公室,对班级的大事小事实行全天候管理。在班主任工作制度中这样规定;每位班主任要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学习专长、思想动态、近期表现都做到了全面了解,如数家珍。并制定了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特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帮扶到底。班主任解决不了的,要及时的、不遮掩的、不浮夸的如实上报级部,级部召开班主任会议就某班级、某学生的某一问题展开交流研究、共同诊断、集思广益,找出解决的办法。俨然是一次小型的教研专题活动。能从教研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一位班主任谈到这件事情时说:“班级就是提高教师教研意识的场所,对班级大小事务灵活处理的方式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管理育人的能力。问题的解决对每位教师都是一种极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工作中求真务实的态度。
再举一例:5月31日,在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观摩了一堂主题为“学困生研究”的现场教研活动,出课者为八一路小学高年纪组。给我的印象很深。参加研究的人员有区小教部教研员、班主任、任课教师、高年纪教研组长等八人组成。围绕五年级一班的一名男生展开。活动中涉及到该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对任课教师的态度、他目前的思想状况、帮教的具体次数、并展示了该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等等,资料具体详实。参加活动的人员人人发言,最后得出会诊结果:每位教师思想上不放弃,让该男生最喜欢的语文老师作为主要的帮扶对象,还得抓亮点,让他主持下周班级的板报宣传活动,观察期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分析和研究。在这次研讨会上还一并提出了“关于如何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具体方案。
这是一次扎实有效的现场教研活动,活动自始至终围绕主题,就事论事,真正站到了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不做秀。可以说,参加活动的人员得到是实践的锻炼与提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空泛的理论上。
2、关于对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培养。这几种意识在西岗中学很是浓厚。西岗中学有一块舆论阵地“金点子沙龙”定期举办,每月两次。论题确定以后,抽签决定演讲人。沙龙主题涉及到“班级德育”、“网络教育”、“家庭教育”“学科教学”、“课题研究”、“课改理念”、“学习困惑与思考”等。交流中每位教师都畅所欲言,学校领导就某一问题随时提问。以此� 对“沙龙”有价值的新观点大力提倡,遇到的新问题会上解决不了的,会下探讨。论坛实际上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交流中有竞争,有思辩的火花,有思想意识的转变。
竞
(一) 评选的程序
1、笔试:(新课程理论占40%、学科课标占40% 、教育教学法规占20%。)
2、师德评价:学校评价、老师互评成绩、学生打分成绩。
3、公开课:抽取课题,说课、上课。
4、两年的教学成绩综合实力的情况。
5、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测试。
6、业绩综述。
今年3月,为了解我区音乐教师教学现状,我们对来自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了专题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统计分析。
一、调查方法
本调研通过编制“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从各维度的比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问卷编制
福田区教研中心杨岳军老师与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首先展开广泛的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平时的所见所闻,初步提出: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课程与教材实施、教师课前准备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质量评价、科研与校本研修、课外活动情况、教师业务提高、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等九个维度对我区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依据上述九个维度,初步编制出一份包括47个项目的“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请有关专家(1人)、教师(8人)对每个项目的可读性和适宜性做出评议,删除其中语义不清或重复的项目8个,并对一些项目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修改,20xx年3月,最后整理形成包括九个维度、39个项目的调查问卷。
(二)测量
对来自我区各个不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发放问卷79份,有效回收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高中5份,初中15份、小学55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在参加调研的75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只有5名男性,占6、7%,而女性占93、3%,尤其是小学中参加调研的55名教师全是女性。我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男女结构失衡,中小学音乐师资几乎清一色的"娘子军"。缺少了男性教师的音乐审美教育,终归是少了些与温柔、纤细共同构成的阳刚、粗犷之美。
这种阴阳失调是社会现象。从高校的招生数据说明,家长对人才观的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院校、社会可以漠视这个问题,人才性别比例的相对平衡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2、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良好
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反映教师队伍总体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均衡的年龄结构应该呈正态曲线分布,30—50岁被认为是教师的年龄区,应� 调查结果显示,30—39岁的教师占45、3%,40—49岁的教师占38、7%,从事音乐教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占77、3%,本科学历达到84%,中级职称达到68%,高级以上职称达到24%,也就是说: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
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把这支队伍很好地武装起� 结果反映,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音乐课的有97、3%,还有2、7%的学校实行阴阳课表,这种情况发生在初中学校。可想而知,有的初中为了升学率,长期占用音乐课作为升中考试科目学习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权利,也剥夺了音乐教师教学的权利,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管理,采取过硬措施,勒令停止这种侵权行为,还教育的公平。
2、小学音乐课程计划不合理,音乐教师被逼换岗
我区小学音乐课程计划执行(3—6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节,第二学期每周1节)的安排,美术课程则相反,是不是意味音乐、美术老师可以互换?各个学校在排课中也是焦头烂额,做法不一。有的严格按学期执行,课程每学期一排;有的按学年执行,就是说本学年安排一节音乐课,两节美术课,下一学年安排两节音乐课,一节美术课,课程一学年一排;有的学校实行单双周排课制。不管是哪一种排课都无法减少矛盾,在一所学校中的音乐教师资源时而紧缺,时而有余,单双周排课制更是一周闲死,一周累死,老师们怨声载道。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中小学教师反对这个课程计划。许多音乐教师为了生存只能跨学科、跨领域教非本行学科,小学教师最为严重,占42%,主要任形体、书法、科学、美术、综合、体育、品德等学科。
小学教师从“万金油”年代走向专业化道路,再向“一专多能”发展,无疑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但现代教育对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对其它学科的教学表现得无所适从,再说,如果兼任课程不是长期的工作,只是临时兼任,教师教学责任心放松,加上学校对这些学科不重视,重安排轻管理,根本无法杜绝教学的随意性。
3、对教材内容实施不一致、教学质量难以比较
课程计划的更改并未使教材改变,现行教材仍然按每周2课时配置,当课时与教材不匹配时,音乐教师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表明,6、7%的教师凭自己的喜爱节选教材,56%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节选教材,34、7%的教师对照课标要求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还表明,6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歌曲无时代性,学生不喜欢,2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欣赏曲目的分析不详细,22、7%的教师认为教材缺乏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在备课中需要花很多时间找资料。这就说明教学的不一致性,随意性较强,因此导致教学质量检测无可比性。
(三)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1、对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有20%左右的老师在备课的问题上是应付检查,32%的教师对教材一般熟悉,有36%的老师对教材中的音乐只是一般熟悉,只有10、6%的老师把时间重点花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上。音乐是人类古老、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全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认真严谨的备课态度是不可能出一节好课的。
2、关注音乐太少,关注学生不足
近50%的教师在备课时,不关注学生的兴趣,对音乐熟悉不够,而重点关注寻找课外相关知识、选择教学策略、策划学生活动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在备课中重点把时间花在音乐以外的外在事物上,而忽略了音乐本体和教材以及教学标准。
(四)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情况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有待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有所提升,教育行为也有所改善,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面貌。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也还存在着重视学科综合忽视音乐本体、追求形式花哨忽视教学实效、关注教学任务忽视因材施教等等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许多音乐教师教育观念依然比较陈旧,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的许多观点,理解不深。数据表明,音乐课堂中经常运用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只有45%,35%的老师只是偶尔运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辅导的老师为40%,一大半的教师偶尔才会辅导。
2、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音乐课堂时常会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这对音乐课堂提出了质疑。学生厌学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管理水平,但更多的是现行的教材内容不适应当代孩子的需要。新课改以来,音乐教材中的老歌数量有所减少,较为流行的曲目有所增多,但总的来说比例仍不够大,且所选的流行歌曲,相对也是比较老的歌。调查反映有44%的教师认为学生对音乐课厌学是由教材内容引起。
3、器乐教学依然薄弱
我们从调查中看到,学校全面开展口风琴、竖笛、口琴等器乐教学的仅为10%,有59%的学校是没有进行任何器乐教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中心城区的福田尚且如此,可见现行学校的器乐教学状况是非常薄弱的。
(五)学校各类课外活动开设情况
1、传统常规多,精品特色少
从统计表中可看出,77%的学校组建了合唱队,57%的学校组建了舞蹈队,只有少数的学校组建了管乐队、民乐队等。从近年的各类比赛中了解到,我区的精品节目、特色节目呈萎缩趋势,而宝安、平山、龙岗这样的新区不断出新,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势必落后于人,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根源,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重振我们的雄风。
2、教师压力大,学校重视少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统计结果表明,部分学校对课外活动不够重视,只片面地要求老师出成绩,有56%的教师除完成正常的课时教学任务外,还早晚蹲点在学校的排练厅,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而学校根本没有任何的补贴。
(六)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1、单一的评价方式仍然占主流
有8%的教师只运用闭卷考试、7%的教师只运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有28%的教师只运用唱一首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只有15%的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质量评价。由此可见,这种老套的一首歌或一张试卷评定学生一学期成绩的办法,仍然占有很大的位置。
(七)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
1、课题立项少,科研意识差
20xx年起,我区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场科研兴校的革命,一时间课题满天飞。做科研型教师又提出了多年,我们回头看看走过的教育科研之路,只有10%左右的教师曾经独立主持区级以上课题,也就是说获得科研立项的课题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经调查,有61%的教师有机会也能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但又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很大的困难:19%的教师认为领导重视不够,48%的教师感到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40%的老师则认为专业引领力量薄弱。以上数据在一定层度上说明:要调动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学校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以激励为主的教科研评价机制。只有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科研才有方向和目标,才有基础和活力。
2、基层管理弱,研修不得力
调查结果表示,作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也就是校本研修,却有48%的学校是偶然开展且收效小,近10%的学校根本没有举行校本研修活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重视不够,对教研组管理不力,调查结果反映出不少学校不能将教科研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各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差距很大,校际组际之间也极不平衡。
(八)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缺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表明,竟然有37%的老师只偶尔或从不阅读各类杂志报刊书籍,高达56%的老师只偶尔写教学后记和反思,甚至还有1、8%的老师从不写、这个比例是惊人的,作为老师,如果自己都是一潭死水,还能给学生清泉吗?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呢?老师生活安逸稳定,无危机意识,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热衷于听课评课、磨课上课
我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良好,基本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探索实践,其中,45、3%的教师认为多上课、磨课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53、3%的教师认为多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方式。从调查结果表明,老师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只有守住这块试验田,教学的生命才会有光彩。
(九)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从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应该与成果成正比,可近50%的教师只感到偶尔或没有成就感,足以证明教师没有满足于现状。
三、讨论与建议
(一)统一课程与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质量监控
1、强烈要求区内统一课程安排
课程计划是课程实施的纲要性文件,现行小学音乐课程计划如果无法改变,则实行区内统一课程安排,避免各校之间音乐课程安排的不一致性,遇课时与教材不相匹配时,组织研究小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节选合适的教材统一教学,这样有利于各校之间教学步调的一致性,有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统一监控,否则,各校的课程计划不一,教学进度不同,教材内容各异,教学质量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2、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研究表明,音乐教师研读课标的很少,必然对教学要求和目标不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仍然采取如一首歌、一张卷的单一的、老套的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业作出正确、全面、综合的评价。建议建立各年级各学期的评价达标样本供各校参考,先做到规范评价行为,保证教学质量。
(二)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建立大量相关配套音像资料库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学生和老师不满教材的编写和参考资料不是少数人。现行教材中的部分歌曲和欣赏曲目历史较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求当代的学生去体会、感悟几十年前的事情,与自己的长辈那个年代的音乐产生共鸣,确实不容易。这样的音乐学生很难接受和喜欢,教师更难于有效教学。尤其是相关配套音像资源太缺乏。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时间有限,虽希望能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给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保障,无奈库存太少,无法选择和综合利用。由于参考资料的匮乏,教师难以深入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教学必然出现随意性、不扎实,学生更是一知半解,教师也因此总是怪罪于教材编写不当。
其实,艺术的存在总是有其不可代替的价值。我们的研究既然为教学服务,就应该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广泛地搜索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供广大音乐教师整合利用。
(三)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铺就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
目前,我区成立了“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陈秀清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已经进入第二轮工作,为我区培养了多名在全省、全国获奖的名师,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有共同志向的老师,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很好的渠道。
1、成立多个不同的音乐特色教师工作室
前面提到,我区有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许多老师弹、唱、跳的能力很强,专业水平也很高,也很敬业,可以建立多个如合唱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方面的工作室,各个工作室的5—8名成员就是一个研究小组,再以点带面,教师队伍必然强大起来。
2、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开设专题培训
加强实用性培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实施者,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创造,课程改革不可能成功。目前,我区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老师比原来有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是整体感觉实用性的培训不多,尤其是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实践指导少,使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虽然有报告、讲座、观摩课的形式,但缺乏有效的研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并没有真正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们很热衷于听课评课,而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都承担研究课公开课的任务,每次的活动都可以扩大化,让更多的老师有听课评课的机会。
建立技能专题培训。教师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带有决定性的。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弹、唱、跳”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喜欢专业培训,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开设专题培训,如“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中华民族调式钢琴即兴伴奏培训、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讲座、中华民族舞蹈律动培训”,“陈秀青特色教师工作室”的“如何在音乐课中进行口风琴教学、如何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音乐课中的口风琴合奏教学”等等。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 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在知识经济主导的今天,具备多种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身体发展,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遏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正确对待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康市唐江镇的农村小学,正式调查始于2010年6月15日,在各个小学发放问卷调查表29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内容截止2010年6月25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资料,阅读相关论著,参考有关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抽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方式,主要了解这些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等情况,为探讨如何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作好准备。
二、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的观念与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农村小学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虽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落入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缺乏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个别小学,学生人数203名,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一个班),按每周每班体育课总数是3节,那么一个星期就有18节,而专职体育教师只有1人(每人每周3节体育课),兼职老师5人,这样一来体育教师精力有限,使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成了必然。
(三)教学内容单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个别教师能力低下,教师不可能自主地选择健身效果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就促使现行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课的游戏流于形式,内容过于单调,过于竞技化,课的内容常出现机械、重复的现象,创新意识不够。
(四)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
三、解决对策
(一)领导的观念转变与重视程度
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三维”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传统“三基”教学及“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大胆创新、开拓、拓展体育教学,始终围绕着“健康第一”,围绕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一堂课,即要注意他们运动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他们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二)配齐配强师资
学校要逐步配备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力争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新的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整合场地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们还应该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开发与利用,使它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一方面,我们要巧用场地。我们可以通过平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还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用器材。一是因地制宜地自制活动器材,如捡沙袋、滚铁圈等。二是巧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如矿泉水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充当活动器材,这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活动的兴趣。三是对体育器材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要让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运用,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及时进行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及大讨论。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本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制约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将如何进行整改。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学校只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没有解决课标、教材的根本问题。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总数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学校不得不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责任心不到位。
2、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实施不到位、不细化。
3、教研没有实效性,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4、家庭教育重视不到位,学校教育是单脚走路,缺少家庭教育这只脚,教育质量提高举步维艰。
5、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较慢。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训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抓质量虽然说校长是关键,但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去抓好一个学校的质量的。最终,要依靠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学校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理念。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要有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乐于奉献的的拼搏精神。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面广,包括每一个学科,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等。只有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意识都在为提高班上质量思考,为提高学科质量思索,科任老师也把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当着自己份内的事,想办法,出主意,而不再错误的认为教育学生那是校长,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书就行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抓好提前早读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学生早读的力度,督促学生早上来到学校,除值日生打扫清洁区外,其余同学一律进教室学习。安排好8:00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早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真的不错。现在很少听到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要让学生除了阅读课内书籍,还要阅读课外书籍。总之,早上到学校后,学生要自觉进班读书,教师要安排内容给学生读,可以读课文、读古诗、读经典诗文、名言警句、读精彩句段,也可以读报纸,读数学概念、公式。这一段时间,由语文、数学老师分别负责。
(2)抓好下午提前上课时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许多学生是提前到校的,如果抓好学生提前到校进班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求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进班练字,班科老师每天要事先安排好练字的内容,由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负责好纪律。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周领导、值周老师,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巡视检查,并且给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一个依据。
3、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结合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每期每人献一节好课活动,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
(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
(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5)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
(6)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质量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学科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友好配合,来源于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作用,来源于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先进手段的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我校是蕲北山区的一所农村中学,目前在编老师 人,教学班19个,学生 人。学校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彭新文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克难奋进,学校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不断攀升。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现把自己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教育教学的亮点和希望
近些年来,我校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老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1.教育手段趋向民主。
老师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的派头,与学生的交流更具亲和力。老师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老师的倾听意识也明显加强。对话情境中老师的“话语霸权”的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大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同时,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在教学进程中,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师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识的陶冶。
2、教学方式悄然改变。
老师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凸显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上,老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很多老师在课余时间积极钻研电脑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
3、教学评价趋向多元。
以往,老师总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现在,学习评价目标和多元性有所体现,老师评价时能涉及认知的发展、学习活动的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子。学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评价主要形式的语言评价,让人充分感受到课改给老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已成了课堂评价的主旋律。
4、教学资源得到拓展。
过去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就教材教教材,而现在,老师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都看成是课程开发的资源,积极利用学校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强调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5.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课堂教学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老师挑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二、教育教学的问题和不足
1、老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老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老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老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老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老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3、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虽然学校对校本教研多次倡导,但部分老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够,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老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4、学科老师不配套
全校老师总数基本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科目老师不够。如英、史、地、生、化等学科老师偏少,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老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老师不足,增加老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5、现代化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我校十几个班共用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老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愿望,很多老师想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但没有机会。有的老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尚,仅从形式上追求,课件制做不精,课件内容对本节课起的作用并不大,课件出现的“火候”没掌握好。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1、加强老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老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老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老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老师培训活动。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老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
二是高度重视老师继续教育。鼓励老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老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
三是强化骨干老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老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
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老师不足的问题。
2、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就我校目前来看,应该增大先进教学设备投入,增加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间数,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老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狠抓老师提高工程。
对于老师本人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方面:
一是一定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及相关解读的学习,《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一些老师尚不能掌握,更难落实在教学行为之中,因此学习钻研《课程标准》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是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熟悉与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尽快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内化,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多举行一些观摩课,给老师提供互相学习与研讨的机会,加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达到优质课资源的共享。
5、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挖掘教材内涵,把握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个人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多积累本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来充实备课内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使我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及时进行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及大讨论。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本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制约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将如何进行整改。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学校只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没有解决课标、教材的根本问题。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总数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学校不得不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责任心不到位。
2、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实施不到位、不细化。
3、教研没有实效性,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4、家庭教育重视不到位,学校教育是单脚走路,缺少家庭教育这只脚,教育质量提高举步维艰。
5、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较慢。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训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抓质量虽然说校长是关键,但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去抓好一个学校的质量的。最终,要依靠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学校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理念。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要有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乐于奉献的的拼搏精神。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面广,包括每一个学科,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等。只有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意识都在为提高班上质量思考,为提高学科质量思索,科任老师也把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当着自己份内的事,想办法,出主意,而不再错误的认为教育学生那是校长,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书就行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抓好提前早读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学生早读的力度,督促学生早上来到学校,除值日生打扫清洁区外,其余同学一律进教室学习。安排好8:00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早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真的不错。现在很少听到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要让学生除了阅读课内书籍,还要阅读课外书籍。总之,早上到学校后,学生要自觉进班读书,教师要安排内容给学生读,可以读课文、读古诗、读经典诗文、名言警句、读精彩句段,也可以读报纸,读数学概念、公式。这一段时间,由语文、数学老师分别负责。
(2)抓好下午提前上课时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许多学生是提前到校的,如果抓好学生提前到校进班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求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进班练字,班科老师每天要事先安排好练字的内容,由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负责好纪律。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周领导、值周老师,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巡视检查,并且给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一个依据。
3、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结合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每期每人献一节好课活动,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5)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6)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质量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学科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友好配合,来源于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作用,来源于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先进手段的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变化。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准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之前,我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一次封闭式的问卷,拟想通过这样的调查为后面的研究作好准备,现就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以便进一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发展。
问题1:教育教学理念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你是应用什么理念指导你的教学行为的?
问卷中57.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有13.2%的教师认为:“教育是爱的教育,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愉快地学习”;有18.4%的教师没有直接阐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而是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部分语文教师从学科本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应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5%的教师,在问卷中只是回答自己会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说清楚什么是新的课程理念。有10%的教师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仍然有18.4%的教师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的理念到底是什么,作为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应该明白,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对每个孩子,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人总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对差异,选择适合于孩子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问题2:“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做的?
每个教师都能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更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每个教师都谈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自己的做法。有的教师谈自己在教学中,既注重面向全体,又重视个别辅导;既让给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又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认识到孩子是有差异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差异,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的教师谈自己在工作中,能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他们,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有的教师认为要为学生提供多把衡量的尺子和标准,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个性特征,并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满足孩子的学习心理,要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为他们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3:“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们对“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这句话的理解基本相同。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发展,只有教师自身发展了学生才能不断地发展。教师应该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强科研意识,通过教研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做到让科� 这仅仅是从字里行间中理解教师的工作生涯,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研究什么?我们要研究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需求是什么;我们要研究在教育的过程中,哪些是有效的劳动,哪些是无效劳动;同时还要研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学习新的教育的理念,用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在这个基础上,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人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研究与学习构成了我们工作的主体。
问题4、“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一桶水”在新课程实施中,你对这三种观点有什么看法?
“教师是蜡烛”有90%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35%的教师不认同这个观� 一直以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一个利他主义的职业,只是,与同样是利他主义的其他职业,如医生或律师不同,教师的利他主义服务,往往带有一定的单纯消耗自我牺牲的悲壮色彩,在长期的舆论中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那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甘愿牺牲自己幸福的教师才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好教师”。这种偏见很大程度地助长了一种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的现象,那就是部分教师不惜代价地“蛮干”:这批教师无论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比较守旧,但却有很好的“敬业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本来安排学生休息的时间段为学生补课或做练习,企图单靠时间上的增加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教师通过自我牺牲获得的职业满足感,恰恰阻碍了他们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妨碍了他们谋求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上的更新,长远看来,这种做法无论对于教师自己还是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中的渗透,教育界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发生变化:“以人为本”之“人”,不但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教师这一职业,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自己的发展”,不但要为学生的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教师自己的幸福服务,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教师的专业活动,不应该单纯是消耗型的,而应该是发展性的。作为与成长中、发展中的人打交道的一个特殊职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比其他的职业更有必要,更有条件,所以教师在工作的同时应该不忘研究和学习。
“教师是园丁”这个观点有85%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12%的教师不认同这种观点,他 88%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园丁”是有思想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从事自己的工作中,是把他所教育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可塑造的人才,他们在无私地付出,期待每个孩子成才。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园丁”,然而看到花园里被剪成同一形状的小树和整齐的树墙,我们却顿时感到这种比喻不见得合理:教师与手持大剪刀的园丁并不完全相同。在施肥浇水、防病除草、适当修剪等方面,园丁与教师有相同之处。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能在辛勤地耕耘之后,使“小树”失去了千姿百态,失去将� 对学生“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因此教师不能像修剪花园里的苗圃一样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的确,作为“园丁”已经对自己工作十分尽职,但究竟如何把孩子培�
“教师是一桶水”这个观点88%的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90%的教师认同这个观� 10%的教师不赞同这个观� 其实对于这两种看法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善于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同时教师也必须充实自我,使得自己的知识面更加丰富。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要成为“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山间的“小溪”,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地营养,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问题5、“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认同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有3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 有31%的教师认为,这个观点必须在孩子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一定能学好,能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有37%的教师,不认同这个观� 认为每个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是主要的,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光靠教师是很难把每个孩子教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以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肯定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只要我们的每个孩子能每天得到进步,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你就成功了!
中国的深谋远虑之人大声疾呼,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地以育人为教育的本位价值和终极目标。然而没有多少人去应答,没有多少人去设身处地思索一下教育的本质,人们依然已故地在人为的怪圈中徘徊挣扎。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以怎样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值得每个人深思。
一、调查概况
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过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初步的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燕老师、年级主任张俊妹老师、三年级二班班主任黄丽萍老师以及两位新老师:仲菲老师和孙琴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
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
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他 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所 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
我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书面言语,学会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本报告以xx县xx办事处xx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为对象,以学校档案资料和平时师生讨论为依据,通过观察、家访和分析等方法,掌握和收集了大量信息。报告包括:xx小学的基本情况;问题和成因;建议和对策;思考和想法。
深入了解并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状和成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发展路子,不断总结经验并开拓思想,是办好一个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本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科学的决策依据并且希望能为同类学校所借鉴。
一、 学校基本情况
xx县xx办事处xx小学是一所有着多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161人,在职教师15人。近年来学校发展较快,拥有10个教学班规模的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学校餐厅即将建成,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寄宿制学校。
二、 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与县城学校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不容忽视。
1. 生源严重不足造成班额过小。在学区范围本来就狭小的情况下,部分优质生源又被临近的Xx小学和县直一小夺去。本校最大班额才43人,最少竟然只有11人,而且这种情况有愈发严重之势;
2. 师资力量薄弱造成课程开设不足。在职教师尽管学历已经达标,但数量和质量的缺陷特别是没有一个专业的体、音、美和外语教师使得学校不能开足所有课程,勉强兼职开设的课程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学设备简陋造成课改进行缓慢。全校教师办公仅有一台旧式电脑还联网困难,多媒体教学还基本上是零状态,多数教师授课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加上部分教师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所以除了语文方面推行的“五部教学法”稍有起色初见成果外,其余各科基本上没有大的进展;
4. 留守儿童比例增加造成学生思想教育难度加大。现成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50%以上,很多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依赖不管教育只管吃穿的爷爷奶奶,形成了孤僻、自我中心、缺乏爱心和不懂感恩等不健康心理,由此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多种违纪现象,及时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5. 学困生的“困难”造成老师的难解。教育实践中,面对少数学困生的刀枪不如和低素质家长的护犊之情,头顶诸多禁忌的教师显得无能为力。学生至上不得越雷池半步的极端思想极大的束缚了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
6.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因噎废食。安全教育固然重要, 如此培养出来的肉体安全的学生又如何能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 调整办学思路,以特色和质量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为尽快摆脱生源竞争中的不利局面,学校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靠特色揽生源的办学理念,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小班教学和享受农村学校营养餐的优势,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针对各校师资力量薄弱和班额严重不足的普遍现象,办事处统一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调整有困难的,建议由中心校选派专业的体、音、美和外语教师在各校巡回授课,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结合老师专长让兼任常识课老师能更好的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
3. 中心校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硬件建设投资和建设力度,完善教学设施;学校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管理,对教改工作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任课老师要及早的转变观念,增强课改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争取早日赶上课改先进学校步伐;
4.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学校应该摆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档案,实行教师跟踪负责制度,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努力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化的教育网络系统,争取把每一个留守儿童教育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
5. 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对于极少数学困生和极个别家长给老师们制造的困难,上级教育部门和领导要敢于给老师们撑腰做主,解开紧箍咒,让老师们能放开手脚,为Xx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出最大力量;
6.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重视安全教育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提高依法治教力度,站在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人才和对学生负责的高度,既搞好安全教育工作,又做到不因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
四、 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通过对本校近年来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深深地认识到:
1. 党和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前所未有;
2. 校长是一个学校办好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3.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
4. 仅靠教师的坚守与奉献,农村教育很难走远;
5. 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解当前初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范围涵盖了本市多所初中学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访谈了50名教师和20名学生家长。同时,我们还对部分学校进行了实地观察,以获取更直观的信息。
二、调查结果
1.教育教学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教学设施基本齐全,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设施老化、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在师资力量方面,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但部分学科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水平骨干教师。
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学校均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设置,但部分学校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但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同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学习差异,部分学生在某些学科上表现较好,但在其他学科上则存在困难。
4.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
在家校合作方面,大部分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但仍有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了解不足,缺乏有效沟通。在社会支持方面,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初中教育给予了较大支持,但仍有部分学校面临资金短缺、资源不足等问题。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
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针对部分学校教学设施老化、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设施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学校也应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资源支持,改善教学条件。
2.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建议学校加强课程研究,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建议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
针对家校合作不足、社会支持有限的问题,建议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学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初中教育的发展。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支持,推动初中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XX年10月10日―11月4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景福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英语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英语教育中,如何根据其自身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育研究的重点。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与课程、客观世界(特指英语语言),如何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实习期间我就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课的景福小学三年三班的学生。
通过调查我发现,喜欢上英语课的和不喜欢的比例基本持平,中间部分比例很小,呈两极分化态势。说明学生对待英语课的态度观点鲜明,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喜欢英语课的原因主要有:认为英语课很重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当前就业的通行证;喜欢接触新事物。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按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从两方面分析:
(一)老师因素:现今教学传授知识的手段是“灌"。并没有带动学生去感受英语,教会其学习方法。教学步骤公式化,课堂上讲得多,让学生参与的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思维不活跃。
(二)学生自身因素: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学得越多,越听不懂、记不住,丧失信心,从而对老师及其所教内容产生恐惧厌烦心理。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可是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知识的,这非常让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教师的重头戏,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英语的接触还不深,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都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英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英语学习上来。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初始原动力。在兴趣带动下,可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如果丧失了兴趣,不仅 所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和调动其积极主动性的基本条件。
老师应以教材为中心,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例如介绍外国风情知识、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好奇求新心理。在训练口语和听力时,可以用简单单词串起来讲一些小故事、小幽默,组织学生自己用英语表演小品、小话剧,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尽快接受所学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另外,针对程度稍差和心理上胆怯、内向、怕羞的学生,应说服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多辅导帮助、委婉纠正其错误,先鼓励回答较简单的问题,建立起自信心,再逐渐提高问题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参与活动。还有,教师课堂用语应简短,指示明确,语言风趣,表情生动,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以免造成紧张气氛。还要注意发掘表现积极、外向的学生,使其有发挥机会,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形成主动、积极的气氛。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受教,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学习的最主要目的。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互相沟通、了解,就是为了交际。针对这一点,老师在授课时多讲些实用的东西,包括见面、生活、家庭、师生间的日常用语,多搞些这方面的仿真练习,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应致力的方向。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不少同学认为“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的课”。教者为师,学者为生,在教学中必然形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了,距离拉近了,学生上课自然会尊重老师的言行,就会为课堂学习提供一个快乐的积极主动的氛围。由此可见教与学并不只在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和不大的教室内发生作用,它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涉及课下的方方面面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说明,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从而带动教学。
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措施:以诚相待,对学生象朋友,不摆架子,有时开开玩笑,给学生们以亲切感;利用课间、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之间,与其多交流、多沟通,主动接触,增进了解,听取教学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清楚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层次,因材施教。而且不仅要在学习方面,还要在生活、处事诸方面给以指导、帮助,即记熟每个学生的姓名;提问时面带微笑,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喜、怒、哀、乐,或找回做学生时的感觉。
上课传授新知识,让学生学得更好,不应是一节课得全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感受学习的快乐,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因此,课堂上老师必须具有一种教学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你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而自由的思考环境,让所有喜欢说话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成果,但是这样一来,课堂秩序怎么控制呢?这就得益于一些课堂纪律管理口令。响亮拍三下手,学生们马上有反应:一面双臂做端坐姿势做好,一面说:快坐好!从而提醒没有留意到老师指令的学生。诸如此类的口令,形成学生们的一种共识,这些教学手段在课堂控制中作用非常大。此外还要充分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资源,作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从多层次多方面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我特意请教了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秘诀是:给班干部树立威信,让他们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当然这些班干部是要接受全班的监督的,一旦有人弹劾,情况证实后就必须接受批评和必要的惩罚。对于表现好的孩子,也有机会上来当两天的实习班干部,和原先的班干部一起管理纪律等等。班主任的工作很多,其中学生们的安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尤其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容易受伤。在我实习的期间适逢校园艺术节与期中考试,我从旁协助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积极给予意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我很为他们感到很骄傲。
回顾这一个月,在校领导、老师及带队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的教育实习工作了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我在不断的`向前辈老师们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方法,从中体会到教师的喜悦和烦恼,体会到我未来工作的快乐,也有了新的追求。
一、 调查项目及范围
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幼儿的教学课程结构内容。幼儿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几个方面。其中观察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为首要之重,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理论决定实践。调查的对象范围是我区16所学校的学前班,我区属白塔幼儿园,部队蓝天幼儿园及慧枫幼儿园、水塔幼儿园等几所大型的私立幼儿园。开学以来共听了10节幼儿教师的课,同时为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提高整合课程的技能,我听了小学英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43节。由于这次是先听小学课,历时一个月,接着听幼儿园课,后来由于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儿园没有走到,这将作为我今后的工作量。作为新教研员,刚刚从事这项工作,谈不上调研报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领导们参考
二 、 调查目的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幼儿教育教学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幼教新《纲要》而服务。
三 、 过程分析 幼教教学状况:
1、教学内容分为生活、学习、游戏、环境、运动,贯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四个幼儿教育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和个性幼儿探究的特点和规律在共性当中也有其个性。
2、教学结构: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
3、目标:转变观念,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师幼关系中,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与适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观察,我区幼儿教师积极性比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吸取精华,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对话与分享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理解幼儿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为,推动幼儿按他们的逻辑与方式进行适当的探索。如在蓝天幼儿园卫敏教师“能干的小手”这节幼儿活动课中,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学习经验,使幼儿对自己的小手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并培养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做的自豪感,围绕小手这一知识点,通过儿歌、游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小手的作用。通过让幼儿动手制作,教师适时鼓励、及时评价、增强了孩子爱劳动的意识,从而使幼儿更加爱护小手,通过让幼儿欣赏手印画,感受手印画的美丽,激发起动手印画的兴趣,展示作品时,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由此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整个教学活动里,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随着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在我区幼儿园得到实施的同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新型关系较为突出,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斜,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和快乐。如在白塔幼儿园金洋“我爱洗澡”这节幼儿活动课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对话与平等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身体的不同部位,并能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随音乐舞蹈,让幼儿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并使动作具有美感,从中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时间证实了幼教新《纲要》中的幼儿“探究性、学习”确实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看到一些问题,目前我区幼儿园部分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原因我个 因为幼教新《纲要》阐述的特别明白,而且他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展示、去创造。
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部分教师不注重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幼儿的反映作出灵活的设计和处理,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关节”这一课中,教师只注重教材,一节课从头到脚把所有的关节都教授出来,结果幼儿消化不了,把膝关节指成了肩关节,闹出了笑话。对这节课我进行反思,觉得对幼儿来说一节课所要教的知识多少要根据幼儿的课堂反映效果进行适当灵活的调整。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性而无趣味性,其实幼儿在做各种各样游戏活动时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你身体哪一部位在动,幼儿会很容易找出来,但要如果让他把名称说出来就比较难了。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把各个关节名称谱于幼儿熟悉的优美乐曲中或编成顺口的儿歌,如:“腕关节,腕关节动动你的手;肩关节肩关节,晃晃你的肩”,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把知识渗透在各种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以巩固和创新,这样使幼儿缩短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的浪花,使他们爱学,会学和富于创造力。幼儿园教育要注重科学性,避免赶热闹的现象。
如训练幼儿进行珠心算,这种集中时间训练出来的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不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靠牺牲幼儿大量游戏、活动时间换来的去渐渐被遗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把珠心算视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觉得在对幼儿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性、有效性,把儿童的头脑用到该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地把家长调动起来,成立如“母亲沙龙”等形式的家长组织,由幼儿园主办,面向家长,以座谈、讲座、娱乐游戏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不定期发行小刊物,内容可以是交流各种有关育儿知识、信息、营养、生活常识,探讨家庭教育的内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教师与家庭彼此沟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在园时的情况,力求对孩子的教育观点,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识,这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和幼儿园相比,我区学前班相对要差一些。
我区16所学校,共20个学前班,部分在职幼儿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部分教师是外聘教师,从整体上来看,学校对学前教育还不够重视,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内容单一,忽视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创造性作为整体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衔接上出现了断轨现象。因此很多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是浪费时间,因为教的很多是重复知识,上一年之后,教师还要重新教,这样再学时,孩子就无兴趣、无新鲜感了,或者觉得知识简单,就会养成骄傲,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这与当前幼儿教育《新纲要》和小学基础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研究型学习大相径庭,而且很多一年级孩子在个人行为习惯养成、个人事物管理以及与人交流合作方面能力都非成差,不会扫地、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等等。因此,我觉得需要改善学前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应该注重加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自理自立,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进入小学一年级打好基础;
2、 加强学前班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通过继续教育加强自身学习,同时我也会随时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3、 内容要有计划性,根据《新纲要》把该开的课程开齐,开全,开足,达到学前教育的目标;
4、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开设英语课,研究表明6岁左右正是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儿童学习外语的敏感期。如果在这阶段时间里,适当加大外语信息输入量,加强儿童学习外语实践活动,会大大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也会大力支持、拥护。
总之,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同时也向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会随时对自己的工作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相信,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我区幼教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一起就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我县高中教育的基本现状,弄清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㈠高中学校基本现状
我县现有高中阶段学校3所(即县一中、二中和县职教中心),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54个。有学生4634名(县一中1399人、二中1584人、县职教中心1651人),在职教职工294人(一中113人、二中126人、职中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5人,行政、教辅、工勤等人员69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占25%,合格学历教师比例为84.5%,平均年龄38.2岁。普通高中教学骨干105人,占专任教师的52.5%。普高缺乏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骨干教师;职业教育的数控、物理、电工电子、茶艺专业教师紧缺。
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25㎡、校舍面积10.4㎡,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5㎡(县一中为生均0.8㎡,省标为生均≥1.8㎡);生均图书7册(省标为生均40册),计算机与学生比例为1:16(兴山县高中学生计算机比例为1:8)。近四年,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分别为72.7%、66.62%、48.36%、47.47%,呈逐年下降趋势。
㈡我县未来十年学生状况
据至年我县学生情况统计分析,我县今年一年级学生总数为1195人,二年级1222人,三年级1280人,四年级1376人,五年级1601人,六年级1727人,七年级1734人,八年级2116人,九年级1899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年内,我县学生的最高峰在明年,超过XX人,往后的几年将会呈持续、急速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全县高一新生不足1200人(还不包括六年之内正常转出人数),按照普职招生1:1的严格要求,每年高中招生也就只有600人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都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优先保障,但普通高中教育却很遗憾地出现了投入增长“空白”,呈现显而易见的政策“断层”和“盲点”。像五峰这种贫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由于县级财政自给率极低,离开了上级财政投入体系的支撑,单靠微薄的本级财政,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就显得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五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软环境”亦不够优化。主要是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学功能用房缺乏、教学仪器装备不达标,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科研水平不高。
㈡教育债务沉重。目前,两所高中总债务达到1133万元,其中县一中负债487万元,县二中负债646万元。由于债务沉重,高中阶段教育长期负重运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㈢高考质量堪忧。近几年来,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仅达到47.47%。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学生家长对五峰教育失去信心,不惜花高昂学费纷纷将学生转至外县。
㈣师资队伍缺乏。一是有限的师资分散配置,整体水平不高,后发劣势明显,缺乏专业对口(如高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的骨干教师;二是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育人才引进难;三是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平时维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谋划发展更是力不从心,导致教师培训提高不够,加之受优质生源外流、高考质量下滑影响,教师信心受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同时在三所高中学校平行投入只能是“蜻蜓点水”,导致三所高中目前的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成为全市唯一没有实现高中达标的县,教育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校尤其是20xx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xx年和20xx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2、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的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如一位教师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不要想着下面的岩石;③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④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⑤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而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可以确定为:①学习朗读;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验思想感;③品评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读文本;④联系实际,探究文题、文末经验句的含义。对比该教师的课堂提问和教学目标,我们便可以发现,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不成序列,而且绝大多数是与教学目标背离的。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如一位教师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时,有两个环节便没有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剪取和重组:一是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没有将能够体现“安塞腰鼓”恢弘气势的视频资料剪辑,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为阅读文章奠定感情基础的目的;二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没有将用于朗读的材料进行剪取重组,而是全文朗诵,致使“通过朗读,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这一教学目标落空。
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如一位教师教《钱塘湖春行》(古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根据这首诗为游人设计一个游钱塘湖的路线,该怎样设计?应该把哪里作为旅游的重点?把诗歌教学当做了写实用文的依据。又如一位教师教《罗布泊,一个消逝的仙湖》(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便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讨论上了,而对于与说明文这种文体相关的阅读知识理解和阅读能力训练根本没有涉及,将语文课异化成了环保教育课。
3、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一是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本应该是严肃沉郁的,教师应该据此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情境,但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整个课堂情境是嬉戏吵闹的,让人听后觉得像一场闹剧。
二是课堂教学安排违背适度原则。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安排过度。要么过小以致干瘪,如课文阅读教学课;要么过多以致臃肿,如试卷讲评课和综合复习课。如一位教师在上《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一课时)课时,共安排了“中考考点回顾、论点知识、论据知识、论证知识、词句理解知识”等5大块知识,还有用于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7段训练材料。另一位教师在教《喂!出来》(一课时)一文时,共出了10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是普遍过小,如一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一个课时只做了“教读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学的难度、深度、起点安排过度。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学情分析的意识,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恰当地安排教学难度、深度和起点,要么过深、过高,学生够不着,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要么过浅、过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刺激思维神经系统的兴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样、模范”的意思后,还要追问“楷模”为什么是“榜样、模范”的意思,难度太高。另一位教师在教《“友邦惊诧”论》时,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自读分析论证方法上,起点太高。再次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内容安排的时机不当。如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通常是:①布置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②指名上黑板听写、解释词语;③书看完后,组织学生讲评黑板作业;④讨论思考题。这样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学思路的割裂与中断,扰乱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协调。
三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没有起伏,节奏感不强。一般来说,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但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达不到这个要求。首先是教学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从头到尾一个速度,毫无起伏。其次是教学内容缺乏详略的取舍安排,各个环节平均用力,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再次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鲜明的节奏感,问题与思维的难度不是渐次加大,教师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强弱变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形式单一枯燥。最后是教学环节的安排没有层次性、序列性和递进性,且目标意识不强、意图不明显,不能形成一种层层深入的、循序渐进的整体节奏。
四是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训练意图不明、训练指向不清、训练强度不宜、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脱离文本、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的问题思维容量孝缺乏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
4、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这些缺点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调动不够,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活动形式单一,个别学生活动时,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任务驱动而乱动。学习过程缺失,“结论教学”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得不到保证,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活动的效率低、价值不大,无效活动较多。讨论交流的向度单一,只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首先是课堂点评没有原则,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只有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年度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4、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以电子邮箱、个人博客等为平台,教研室应分学科设有公共的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教师个人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
根据县教科所有关教育教学调查工作通知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1、从管理层面来讲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和方法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再将成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所以首先应该让教师明确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学校应该拿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可行性的方案,计划。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方案和计划。
2、从教师层面来看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职业倦怠,有的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不愿意研究。要真正解决一些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需要下一番功夫。发现问题绕道走,轻松一会是一会。 ⑵有的教师想研究,但由于水平有限,研究不出成果。
⑶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本教研不仅仅是坐下来开教研会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共同互相探讨,资源共享。所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不能够很好的合作,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从研究层面来看
研究对象不确定,研究程序杂乱无章
今天想研究这个,明天又研究那个;头绪不清,程序混乱、措施不具体,对存在的问题搞到茫然,研究方法陈旧,究方式单一。
【对策一】: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体现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真谛,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确定的问题确是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而不是外来的;要体现客观性,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确立。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首先要让教师进行搜集、整理,在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进行筛选、甄别,最后再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与对象。确立的研究项目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
【对策二】:开展校本教研到底要遵循哪些程序呢?我认为这几个环节是必须到位的。
首先要选择确定研究的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活动才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道程序应该是动员全体教师搜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学校(或教研组)再进行梳理,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项目、对象。
其次拟订实施方案。对象确定之后,如何开展研究要一套周密地、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它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校本教研“有序性”的体现。方案中必须凸现出研究对象(问题)、人员分工(职责)、期望效果(目的)、活动步骤(过程)、活动管理(指导与评价)、成果提炼(归纳总结)与推广等这几个基本的构件。
再次就是抓落实,在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之后,只有按计划一步一步地狠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才可能取得实效。
【对策三】:将教与研存于同一体,教中有研,寓研于教;将有形的活动转化为教师的“隐性”的研究,让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思考、反思;将集体行动转化“单兵”作战,让给教师 自主研究的时空。是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⒈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出自己新的体会、见解和观点。这种方法对于第一线广大教师(特别是片小的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教研”。
⒉抓案例分析。抓住自己或他人的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已确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
⒊抓同伴互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相互听课,议课把解决的方法梳理出来形成新的模式,再用新的教学行为去检验所产生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促使新一轮问题的滋生和新方法的产生。这种瞄准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不断使教学方法更为完善、教学行为更为优化的研究方式,是最实在的“校本教研”。
以上所讲,是根据工作中所掌握的信息,对当前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简而言之,只要深刻领会校本教研的真谛,牢牢抓住其“对象、主体、程序、方法、目的”这五个核心要素,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才能走出误区。只要我们来真的、实的,莫来假的、虚的,校本教研是绝对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校教育现状以及管理体制,实现教育公平。热切关注乡镇教育教学情况,乡镇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关键性的作用。
二、学校基本情况
1、教学设施
老奇台镇中心学校位于镇政府东侧300米处,始建于1947年。
是一所典型的乡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的校舍全部是三层楼房。一共十九个教学班。环境比起城市学校不差上下。教育教学的设施很齐全。实验室,图书室,劳技室,微机室,体育室,音乐室,还有最具有现代化的微格教室,室室不缺,基本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每个班都有班班通及笔记本电脑。教师人人有一部台式电脑,更加方便教师的教学。校园地面全部彩砖铺设完成,有凉亭、花池、树木葱郁,环境优美。院内、楼道各个通道都装有摄像头监控到位。院内还有停车场。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有四层教师宿舍楼、橡胶体育场,
2、校风、教风、学风
2.1校风
老奇台镇中心学校的校风是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在这样的校风下,老奇台镇中心学校的师生做什么事都很勤奋,教师在教学和平时的工作中更是认真。在教学方面,教师的勤奋主要表现在“一心扑在教学上”。每个教师都在教学研究上和学生吃透知识上下功夫。学生的勤奋表现在都能按时到校,认真做好每一项作业,并且能够主动做一些课外练习,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教师在对待工作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求真务实。工作、学习和生活要有认真、细致、严谨、扎实的态度和作风。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以诚心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业。走在学校里,处处都能感觉到文明行为。师生见面、师与师见面、生与生见面都能互相问好。就算有一张纸屑在地上,同学们也会主动拾起。
2.2教风
学校的教风敬业创新、严谨精深。
我校的教师在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没有任何借口,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当接到学校交待的工作时,不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而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而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对待学生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像妈妈一样呵护他们,使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对待教学总是动脑筋,有创意,干实事,让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出彩。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严教是老奇台镇中心学校教师对教育的最基本态度。
2.3学风
学校的学风是纯朴乐学、善思进取。
学生在学习上,都很勤奋,教师每次留的作业,他们都能认真完成。他们从不厌倦学习,无论多么复杂的习题,他们都能善于动脑努力解决。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爱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求知,整个学校呈现出“乐学善思”的良好氛围。除了学习之外,学生还能帮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学生、教师
我校现有教职员84人,女教师53人,男教师31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54人,未定级2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76人,占教师总数的90.4%,其他学历8人,占教师总数的9.6%;35岁以下45人,占教师总数的53.5%,35岁以上39人,占教师总数的4605%。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1993年评为市级文明学校。
现有12个小学教学班,中学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6人,班级最多学生数48人,最少28人;学生有回族、维吾尔族、汉族组成,学生来自本镇五个行政村及周边乡镇、县。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一)教师管理方面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特别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1、实行民主管理,吸收教师参与决策
领导对学校工作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学校常规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学校教育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又在于决策者。因此,只有发扬民主,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才可能减少决策中的失误,纠正偏差,又反映出学校领导者的要求和期望。具体的做法如下:
a.激励教师在学校重大问题上发言。建言献策,让教师也介入学校管理,知道学校面临的是什么问题,该怎么办,使他们意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b.领导和教师一起制定把先进经验付诸实践的措施、方案。
c.全面推行校务公开,落实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通过实行民主管理达到三个高度:一是唤起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的重视和兴趣,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感到欣慰和满足;二是让人们了解、认识学校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相互关系;三是通过人们亲自参与,从中得到经验、启示,培养能力,使不同的人都得到提高。
2、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评价教师
学校领导应介入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密切与教师的关系,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甘苦,并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方便条件。这样,有利于对教师作出具体、深入、正确的评价,也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荣誉感,从而使教学水平日臻完善。
采用的方法有:
a.对新、老教师分别进行有计划的课堂评价工作。
b.运用绩效强化对教师的成绩和效果公正评价。
c.组织教师听优质课、区域性研究课、改革课,广泛宣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
3、帮助受挫折的教师
清除教师在工作中遭遇失败时产生的心理挫折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教师在受挫折后产生的破坏性的消极反应,学校应给予同情、容忍和谅解,不能将其与常态下的不良行为等同看待。作为一名校长,要富于同情心、忍耐心,及时创造解决问题的氛围,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心理治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别谈话、生活会、意见征求会等方式,让受挫折的教师有抒发怨气和不满的机会,达到心理平衡,使之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4、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积极性的心理源泉来自人的需要。教师除了具有一般人的需要外,还有其自身需要,即事业的需要,希望有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希望得到培养和提高。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a.解决好教师的生活问题,办好食堂、为教师修建宿舍楼,使他们对学校有一个良好、舒适的感觉。
b.活跃教师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娱乐活动,使教师放松心情,避免教师过度疲劳。
c.在工作量化上,尽量兼顾新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尽管说要给新教师压担子,但由于刚从学校出来,经验欠缺,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中老年教师,特别是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精力不是很够,需要多休息。
d.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真正搞好校本教研工作,推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送市、区培训提高,激发成就动机。
e.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建设,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一所学校带来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机。一般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都比较高,他们有更高的追求,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物质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成就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因而学校管理者应尽量创造条件,改善环境,让教师承担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和潜力。学校领导要善于维护教师的声誉,善于同教师商量,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意见,关心教师的需要和要求,工作中配合默契,形成一种相互信赖和尊重的氛围。并举办各种活动,沟通情感,为以后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对教师取得的成功,学校领导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他们对学校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管理方面
我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学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1、我校抓住德育不放松,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班队组织,各项活动经常化(如:升旗、校会、班会),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用意志控制自身言行的能力。
2、我校严格执行上级颁布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设了校本及地方等特色课程。
3、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多年来,我校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纲,要求教师从备课入手,因村施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在教务管理上,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履行教学常规,学校定期(不定期)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抽查),结果进行公示。
5、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表册全,数据准,手续齐全,杜绝学籍管理中的随意性。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严格控制留级现象。
6、重视活动课教学,注意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借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班班成立兴趣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脑、口、手并用,用灵巧的小手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坚持每年开一次运动会,举办一次书画展、一台文艺汇演,发展学生的特长。
7、做好安全工作不放松。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是关系到老奇台中心校人民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安全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始终。每学年中心学校与班级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多年来未发生安全事故,确保了师生的人身安全。
三、调查结果
(一)教学常规管理机械僵化的问题
过去我县出台的《教学工作常规》不少要求已相当陈旧,与当前课改的理念有很大差距;有些规定也比较机械,很难适应学校的教学实际,常规管理的内容、要求必须进行及时改革。比如备课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没有错,但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编写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方法、课时分配、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等每节课都一项不缺,而且都要具体详细地写在备课本上,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每门课都要这样备,哪里还有时间上课、辅导学生?再比如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也没有错,但学生的作业一定要由教师来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布置作业行不行?学生作业一定要由教师来批改?学生自己批改不是更能促进自主发展?教师批改作业一定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批改,挤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法、辅导学生行不行?备课就要写教案,写教案就要不厌其详;有作业就必须批改,而且批改愈全愈好、愈精细愈好,否则教师的工作态度就有问题——这是多年来形成的普遍认识。教师为此付出了那么多劳动,真的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方法比较僵化,多年来一成不变,检查的方式方法也过于机械,不同程度地助长了形式主义的“应查”恶风。为了加强常规管理,学校要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理论学习笔记,经常检查作业批改情况,要量化计分,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初衷是好的,但要求却越来越繁琐,检查方法也越来越机械:查教案数篇数、计页数、看书写认真程度,少一个教案扣多少分,少一个板书、少一篇教后记扣多少分,书写不认真扣多少分,搞得教师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忙不过来回家加班,没时间思考就闭着眼睛抄教参、抄优秀教师教案。教师个人必须有教学计划、教研计划。为了迎合上级检查的标准,学校、教师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不惜连夜加班突击“造假”。这样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仅没有实效,而且助长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风气,教师怨声载道却敢怒而不敢言。这样的情绪状态还怎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评价严重滞后的问题
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是以“打分划等”为主要目的的。教师评价学生是这样,领导评价教师、教育部门评价学校也是这样。评价的功能十分单一,内容很难全面,方式方法也比较机械。一个考试分数,决定了学生终生发展的命运,也决定了教师的业绩考评总分,不仅影响评优选先、职称晋升,搞不好还会落聘。一个成绩排名、“末尾淘汰”,给予教师太大的压力。这样的“量化考评”披着公正科学合理的外衣,但由于评价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获得的结果往往是以偏概全、以假乱真,给教师带来“灾难”性的伤害。要实施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彻底端正教学评价的目的,转变评价的功能,采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成长服务。教学评价本身需要解决的难题非常多,再加上中考的压力,改革就更难了。然而评价是杠杆,是关键,评价不改一切都会受到局限,都会中途夭折,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越早越主动越有利。怎么评价?我们将拭目以待。
还有学校究竟是教学为中心,还是安全为中心。平时大家都在吼: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但现实中,学校真的`是以教学为中心吗?有一幅标语: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维稳及安全问题是校长头上的一座大山。因为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为了安全,校长费尽了心思。安全问题,各级警钟长鸣,对学校来说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要的程度。我们学校每天都要安排教师进行门卫值班,并将安全教育材料整合成备课资料。基本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月月讲,日日排查,月月总结上报,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交通安全有国家立法,有专门的交警部门专管,但每天均有交通事故发生。更何况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能关不能锁,小学生自制能力又差,即使教师进行了教育,但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也难免发生意外事故;现在的学生受网络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校教育抵消较大,容易与社会上不良少年勾结,离校出走或被人拐骗。还有在上放学路上出的安全事故,如下河塘洗澡溺水死亡,上放学途中被车撞等都说学校有教育责任。还有如食物中毒,流行疾病,体育运动摔伤,打架斗殴,癫痫、心机梗塞等疾病引起的突发性伤亡,歹徒进校滋事行凶等等,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家长、学校、校长三方都承受不起。家长痛失的是孩子;学校付出的是巨额赔偿,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开除。殊不知,安全防范设施是很重要的,比如校舍安全,楼道走廊行走安全就包含有设计、建设因素;学生食堂消毒预防设施都需要资金投入,而学校防疫费几乎无预算,而防疫部门每学期检查都提出一堆整改意见后给学校开张收费单,每期收费了事。现在的校长不能担教育专家,而要担安全防范专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细而又细,实施起来全员参与,但也难免出现安全事故。如果没钱请不起门卫,就让教师值班,放学组织学生站队离校,路上还实行跟踪监督负责制。学校封闭管理,不准在校外上活动课,不准在公路上练跑步,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也改成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校内就能完成。为了减轻学校的压力,校长让老师们尽量动员家长投入学生保险,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是家长自愿,在我们这些乡村,要想全部动员入保是不可能的事,有的家长公然说:孩子交给你学校,出了问题就是你学校的责任。学校又不敢强制保险,一扣上乱收费的帽子,校长可永远不得翻身。现在的安全方面的法规,有关责任的划分也不明确,总能让家长或群众找到学校的相关责任。比如学生在下课期间打闹受伤,学校该承担什么责任,双方家长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很难说得清楚。安全事故的出现是有一定比率的,别说是学生,成人没有意外伤亡的吗?一次意外事故让校长和教师负全部责任,这思想的压力能不大?校长和教师谁能保证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一辈子不出现这种事呢?在这种压力下,学校管理还能正常开展吗?学生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还能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吗?
四、对策及建议
(一)落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但是,集体备课也不能流于形式,变成“过场主义”,教研组中没有讨论交流的热烈场面,敷衍了事,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思路互相抄袭。集体备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交流性。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一两个人的事情,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感情,共同提高,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②同级性。集体备课是学科组教师间的教研行为,应限于在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可设立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具体组织各备课组开展活动。
③内容的连续性和创造性。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连续性,一般应依据教材的单元来划分较为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课时教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提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设计。
由于集体备课采用先备再议、议后再备,最后形成正式教案,大家在正式教案上再添加自己的个性意见,解除了以前的繁杂而作用不大的机械程序,提高了教师们钻研教材教法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就改变了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个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的评价形式,构成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评价体系;建立联系本,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又能从评价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矫正性的信息反馈。“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 ”正是强调了评价主体多元才能给学生一个更全面的评价。
(三)抓住教学评价关键环节,引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常规管理改革从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改革入手,逐步向教师教学评价、学校教学评估渗透过渡,以评价改革为杠杆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评估方案。一是渗透过程评价理念。加大过程评价的力度。视导成绩只占全年评估成绩的50%,平时管理改革、教研成果、教育科研等情况得到充分体现,视导成绩中现场听课也只占40%,其余60%反映的也是平时管理改革、教研风气、教师研究探索、学生能力习惯形成等过程信息。这样做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二是充分发挥评估信息的诊断、导向功能,注重评估后的双向交流研讨。评估的目的不能是为打分而打分,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家关注评估获得的各种信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引导大家查阅评估资料,畅谈感受提出质疑,通过评估者、被评估者的双向交流帮助老师们分析优势、寻找差距、研究改进策略。这样的交流研讨有助于拉近评估双方的认识距离,也使评估具有了更丰富的意义,有效地发挥了评估的诊断、导向功能。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更应从提高农村校长素质开始。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注重学校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切实为农村中小学的校长们减负。只有农村教育发展好了,中国大部分公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中国也才能真正科学发展,社会也才能和谐进步。
调研时间: 20xx年9月1日至5日
上课教师:XX校区20xx年新进教师共计39人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如前所说,法律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大学生较高法律意识的形成的基础,虽然作为非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除外)不必对法律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但一些法制的观念与法理的原理需要我们加以了解,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
听课教师:学校领导、各学科调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
为进一步掌握我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查找存在的问题,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特组织了新教师调研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初步摸清了新进教师教学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总结如下:
根据国家及省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民盟市委、农工市委,在今年四月中旬分三个组, 深入到市区公办幼儿园(省委机关等)、民办幼儿园(城东商业幼儿园、城中小神龙幼儿园、城西小花朵双语艺术幼儿园)走访调查。6月28日至30日,调研组在听取了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先后到XX区保育院,XX区嘉荣华阳光幼儿园,XX县共和镇维新幼儿园、XX县鲁沙尔幼儿园、XX县多巴镇小福星幼儿园,大通县东峡镇多隆幼儿园等进行了集中实地调研。同时,调研组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了座谈,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新入职的大学生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较高。
**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教学设计有条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公招教师中,有一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表现出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新颖,教育理念新,有课改意识。
3.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改革意识
在课改大趋势下,大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课改意识。部分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如电子白板、录音机等。教学设计上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一定的课改意识。
4.学生基本素质有所提高
本届新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基本素质较高。新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好,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较好。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例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课堂举手积极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课堂常规训练不到位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课堂学习随意性强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七年级新生: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对教师的课堂要求理解较差,自我管束差。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新进教师对教室内的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够。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候课习惯没有养成。
3.部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组织相对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部分教师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能及时调控课堂秩序,维护课堂教学的纪律。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公司党委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增加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内容,一方面提高认识,另一方面形成长效机制,机关和项目相互推动和促进党建工作。
主要表现为: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为: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三、建议意见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 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根据县教科所有关教育教学调查工作通知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1、从管理层面来讲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和方法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再将成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所以首先应该让教师明确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学校应该拿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可行性的方案,计划。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方案和计划。
2、从教师层面来看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职业倦怠,有的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不愿意研究。要真正解决一些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需要下一番功夫。发现问题绕道走,轻松一会是一会。⑵有的教师想研究,但由于水平有限,研究不出成果。
⑶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本教研不仅仅是坐下来开教研会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共同互相探讨,资源共享。所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不能够很好的合作,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从研究层面来看
研究对象不确定,研究程序杂乱无章
今天想研究这个,明天又研究那个;头绪不清,程序混乱、措施不具体,对存在的问题搞到茫然,研究方法陈旧,究方式单一。
【对策一】: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体现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真谛,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确定的问题确是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而不是外来的;要体现客观性,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确立。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首先要让教师进行搜集、整理,在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进行筛选、甄别,最后再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与对象。确立的研究项目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
【对策二】:开展校本教研到底要遵循哪些程序呢?我认为这几个环节是必须到位的。
首先要选择确定研究的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活动才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道程序应该是动员全体教师搜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学校(或教研组)再进行梳理,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项目、对象。
其次拟订实施方案。对象确定之后,如何开展研究要一套周密地、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它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校本教研“有序性”的体现。方案中必须凸现出研究对象(问题)、人员分工(职责)、期望效果(目的)、活动步骤(过程)、活动管理(指导与评价)、成果提炼(归纳总结)与推广等这几个基本的构件。
再次就是抓落实,在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之后,只有按计划一步一步地狠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才可能取得实效。
【对策三】:将教与研存于同一体,教中有研,寓研于教;将有形的活动转化为教师的“隐性”的研究,让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思考、反思;将集体行动转化“单兵”作战,让给教师自主研究的时空。是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⒈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出自己新的体会、见解和观点。这种方法对于第一线广大教师(特别是片小的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教研”。
⒉抓案例分析。抓住自己或他人的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已确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
⒊抓同伴互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相互听课,议课把解决的方法梳理出来形成新的模式,再用新的教学行为去检验所产生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促使新一轮问题的滋生和新方法的产生。这种瞄准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不断使教学方法更为完善、教学行为更为优化的研究方式,是最实在的“校本教研”。
以上所讲,是根据工作中所掌握的信息,对当前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简而言之,只要深刻领会校本教研的真谛,牢牢抓住其“对象、主体、程序、方法、目的”这五个核心要素,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才能走出误区。只要我们来真的、实的,莫来假的、虚的,校本教研是绝对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
摘要: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与课程、客观世界(特指英语语言)。如何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收到最佳效果,是我实习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校外实地教学,我意识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实习期间我就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
中学教育中,尤其是英语教育,应如何根据其自身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育研究的重点。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与课程、客观世界(特指英语语言)。如何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收到最佳效果,是我实习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校外实地教学,我意识到,能否调动学生学刁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所以,实习期间我就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课的郑州师范学校九九(1)一(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收回有效答卷250份。调查的题目共六个:
(1)对英语课的兴趣;
(2)英语课上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性;
(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点;
(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5)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与作用;
(6)你心目中的英语教师。
统计分析如下:
一、学习兴趣对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的影响情况
喜欢、一般、不喜欢
人数:103、46、101
百分比:41.2、18.4、40.4
从上表可以看出,喜欢上英语课的和不喜欢的比例基本持平,中间部分比例很小,呈两极分化态势。说明学生对待英语课的态度观点鲜明,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喜欢英语课的原因主要有:认为英语课很重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当前就业的通行证;喜欢接触新事物。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按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从两方面分析:
(一)老师因素:现今教学传授知识的手段是“灌"。并没有带动学生去感受英语,教会其学习方法。教学步骤公式化,课堂上讲得多,让学生参与的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思维不活跃。
(二)学生自身因素: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学得越多,越听不懂、记不住,丧失信心,从而对老师及其所教内容产生恐惧厌烦心理。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初始原动力。在兴趣带动下,可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如果丧失了兴趣,不仅 所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和调动其积极主动性的基本条件。
二、学生对课堂上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牲重要性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堂上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自已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才会乐意攻读,积极思维,主动进取。有位学生说得好:“好学之,不如乐学之。"正是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同学的学习兴趣。
调查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实际操作性的意见。整理如下:老师应以教材为中心,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例如介绍外国风情知识、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好奇求新心理。在训练口语和听力时,可以用简单单词串起来讲一些小故事、小幽默,组织学生自己用英语表演小品、小话剧,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尽快接受所学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另外,针对程度稍差和心理上胆怯、内向、怕羞的学生,应说服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多辅导帮助、委婉纠正其错误,先鼓励回答较简单的问题,建立起自信心,再逐渐提高问题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参与活动。还有,教师课堂用语应简短,指示明确,语言风趣,表情生动,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以免造成紧张气氛。还要注意发掘表现积极、外向的学生,使其有发挥机会,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形成主动、积极的气氛。
由此可见,学生和教师同样热心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三、学生如何看待交际能力这一英语教学主要用途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认为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学习的最主要目的。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互相沟通、了解,就是为了交际。针对这一点,学生们希望老师在授课时多讲些实用的东西,包括见面、生活、家庭、师生间的日常用语,多搞些这方面的仿真练习,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应致力的方向。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学生对师生关系影响教学的意见
这一调查数宇是出乎意料又是合乎情理的。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非常看重师生关� 这一结果与平时看似冷淡的师生共处场面截然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并不只在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和不大的教室内发生作用,它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涉及课下的方方面面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卷显示,不少同学认为“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她的课"。"教"者为师,“学"者为生,在教学中必然形成师生关系(一位学生如是说)。师生关系好了,距离拉近了,学生上课自然会尊重老师的言行,就会为课堂学习提供一个快乐的积极主动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们为搞好师生关系提了不少有效的建议。摘录如下:以诚相待,对学生象朋友,不摆架子,有时开开玩笑,给学生们以亲切感;利用课间、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之间,与其多交流、多沟通,主动接触,增进了解,听取教学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清楚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层次,因材施教。而且不仅要在学习方面,还要在生活、处事诸方面给以指导、帮助,即记熟每个学生的姓名;提问时面带微笑,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喜、怒、哀、乐,或找回做学生时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似乎除了教学外,交流机会很少,大多数班级并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其实双方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支持,只有沟通,才能交流,然后才能相互配合,上好每一堂课。
五、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
现在虽然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似老师为主要角色。此次调查表明,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应以老师为中心,因为是老师在“教",学生应跟着老师走,而意识不到教的目的是为了“学",而“学”是学生在学。这说明教育体制中这一改革还未收到预期效果。但是也应看到,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儿,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即英语课堂的语言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是“助手"或“导演"。“助手”要以“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安排活动。否侧即使老师表演得再精彩,学生也会听得乏味。老师应起好引导作用,调动“演员"的热情,发挥出自身潜能。另外,根据师范学校的特点,学生将来必定要充当老师的角色,所以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给予施展空间,对今后教书育人是必须的。所以老师也应在课堂上尽力转变学生的观点,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受教,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形象
最后,我调查了在学生的眼中,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们思路很活跃,提的意见很中肯,道出了他们渴望好英语老师的心声。其中,占第一位的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讲课内容要准确,有条理,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老师应知识渊博,有好的口才,语言幽默风趣,发音优美动听,吐字清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时时把学生放在心上,亲切和蔼,和学生打成一片,关系融洽,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心中不能有好、坏生差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多地耐心帮助、关怀他们。再就是,仪表方面,要形象好,有气质,为人师表。其他,不拖堂,不占自习时间,作业不要太多,多和同学谈心、聚会等也提了出来。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把能否上好每一堂课排在了第一位。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一位教师奋斗不止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放在了关键位置。这就说明,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从而带动教学。
从这次调查中,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现阶段我们的中学教育现状和学生的需求、老师的艰辛。每上好一节课,需要多方努力。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