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汇报(精选3篇)
我校原为企业子弟学校,20xx年从企业分离划转。几年来,在社区下岗职工较多,周边环境不好,生源不景气、办学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教育教学质量却逐年攀升,社会口碑越来越好,办学效益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被授予“全国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网络教研先进学校”、“省体育优秀学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教研先进单位”、“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市红旗团委”等40项荣誉。能取得如此佳绩,最主要的是我们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着力打造教师精英团队,以教师素质的大面积提升带动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
一、强化校本培训,向教师素质要质量
(一)人性化管理 激活教师教学活力
我们认为,在外部政策环境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品位提高关键依赖于内部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本着“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体贴人微的人文关怀=现代学校”的治校理念,时时处处关心教师的思想、生活、学习和工作,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奋力营造教师自我发展的空间,多方打造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张扬教师创业激情,帮助教师赢取事业的成就感、人生的成功感。
1、为优秀教师创造成功扬名的机会。近三年来我们广泛与省、市、区教研部门、心理学会、教科所、继教中心、电教馆、专业杂志社等业务部门取得经常联系,积极参加他们发起的论文评选、优质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案例反思等活动,做到“四必”,即有活动必参加,参加必精选(校内选拔),赛前必辅导(校内专家和学科教师精心辅导),参与必奖励。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大胆展示才情,勇于冲刺,做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做教研课改的弄潮儿。
2、为特长教师创造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学校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人才资源的合理搭配和精心组合才能共演一部宏大的喜剧。为让有特长的教师找到英雄用武之地,我们支持鼓励他们在校园开展各种活动。能歌善舞的,让他们承办艺术节,开办舞蹈班;会乐器的让他们承办器乐班、合唱团;会书法绘画的让他们开办书法绘画班;善于舞文弄墨,让他们组建文学社和小记者团;热衷电脑的负责计算机管理维修工作和课件开发;喜爱动手动脑的负责科技发明创造小组;有体育爱好的组建乒乓球、足球排球训练队,并根据活动实际给予适当奖励,这样使特长教师也能在校园中大显身手,让每个教师都能抬头走路,让自信和喜悦溢满脸庞。
3、为各类优秀教师披戴桂冠。老师是一个特殊的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群体。他们一般淡泊名利却重视荣誉。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激励,每学年在校内开展各类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分别授予各类荣誉称号。如首席教师、校级名师、教改标兵、教坛新秀、优秀团干、优秀班主任、模范党员、优秀团员等,校领导亲自为他们颁星戴冠,并在社区橱窗照像张榜公布,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职业自豪感。
(二)多元化培训,催生优秀教师团队
优质的教育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正是锻造优秀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我校通过构建梯级校本培训网络,促进优秀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1、抓师德教育,提升教师思想境界。由于市场经济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同时由于素质教育还未深入人心,许多教师教育观念也亟待转变。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时有抬头,个别人存在模糊认识。为此,我校紧紧抓住新时期师德工作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以增强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我们利用寒暑假和周教师例会时间,采取讲座、看录像等形式,给教师讲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师德规范、教育方针政策等,教育广大教职工增强法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树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讲座前打印下发学习材料,讲座后人人结合实际谈感想、写体会。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学校每年开展评选校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活动,评出后精选10名左右事迹特别突出感人的教师利用假期或例会时间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事迹,讲述成长历程,报告会后,把他们的事迹材料打印下发,组织讨论,深化提高认识。再次是积极开展“评教”活动。我们采取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及教风进行评议,让家长学生共同评选“师德先进个人”、“最受欢迎的老师”。这种评价方式既强化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角色意识,又从思想作风、观念及方法上明确了教师的价值取向。
2、落实常规培训,整体优化教师队伍。所谓的常规培训是指教师必备的素质培训,即教育理论培训、普通话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通识性培训、教材教法培训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学校通过开展一学期一次的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一堂好课”的评比活动和入门课、达标课、先行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的讲、听、评活动,促使广大教师自觉锤炼自身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暑假寒假,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学术报告活动等;同时还采取“结对子”活动培训大批青年教师。即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指导,让他们逐步通过学科教材关、教育理论关、教育教学关,涌现出了一批教坛新秀,许多人在市级优质课、论文评比中获奖,有的独立担当教研教改重任。
3、搞好骨干培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顶梁柱,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骨干教师的培训管理上,我们打破“五年不变”的模式,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骨干教师考核细则》,从政治思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示范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能上能下,末位淘汰,激励骨干教师自我加压,自主学习,自动提高。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优质课观摩学习、学科研讨会学习, 新教材培训学习及优质课竞赛等。
4、抓好学者型教师培训,凸显专业引领优势。学者型教师是骨干教师中的佼佼者,学校有意识对他们都进行培训、培养,以有利于提升办学品位。我校在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遴选出具有较好潜质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让他们承担国家、省级课题研究任务,免费为他们配备电脑,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和教育教学指导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鼓励他们参加“送教下乡”,对口帮助县市薄弱学校、巡回演讲报告等活动,通过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引领学科教学风格的形成。近几年,我校涌现出了多名拔尖人才,如英语老师甘绪燕,通过培训已成为xx名师,参加省英语说课竞赛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或省级刊物上发表,xx年获得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的资格,全省初中学段仅此一人;语文教师宋辉、物理教师李锐通过学校培养均被市教育局聘为市讲师团成员,宋辉教师还被评为“市送教下乡讲师团先进个人”。
(三)常规化教研 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研究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是实施新课程、开展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我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模式。为使教研工作常规化,我校制定了三个制度,即《教育科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及研究课、听、评课制度》和《学校领导蹲点教研组制度》,这是我校教育科研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三个制度,将教学研究纳入了教学常规中,促进广大教师主动开展教育科研,自觉运用科研成果。同时,鼓励干部教师每学年初申报课题,提倡鼓励干部、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拔尖人才申报难度较大的课题,要求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学校重点课题或中心课题的研究,要求青年教师侧重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校已承担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二项,市级课题五项。针对课题研究,学校除加强平时的督导检查外,每学期一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兑现奖惩。当然,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重在推广科研成果,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上我们的做法是:(1)总结推广一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或在教研会上由教研组长宣读,或用《教学简报》形式下发给全校。(2)每年十月份,组织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一是由一批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打破年级、学科界线,组织听、评课活动,展示教研教改成果,二是请家长进学校随时听课,向社会展示,同时也是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3)通过教学常规和师徒“结对子”活动推广教研成果,使广大教师教学水平水断提高,教研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增强。
二、夯实常规,向严格管理要质量
(一)加强制度建设在规范管理上做文章
不可否认,原企业子弟学校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大锅饭”现象严重,往往对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校内部管理也较为松弛,教师敬业竞争意识不太强。20xx年转制以来,校支部一班人从长计议,认真分析企业划转学校与社会学校的根本差距,提出“平稳过渡——迅速接轨——创新超越”三步的战略思路。首先从建章立制人手,立足一个“全”字,着眼一个“实”字,突出一个“严”字,逐步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所谓“全”,就是在制度种类、条款上,力求做到涵盖面广,渗透到工作每个环节。目前教学方面已制定出台了“集体备课”、“教研教改”、“教学奖惩”、教师任用、班级管理等五大规章制度。所谓“实”,就是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保证每条内容实在管用,便于操作。而“严”,就是要求制度出台后,全体教师严格按规矩办事,用制度自觉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秉公办事、严格把关。
(二)加强过程管理在常规落实上下功夫
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我校非常注重过程,在落实上下大气力。
1、抓教学计划的制定。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盲目无序,学校每学期要求教务处、教科室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教研计划下发至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习,然后各组据此迅速制定年级组计划、教研、备课组计划和教师个人计划,要求把学期教学任务分为几个阶段,落实到每个月、每个周,学校组织人员对计划进行认真检查,不合格的重新修订,分管年级的校领导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各组长及全体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任务。
2、抓集体备课的落实。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为保证备课质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一次,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据本班教学实际再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和作业布置等内容,尤其是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借鉴江苏东庐中学经验,集体撰写讲学稿。讲学稿既是学案,也是教案的补充,既可指导学生预习,也可充当学生练习,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教务处、年级组每周检查一次,学校每学期评比一次优秀教案和讲学稿,以此保证备课质量的提高。
3、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制定下发《中教学规范十条》,其中一条要求教师必须提前5分钟候课,同时要求教师上课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三主原则。教要生动,学要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上,也有所变化。学校要求做到“两看”:一看学生兴趣激发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没有(即眼、手、心动了没有);二看老师营造了学习情境没有,拨动了学生兴奋点没有,教师课堂上有应变能力没有。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探究活动的设计者、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克服过去“初一满堂问,初二满堂灌,初三满堂练,公开课满堂声、光、电”的现象。
4、及时反馈抓批改。
教师的讲授固然重要,但知识的落实还要练习。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精选,针对性要强,注重典型性、规律性,且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发放,要全批全改,少数可重点批改,面批面改。批改形式可教师集体批改,可学生互改,但要有批改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正,学生也备有专门的改错本。对批改情况,备课组每周检查一次,学校每月检查一次,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严重的要追究失误责任。
5、抓好检测过“四关”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在于落实。 为保证学生所学知识落实到实处,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把好“两关”即课时关、篇章关。文科要求一课一练,理科要求一节一练,教师及时批改,学生及时校正;备课组负责把好单元关,每单元一检测;年级组把好阶段关,每过一阶段,年级组安排检测一次;了解前一阶段学生学习情况;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把好整个学段关。大型检测或考试,学校要求统一命题,统一改卷,流水作业,由年级组、教务处统分。考试结束后分年级召开质量分析会,由备课组长写出高质量“质量分析”报告,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失误,拟定下一阶段整改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学法指导在培养习惯上动脑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此,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构建学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一是构建学生课堂主动学习模式。它适应于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其结构是:科学预习超前定向——专心听讲解难破疑——主动参与有所发现——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及时复习反馈校正。二是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它适应以自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引导目标定向一一教师指导尝试自学——教师辅导质疑解难——教师启发归纳总结——教师监督自测自评——教师帮助补缺达标。课外自主学习模式是复习运用模式,其结构是:尝试回顾一一阅读补漏一一疏理归纳——练习巩固——迁移运用——综合自测。为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上学习模式,我们通过开设学法指导课或利用班会进行学法指导,或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和学习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有耕耘必有收获”,几年来,由于我校办学思想明确,决策科学,教师培训措施得力,教学管理扎实到位,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四优”成果评选中,我校教师频频获奖;学校初中部获市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比武竞赛团体一等奖。两年来,我校教师在省、市级教研室、教科所所组织的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中有200多篇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达51余篇。学校也被市教育局授予:“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课后服务合格中心完小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了我们肩头。我们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在优化育人环境、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办学品位上下功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课后服务工作两年多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对照评估标准找出了亟待努力的方向。下面,就我校课后服务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津市市东端门户的保河堤集镇,与安乡县、鼎城区相邻。学校成立于1967年,至今已有43年的办学历史。建校40多年来,在各级组织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我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95人,教职工2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4人。有3人参加常德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有1人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校园占地面积17342平方米,生均29.1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392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6平方米,学生食堂面积867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1.5平方米。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有校园联网的电脑室,建有仪器室(室内是新配备的仪器柜,通风情况良好),图书室内藏书1.2万多册,生均20册以上。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xx年修建了漂亮的多功能食堂(兼会堂),还有今年下半年交付使用的高标准教学楼。现在,我校是“津市市德育工作社会化评价先进单位”,“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二、构建育人环境:
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确立了“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勇于探索、报效祖国”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以人为本,成功成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完善了“服务社会,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全部入学,严格规范课程标准,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排挤后进生,不按考分给学生排队,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依据。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发学生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提供机会。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彰显其个性特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几年来,我校各班文艺代表队在中学“龟山之春”艺术节上登台献艺,获得了领导、社会、学生的一致好评,校田径代表队在中学校运会上多次蝉联冠军,并在全市运动会上获得过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文艺代表队在中学获得好名次外还在市艺术节上多次获取金奖,学生演讲、生活数学等特长竞赛均获市级的好名次,大多数学科学生成绩居中学榜首,有C77班、C79班在全市统考同年级100多个数学班中几次获前六名。
近几年来,我校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创设发展环境,构建育人平台。课后服务工作以来,我校专门成立了课后服务合格中心完小领导,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全方位地为课后服务做好多方工作:
20xx年暑假期间,拆除了旧教学楼和综合平房,新规划校园布局正日趋成型。我校正在修建一栋功能齐全的综合科教大楼,待大
楼建成后将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阅览室等各室迁入其中。运动场地正在规划新建。到时,展现给我们的,将是一幅全新的育人环境。
三、强化内部管理:
我校有一支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合格率达100%,均取得相应资格证。师资队伍素质高,敬业精神强。
在内部管理工作中,我校首先抓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万名家长评议学校、评议教师”、“学生评议老师问卷调查”、“学生在我心中”等活动和“师德师风、廉洁从教”学习教育,进一步塑造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有向丹桂、周家喜、彭双英、雷仕英等教师被评为市级“百优教师”。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校园。学校图书室全天开放,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学以致用,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几年中,我校有张娟、王忠献等教师的论文获省级二、三等奖,有王文彪、龚芳妮、田祖兵等老师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分获常德市、津市市级的一、二、三等奖。
学校为教师创设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采取了阶梯战略,由高往低,分层实施,同争共进。第一、实施“名师战略”,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教师,具体措施为1、制定培养目标、培训措施、考核细则,形成一整套培训体系;学校制订了《教师教学考核方案》、《教师绩效量化考核细则》、《教师培训考评细则》,让教师在民主宽松的发展环境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通过课题研究,使骨干教师在承担重任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更加成熟。3、通过师带徒,徒促师,同伴互助等形式,展示成功经验,激励自我奋斗。第二、开展以研促教,推动教师整体提高,主要形式是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让老师在平凡的空间搭建起发展的舞台,几年来,我校集体备课自成体系,并成功地为津市市中小学集体备课现场会提供了观摩现场,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全体教师同伴互助,协作进取,共同成长。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陈国珍、卢自木、王忠献等部分老师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合格。龚芳妮、张娟等中青年教师参加市级教学比武濒濒摘桂。
四、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把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价值为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围绕“为学生成才奠基”的宗旨,构建了以学生成人成才,思想品德优、学业成绩优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未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具有音、体、美一种特长,一种劳动技能和基本社交能力的素质教育模式。
1、加强德育管理,提升思想素质
学校制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计划,创新完善了德育网络(市教育局将学生的成长情况载入教育局的网络里,实行统一管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活动,开展各种校外德育活动,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实践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我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开辟了“将军的出生地”、“新农村敬老院”等校外德育基地,少先大队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到敬老院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树立理想,刻苦学习,把思想感情融入社会。近两年,
我校连续在德育社会化评价中获全市第二名。从行为习惯入手,开展“文明养成”系列教育活动。一是从言行举止入手,循序渐进;二是利用专题讲座、班队会、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诚信做人,并适时开展系列活动;三是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小组”评选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激励他们崇尚先进、贴近文明、热爱劳动;四是利用广播站、班级板报等开展宣传教育,逐步形成“知荣辱、树新风”的精神风貌。
2、注重学生发展,课后服务学校特色
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充分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特点,组建了“四支代表队”和电脑、书画、古乐、舞蹈等兴趣小组,选派具有相应特长的教师担任各队的辅导员。学校在场地、器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各队、组每周定时进行的特长活动。近几年中,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中学田径运动会连续获少儿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xx年在津市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全市小学组第3名,20xx年在全市乒乓球赛中获第6名,学校文艺代表队在20xx年津市市中小学艺术节上表演的舞蹈《踏雪迎春》获金奖,在五届中学“龟山之春”艺术节中连续五次获一等奖,在20xx年生活数学创新竞赛中,杨红潇、宋平平同学获全市二等奖,文宇飞同学获三等奖,易林森同学在全市英语口语竞赛中获二等奖,王鹏同学的电脑绘画获全市二等奖,万一旋在市中小学生书画评选中获二等奖,卜谨同学参加津市市“三独比赛”,参赛项目古筝20xx和20xx两年均获第二名。
我校原为企业子弟学校,20xx年从企业分离划转。几年来,在社区下岗职工较多,周边环境不好,生源不景气、办学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教育教学质量却逐年攀升,社会口碑越来越好,办学效益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被授予“全国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网络教研先进学校”、“省体育优秀学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教研先进单位”、“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市红旗团委”等40项荣誉。能取得如此佳绩,最主要的是我们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着力打造教师精英团队,以教师素质的大面积提升带动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
一、强化校本培训,向教师素质要质量
(一)人性化管理激活教师教学活力
我们认为,在外部政策环境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品位提高关键依赖于内部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本着“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体贴人微的人文关怀=现代学校”的治校理念,时时处处关心教师的思想、生活、学习和工作,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奋力营造教师自我发展的空间,多方打造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张扬教师创业激情,帮助教师赢取事业的成就感、人生的成功感。
1、为优秀教师创造成功扬名的机会。近三年来我们广泛与省、市、区教研部门、心理学会、教科所、继教中心、电教馆、专业杂志社等业务部门取得经常联系,积极参加他们发起的论文评选、优质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案例反思等活动,做到“四必”,即有活动必参加,参加必精选(校内选拔),赛前必辅导(校内专家和学科教师精心辅导),参与必奖励。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大胆展示才情,勇于冲刺,做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做教研课改的弄潮儿。
2、为特长教师创造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学校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人才资源的合理搭配和精心组合才能共演一部宏大的喜剧。为让有特长的`教师找到英雄用武之地,我们支持鼓励他们在校园开展各种活动。能歌善舞的,让他们承办艺术节,开办舞蹈班;会乐器的让他们承办器乐班、合唱团;会书法绘画的让他们开办书法绘画班;善于舞文弄墨,让他们组建文学社和小记者团;热衷电脑的负责计算机管理维修工作和课件开发;喜爱动手动脑的负责科技发明创造小组;有体育爱好的组建乒乓球、足球排球训练队,并根据活动实际给予适当奖励,这样使特长教师也能在校园中大显身手,让每个教师都能抬头走路,让自信和喜悦溢满脸庞。
3、为各类优秀教师披戴桂冠。老师是一个特殊的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群体。他们一般淡泊名利却重视荣誉。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激励,每学年在校内开展各类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分别授予各类荣誉称号。如首席教师、校级名师、教改标兵、教坛新秀、优秀团干、优秀班主任、模范党员、优秀团员等,校领导亲自为他们颁星戴冠,并在社区橱窗照像张榜公布,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职业自豪感。
(二)多元化培训,催生优秀教师团队
优质的教育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正是锻造优秀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我校通过构建梯级校本培训网络,促进优秀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戴冠,并在社区橱窗照像张榜公布,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职业自豪感。
(二)多元化培训,催生优秀教师团队
优质的教育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正是锻造优秀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我校通过构建梯级校本培训网络,促进优秀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1、抓师德教育,提升教师思想境界。由于市场经济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同时由于素质教育还未深入人心,许多教师教育观念也亟待转变。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时有抬头,个别人存在模糊认识。为此,我校紧紧抓住新时期师德工作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以增强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我们利用寒暑假和周教师例会时间,采取讲座、看录像等形式,给教师讲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师德规范、教育方针政策等,教育广大教职工增强法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树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讲座前打印下发学习材料,讲座后人人结合实际谈感想、写体会。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学校每年开展评选校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活动,评出后精选10名左右事迹特别突出感人的教师利用假期或例会时间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事迹,讲述成长历程,报告会后,把他们的事迹材料打印下发,组织讨论,深化提高认识。再次是积极开展“评教”活动。我们采取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及教风进行评议,让家长学生共同评选“师德先进个人”、“最受欢迎的老师”。这种评价方式既强化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角色意识,又从思想作风、观念及方法上明确了教师的价值取向。
2、落实常规培训,整体优化教师队伍。所谓的常规培训是指教师必备的素质培训,即教育理论培训、普通话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通识性培训、教材教法培训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学校通过开展一学期一次的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一堂好课”的评比活动和入门课、达标课、先行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的讲、听、评活动,促使广大教师自觉锤炼自身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暑假寒假,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学术报告活动等;同时还采取“结对子”活动培训大批青年教师。即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指导,让他们逐步通过学科教材关、教育理论关、教育教学关,涌现出了一批教坛新秀,许多人在市级优质课、论文评比中获奖,有的独立担当教研教改重任。
3、搞好骨干培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顶梁柱,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骨干教师的培训管理上,我们打破“五年不变”的模式,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骨干教师考核细则》,从政治思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示范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能上能下,末位淘汰,激励骨干教师自我加压,自主学习,自动提高。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优质课观摩学习、学科研讨会学习,新教材培训学习及优质课竞赛等。
4、抓好学者型教师培训,凸显专业引领优势。学者型教师是骨干教师中的佼佼者,学校有意识对他们都进行培训、培养,以有利于提升办学品位。我校在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遴选出具有较好潜质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让他们承担国家、省级课题研究任务,免费为他们配备电脑,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和教育教学指导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鼓励他们参加“送教下乡”,对口帮助县市薄弱学校、巡回演讲报告等活动,通过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引领学科教学风格的形成。近几年,我校涌现出了多名拔尖人才,如英语老师甘绪燕,通过培训已成为xx名师,参加省英语说课竞赛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或省级刊物上发表,xx年获得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的资格,全省初中学段仅此一人;语文教师宋辉、物理教师李锐通过学校培养均被市教育局聘为市讲师团成员,宋辉教师还被评为“市送教下乡讲师团先进个人”。
(三)常规化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研究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是实施新课程、开展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我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模式。为使教研工作常规化,我校制定了三个制度,即《教育科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及研究课、听、评课制度》和《学校领导蹲点教研组制度》,这是我校教育科研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三个制度,将教学研究纳入了教学常规中,促进广大教师主动开展教育科研,自觉运用科研成果。同时,鼓励干部教师每学年初申报课题,提倡鼓励干部、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拔尖人才申报难度较大的课题,要求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学校重点课题或中心课题的研究,要求青年教师侧重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校已承担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二项,市级课题五项。针对课题研究,学校除加强平时的督导检查外,每学期一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兑现奖惩。当然,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重在推广科研成果,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上我们的做法是:(1)总结推广一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或在教研会上由教研组长宣读,或用《教学简报》形式下发给全校。(2)每年十月份,组织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一是由一批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打破年级、学科界线,组织听、评课活动,展示教研教改成果,二是请家长进学校随时听课,向社会展示,同时也是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3)通过教学常规和师徒“结对子”活动推广教研成果,使广大教师教学水平水断提高,教研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增强。
二、夯实常规,向严格管理要质量
(一)加强制度建设在规范管理上做文章
不可否认,原企业子弟学校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大锅饭”现象严重,往往对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校内部管理也较为松弛,教师敬业竞争意识不太强。20xx年转制以来,校支部一班人从长计议,认真分析企业划转学校与社会学校的根本差距,提出“平稳过渡——迅速接轨——创新超越”三步的战略思路。首先从建章立制人手,立足一个“全”字,着眼一个“实”字,突出一个“严”字,逐步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所谓“全”,就是在制度种类、条款上,力求做到涵盖面广,渗透到工作每个环节。目前教学方面已制定出台了“集体备课”、“教研教改”、“教学奖惩”、教师任用、班级管理等五大规章制度。所谓“实”,就是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保证每条内容实在管用,便于操作。而“严”,就是要求制度出台后,全体教师严格按规矩办事,用制度自觉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秉公办事、严格把关。
(二)加强过程管理在常规落实上下功夫
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我校非常注重过程,在落实上下大气力。
1、抓教学计划的制定。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盲目无序,学校每学期要求教务处、教科室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教研计划下发至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习,然后各组据此迅速制定年级组计划、教研、备课组计划和教师个人计划,要求把学期教学任务分为几个阶段,落实到每个月、每个周,学校组织人员对计划进行认真检查,不合格的重新修订,分管年级的校领导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各组长及全体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任务。
2、抓集体备课的落实。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为保证备课质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一次,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据本班教学实际再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和作业布置等内容,尤其是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借鉴江苏东庐中学经验,集体撰写讲学稿。讲学稿既是学案,也是教案的补充,既可指导学生预习,也可充当学生练习,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教务处、年级组每周检查一次,学校每学期评比一次优秀教案和讲学稿,以此保证备课质量的提高。
3、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制定下发《中教学规范十条》,其中一条要求教师必须提前5分钟候课,同时要求教师上课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三主原则。教要生动,学要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上,也有所变化。学校要求做到“两看”:一看学生兴趣激发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没有(即眼、手、心动了没有);二看老师营造了学习情境没有,拨动了学生兴奋点没有,教师课堂上有应变能力没有。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探究活动的设计者、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克服过去“初一满堂问,初二满堂灌,初三满堂练,公开课满堂声、光、电”的现象。
4、及时反馈抓批改。
教师的讲授固然重要,但知识的落实还要练习。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精选,针对性要强,注重典型性、规律性,且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发放,要全批全改,少数可重点批改,面批面改。批改形式可教师集体批改,可学生互改,但要有批改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正,学生也备有专门的改错本。对批改情况,备课组每周检查一次,学校每月检查一次,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严重的要追究失误责任。
5、抓好检测过“四关”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在于落实。为保证学生所学知识落实到实处,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把好“两关”即课时关、篇章关。文科要求一课一练,理科要求一节一练,教师及时批改,学生及时校正;备课组负责把好单元关,每单元一检测;年级组把好阶段关,每过一阶段,年级组安排检测一次;了解前一阶段学生学习情况;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把好整个学段关。大型检测或考试,学校要求统一命题,统一改卷,流水作业,由年级组、教务处统分。考试结束后分年级召开质量分析会,由备课组长写出高质量“质量分析”报告,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失误,拟定下一阶段整改措施,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学法指导在培养习惯上动脑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此,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构建学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一是构建学生课堂主动学习模式。它适应于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其结构是:科学预习超前定向——专心听讲解难破疑——主动参与有所发现——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及时复习反馈校正。二是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它适应以自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引导目标定向一一教师指导尝试自学——教师辅导质疑解难——教师启发归纳总结——教师监督自测自评——教师帮助补缺达标。课外自主学习模式是复习运用模式,其结构是:尝试回顾一一阅读补漏一一疏理归纳——练习巩固——迁移运用——综合自测。为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上学习模式,我们通过开设学法指导课或利用班会进行学法指导,或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和学习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有耕耘必有收获”,几年来,由于我校办学思想明确,决策科学,教师培训措施得力,教学管理扎实到位,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四优”成果评选中,我校教师频频获奖;学校初中部获市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比武竞赛团体一等奖。两年来,我校教师在省、市级教研室、教科所所组织的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中有200多篇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达51余篇。学校也被市教育局授予:“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