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上的讲话发言演讲2023(精选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日子,在中秋和国庆双节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义乌第二中学建校三十周年校庆文艺晚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教育局对学校三十周年校庆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校师生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各位来宾、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三十年来,义乌二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追时代的步伐,飞速发展,成绩裴然,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科学的管理模式,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一直坚持外塑形象,内铸素质,争创特色,敢超一流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校为本的发展观,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学校形成了形成了教育、教学、教科研全面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彰显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特色;创建了“人本化”的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涌现出了一大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进取创新、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优秀教师;培育出了一届又一届勤奋苦学、自强不息、求真创新、奋发有为的莘莘学子,相继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三十年的创业史,三十年的育人史,通过本次校庆活动,义乌二中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取得的成就,广泛地联络校友,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有效开发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今后的发展。借此机会,我谨向为义乌二中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教师们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及校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铭记过去,续写辉煌,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年华,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中加强修养,在求索中锻炼品格,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实现服务家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理想。期望社会各界、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关注义乌二中的发展,进一步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为义乌二中的发展、为我市的教育事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衷心祝愿义乌二中以本次校庆为新的起点,永攀高峰敢争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现代化教育理念,探索高效的管理机制,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动力,更好地传承三十年办学经验,乘势而上,继往开来,把义乌二中学建成一所质量高、底蕴厚、特色显的优质名校。
最后,衷心祝愿各级领导、各位来宾校友、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事业成功!祝校庆晚会圆满成功!
1938年,倭寇肆虐,风雨潇潇,宜都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振奋民族精神,凭着几间草屋,几十个桌凳,外加一腔热血,创办了我们这所学校,真可谓生于忧患。68年风风雨雨,68年薪火相传;68年励精图治,68年沧海桑田。如今宜都一中已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并且作为荆楚名校正昂首阔步向全国示范性高中的目标迈进。今天能够有幸见证一中的辉煌与成就,我们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
回首走过的岁月,体味前辈创业的艰难,我们发现,全体一中人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挥洒在这片热土上,竟是那样的无怨无悔,那样的豪气冲天。在这个优秀的群体中,有一群人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他们来自异土他乡,却扎根于一中。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如来自黄冈张文斌老师,五六十年代,一个月23斤半的饭票,自己的温饱就够呛,张老师还常常省些下来,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工作上他不怕累、不怕苦、刻苦钻研,为穷人的孩子能够跳出农门,他呕心沥血,常常挑灯工作到深夜。张老师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8年,饱经折磨的他,平反后,把一中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爱校如家,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都奉献给了一中。直到现在张老还依然心系一中。
张老师这些前辈们都一一从我们的视线离去,但是,他们那种精神却依然在这里传承。
来自五峰的汪文平老师,_年进入一中,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因为夫妻两地分居,汪老师不能跟其他的班主任一样,回家之后享受家庭的温暖,反而,还要笨手笨脚地照顾8岁的儿子。记得有一次,汪老师查寝后回家,儿子已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一支铅笔。小孩子太困了,没有人照顾竟就这样睡着了。当孩子被叫醒的时候,他揉揉双眼,委屈地说:“爸爸,我们回五峰吧。”顿时,一颗坚强的心为之一酸,汪老师哽的说不出话来。换了任何一位父母,面对此情此景又当如何呢?
汪老师只是一个代表,在一中还有许多来自外地的同仁,他们和汪老师一样,把本该给儿女的爱奉献给学生,把本该给与家庭的呵护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本该留给自己休闲的时间奉献给了一中。他们隐忍着工作的辛酸,深埋着对家人的愧疚,以一颗忠贞的心,无怨无悔地奉献在一中这片热土之上。他们身上那种情怀让人感动,那种精神让人敬佩,那种信念让人义无反顾。
最后,请允许我向所有来自异乡的同事们说声“谢谢”,感谢你们为一中所做的贡献和牺牲,感谢你们家人对一中教育的支持!你们辛苦了,你们是一中的脊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在这个秋高气爽、菊香肆溢的十月里,我们迎来了崇文十周年的校庆。“十”这个字,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本就有着特殊的含义,像过生日什么的,总是逢十而大摆筵席。十、二十、三十这些数字不仅仅意味着前一个阶段的结束,又可看作是新一段历程的开始,颇有圆满而蕴重生之意。十周年,是崇文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十年梦想,十年成长。回想20_年10月的崇文,刚离开胜利妈妈的庇护,开始蹒跚学步。校舍都还未修缮完毕,却将迎来第一批新生。老师们一起清扫楼道,一起除草,怀着对新班级教育的信念,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这里播种下每个人的殷殷期望。再看今日崇文,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和谐校园众多的荣誉肯定、梦想实现的背后,成长的印迹清晰可见。
十年拼搏,十年发展。在崇文老师的眼里,没有职业只有事业,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十年间,老师队伍得到了迅速的成长。特级老师X名,小学中学高级老师X名,小学高级老师X名。区、市级教坛新秀X、X名,市教改之星X名,这一连串的数字,印证了崇文的强大师资实力,而年轻化的年龄分布结构,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崇文师资队伍的巨大发展潜力。
十年沉淀,十年绽放。崇文是全国第一所为小班化而建设的学校,这同时也是她诞生的原因。本着新班级教育的理念,我们实践着自己的承诺与宗旨。十年间,数不清的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在这里举行,这不仅让区、市、省内的老师领略了崇文人的风采,也让不少国内外的教育考查团体见证了崇文开放、大气的魅力。崇文尚德的校训记于每个崇文人的心间,并于言行中流淌于校园内外。
十载教育弄潮头,再立潮头写春秋。十年间,我们见证了党的十六、十七、的召开,目睹了20_奥运会在北京的精彩上演,感受着社会的变革。这一路上,崇文从未放慢她的脚步,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站立于前。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我们将把目标锁定于打造“_X”之上,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崇文能有今日的发展,在此,要感谢各位领导与同仁对崇文的支持与厚爱,是你们的关注一直鼓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当然,特别要感谢崇文的家庭成员们,十年的风雨同舟,十年的同心协力,十年的用心付出,再多的溢美之词也无法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就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相信崇文的明天会更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
在菊黄枫红、红梅争艳的美好季节,我们乘着党的_大东风,本着“弘文励教、联络校友、共商大计、促进发展”的宗旨,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学校二十周年华诞庆典。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南雄一中于1982年正式诞生了。20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南雄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可喜变化。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日趋成熟。20年来,学校始终围绕上级领导要求我们“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办学”的办学标准,遵循“弘文励教,志存高远”的校训,不断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开拓进龋我们的老师始终勤教善教、甘为人梯;我们的学子始终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保证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届届相传,从而使我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日趋成熟,良好的校风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发展特长”的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发展特长”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努力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才,终于走出一条成功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之路。20年来,学校高考成绩年胜一年,为各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类优秀人才;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尤其是学校田径队被社会誉为“粤北学校体育的雄鹰”,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称赞。这几年,学校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广东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韶关市教育改革先进单位”等几十个集体荣誉称号,初步构建了“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管理制度为保障、以改革促发展、突出学生个性、保证学生全面成才”的教育模式。学校不但办出了声誉,而且办出了特色。
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首先是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现在学校共有180多位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有四十多人。到目前,共有57名教师获得国家、盛市先进个人称号,有11个教研课题出成果,教师素质的加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其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学校从原来仅有的2幢教学楼、2幢宿舍楼,已发展到如今的3幢教学楼,1幢科学馆,1幢综合楼,4幢学生宿舍楼和功能完善、近千平方米的学生餐厅,以及高标准配置的电脑室、语音室等一大批教育教学设备;再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学校面积已发展到8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是南雄较有特色的“园林色单位”和理想的求学场所。
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党的_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全面汲取我们20年的办学精华,做到扬己之长,谋快速发展之道,进一步把学校办大、办强,为南雄的教育发展再立新功。为此,我们将把这次校庆作为学校新的起点,乘着_大的东风,贯彻“__”重要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开拓进龋通过在制度上完善、管理上创新,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进一步拓宽集资办学渠道,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通过进行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具备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力争早日把我校办成一所“学生追求、家长信赖、社会追崇”的省一级学校,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无愧于天地;喜今朝宏图绘就,我们更豪情满怀。我们相信,在“__”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南雄人民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最后,祝各位领导、来宾、校友、师生员工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事业有成、万事胜意!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_中学80届的毕业生,很荣幸作为校友代表在这里发言。
往事如歌,岁月如诗,回顾当年在_中学求学的历程,我们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恩师的教诲犹在耳边,好友的拳拳之心永不忘怀。如今,我们当中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或运筹政坛,建功立业;或在商海打拼,财源广进;或身居平凡,默默奉献。饮水思源,感恩社会,回报母校,造福家乡,作为校友,当母校呼唤我们,我们应该责无旁贷,为母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30周年庆典,既是母校30年发展历程的全面展示,也是母校迈向新起点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希望母校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此,我也衷心地希望各位同学胸怀远大理想,立足艰苦奋斗,加强品德修炼,坚持勤奋好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希望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_中学,推动_中学教育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
最后,祝愿我们的母校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事业腾达,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秋高云淡、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我们欢聚一堂,满怀着百年奥运梦圆华夏、神舟七号畅游寰宇的喜悦之情,隆重举行华北电力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出席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我校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兄弟单位和海内外各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校友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1958年,为适应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华北电力大学诞生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三个专业的师生整体并入我校,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并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同年,学校在北京原校址创办了北京研究生部,成为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院校,并在1981年,成为实施学位条例后全国首批获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95年9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_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组建了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20_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河北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保定部分按校区管理,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五十年峥嵘岁月,五十年薪火传承。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创业史。在困难和曲折面前,几代华电人不退缩、不放弃,始终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困难,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五十年来,学校以服务于我国能源电力事业为己任,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广大校友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努力进取,勤奋工作,许多人已成为杰出的社会精英和各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五十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历届领导班子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紧密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华北电力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判断形势,认真把握机遇,科学描绘发展蓝图,走出了一条规模与质量并重,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兴校之路。
建设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始终是华电人的奋斗目标。学校科学制定“_”规划,确定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_4人,研究生6276人,专任教师由935人增加到1610人,校园占地由860亩扩展到1609亩,校园建筑面积从40万平方米增加到1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由4亿多元增加到21亿元。
特色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发展是华北电力大学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不断凝练并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带动学校整体的跨越。
学校根据世界能源电力发展的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大力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能源安全、能源节约与有效利用等领域的学科建设,着力打造和深化学科特色。20_年组建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使学校成为国内能够培养核电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五所高校之一;20_年创建国内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_年,学校先后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我校“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热能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若干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课题,并力争列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20_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我校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博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年来新生入学成绩持续上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工程”,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参与国家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体系。“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研究课题542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4项,国家三大检索论文总量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科研经费由20_年不足20_万元上升到20_年的2.4亿元。学校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与电力行业科技合作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与国内十几家电力、煤炭、电信、装备制造大型企业组建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共建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20_年,学校的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校庆前夕,大学与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签约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河北省保定市政府进行全面合作,积极助推“北京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和“保定·中国电谷”建设,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海外4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举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承担了多期国际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开展了多类型、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传统的浓缩和历史文化的积淀,集中体现了大学办学的理念,治学、治校的态度和育人的氛围。华北电力大学半个世纪办学所积累的重要财富在于华电的办学理念和华电精神。
五十年来,“办一所负责任大学”是学校遵循的办学理念,“办一所负责任大学”就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这既体现了华电人秉承的一种价值标准,也是学校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对社会作出的庄重承诺。这种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管理者和每一个教职员工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也贯穿于学校治学治校的校风、学风之中。
五十年来,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华电50年的历程是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创业史,华电的每一个成就与辉煌都承载着华电人“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意志和品质,华电精神已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任重而道远。面对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推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等已成为社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课题,对于以能源电力学科为特色的华北电力大学,这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事业中我们理应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
今天的华北电力大学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50年的积淀,50年的发展,几代人的辛勤与汗水铸就了今日的成就与辉煌,为明天学校的腾飞插上了强劲的翅膀。
五十年华电尚年轻,其薪火传承必将一站比一站更加灿烂。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华电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