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冬至广播稿(3篇)

我们的节日冬至广播稿(精选3篇)

我们的节日冬至广播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12班的何。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回归传统节,冬至大如年》。大家了解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在这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日子位列其中。地理课上,我们知道了冬至这天,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昨天是12月22日,就是我国24节气中的冬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已测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民间有种说法,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测未来的天气:冬至阴天,来年春旱;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如今过了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同学们,不知道以往每年的冬至日你们是怎么过的呢?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我们江南地区,吃汤圆、吃米团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是啊,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只要我们牢记最可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如今,我们不能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追逐潮流并无厚非,但那些传统的我们也不该忘记。漫步校园,让我们静静地感受冬至的气息!我们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更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0xx年。

最后祝全校老师和同学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了

我们的节日冬至广播稿 篇2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所以又称这天为“长至”。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馄饨夏至面”,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这天要吃馄饨或者水饺。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饺儿”谐音“胶耳”。临沂、邹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邹城蒸饽饽,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以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以象征团圆。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变。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学生放假,民谣说“冬至大似年”,所以旧时利津、夏津等地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济南、济阳、福山等地,官府庆贺如同春节,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片。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叫做“消寒会”,画“消寒图”。邹城则画九九图,同时亲朋之间互相赠送御寒用具,农家儿童则做“拿寨”、“打瓦”的游戏,少年开始学武术,叫做“看冬”,但是没有拜贺的习惯。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临沂民间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焚于墓前,尔后添土。莒县则祀祖于祠堂,仪式十分隆重。崂山县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一天叫“鬼冬”,摆供祭祖,吃水饺;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临沂、历城、临朐等地的妇女,习惯回娘家,庆云、无棣从这天开始窖菜,妇女开始做针线。邹城开始筑地窖、织席和纺线。日照民间传说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云迎日落,则来年大吉。即墨民间根据冬至日期在当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来预测当年冬天的寒暖,民谣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冻死鬼。”

我们的节日冬至广播稿 篇3

施: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李: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施:同学们,老师们,你们还记得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吗?

李:相信大家一定记得,本期红领巾广播,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

施:我是5(1)中队的李志瑛,我是五(一)中队的施黎霄,本次广播,由我们两位共同为您主持,希望您能喜欢。

冬至的来历

李:我很激动,我们第一次在红领巾广播站相遇。

施:我很高兴,我们第一次相聚在这美好的时刻。

施:今天是12月21日。

李:哦,那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施:当然知道,今天是冬至节呀!

李: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冬至节吧。

施:好啊!

李:我先来问问你,你知道冬至节的来历吗?

施:以前不是很清楚,这次准备红领巾广播稿时,我和老师一起查阅了资料,终于有些了解了。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而南半球在冬至日,白昼全年最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李:哦,冬至节原来是这样来的,谢谢你,乐儿!据我了解,我国的这些传统节日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施:是啊,那你现在能不能就给大家讲讲这冬至节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李:好啊,不过,我们先放松一下,听听下面这首节气歌。

(播放儿歌中的节气歌)

冬至的风俗习惯

施:老师们,同学们,一首《节气歌》之后,继续我们精彩的内容。

李: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冬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冬至节与众多的节日一样也有很多食俗的,俗语说“冬令进补,明年打虎”,由于正值隆冬时节,冬至吃的食品,以进补为主,有顺阳助阳的象征意义。以食治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令美食,如冬至要吃饺子、馄饨、吃汤圆、年糕、赤豆粥、吃冬至肉,如羊肉、狗肉、腊肉,吃冬至团等。

施:这些食俗也都有很多民间的传说和由来。我给大家讲讲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吧。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施:你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不过,我还了解到了一些跟冬至节有着密切关系的内容。那就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下面和大家一起来分分享。(播放《九九歌》)

冬至诗歌

李:老师们,同学们,讲起冬至,我们还搜集了有关冬至的诗句呢!下面就由我们俩为大家朗诵几首吧! (播放背景纯音乐)

施:《邯郸冬至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诗。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李:下面为大家介绍大诗人杜甫写的诗《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保健

李: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冬至来临后,特别要做好保暖工作。

施: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李: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施: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李: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结束

李: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施:希望我们本次的播音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李:让我们在另一首节气歌中结束我们本次的播音。

合: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