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合集3篇

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精选3篇)

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1

一、团队课

本周内的团队课,主题百花齐放,大部分辅导员能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上团队课,有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学生会检查细则、仪表等等,辅导员也比较重视团队课,有的班级播放了班级风采展示,让学生正视自己,郭青竹老师向雷锋学习,教育学生不忘英雄,真不愧是一个“用心”做辅导员工作的老教师。蔡君梅老师让学生写了关于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并在班级进行展示。牛英老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行为规范。

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班级应该多了解少先队知识

2、队会课上应要求学生唱队歌。

3、少数班级没有写队会主题标题。

4、有两个班级的班主任迟到

二、卫生

总体来说,卫生情况比较好,公共卫生区的卫生比班级的卫生好,班级卫生保持的不好,在课间操抽查的过程中,地面有垃圾,有的班级的椅子、凳子比较乱,门比较脏,特别是门槛。而有的班级卫生特别好,检查时,地面没有垃圾,干净整洁,这与老师平常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自己的坚持是分不开。

三、监督岗

能按时到位的班级有四年级3个班,六年级三个班,七(2)班,特别表扬四(2)班的监督岗,能够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敢于不文明现象说“不”,在此,请各位老师们仔细阅读少先队共青团下发的检查细则,如果监督岗不及时到位,不履行监督职责要进行扣分。

四、课间操

每个班级都能按照规定的行走路线,快速到位,能认真做操,但是学生没有精神面貌,没有把操做到位,希望班主任老师多要求,多规范。

五、公物管理

公物管理是我们这些期做得最好的一项工作,谢谢各位班主任老师的辛勤付出。

六、红领巾广播站

本周内,少先队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积极投稿,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用今天我所见的一件事来结尾,放学我去食堂吃饭,在去的路上,看到一个班的班干部要求其它同学排队回宿舍,刚开始,同学们都按照这个班干部的要求走,走到半路,突然一个女孩大声说“,老师要你管了吗?”其它同学也开始随声附和,最后,大家一散而开,各自走各自的。这个小小的事例告诉我:如果老师不要求学生排队走,学生也就不会按要求去排队走。同样,德育常规工作,如果我们德育处不检查,那么老师们也不会要求学生做值日等工作,所以,我们要把德育常规这项工作反复做,重复做,坚持做,加大检查力度!

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2

理化初级中学陈会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各学科教学实施德育渗透。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必须了解:

一、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三、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信息和内容。教师针对教材进行挖掘利用。列入备课必须环节之中。

2、教师自身学识和教学风范对学生的影响。大到教师治学的严谨性,规范性,远大志向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小到仪表形象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3、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文科类重点是传承中华美德、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等方面,对于理科类重点是从科学探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4、开展学科活动。我校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广泛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艺术节活动、辩论会、演讲、“唱响红歌”合唱比赛等。

5、德育渗透工作与德育科研紧密结合。在德育科研工作中,将课题:传承中华美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研究与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探索,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和多篇优秀论文。进一步促进了德育渗透的有效实施。

6、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即,将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观念转变为既教书更要育人!特别是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行为要求,包括组织教学环节、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为人处世的方法、文明礼仪的示范等。

7、加强对广大教师师德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佳春中学教师仪表规范要求》,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开展师德演讲会,评选师德先进等活动,8、要求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经验。目前,我校已有多篇文章在各科教育学会上获奖。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道德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的培养。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在教学之中来实现的。

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篇3

把学生当作“有眼,有耳,有头脑”的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主动参与与多元价值分析选择中,培养起真正内化的、稳定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德育内容可信度高,贴近学生实际,以适应学生的认知为前提。

一、内容小巧、切入合理。

德育工作,要注重加强对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特点的研究,关注学生心理需要,逐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人性上的觉醒,为形成长期稳定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必备前提。

二、主体参与、实效突出。

道德是发自个人的良心、是自觉自愿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道德的伦理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如果不直接参与体味,那么便缺乏主动思考、讨论和自主选择的空间。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必然导致德育的实效性缺乏。

每节德育课,提前一周通知学生要讨论的主题。由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对主题进行辨析,并揭示其内涵与预示行为的必然性。

三、形式灵活、生动活泼。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不一定有固定的路子与模式,尤其是德育工作,它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灵活性更不言而喻。除注意不同心理特点、不同道德层次、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外,我更注重德育形式的灵活。

我班的德育课,有辨析会、讲演比赛、道德评议、又有实话实说、答学生问等形式。有次考试前夕,我班利用德育课举行了一个“抄袭的滋味”实话实说,把抄袭者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层次深入,深入细致。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其中即需要点滴的滋润,又必须有较深层次的理性提高。如在放假回来的第一个星期,进行了第一次道德讲座,题目是:纪律是自由的保证。我提到:“正是限制了个别学生的绝对自由才保证了大家的自由,设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共纪律,那么你想学习时,别人大吵大嚷无休止的戏笑玩耍……请问你的自由何在?因此,国家法律是必要的,也是威严的。那么《中学生守则》何偿不是为了保证学生自由而制定的呢……”让学生由平时的最基本的行为观念,上升到做人的准则,从内心完成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学生的道德习惯,这样才能产生长期的、稳定的道德行为。

五、目标明确、放眼未来。

今天的孩子是将来社会中各种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各种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道德教育理应追求道德人生最高境界的达成,理应以实现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为己任。

总之,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确立长远的德育目标,想到现在对孩子的培养是为了他们30岁以后的生存,是为了将来国家的振兴,这是德育的真谛与归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