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正能力传习新时代(通用23篇)
“虽然我的党龄只有两年,但我无上光荣,我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也时刻想着摘掉贫困的帽子,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走向致富路……”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新寺村党员陈生金被评为全县“贫困党员脱贫先进”,说出这句话时,他眼里噙满激动的泪水,30岁出头的他正一步一个脚印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陈生金的家庭是因为其父亲患有脉管炎被截肢无劳力,母亲多病而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在自己努力脱贫的过程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幸福的初心,并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0xx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早日实现脱贫愿望,他借贷5万元创业资金,在自家办了一个小型养猪场,由于勤劳和懂养殖技术,短短5个多月获利近万元,20xx年底,陈生金家稳定脱贫。今年,他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修建了140平方米的猪棚,增加养殖规模,又养了40多头猪,并不断学习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主动向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享养猪技术和经验,带动他们发展产业。“等这批生猪出栏后,我还要扩大规模,发展现代化绿色养殖,并多带领因年龄等问题,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名共产党员的‘洪荒之力’”。
湟源县申中乡庙沟脑村党员王贵安因儿子生病,家里无劳动力,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挑起了村里种苗繁育项目牵头人的重任,组织带领全体贫困户顺利完成了年度育苗项目,并在自己承担的护林员工作中忠于职守,勤于履职,为全体党员树立了标杆,向村民展示了合格党员的良好形象,在全村脱贫攻坚事业中成为村“两委”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的重要帮手。
王贵安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后,他仍坚持老党员就要做好表率率先垂范的理念,克服年纪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困难,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闲暇时间总是走门串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村里的党员和群众宣讲“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党的惠农政策,提振大家的精神,牢牢把脱贫攻坚重任挑在肩上、放在心里,切实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里的群众都说:“把王贵安评为先进大家都举双手赞同!”
和平乡茶曲村党员魏玲患有心脏病、肾囊肿等多种疾病,20xx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带领村里的贫困妇女在松树苗圃里除草务工。“我20xx年就已经脱贫了,但做为一名农村妇女党员,自己脱贫了不能忘记村里的姐妹,以前我是村妇联主任,现在我是脱贫先进,今后我会更加努力。”
在湟源县像王贵安、陈生金、魏玲这样的贫困党员还有很多。为此,今年庆“七一”表彰大会上,湟源县对陈生金、王贵安、魏玲等6名全县“贫困党员脱贫先进”进行了表彰。激励全县贫困党员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带头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增强带头脱贫的意识,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再到“带头脱贫”的转变,从而让每一名贫困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成为一面面鲜红的旗帜。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最北部的团结村,村民们对这句话理解颇为深刻。近些年,若没有基层党组织引领,很难想象这个村子能从一片荒滩发展成如今的模样。
1996年,在政府组织下,一些群众开始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宁夏南部山区搬出,在离城市更近、地势更平坦的镇北堡镇一片荒滩上建设新家园,随着聚居群众逐渐增多,当地形成数个村庄,团结村就是其中一个。
“大家搬到这里,就为过上好日子,可白手起家哪有那么容易?一些人受不了苦,又搬回了老家,留下的人也来自不同县区,彼此之间不熟悉,人心不容易拢到一起,日子过得艰难。”团结村村民杨德明说。
这种情况下,村党支部的作用显现出来。通过召集村民学政策、绘前景、拉家常,发动党员入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党支部凝聚力逐渐增强。同时,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张生明利用从外地学回的经验,带领村民种植枸杞,种植面积最大时达5000亩左右,村民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近年来,在团结村谋求进一步发展时,西夏区加强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强化、提升基层党组织人才配备和战斗力,资金、政策同步往农村倾斜,并引导农村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功能党小组+党员致富能手+农户”等产业化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推进农村发展。团结村党支部副书记田兴明说:“有了指导和支持,我们也敢更加放开手脚干事。这几年,村里的合作社壮大了,还依据产业发展环节建立了种植、统防统治、采摘、灌水等9个特色功能党小组,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强化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田虎是团结村的一名党员,也是村里主抓灌水工作的功能党小组成员,如今一到田间灌溉的时节,田虎和其他党小组成员就要统一组织村民灌水。“以前村民各灌各的地,方法不科学,既浪费了水资源,还加重了土壤盐碱化程度,现在由我们统一协调、指导村民科学用水,使农业生产更加节水、高效。”田虎说。
除了指导村民灌水,团结村各个功能党小组还带领村民进行科学剪枝、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标准化程度提高使枸杞质量明显提升,枸杞成熟后,村里合作社统一组织枸杞的采摘、加工和销售,确保好枸杞卖出好价钱。
此外,团结村党支部还以“党带群、先带后、富带贫”的方式,组织村里36户富裕家庭和40户贫困户结对,共同致富。团结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1996年的1000元左右增加到如今的13000多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西夏区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朱林说:“团结村的发展是西夏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现在各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充分,乡村发展动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就是要让党员成为产业技术先锋,通过技术带动产业发展推动脱贫,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沈世红所在的葛坪村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现有5名党员,其中3名是种植凉粉草的技术骨干。
“党员技术骨干不仅要带头种,还要指导他人种,及时提醒防虫、防旱、施肥等,并且要解决村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有时还要直接到现场调查指导。”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巫景阳说。
今年上半年,沈世红在种植凉粉草的田里发现了虫害,赶忙向合作社党支部求助。“巫景阳接到电话就立即赶到我家地里,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会诊,敲定了治疗方案和施用农药品种。”沈世红说。
时下,一垄垄绿油油的凉粉草覆盖着葛坪村的大片土地。从远处看,集中连片的凉粉草基地俨然成了深山里的一道景观。
在南雄市珠玑镇角湾村,养蜂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村里成立了方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上半年,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有多年养蜂经验的老党员刘志煌成了合作社养蜂的技术先锋。
角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江山养蜂数量从最初的两箱增长到如今的29箱,今年光蜂蜜就卖了1万多元。“有刘志煌当技术指导员,就不怕蜂群出问题。还跟他学会了查箱、割蜜、防虫害。”郭江山说。
据了解,南雄市在全市省定贫困村的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了党支部,各支部要求党员亮身份、做表率,鼓励党员发挥所长,通过技术引领和市场开拓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党支部是合作社的坚强战斗堡垒,扶贫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更好推进产业落地见效,更好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南雄市扶贫办主任朱慧说。
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漏泉村,苍翠满目,葱茏黛绿。景色如此优美,但渑池县公安局原副局长段素雷刚来村里时,却无心欣赏。20xx年,段素雷被任命为渑池县张村镇漏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当他扛着铺盖卷进村时,漏泉村的“软弱涣散”让他始料不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村内的重大事项、收支账目情况几乎从未公开过……
段素雷一头扎进村子,不到1个月就走遍了漏泉村的每个角落。通过走访,段素雷对症下药:抓党建,促脱贫,并推举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的党员进入基层党组织。如今的漏泉村变了样:班子强了,人心齐了,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昔日贫困村,如今成了致富“聚宝盆”。
漏泉村的嬗变,是渑池县抓党建、促脱贫、兴乡村的一个缩影。在渑池,软弱落后村实行“一村一策”:党政部门进“软”村、经济部门进“穷”村、政法部门进“乱”村、涉农科技部门进“产业”村,对症施策。基层党建的加强,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更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努力。渑池县1.7万名党员佩戴党徽,让群众盯着看、跟着干。“党员身份亮出来,便于随时接受监督,严格要求自己。”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说,“广大党员服务群众,不能只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全县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机关党组织联系贫困村和脱贫任务较重的村,机关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促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促进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渑池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世林说。县直单位的139个党支部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87个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机关党员干部与43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据统计,“双联双促”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4万余次,发展花椒10万亩、辣椒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办好事实事1.1万余件。
一年前,郑西高铁渑池南站因建设需要,要拆迁果园乡赵庄村部分房屋。“我是党员,先拆我家的。”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法军站起来大声说,“将来大路修通了,产业兴起了,还是咱们得实惠,咱要算大账,不能算小账。”
党员做的好,群众跟着跑。不到10天时间,赵庄村完成了近200亩压煤搬迁征地任务,拆除43户140多间房屋。如今,8条宽40米的主干道形成“四横四纵”城区道路网,经济技术、社会管理创新等10余个服务中心项目拔地而起;商贸城、新型农民社区稳步推进,学校、卫生院一应俱全……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作支撑,是制约贫困村摆脱贫困的一大瓶颈,渑池县努力提高农村党支部谋划、促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推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其中,段村乡南岭村采用“党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漏泉村成立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33户群众150余亩土地,带领群众高标准培育丹参种苗153亩。“在合作社干,挣着工资还分红。”刚刚脱贫的漏泉村村民王建华兴奋地说,“种了几十年地,咱也当上了股东。”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以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全面、系统、整体构建机制衔接、互联互动、开放融合、资源共享的党建共同体,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水平。
抓住组织领导这个“关键”,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合力。尧都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深刻把握城市基层党建的系统性、开放性、整体性特点,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系统设计,突出通盘布局,狠抓督查落实,形成了上下左右联动、条块齐抓共管、各方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
抓住支部建设这个“线头”,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根基。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交叉互动的领域,党支部是党组织的基本单元,抓住了党支部,就抓住了基层党建的“根”和“本”。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紧支部建设这个城市基层党建的“线头”,强化强基固本思想,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推动工作重心和资源力量下沉支部。
抓住街道社区这个“主轴”,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尧都现有街道10个、社区84个。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处于承上启下、联结各方的枢纽位置。尧都区坚持以街道社区为“主轴”,不断改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功能,贯通融合各领域党的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抓住新兴领域这个“焦点”,扩大城市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尧都区聚焦新兴领域,发挥楼宇、商圈的区域统筹和资源整合功能,着力抓组建、扩覆盖,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90个、社会组织党组织62个,织密组织网格,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抓住共驻共建这个“路径”,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建立驻辖区单位党组织报到制度、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双向沟通服务制度等6项制度,把加强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各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重点帮扶、优势互补,把街道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统揽起来,促进基层党建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改变,引领和助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抓住服务群众这个“根本”,密切城市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服务实效,通过优质服务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社会和谐。路东党工委三元社区成立了8大类24支“爱心服务队”,常年为社区群众义务提供就业信息、法律咨询、义务巡逻等志愿服务。车站街党工委建设社区创办的“老年活动中心”“蒲公英书屋”“萤火虫志愿队”,水塔街党工委龙潭社区创办的“家庭邻里节”等,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由厦门市委文明办、厦门广电集团共同主办,思明区委文明办承办,大型户外实景录播活动《移风易俗大家谈——幸福在思明》在滨海街道成功举行。(巴新功 林泽贵 摄影)
“移风易俗新气象,弘扬时代新风尚,不铺张来不攀比,抵制陈规和陋习……”一段朗朗上口的快板表演拉开了活动序幕。
7月26日下午,大型户外实景录播活动《移风易俗大家谈——幸福在思明》,在被誉为“中国最浪漫的婚纱摄影村”的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溪头下举行。
为更好地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思明区融合打造宣传引领平台,倡导婚事简办、树立新型消费等观念,引导广大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嫁观,自觉践行婚俗新风。思明区对全区各街道及社区的民俗日开展了摸底调查,摸清民俗日时间、数量、类型,完善思明区民俗日台账,目前全区10个街道民俗日37个。全区成立98支“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队”,充分发挥社区两委、老年协会、宗亲联谊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婚丧喜庆、民俗日等“关键日子”来临前,“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队”,开展入户宣传劝导,注重事前引导,规范婚丧喜庆、民俗活动办理流程、标准要求,推动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让“除陋习、树新风”成为居民的共识。
同时,全区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的“五进”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册以及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重要意义,提升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思明区的这些做法,用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小庄的话说,就是“提前定‘闹钟’,‘关键日子’临近,‘闹钟’一响,就入户进行劝导”。
以滨海街道黄厝社区为例,社区通过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村民互相影响、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等多种形式,现在社区村民举办婚礼不仅采用更节俭经济的方式,且有热心村民主持自导自演,不仅让婚礼氛围更加浓厚,还增进了村民间的感情,已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今年上半年,思明区在继续完善民俗日台账的基础上,更是集中开展了“民俗日祭拜供品攀比浪费、鞭炮扰民问题”“民间红白事宜和民俗活动大操大办问题”“企业家奢侈浪费、斗富比阔问题”“孩子升学、生日庆典等讲排场、慕虚荣、比阔气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巧立名目收礼敛财问题”“清明祭扫攀比虚荣、大搞封建迷信问题”“文化市场低俗、庸俗化问题”7个项目整治。
与此同时,区纪委监委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时间节点,制定纠正“四风”监督检查方案,派出10余个检查组,检查街道、社区以及“偏远散”、基层所站的部分单位,重点检查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以及严查“四风”问题。今年来,累计开展监督检查35次,共收集问题举报2件次,问题线索1条。
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思明区注重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企业家等“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
“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严格遵守六个不准……我将率先垂范,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作出应有贡献……”思明区7000余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作了庄重承诺。思明区工商联(商会)更是向全区民营企业家发出了《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倡议书》,开展行业引导,倡导企业家带头移风易俗,把精力和资金用在捐资助学、济困帮扶等慈善公益事业,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事实上,早在20xx年年初,思明区就出台《关于进一步严肃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纪律管理办法》,率先对党员干部及其子女婚嫁行为进行约束,并建立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以标杆作用全面引领清新淳朴的社会风气。近日,思明区制定《思明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办法》,进一步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厉行勤俭节约进行了制度性规范。
“移风易俗,咱们老百姓才是最大受益者。”思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其实大家心里都想着‘减负’,只是怕别人请了自己没请,抛不开情面。我们就相当于架起一把梯子,让大家一起走下来。”如今,专项整治不仅实现了移风易俗,还潜移默化地把很多居民从酒桌、牌局转移到了球场、图书馆,思明的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渐入佳境。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四亮一评”活动,通过亮职责、亮承诺、亮实绩、亮作风、民主评议等五项措施,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亮职责。在办公场所开设岗位监督栏、放置工作职责卡、公开职责清单,把职责亮在干部眼前、亮到干部心中,督促干部牢记必须做什么、清楚应该怎么做。为每位党员干部设置党员桌卡,要求其佩戴党员徽章,鼓励党员干部亮身份,带头讲责任比担当。
亮承诺。围绕各部门各单位职责职能和承办事项,从办理条件、标准、流程、时限、反馈等方面向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做出承诺,并在政务公开栏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干部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担当意识。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把承诺兑现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引导干部以真抓实干、爱拼敢赢的担当赢得群众满意。
亮实绩。建立干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实行日登记、周汇报、月评比、季考评,把工作实绩晒到网上、亮到群众面前,督促干部对标找差距,努力争先创优。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狮子型”干部评选等活动,加大勇担当善作为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营造“学赶帮超”浓烈氛围,引导干部立足岗位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
亮作风。开展“正风肃纪镇村行”活动,对于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履职、履职不到位等不担当慢作为之风坚决查处纠正,警醒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开展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立规正风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守纪律讲规矩、转作风树新风,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和清正廉洁的形象积极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对干部的担当作为情况与效果开展民主评议。把领导点评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把定向测评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增强评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依据评议结果对干部个人进行考核评先和表彰奖励。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部分企业业主、行风监督员、第三方中介结构、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等,对机关作风建设、行政审批事项办理、项目建设服务等问题进行明察暗访和评议评价,开展调查核实,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加大问责查处力度。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物资部党委始终坚持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从各党支部和党员的特点出发,创新构建起“一条主线、四项机制、两大平台”为核心的“一四二”特色工作模式,以党建工作新成效开启转型发展新动能。
紧扣“一条主线”,明责实抓见成效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是确保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物资部党委围绕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主业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按党委、党支部两级责任主体,编印发布“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清单”“党委委员‘一岗双责’清单”“党支部书记支部党建‘第一责任人’清单”以及“部门行政领导‘一岗双责’清单”等五个党建责任清单,细化、量化党建工作各项任务,明确时限进度和标准要求,为各级各类责任主体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供工作指引。制作党委委员学习工作“七合一”手册,涵盖中心组集中学习记录、补课记录、个人自学记录、讲党课活动记录、参加年度民主生活会记录、联系基层工作记录、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记录等七部分内容,切实把党建责任可视化、表格化,使责任落实易操作,责任考核易执行。
构建“四项机制”,强基固本筑堡垒
构建以“理论学习”为主体、“对标调研+实践锻炼+典型带动”为支撑的学习机制,持续抓思想建设。以“要点上墙”“一图读懂”“掌上课堂”等形式,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学懂弄通做实。编印发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应知应会“易本通”和“口袋书”,有效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问题。策划开展“瞻仰革命圣地强党性,争做合格党员促发展”“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等活动,将学习课堂延伸至红色教育基地,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构建以“方式新、内容全、标准严、效果实”为特色的检查机制,持续补薄弱环节。党委书记每季度带队逐一对各支部党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与交流指导,现场“对症下药”,开出“诊断书”,明确后续整改要求。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检查方式,既布置具体要求,又交流工作经验,逐步解决支部在抓党建工作上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方式方法问题和工作内容问题。
构建以“年度部署、月度沟通、季度点评、半年总结”为轴线的交流机制,持续促工作提升。按照“年度管目标、月度管常规、季度管重点、半年管进度”的原则,构建形成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的常态化机制,通过专题研讨会、现场会等方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广新经验。
构建以“定量与定性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与运用并重”的考评机制,持续强作用发挥。从优化评价内容、拓展评价主体、完善评价方式和强化结果运用等方面入手,科学设置党支部考核评价指标,建立起“4+1”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单位全面绩效考核体系中,实现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
搭建“两大平台”严管厚爱增活力
搭建创先争优平台,激发党员业绩领航、走在前列。创新开设“共产党员先锋工程”项目,以“项目融入中心,突出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深度融合;目标瞄准中心,聚焦完成急、难、险、重、新任务;措施紧扣中心,确保年度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为原则,创新搭建党员先锋示范岗、项目攻关团队、党员政策宣讲团等7项党建活动平台,激发党员破解难题的干劲和潜能,确保了多项“急难险重新”任务的圆满完成。
搭建规范管理平台,引领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推行“党员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改变以往党员考核“重定性轻定量、重结果轻过程、重评价轻运用”的“固有模式”。通过采取党员自评、支部考评、群众测评、激励加分的360度测评方式,逐步实现党员考核评价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党内组织生活由“平淡型”向“严肃型”转变,党员身份意识由“弱化型”向“强化型”转变。
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脏村,村“两委”干部丧失公信力,党员队伍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群众对村里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参与,发展建设长期垫底。
20xx年8月,返乡党员胡显建当选光明村支部书记后,从制度建设入手,打出了一套制度管人管事“组合拳”——通过“规范八条”优化党支部基础制度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四项制度规范组织生活,重申发展党员“六项制度”加强队伍源头管理,推动“三务公开”到组、财经纪律和党风廉政责任到人,引导村“两委”干部带头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党员曾玉彬感慨道:“为严格‘三会一课’,村里实行党员参会‘亮牌’制度,事先固定党员座位,谁没参会一目了然,谁无故缺席就警告,警告一次亮黄牌、警告两次亮红牌还要在全村公示,谁丢得起这人?这样一来,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荣誉感、责任感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干起工作卖力多了。”
制度化有力推动了支部建设规范化,而支部规范化建设带来的成效更是显著。短短几年时间,光明村党支部从原来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一跃变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村里也先后收获了“三美”市级示范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等荣誉。
以制度化促进规范化,光明村只是成都实施支部“五基本三建成”整体提升行动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党支部“五基本三建成”整体提升行动,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把健全落实基本制度贯穿于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过程,着力把支部建设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
为规范支部设置、健全组织体系,成都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通知》;为细化明确基层党组织任期,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提醒督促机制的通知》;为加强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费工作的通知》;为强化党员意识、树立良好形象,印发《关于规范党员佩戴党员徽章有关事宜的通知》……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成都在优化支部建设制度体系上不断完善。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为严格制度执行,成都不断压紧压实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要求,以落实基本制度、规范支部工作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强基本队伍。以党章为根本、以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制发《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等“1+N”“蓉城先锋”基层党务工作规范系列手册,形成支部工作集束型操作指南,仅《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就印发3万余册,实现了全市所有党支部书记人手一册,进一步加强对党费收缴、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指导。
金桂社区是邛崃市文君街道下辖城市社区,党员人数多、分布散、流动快。为提升支部凝聚力,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完善形成了“6+X”固定党日制度,统筹开展学习研讨、纪念追悼、志愿服务、议事决策、扶贫帮困和支部组织生活,社区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社区党员对‘固定党日’很满意,每到重大节庆,市里还会明确主题和形式,现在连在外务工的党员一说参加支部活动,都愿意请假回来,支部空前团结,工作起色明显……”金桂社区党委书记田广军自豪地说道。
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成都在全市基层党支部中普遍建立每月“固定党日”制度,定活动时间,破解支部组织生活“时间难保证”“计划性不强”等问题;定活动内容,破解支部组织生活“庸俗化”“搞变通”等问题;定配套制度,破解支部组织生活“推动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等问题,将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成都坚持强化制度导向,夯实基本保障,真心实意重视基层、真金白银投入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待遇保障水平和党建经费保障水平。自20xx年启动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投入财政资金25.5亿元,完成了1200余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制定《成都市党群服务中心基本规范》,突出社会服务、党群活动、学习交流、宣传展示等功能,逐步实现了对村(社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专业市场、机关国企、“两新”组织党建阵地的全覆盖。
徐州市泉山区王陵街道按照新时代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效促进了该街道以打造区核心为发展定位的各项事业融合发展。
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该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就近管理的原则,在9个社区建立楼道党支部54个、党小组135个,有效增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瑞银大厦、徐州宝润实业集团等“两新”组织,并选配好党组织书记。为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在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地成立了临时党组织,使基层党建与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把党旗插在项目上,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
构建“区域化”联盟,打造党建工作新格局。该街道将辖区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金融类企业等纳入区域党建工作中,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整合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大型公益性活动,夯实载体,丰富内容,提升吸引力。构建教育、媒体、金融证券、医药四大联盟,形成了社区公共设施联建、志愿服务联动、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的工作新格局。
深化“大党委”建设,放大党建聚合效应。不断深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推动党建带纪律监督、工会、团委、妇联和关工委建设。大力推进行业系统党建,推动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完善居民自治机制,加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党建,全面推行网格党建。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开展党建工作研究与交流,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争取支援,形成共建、共商、共享、共管新格局。
创建“红色地标”,提高党建工作生命力。该街道建设“红融”党员文化活动中心,并在多社区打造党建活动新阵地。完善议事会、恳谈会等制度,引导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辖区居民有序参与,推动党组织与民政、城管等网格“多网合一”。坚持党建带群建社建,拓展街道社区党组织区域统筹协调,成为服务群众的“好帮手”“朋友圈”,切实让党建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为提高党建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一环。
开设红色课堂,夯实党建工作根基。该街道打造开放式党员学习点,深挖红色资源,讲好典型人物故事。组建“夕阳红”宣讲队,深入楼栋讲好中国好人宋光迎、孝老爱亲模范张云等先进人物事迹。开展“民生月谈”,开设红色课堂,请辖区中国好人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请王杰部队军官讲王杰的故事,通过红色课堂引导党员群众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将其自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今年以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探索构建“精准选派、精准管理、精准发力、精准奖惩”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驻村干部履职尽责活力,为20xx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提供有效人力保障。
精准选派确保“能干”。在全县推行“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选派机制和贫困村根据发展需要挑选驻村干部的择人机制,实现因村定人、因需择人“双向”选择。今年,全县共选派1486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其中,把114名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党建后进村、489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薄弱村、287名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突出村,做到精准选派、上阵能干。
精准管理确保“实干”。推行“线上+线下”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发“印江驻村”微信服务管理平台,对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工作动态等实行全天候、全方位远程动态监管。线下”推进17个乡镇(街道)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加强对驻村干部的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和管理服务。出台《驻村干部“四个划转”管理办法》《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干部召回管理办法》,强化对驻村干部的精准管理、考核和评估。
精准发力确保“会干”。明确第一书记为所驻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统揽本村脱贫攻坚一切事务。开设驻村干部业务提升专题培训班,根据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适时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按季度开展驻村工作业绩比拼“擂台赛”,根据排名评选“骏马”和“蜗牛”两个类别,运用到驻村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中,推动形成“人人发力、个个尽力”驻村工作氛围。
精准激励确保“愿干”。出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办法》,整合1000万元资金建设村小食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小澡堂“五小”工程,为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消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实行经济补贴和政治待遇优先机制,对驻村干部按每天55元的标准核发生活补助、每月报销2次往返交通费、每年开展1次体检,具有1年以上驻村工作经历的干部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市不断完善激励乡镇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机制,着力打好政治、待遇、工作三张“组合牌”,努力让乡镇干部干事创业有盼头、有激情、有闯劲,让广大乡镇干部以饱满的精气神融入到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
打好“组织激励牌”,让乡镇干部有盼头。突出政治标准,严格执行《文山市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科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和《文山市乡镇党委书记年度考核评价办法》,以年考为基础、日访为辅助、实绩为重点,持续推动乡镇干部能上能下,结合市乡换届、机构改革、巡察整改、督查调研、专项审计等工作,深入脱贫战场、项目实地、矛盾突出区,零距离、有原则、多层次的看干部在平时工作的业绩、识干部在重大事件的担当、听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口碑、评干部在“八小时内外”的作风。对长期在艰苦岗位、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乡镇干部提拔重用,逐步形成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干事创业氛围。
打好“待遇保障牌”,让乡镇干部有激情。全面落实乡镇岗位补贴、政法津贴、纪检津贴等待遇保障政策,努力营造安身、安心、安业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村(社区)干部薪酬动态增长机制,全面激发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落实驻村干部待遇,要求驻村干部与原单位职工福利待遇相同,给予驻村干部相应的经费保障和生活补助,并为驻村干部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真正让驻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实。
打好“工作支持牌”,让乡镇干部有闯劲。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大力开展基层生态大清扫活动,对在推动重点工作中大胆履职、大力推进出现工作失误的乡镇领导干部实行容错免责,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乡镇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和纪律惩戒,让基层干部“敢为、愿为、能为”底气越发充足。强化乡镇工作力量,文山市择优从市属超编机关选派64名优秀机关干部充实到空编乡镇,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100支376人,使基层执政基础不断夯实,让乡镇干部更有闯劲。
河北省乐亭县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采取强化中心组示范学、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学、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引导学、理论骨干专家开展专题研究深化学、媒体宣传辐射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理论学习覆盖面,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在抓好党员干部学习上下功夫。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和省委制定的《实施办法》,坚持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制定20xx年度中心组专题学习安排,坚持每月推荐学习专题和学习篇目,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必修课,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其深入领会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内涵,努力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实际行动带动党员干部全面学、深入学。同时,创新学习方式,探索建立集“听、讲、议、看”一体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模式,其中,“听”就是网上网下听专家辅导讲座,“讲”就是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轮流讲党课,“议”就是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看”就是集中收看专家辅导录像、党性教育专题片,并到先进地区实地学习考察,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在抓好青少年学习上下功夫。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作为全县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邀请离退休老党员、文化志愿者联合学校教师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授课宣讲220余场次,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乐亭英才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巡学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更多的国家大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深入学习弘扬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风范,引导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在抓好全社会学习上下功夫。组织举办理论学习大讲堂,巩固基层宣讲阵地。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城市文化广场、企业文化俱乐部等文化阵地和全县57个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站,组织理论宣讲辅导员、基层义务宣教员,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与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全会精神宣讲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广泛组织开展“我最喜爱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和关键词”微党课宣讲比赛、“基层宣教员大喇叭宣讲”等活动,推动理论学习全覆盖,增进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统筹利用乐亭县广播电视台、“乐亭发布”微信平台、乐亭文明网等媒体,发布全县学习动态及典型宣传报道,全面反映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精神风貌,进一步浓厚了舆论宣传氛围。
近年来,江苏金湖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全域旅游等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旗帜越鲜明、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群众越幸福”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红色元素让绿色生态底色靓起来。把党建元素嵌入全域旅游,组建全域旅游工作委员会,开展旅游景区系列党建示范带创建行动,重点打造荷花荡党建融“荷”、白马湖红帆引航、水上森林绿水青杉等党建服务驿站,倡导党员志愿者挂牌服务,党员责任岗模范带动,党员示范店诚信经营。广大党员自发开展风景绿地、绿道“护绿行动”,成立148支“党员护绿小分队”,明确责任岗,划分责任区,打造百里绿色党建“红飘带”。
产业支部让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在全县涉农村居党组织开展“绿色发展好班子”创建活动,带领村民做“绿色生意”,即在绿色产业链上建立126个党支部,推广湖区虾蟹混养、荷藕龙虾套养等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全县生态种养面积近20万亩,先后带领低收入农户2234户、5747人脱贫致富。
项目党员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之福。先后建立10个“项目党员孵化站”,培育江苏省乡土人才17人,把51名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依托绿色资源建立50个“党代表生态创业点”,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技术支持等服务,共培训低收入劳动力1016人。同时,将家风家规传承、党员志愿服务等党建元素,深度融入黄庄、姜庄、望湖庄等省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近日,浙江嘉善县出台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考察办法,明确政治表现考察内容、考察方式和结果运用,对领导干部开展经常性“体检”,严格“把脉”政治表现情况,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予以调整。
该县聚焦“考什么”,细化政治表现评价指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评价体系,做到考察有依据。细化正向评价指标,将政治表现细化为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重点了解干部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把具有一定隐蔽性和复杂性的“软指标”变成可衡量、可评定的“硬杠杠”。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负面现象以及干部政治表现存在的深层问题,制定“发表、传播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妄议中央,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不敢担当、不肯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突发事件面前退缩逃避、敷衍推诿”等20条反向评价指标,使干部政治表现的“底线”更加清晰。
聚焦“怎么考”,该县建立健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干部政治表现考察方式,做到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确保全面辩证、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政治表现。每年开展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全覆盖集中回访考察,通过与干部谈心谈话,听取多方面意见特别是知情人意见,开展政治表现正反向测评等各种方式,把听其言和观其行结合起来,多方印证、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表现。出台《“三重”(重点工作、重要项目、重大事件)一线工作专项跟踪考察办法》,采取“实地察、主体评、专题询”的“三维甄别法”,对参与“三重”一线工作的干部进行专项跟踪考察,做到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特别是从关键时刻、重大关头的表现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表现情况。
该县聚焦“如何用”,强化政治表现结果运用,“该吃药的吃药,该打针的打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做到考察有实效。设立政治表现评价指数,综合考察组意见、政治表现测评、县委组织部综合分析研判,确定干部政治表现评价指数。根据评价指数高低,评定干部政治表现评价等次。对评价等次为一般的,取消年度评先评优、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资格;对政治表现评价等次为较差的,视情采取交流、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免职等措施予以调整,已列为考察对象的,取消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资格;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对考察中发现干部在政治表现方面有不良反映的,及时采取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督促干部引以为戒、抓好整改,防止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山东临沂有两大名片,一张是“软名片”:沂蒙精神,这是临沂人的精神象征;一张是“硬名片”:临沂商城,这是老区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近日,记者踏访老区,在临沂商城核心区临沂市兰山区深深地感受到,两张名片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40年来,临沂商城紧随改革开放步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成就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市场神话。以沂蒙精神为内核的红色基因功不可没,“党旗红 市场旺”的党建品牌为市场振兴燃起旺火。
“我最愿意跑临沂,我们趁装卸货的工夫在党群服务中心休息、学习,跑了全国这么多地方,这里感觉最温馨。”在顺和集团的天源国际物流园,来自河南的驾驶员王海涛说。
顺和集团党委有3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211名党员、6000余名物流从业人员。去年底,集团在物流园区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结合现代物流的新特点,打造了驾驶员驿站、物流人之家、创客空间,为驾驶员、物流出资人等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物流创新提供动力。中心还设置了党员接待、法律、交通、招商、投诉、物业等服务窗口,提供一条龙服务。
“党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坚定跟党走”是沂蒙精神的根本所在。兰山区积极从沂蒙精神中汲取力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
为了让党组织更好地为市场服务,兰山区加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一区域一中心”的要求,搭建10分钟服务圈,设立了16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顺和、华丰、兰田等市场支柱集团,依据党群工作需要,纷纷打造活动亮点。
在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中,党员经营户忙着生意,有一些党员不知道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找不到党建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而在兰山区,“市场开到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大市场建立党支部,小市场联合建立党支部,通过采取“建、联、挂”等形式,临沂商城共设置党委6个、党总支20个、市场党支部118个,把2700余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党组织实现商城全覆盖。支部班子成员随时在市场巡查,遇到难题随时上门解答。
“换季时服装压货多,党支部主动给我培训电商知识,用网络直播卖衣服减少库存。现在上午搞批发,下午做直播,直播销量快赶上传统渠道批发量。”在华丰国际服装城,40多岁的顾召远玩起了手机直播,经营的T恤衫在网上火了起来。
4A级旅游景区华丰国际服装城是临沂商城的发源地,市场所属的西关社区在全市第一个成立村级党总支。面对电商冲击,华丰运用“市场+电商+自主品牌”模式,发动党员商户和大户带头,合力搭建了“依天下”网上分销平台,同时借助天猫等平台培育出一批自己的电商大户。
“市场党组织和经营户是鱼水关系。党组织服务得好,凝聚力就更强,市场转型就越能形成合力,市场发展就越快。”西关社区党委副书记方君华说。
有专家指出,兰山市场的成长就是沂蒙精神借势改革开放不断发力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部党群关系的教科书。20xx年7月开馆的临沂商城党性教育基地,就以临沂五代市场转型升级的历程,对这一理念进行了生动呈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目前,该基地被评为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核心教学点,共接待全国各地培训班530多个,共培训13500多人次,“沂蒙红商”被注册为党建品牌。
李官镇是农业大镇,利用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域环境,引进建设了花卉交易市场。但苦于缺少产品支撑,周边花卉种植户只有十几户,分布散乱,园区周边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致富项目要旺,基层党员带头“先行先试”。根据花卉种植镇域分布,石屯、寨外、寨里、南官庄4村种植户党员和金民花卉园区党员整合组建“花卉种植”临时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的支持,吸引周边47户农户“改粮为花”,辐射种植面积460余亩,打造花卉经济核心基地。
连日来,记者多次与绥化市有关负责同志座谈,多数受访者表示:“教学互动,学用相长,形式活、内容新,解渴、管用,这样的‘学习会’我们爱参加!”
“市委常委会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前半小时集中学习,是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和省委实施办法,针对以往学习形式相对单一、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等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探索。”绥化市委主要负责人清醒而又冷静:现在才刚刚实施一年多,一些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创新会前学习方法
“组织常委会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有的慢慢就流于形式,效果也不是很好。”绥化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委常委会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制度,20xx年初,新一届绥化市委提出“做学习型干部、建学习型班子”。市委常委会一班人达成共识:我们就是要按照关于大兴学习之风的重要要求,做全市党员干部学习的模范。
怎么破解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的矛盾?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市委提出:能不能在常委会和中心组学习前半小时集中进行学习?每次一个主题,由一名干部领学,做中心发言,大家讨论。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精选主题导读、观看视频短片、开展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
“这个逼出来的会前‘学习法’,现在已成为绥化各级党委的自觉行动。”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市委常委会和市理论学习中心组已组织“学习会”34次,列席人数1300多人次。这种学习模式,还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党委全面铺开,并向市直各部门党委(党组)延伸。
蹚出来的“三微法”
“学习难在坚持、贵在有恒。”绥化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建议,“政府工作具体琐碎,突发性事件多,‘学习会’在较短时间内,内容能不能更丰富、具体些?学习形式能不能更灵活、生动、更接地气些?”
20xx年1月,中共第四届绥化市委第一次常委会形成共识,会前“学习会”的“三微法”应运而生:坚持精学,开展“微学习”;坚持精讲,开设“微课堂”;坚持精研,开辟“微论坛”。
“三微学习法”一出,全市各级党组织学习氛围浓厚。“微学习”突出精学,注重全面性、及时性。按照市委常委会分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寒地黑土之都”的推进,他们组织市人大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进行“三微”学习,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拿出来一份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决策做参考。“微课堂”突出精讲,注重知识性、实用性,主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17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窗口服务单位,简化规范窗口服务内容和流程,实行“最多跑一次”等制度,提高了窗口服务效率和质量。“微论坛”突出精研,注重针对性、时效性,把握问题导向和实践取向,主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市委认真征求政协委员的意见,精准定位发力,将松花江肇东68公里江段作为全市“田园养生之地”的主区域,以国际视野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已经引进投资1060亿元,打造国际版的都市田园创新示范区。
学出来的“精气神”
“学习会”之所以吸引党员干部参加,主要是学习内容广泛多样,形式更生动活泼,使严肃的学习更妙趣横生。去年9月29日,围绕建设特色小镇这个主题,“学习会”首先播放了浙江等地典型经验的视频短片,接着一位副市长解读领学,形式直观新颖,内容简洁丰富。第三天下午,市农委党组“学习会”专题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大家找差距,谋发展。“学习会”一直开到近6点,会场椅子不够,有的同志就搬个凳子坐在门口听了一下午!
“现在我对‘学而后知不足,干而后知力不逮’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具体负责组织“学习会”的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其实组织者和主讲人首先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学习法”促进了每名参学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工作、带着难题研究、带着成果交流,真正做到了教学互动,学用相长。
“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大有学问、大有潜力,我们真是要好好向公务车队的同志们学习。”听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车队长介绍服务平台“五个统一、五个一律、三个集中、三个奖励”等具体措施时,市财政局长主要负责人感慨,“如何保民生、保基本,如何聚好财、理好财,我们财政局还有很大的潜力,任重而道远呀!”
美丽乡村留乡愁
“镇政府知道我们喜欢跳广场舞,就给我们建了宽敞的广场、百姓舞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村庄的新标志。”双山村妇代会主任李海艳说。记者了解到,突泉镇把挖掘利用乡村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统筹考虑各村屯的区域特点、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尊重民意,统筹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依托辽金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禀赋和地方小戏等文化遗产,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精心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记住乡愁,留住记忆。东镇村驻村第一书记范悦朋说:“你看我们村口的公示栏,上头有我们村规划的方案和立体图,充分征求大家伙儿的意见,让美丽乡村成了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吃葡萄来突泉,突泉葡萄数新生”,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不只是葡萄种植,“城郊村蔬菜”“溪柳村紫皮蒜”“三联村粉条”和“永胜村肉羊”等农副产品都已经成为兴安盟的明星品牌。突泉镇以特色引领现代农业,以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采取政府引导、协会帮忙、群众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潜力,打造品牌,促农增收。目前全镇已有三分之二的村建立“一村一品”产业。采取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依托品味突泉电商平台注册了“双山农家小店”等25个销售网店,设立了25个电商服务站点,将笨鸡蛋、紫皮蒜、大金苗小米、手工绣花拖鞋等产品进行线上销售。
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周永德介绍说:“我们新生村葡萄产业园区目前选取了26个暖棚作为脱贫攻坚产业园,收益后为贫困户分红,已经带动了121户贫困户致富增收。”记者了解到,目前突泉镇为全镇贫困人口发放产业升级贷款1615.4万元,为贫困户安排护林岗位83个、公益保洁岗位45个。
乡村也要讲颜值
平坦的乡间小路,整齐划一的院墙,明亮的路灯,新农村的美景让人忘记了过去的脏乱差。通过“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群众投劳投资、社会力量参与、金融贷款等多渠道撬动资金杠杆,突泉镇大力实施村屯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着力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软硬件建设水平。党员干部对村屯进行分区划片,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各村均配备专职保洁员,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观,村民的生活习惯也悄然发生变化,村民从“要我整洁”变为“我要整洁”,成为村屯环境卫生的坚定“守护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仅突泉镇就已硬化街道11.7万延长米,改造院墙47.2万延长米,安装路灯356基,改造危房8948户。全镇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7%,广播电视、有线宽带、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62.5亩、三北防护林2451.5亩。各村建起了长效保洁机制,美丽乡村“颜值”日渐提升。
党群干群和谐曲
刚吃完午饭的前进村驻村第一书记徐丽华拿出手机,打开“突泉镇前进村党群心连心”微信群,把一条名为《突泉县城乡低保审查评定工作规程》的链接转发到了群里。不到一分钟,微信群里的村民便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对于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徐丽华耐心地解答。“有了微信群可方便了,不用打电话,也不用去村部咨询,家里有啥困难就在群里说,村里的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就能看见。”贫困户刘艳玲说,前不久家里养的一头毛驴生了病,她赶紧在群里联系了徐书记,上午刚刚说完,下午徐书记帮忙联系的兽医就到了家里。
“为了及时公开党务、村务,拉近干群关系,加强村民治理,县里实施‘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让群众第一时间知晓重点政策。同时,大量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对症下药地开展工作,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突泉镇党委书记李福生说。
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干在前,群众的素质和热情也要提上来。突泉镇在各村建起“农民夜校”,组织各类农业科技人才走进村屯、走进田间地头,把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村民身边,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能力。前进村党支部书记马书慧说:“近期我们正在开展‘扶贫一线好声音’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提升农民致富理念。”
突泉镇积极致力于选树致富典型工作,在贫困户身边树起一批学习标杆。评选“突泉好人”“脱贫致富带头人”“好公婆好儿媳”,共评选出“文明户”30户,“美丽庭院户”41户,评选出致富带头人刘志成等11人,“好媳妇好公婆”齐玉玲等19人,“突泉好人”全会江等38人。除此之外,各村还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规定,张贴在醒目位置,要求全体村民认真学习。通过多载体联动、全方位推进,提高村民素养。
为更好地发现培养年轻干部,今年年初,济南出台《关于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训跟踪培养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实在、实干、实绩”为导向,梯次实施以“理论武装、专业培训、实践锻炼、考察评价、择优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递进培训、跟踪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将作为各级各部门选配干部的重要来源。
补短板
很多干部知识更新跟不上发展,专业能力有所欠缺
济南市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济南市年轻干部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总量基数少,学历层次低,专业背景与岗位职能不符、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岗位需要。“干部队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能力不强、年轻干部阅历浅等短板。”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刚说,对此,济南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训、跟踪培养计划,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干事创业、一专多能的人才,重点面向45岁以下市管干部、40岁以下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中层干部、35岁以下其他干部进行公开选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一贯表现好、具有培养前途,这是递进培训班选择学员的标准。
如何把真正优秀的年轻干部精准选调上来?为此,济南市委组织部按照“单位推荐、开展比选、集中面谈”的程序,参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评估”结果,综合单位推荐意见、比选情况和集中面谈成绩确定学员人选。
在第一期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训经济金融班,有9名街镇的书记、主任(镇长)原本不在递进培训之列,是通过“后评估”选拔上来的。“以前侧重于单位推荐,递进培训选调学员是全方位发现,不让人才埋没。”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张强介绍,首期递进培训班开设了经济金融和规划建设两个专业班。
具体培训中,以实践为方向,培训内容与城市发展任务紧密对接,围绕党政综合、经济金融、规划建设、社会治理、科教文卫、农业农村等6个专业培训方向,分层次、分类别,旨在发现、使用和储备一批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的优秀年轻干部。
促交流
不同层级干部共同培训,突出理论性、实效性、专业性
刚入学时,经济金融专业班的班长王芳发现,班里既有“90后”也有“70后”,既有副局级干部也有科级干部,“和以往中青班学员构成情况明显不同,这个班打破了同级别干部组班的传统模式。”济南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张勇说。
首期递进培训班,济南市委组织部选调了67名市直部门和县区优秀处级干部,7名市管干部,并选调了15名优秀科级干部。“干部教育必须着眼于今后5到20xx年乃至更长时期事业发展需要。选调不同层级的干部进培训班,有利于相互带动、共同成长。”张勇表示。
据张勇介绍,如今,样样都会、门门不精的杂家型干部短板愈发明显,需要进一步学深学透;“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的专家型干部,在实践中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但综合能力也有提升空间。为此,递进培训班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理论武装”“专业培训”两大重点。“在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倾听资本论导读等马列经典的讲解……”这是王震在毕业典礼上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时,提到培训班加强“理论武装”时的情景。
为了突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专业性,让学员学起来“解渴”、实践中“管用”,根据济南发展需求和干部实际情况,专业培训由市委党校和异地高校共同承担。记者在规划建设专业班的授课计划上看到,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绿色建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群众信访、应急管理等各方面。
“假如工业园区突然发生化学品爆炸事故,领导干部怎样紧急决策?”这样的情景模拟,在培训中多次出现。“紧急赶赴现场,将指挥部建在一线。”一位学员回答,确定人员有无伤亡;爆炸造成的污染是否会危及人体健康;及时向社会通报情况……每一次情景模拟课,每位学员都要给出自己的答案。
重实用
围绕现实需求研究本地课题,“双导师”指导学员调研锻炼
传统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干部知识能力的提升容易流于纸面。为了补好干部阅历浅、实践经验不足这个短板,济南递进培训将实践调研课题研究贯穿培训始终。据介绍,首期培训每个专业班分别设置4个课题小组,各小组从济南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确定的课题库中选择课题。
“这些课题都是围绕济南现实需求确定的。”张强介绍,比如经济金融班的课题,突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要求、招商引资与投融资运作、金融创新与监管等方向。
培训期间,济南要求每个课题小组都进行专项学习和实地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小组和个人须撰写研究报告。张勇说,培训期间,两个班深入重点企业、园区和县区基层调研合计40余次,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最真实情况。
课题研究中,济南创新设置了“双导师”制,由市委党校的“跟班导师”对小组及个人的研究课题进行日常指导;由承担异地培训任务的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组成“校外导师”,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参与课题评审。在导师指导下,学员均完成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最终形成90多篇课题成果,并分别结集成册,部分课题成果将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作用。
据张强介绍,党校学习、专业培训告一段落后,学员将进入岗位实践阶段,结合年度干部挂职计划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部分人员挂职锻炼,让教育培训和岗位历练更加扎实。
昨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西城法院“开放式党建”工作模式。西城法院通过“开放式党建”,推进机关党建与社会党建有机融合,借助社会资源化解纠纷。
在西城法院办公楼三层,法庭旁边藏着一间特殊的小屋,暖色调的沙发、窗帘,可爱的玩偶,排放整齐的相框,处处透着温馨。这是西城法院的家事纠纷调解室。这个温暖的“家”,既是调解纠纷的场所,也是西城法院与共建党组织开展对接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来自北京市老龄委、西城区妇联、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调解,依靠多方力量合力化解纠纷,共同推进“让爱回家”。
一对结婚六年的小夫妻,妻子因丈夫的家暴行为向西城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经过仔细了解,法官发现家暴的原因是夫妻二人生育了一个脑瘫孩子,从此矛盾不断。
西城法院家事案件庭党支部把这一案件列入了和区妇联党支部共同开展的“多方联手 让爱回家”开放式党建项目,在第二次开庭之前,由区妇联、社区安排党员入户拜访夫妻俩,为二人进行心理疏导,夫妻二人的矛盾得到初步缓解。法官趁热打铁,又组织夫妻俩在妇联、社区党员的陪同下,再次来到家事纠纷调解室,让丈夫认识到了实施家庭暴力的错误。看到丈夫真心悔过,妻子当面撤回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也不要求离婚了。
案子解决了,可法官还惦记着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于是在与区妇联的党员联席会议上提出,希望妇联工作人员能定期进行回访。区妇联回访时发现患儿符合政府救济条件,于是协同西城法院、残联等相关部门为患儿办理了残疾证,使这个家庭获得了政府的经济补助。
据西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介绍,家事纠纷调解室通过“开放式党建”,为家事纠纷调解引入了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了法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辐射。同时,西城法院还在金融、互联网、医疗、物业等诉讼高发领域与相关外部党组织建立常态化的共建关系,以此为依托进行业务深度对接。
西城法院还将设在院内的全国法院首家司法指导中心作为“开放式党建”的重要平台,由优秀党员法官进行日常轮值,定期为来院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对接、纠纷调解引导、司法教育培训,帮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直接对接法律援助机构、接受群众咨询,引导联系专业调解组织,建立起一支由党员法官组成的结构层次多元、业务覆盖广泛的普法讲师团,面向辖区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普通群众讲授司法制度、诉讼程序和纠纷处理等知识。自20xx年12月成立至今共举办“司法大讲堂”110余场,累计受训9000余人次。
今年以来,湖北省丹江口市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工作,通过分类建档、积分管理、考核奖惩等措施,加强党员履职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服务动力、挖掘了争优潜力、激发了组织活力。
建档立卡,把党员“分”出来。丹江口市在4个市直单位分别开展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以党员基础信息为支撑,结合中组部关于党员分类管理的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把党员分为在职党员、生产一线党员、离退休党员三大类,1224名机关党员被细分到不同的党员类型群体,并按类别分别建立党员电子信息台账。分类建档后,对各类党员分别制定考评管理标准、组织学习教育、开展党内活动。
积分管理,把高低“比”出来。各试点单位根据党员不同行业特点和岗位职责,对党员提出工作业绩、纪律作风等方面具体要求,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完成了相关要求可以加分,违反了禁止性规定则给予相应扣分惩罚。对离退休党员参加公益活动、参加组织生活以及所在单位落实关爱政策情况也统一纳入积分管理。党支部负责党员日常积分统计,建立积分台账,按照“周登记、月通报、季评定”的办法进行量化管理,党员积分情况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通报。党员工作成效的高低和日常表现好坏都通过“积分”高低来衡量。评价党员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增强了党员管理的可操作性,也为党员创先争优明确了方向。
考核奖惩,把活力“激”出来。每季度各党支部对党员积分情况进行一次等次评定,并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党员,作为优先评优的推荐对象,并在学习培训、干部任用等方面给予激励关怀。积分等次较低,被定为不合格的,不得纳入表彰评优对象,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
电子科技大学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学校,爱国奉献、勇于创新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电子科大日前组织一批青年教师骨干赴贵州遵义干部学院学习,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活动期间,学员们集体学习了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除了课堂教学,大家还实地考察遵义会议旧址,参观娄山关大捷战场遗址,在红军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词。
“新时代给了青年知识分子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要立足岗位,着眼国家所需,扎扎实实做研究,干出一番事业。”结业仪式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鲁力的发言引起广泛共鸣。大家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让个人选择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子科大注重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向典型和领军人才学习。近日,电子科大公布了教师最高荣誉“成电立德树人奖”,刘盛纲、李乐民、陈星弼三位院士获得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
这三位院士是电子科大1956年成立时从沿海发达地区来到成都工作的。“60多年来,三位先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具有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电子科大党委教师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是听着这几位院士的故事长大的,他们秉承了传统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让我备受感动。”80后教授、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罗讯深有感触,“他们是真正的大家,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电子科大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将启动“爱国奋斗”主题微话剧大赛、开展“美丽成电 奋斗之美”主题宣传、表彰“成电立德树人奖”等校级荣誉获得者,在全校唱响爱国奋斗主旋律、汇聚建功立业正能量。
当干部能吃亏才会有权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超越标杆不是梦,争当发展急先锋。”河南省唐河县桐河乡吴庄村村支书惠红海这样阐述自己的“施政”理念。
日前,一场支部书记“大比武”在唐河举行。党委“摆擂”、支书“比武”,这是唐河县为了全面激发支部书记队伍干事创业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农村党建工作载体和考评模式的新做法。
“比武”怎么比?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社会稳定等内容,每位支书发表5分钟演讲,并播放由县电视台统一制作的短片,展示当年工作成绩,提出来年工作目标,评委会打分确定名次。
20xx年度“大比武”中,惠红海获得第2名。为了今年夺冠,惠红海刚过完春节就打了“先手牌”:引入大蒜加工、生物肥厂、奶牛场项目,村集体还在这三个项目中入股。惠红海说:“我三上山东,为了引入投资千万元的大蒜加工项目。开始,投资方觉得我官太小,不想跟咱谈。直到我亮出‘王牌’——村两委威信高、战斗力强,千亩大蒜基地可打包票建成,他们才下了决心。看来,党建也是生产力。”
郭滩镇李庄村村支书李怀玉,是20xx年度“大比武”冠军。为了守擂成功,李怀玉20xx年带领群众大干一年,不仅完成了建文化广场、户户通水泥路等10件实事,还推行村两委干部考评和“事不过三”问责机制,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身上。
李怀玉演讲完,立即有支书向他“发难”:你有千亩银杏林,俺有万亩绿水青山,论后劲,你比不过俺。男支书能干成的,俺女支书也能行……
当宣布蝉联冠军时,李怀玉暗下决心:争取三连冠!他说:“不是‘大比武’,我干不了这么狠。得干啊,不干就要落伍。”
当了20xx年村支书的东王集乡李华村的刘明欣,在“比武打擂”前突发高烧,“不行就别上了”“找人代讲也行”,干部群众都劝他。“那不行,我不上场,有人会说我被吓住了,咱丢不起这个人。”凭着一股劲,60岁的刘明欣坚持上台,获得了第13名。
“前几年,乡里想把美丽乡村试点放在俺村,可村里一些破房子占道,清理工作量大,我硬是推掉了。今年,我已几次向乡里请战,不给个美丽乡村项目,我就没法参加‘大比武’了。”刘明欣说。
“从‘推着走’到‘找事干’,‘大比武’激发了支部的内生动力,过去农村工作是乡里一条腿走路,现在是乡村两条腿一起走。”东王集乡乡长张月宁说。
“大比武”还打造了一个村支书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村支书们说,过去,我们的交流圈出不了乡镇,“大比武”让“朋友圏”扩到全县。
桐寨铺新庄村村支书李丰克先发展艾草基地,再引入艾绒加工厂。刘明欣说:“俺村也准备按这个模式来。在李丰克帮助下,全村种了80亩艾草。而同一个乡的邱坡村又来向我学,我们又无偿支援几百棵艾草苗。”
“传统的农村党建工作务虚多、效果单一,‘大比武’就是让党建从村支书这个关键环节实起来,从而发挥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作用。”唐河县委书记李德成说。
“大比武”机制,让村支书们比出成就感、干出收获感,村支书岗位成了对愿在农村干事创业群体有吸引力的“热门岗位”。近3年来,唐河已吸纳40多名在外创业成功的农民回村担任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