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精神文明家园讲话稿范文(3篇)

共创精神文明家园讲话稿范文(精选3篇)

共创精神文明家园讲话稿范文 篇1

白银既有“日出斗金”历史辉煌,作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更有赓续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集中地体现在五个方面:黄河文化是白银文化之根,工矿文化是白银文化之魂,红色文化是白银文化之神,丝路文化是白银文化之脉,民间民俗文化是白银文化之韵。这些特色优势,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部署,结合白银实际,具体工作中要按照“重规划、强基础、兴产业、创品牌”总体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传承发展黄河文化、工矿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和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为抓手,努力把白银建设成为甘肃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为此,要重点把握好“一个根本任务”抓住“一个中心环节”完善“一个体系”建设“六大文化产业基地”打好“五张特色文化牌”。

坚持以文化人、文化立人,把握一个根本任务。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进人文精神培育、文明风尚引导、白银形象塑造工程,把甘肃精神、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白银精神和“爱国、守法、诚信、敬业”陇人品格,内化为全市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富民强市的强大精神动力。

力求在特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民间民俗文化挖掘开发等方面,抓住一个中心环节。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精神文化产品。着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推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特别要着力挖掘“三军大会师”惊天一爆”靖远兵暴”等重大题材,锻造一批精品力作,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软实力。

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一个体系。突出文化惠民。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中心村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20户以下自然村延伸,巩固提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质量;改建扩建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广场、剧场等“三馆两场”实现全面达标;谋划建设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搞好白银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普馆、档案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院五馆两中心”建设。加强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建设会宁红色文化产业园、景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平川休闲文化产业园、白银新天地文化商业示范基地、工矿遗址实景体验基地、黄河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带,建设六大文化产业基地。以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引导各类文化市场主体集聚集群发展,搭建文化产品创研、生产、展示、交易平台,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同时,要加快主题文化公园和公共文化体育工程建设,筹划创办特色文化节会和大型体育赛事,展示白银文化特色,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打好五张特色文化牌。

努力把黄河石林、龙湾村打造成最美最文明的5A级景区和最美的乡村,以黄河石林为代表的黄河文化牌。加快完善配套。并以此为龙头,串联两岸人文、自然景观,建设高品位水上运动和休闲游乐园,精心设计开发农业生态体验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构建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会议服务、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现代农业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规划分布综合服务、矿冶文化博览、矿冶历史文化、科技互动、大爆破纪念等功能区,以国家矿山公园为主体的工矿文化牌。建设矿山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延伸开发体验式探奇、艺术采风、怀旧行、历史剧等创意产品,充实文化经济内涵,让工业遗产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对接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以会宁会师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牌。着力抓好会宁红色文化产业园建设。串联会师旧址景区、长征胜利景园和重要战斗遗址,完善区内红色旅游线路,推动生产要素及相关产业向园区集中,把会宁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景区和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产业聚集区。

加强宣传推介,以大敦煌影视城为核心的影视文化牌。认真总结以往影视剧拍摄的经验。完善提高大敦煌影视城,更好地整合利用黄河石林、大漠绿洲、永泰龟城等资源,努力把景泰打造成在西部有较大影响的影视拍摄基地。

扶持民间艺人、民间戏班传承民间艺术。尤其要依托现有骨干企业,以陶艺、铜艺等为主的民间民俗文化牌。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有机结合。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体验式参与,完善研发、生产、展示、交易平台,建设规模化陶艺、铜艺研发生产基地,不断拉长产业链,努力把白银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陶艺、铜艺等创意产品基地。

共创精神文明家园讲话稿范文 篇2

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暨创建全区卫生园林城市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卫生、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奋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净的魅力中宁,努力争创自治区级卫生园林城市。前面,志荣、明红、玉兰、国顺同志对今年城乡大环境整治、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卫生、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我完全同意;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林业和枸杞产业发展局、宁安镇、舟塔乡分别作了很好的大会发言,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希望大家立说立行、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下面,我再强调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卫生园林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

环境卫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指标越来越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拥有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也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我们中宁依黄河而建、因黄河而兴,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区位优越,历来是贯通东西的旱码头和人流、物流、商流的集散地。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规划管理水平不高,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城乡环境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建设“金岸明珠”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具体行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城乡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首先,加强环境整治、创建卫生园林城市是提升中宁形象,增强县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蓬勃向上的城市形象,对于外来投资者来说是一幅最大最美最真实的广告。这就如同一个人的外观形象和穿着打扮一样,至关重要。如果第一次见面就看到你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谁还会想与你打交道?如果一个城市到处破破烂烂、脏乱不堪,就不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影响,更不会在这个地方居住甚至投资置业。发达地区的经济表明,城市的形象越好,就越能凝聚人心、吸引人气、聚集商气,形成加快发展的“洼地效应”。近年来,一些优势企业都把城市环境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挑剔。就是已经落户我县的隆基公司、锦宁公司等企业也反映中宁居住、消费、休闲、娱乐等环境较差,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不能及时跟进,城市环境不能有效改善,不仅影响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引进,而且势必使我县的对外形象大打折扣,抵消我县在资源、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使我们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失去优势、丧失先机。

第二,加强环境整治、创建卫生园林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刺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仅为46%,而欧美部分国家城市化率达70%左右,差距较大。如果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推算,至少我国还有20xx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目前,就我县而言,全县人均gdp已超过2400美元,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石空工业园、中宁综合物流园、瀛海工业园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以黄河为依托、以县城为核心、以周边园区经济为屏障的城市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按照保守估计,未来5年内县城人口每年将增加近1万人,到20xx年将达到20万。古希措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之所以愿意到城市里来,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如果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环境不改观,城市缺乏吸引力,大量产业工人和农民就不愿转移到城市里,城市经济就不会得到有力的推动和发展,我县城镇化进程、三产服务业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可能无法如期实现。

第三,加强环境整治、创建卫生园林城市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关心城市建设,迫切希望政府能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更为优越、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生活环境。当前,县城一些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中心集镇乱搭乱建、乱倒垃圾、乱泼脏水、乱涂乱画、占道经营现象十分普遍,甚至个别集镇街道还存在当街屠宰现象,血污横流,肮脏不堪,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深恶痛绝。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了30项民生计划,我县也把改善城乡环境作为五项民生行动的内容之一,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因此,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创建自治区卫生园林城市,既是顺应群众愿望的民心工程,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主动参与、全力支持,切实把这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打造金岸明珠城市新形象

当前,加强城乡大环境整治,创建自治区卫生、园林城市的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分解,实施方案也将于会后及时印发。各乡镇、部门、单位要认真按照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同城化发展规划和县委、政府建设“金岸明珠”城市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全力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取得预期实效。

一要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管理。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总纲,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品位和档次。正如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北方的城市大多象是“男性”,宽阔、粗犷,南方的城市多半象“女性”,精巧、秀丽,杭州是大家闺秀,苏州是小家碧玉,南京是侯门诰命,上海是洋场少妇,成都是宝钗初嫁,广州是文君卖酒,武汉是木兰从军,厦门是纯情少女。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极探索,我县产业基地型、交通枢纽型、滨河生态型的城市定位已经明确,《县城总体规划》已经敲定,各乡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也基本完成。建设规划部门要充分结合实际,综合分析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人文及城市发展定位、形态规模等各方面的因素,以营造最优美的自然环境、最舒适的人居环境、最适宜的创业环境为目标,积极学习借鉴区内外成功经验,从修筑一条路、改造一条街、整治一条渠抓起,高起点、高水平做好城乡控制性详规、重点建筑物规划设计工作,对重点区域可聘请全国知名规划机构参与策划设计,力争把县城的每一条街道、第一个角落都设计成精品景点,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严格规划约束,严厉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要高标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的“骨架”,是文明城市的物质支撑。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否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建设、林业和环保部门要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为契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严格按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要求标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县城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及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主体风格相协调、与主要建筑物相匹配,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公共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城市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严格按照统筹城乡的发展要求,把中心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结合起来,与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三农”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在选址规划上动脑筋,在产业配套上做文章,加快推进石空、大战场等特色小城镇、余丁等“塞上农民新居”和舟塔等旧庄点改造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真正使新村有新貌,着力打造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靓丽的农村民居环境,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流动,积极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卫星集镇和中心村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要高品位抓好城乡绿化建设。绿化水平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县城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规划管理滞后,绿化总量小、档次低,与自治区级园林城市差距较大。林业部门要依据县城总体规划,尽快研究编制《县城绿地规划》,严格落实绿地面积,科学配置植物种类,加强绿化工作督导,迅速掀起全县绿化工作新高潮。在规划设计上,要结合街道功能定位,采取一街一景的办法,突出主要树种,注重季节搭配,凸显景致特色;在植物配置上,要多栽乔木,多栽大树,多培育、引进和种植抗旱、耐寒能力强的植物,注意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在空间布局上,不仅要加强公园、广场、道路的绿化,还要加强住宅小区、背街巷道和农村庭院的绿化,不仅要加强平面绿地,还要注重立体绿化,推进拆墙透绿、破硬还绿和见缝插绿步代,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绿化的空间进行绿化建设,不断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着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积极营造城在绿中、路在树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乡生态环境。要把绿化与亮化、美化工程结合起来,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对县城区主要街道、标志性建筑实施亮化改造,同时对路灯、广场照明灯、广告灯箱等亮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修复和更换陈旧、破损灯箱灯具,让县城区的夜景更加绚烂,建设文明靓丽、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四要高水平抓好环境卫生。市容和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最直观的面貌,也是建设文明中宁、宜居中宁的基本要求。要始终把治脏治乱作为这次集中整治活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动员和组织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大搞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要对县城区主次干道和繁华地段进行全面整治,实行全天候保洁,清理野广告,清除路面垃圾和绿化带、果皮箱等卫生死角。要加强对城中村、背街小巷以及城乡结合部的重点整治,根治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现象,实现环境卫生面貌的彻底改观。要认真落实沿街单位门前“三包”制度,加强管理,经常督查,巩固成果,提高县城区环境管理和保洁水平。各乡镇村要统一规划垃圾堆放点或设置垃圾收容器,大力推行垃圾定点投放、村组统一收集、乡镇统一运输、县集中处理制度,充分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