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主题班会精选4篇

中秋节主题班会(精选4篇)

中秋节主题班会 篇1

活动目的: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活动过程:

中队长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中队长: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中队长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队长: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讲。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二、 中秋佳节话月饼

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中队长:你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2、举办月饼宴

中队长: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三、中队辅导员总结

队员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节主题班会 篇2

一. 资料简介: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

[中秋习俗]: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二. 活动建议:

1.跟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

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

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饿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三.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民族传说和中秋节的过节习俗。

2. 通过吃月饼让学生喜爱并记住这个节日。

3. 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一些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三) 活动过程: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

2.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中秋节!

(板书)中秋节的来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传说吗?

师:今年的中秋节准备是怎么过?

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有一点可惜,是吗?好不好?

师: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好不好?

师:过中秋节,我们要吃什么?(月饼)

师:我们不但要吃月饼,还要在吃月饼时听一首好听的歌,也是和中秋、月饼有关的,叫《爷爷为我打月饼》,好吗?但是,在吃之前,我们要先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好东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还是先给别人吃呢?你想给谁吃?

师: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平时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和别人的亲热?(拥抱、握手、敬礼等。学生每说一种,教师就和他示范给同学们看。)

师:现在我们可以下位子去向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我会给大家发月饼、放歌曲。但是,呆会儿音乐一停,我们就要坐回座位。(全班活动,教师同时发月饼,放音乐)

许中秋心愿

师:我们的中秋节快要过完了,最后,让我们来许下一个中秋节的心愿吧,(全班闭上眼睛许愿)谁想把自己的心愿告诉大家?

课后延伸:把心愿告诉爸爸和妈妈并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中秋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节日,几乎每个家庭或简单或隆重地会对这个节日进行庆祝。因此在设计本次中秋节的拓展方案时,我由谈话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中秋习俗,并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中秋的资料,可通过向长辈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也可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上网查询等等,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一些平时不太了解的中秋节的知识。同时,通过课上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中秋节的内容。当然,教师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和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概括。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盎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科渗透

(三)突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中,我一改传统的由老师介绍的方法,由一学生扮演“月亮博士”,由他充当一回小老师,组织整个环节的活动过程,包括提问布置任务、组织归类展示、归纳板书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相同,更容易接近,整个课堂呈现了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一系列的生生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这位扮演“月亮博士”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其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懂得了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

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

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

(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

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

2“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边归纳边板书。

(四)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同欢度中秋。(音乐起)

中秋节主题班会 篇3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x年9月17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中秋节主题班会 篇4

一. 资料简介: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

[中秋习俗]: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二. 活动建议:

1.跟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

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

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饿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三.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民族传说和中秋节的过节习俗。

2. 通过吃月饼让学生喜爱并记住这个节日。

3. 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一些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三) 活动过程: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

2.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中秋节!

(板书)中秋节的来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传说吗?

师:今年的中秋节准备是怎么过?

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有一点可惜,是吗?好不好?

师: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好不好?

师:过中秋节,我们要吃什么?(月饼)

师:我们不但要吃月饼,还要在吃月饼时听一首好听的歌,也是和中秋、月饼有关的,叫《爷爷为我打月饼》,好吗?但是,在吃之前,我们要先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好东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还是先给别人吃呢?你想给谁吃?

师: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平时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和别人的亲热?(拥抱、握手、敬礼等。学生每说一种,教师就和他示范给同学们看。)

师:现在我们可以下位子去向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我会给大家发月饼、放歌曲。但是,呆会儿音乐一停,我们就要坐回座位。(全班活动,教师同时发月饼,放音乐)

许中秋心愿

师:我们的中秋节快要过完了,最后,让我们来许下一个中秋节的心愿吧,(全班闭上眼睛许愿)谁想把自己的心愿告诉大家?

课后延伸:把心愿告诉爸爸和妈妈并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中秋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节日,几乎每个家庭或简单或隆重地会对这个节日进行庆祝。因此在设计本次中秋节的拓展方案时,我由谈话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中秋习俗,并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中秋的资料,可通过向长辈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也可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上网查询等等,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一些平时不太了解的中秋节的知识。同时,通过课上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中秋节的内容。当然,教师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和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概括。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盎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科渗透

在活动中注重学科渗透,如听故事,说心愿这个环节,结合平时语文学科中语言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在说出自己心愿的同时,请他们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优美,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然后辅以电话的形式表达,并提醒他们运用礼貌用语,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日常打电话的整个过程,而且又在其中渗透了“礼的教育”。

(三)突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中,我一改传统的由老师介绍的方法,由一学生扮演“月亮博士”,由他充当一回小老师,组织整个环节的活动过程,包括提问布置任务、组织归类展示、归纳板书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相同,更容易接近,整个课堂呈现了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一系列的生生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这位扮演“月亮博士”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其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懂得了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

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

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

(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

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

2“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边归纳边板书。

(四)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同欢度中秋。(音乐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