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有缘人为大家整编的10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练习。复习数一数,让学生巩固数数。
2、通过比一比,能够比大小、高低、轻重等。
3、复习认识位置,知道前后左右。
4、认识立体图形,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5、会看统计图,能够简单分析统计图。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画一画。
老师读题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二、分一分,圈一圈。
指点:看图,图上可以怎么分?
分成可以吃的水果,和不可以吃的东西两类。
请你把它分一分。
教师巡视
交流答案。
三、找规律。
1、接着涂颜色。
看第一串珠珠,你发现了什么?
2个黑色一个白色,2个黑色,一个白色。
对了,这里是2个黑色,一个白色以3个为一组规律。
2、请你按照这个规律自己接着往下画。
3、学生完成找规律。
4、、交流答案。
修改:增加练习
按规律继续画下去(每条横线上画一个图形)
(1)△○△△○△△△○
(2)△○△△○○△△△○○○
四、分一分、树一数、填一填。
自己独立完成后,交流。
五、认一认,连一连。
1、学生指出上下前后左右。
2、认一认这几个表示方位的字。
做左右的游戏。
3、看图:草莓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交流:
草莓的上面是梨、下面是樱桃、左面是萝卜、右面是梨。
6、学生自己连一连。
7、独立完成第2小题。
8、交流。
六、下面的动物各有多少只?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七、认一认、数一数、填一填。
从上往下数,第( )个是球。让学生数一数。
从右往左数,第( )个是球。请学生举出右手,然后自己数。
上面一共有( )个图形。
完成表格: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 )个( )个( )个( )个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修改:老师提醒:
长方体不管是竖者着放、还是横这放,还是斜着放,你都要认出它。
圆柱体不管是胖的还是瘦的,高的还是矮的,你也都要认出它。
自己独立完成表格。
交流。
八、比一比,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自己完成。
交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
完成以上各题。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前后、上下、左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再者教师创设这种情境,是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进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另外,学具具有可操作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不包办代替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和约束。无论从创设情境的课堂引入,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都体现了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框架,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
d.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5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授部分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小组讨论,巩固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第二、三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5 5
1 423324 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 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高 矮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 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③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生a爸爸妈妈教的。
生b:我看电视里老师上课时学的。
生c:我家电话号码是7024123,我经常写就会写了。
生d:我爸汽车号是:909588我喜欢写给小朋友看,就会写了。
生e:我们教室门口牌子上写着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
生……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这么仔细,这么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这一瞬间,听着孩子们畅所欲言,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不由得感叹:生活真是一个无边的大课堂,它给孩子们提供了多么广阔的思维空间。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只是我们不善于去发现、去搜集。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其实与数学却密切相关。这在孩子们的回答中得到了充分引证,不得不引起我的思索!新课程改革之声已经大步走入课堂中了。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有时是编制好一个程序,让学生去采用,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当我让学生用数字表示图中物体时,按我的设计是让学生说出是几,我示范写,让学生一次次地练习。这无疑把学生关在了自己的框架中,限制了学生,而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数学的认识比起由老师机械训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何不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呢?电话号、车号、门牌号……,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数学、并到生活中去实践,这不正体现了数学课程的生活化,开放性吗?所以我们要以生活为基础,让生活走进数学,也让数学走进生活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教学准备:“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有学好钟表的欲望。]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分与和
(一)2—5的分与和
一、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铺垫:1、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 实践操作: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
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2、 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
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 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 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三)想想做做:1—5题。
三、 总结评价。
教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比较难掌握。
2 小组之间的讨论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有点乱。
(二)6、7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发展动手能力。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 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3、 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
4、 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5、 独立完成6—8题。
(三)10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
二、 教学过程:
1、 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 教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
③小结。
3、 巩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4、 练习一独立完成。
教后记:
1 10是在5、6的分合继续深�
2 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