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整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连减:小鱼图,初步感受连减
1、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有6条小鱼)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游走了1条),再看,又发现什么了?(又游走了3条)你能连起来说三句话再提个问题吗?(6-1-3=2)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列式?
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叫什么吗?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叫连减。(出示课题)
3、你会读算式吗?谁能象他那样读?
4、6表示什么呀?(河里一共有6条鱼)游走的1条是从几里面去掉?3表示什么?游走的3条是从几里面去掉?5在哪呢?(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小鸭图,加深连减意义
1、连续播放画面,细心观察,你会讲故事吗?
2、你能列个连减算式吗?
(汇报图意,列出连减算式)
3、齐读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与整体关系
1、你们看,这里住着小兔,你们知道住着几只小兔吗?为什么?你们看,先跑出来几只?又跑出来几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会列式?10-4-2,这里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为大家指出)(分别说说每部分表示的是哪部分)
3、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连减,,我们会读、会算。
下面我们来动手做。
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几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几只?
你能列出连减算式吗?
2、读读算算
8-5-3=5-2-1=9-5-4=10-2-7=
3、逆向思维训练
(1)月亮说:“我可以表示一个数吗?”
7-2-3=月亮,月亮代表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可以代表一个数吗?小猫-4-2=1,小猫代表几呢?
(3)大树可以代表一个数,9-大树-3=2
(4)7-()-()=1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能举例说生活中的连减的例子吗?
5、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猜想各部分可能会是几?如果整体是10,求各部分应该怎么做呢。
6、我们带10元钱,可以买什么?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减,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减。连减就是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减第三个数,就是最后的得数。
六、作业:补充计算
七、板书设计:连减
9-2-2=5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理解连减的含义较好。
设计说明
“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
设计意图:由教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学习第几。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
(学生描述)
(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具体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渗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区分“几个”和“第几”。
(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
(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比“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
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突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
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
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
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
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
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
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
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例11(3)汽车图,师生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数,说说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它们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在369 1438 3740 6900
2、在○里填上"〈 "或"〉"。
61○56 45○47 100○98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并分别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评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本节课新知识的重点,教师运用复习帮助学生唤起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
1、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交待目标。
师:我们已经会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是: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教学例11、
(1)教学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1230和965的大小。
师问:123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还是比一千小?在算盘上拨出来。965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够不够一千?在算盘上拨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那么1230与965哪个数大?
板书:1230 〉965。
②反馈练习:999○1000 836○99 1015○989
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谁大谁小?
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评析: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排列顺序"等知识,把它作为上位知识,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着力点总是放在引导学生应用前边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知,通过提问、启发、点拔的方法,诱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感知到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丰富了原认知。]
(2)教学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5640和8790的大小。
让学生读题,然后在算盘上拨出5640和8790
师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5640最高位是几千?8790呢?
启发学生思考:5个千与8个千哪个小?
板书:5640〈 8790
②反馈练习:4005○3989 5798○6010
让学生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位数相同的数,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③出示例11(3)的汽车图片。师述:在全县开展的"万人签名"植树活动中,滨工饮料厂的叔叔阿姨们为了慰劳同学们,高高兴兴的运来了许多汽水。看!运汽水的车来了。(师出示图片)师问:谁来说说左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854瓶),右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529瓶),哪辆车运的汽水多?3854和3529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样比?
师:根据已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请填写在书上。
④反馈练习:6809○6810 3059○3057
师问: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怎么比?
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评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某一问题总是在积极思考而又没搞通,或已经有所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欲言而无法表达的心理状态中,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时机,启发、提问,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它使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从而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九第1—5题。
第1题
师问:有几组数?哪些组位数相同?哪些组位数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独立练习。
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
师问:(1)小题这4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小?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师问:(2)小题这4个数都是几位数?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排列的结果,集体评讲。
第3题:
先让学生读出各数。
师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最大的数?让学生练习后说一说。
第四题:
师问: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来,教师课堂巡视了解情况。
第5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2人上黑板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评析:教师对练习九第1—4题都作了提示,学生不但解题的目的明确,还便于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师问: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师述:今天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二是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
[总评:比较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各是几位数,然后接着数位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确定谁大谁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地抓住这一"课眼",使教学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使全课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正所谓"契领而顿,百皱皆顺"。由于教师的教学抓住了"课眼",也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契机,即把认知上遇到的矛盾、困惑、内化为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需要,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的课总是耐听、耐品、有韵味。
教案示例
乘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 7—3+2=6 6—3—3=0
教案点评: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 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高兴的说: 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 、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 (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 ,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 (由慢到快)
师: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
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
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 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
2、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 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 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 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 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 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 请学生上前说。
四、做韵律操 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 (放音乐师 生一起做) 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 拍拍右肩膀 拍拍右肩膀 右脚跺一跺 右脚跺一跺 向前跳一跳 向后蹦一蹦
左手摆一摆 右手摆一摆 左腿踢一踢 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 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 后) 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 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 (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 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 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 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2、小红住在( )家的楼上,( )住在小兰家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中间?谁在最下面?
3、小动物排队:
4、水 果 排 排 坐
5、住在最下
面,是第__层。第
2层住的是____
_,它在_____
的上面,____的
下面。第3层呢?_
__
6、森林运动会:加油!谁在最前面? 谁在最后面?
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
谁得了第一?
7、1号车在( )号车的前面,
在( )号车的后面。
1号车排第( );
5号车在( )号车的后面,在( )号的前面。
8、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
结果呢?
9、从左数 是第( )个。
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10、练一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
一共有( )辆车。
11、涂一涂
将最左边的圆涂上红色
将最右边的圆涂上蓝色
将最中间的圆涂上绿色
将从左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黄色
将从右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黑色
12、贴一贴:指出上下左右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棵大树)。大家看,大树爷爷自己站在这儿太孤单了,咱们给它找一些朋友吧!刚才,老师
奖给大家好多的奖品,有小鹿、小兔、小鸟、小蘑菇的卡片,得到奖品的同学把奖品举给大家看。我们让这些奖品去陪大树爷爷好吗?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 左 右 上 下 前 后
1教学目标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半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词汇时钟、时针、分针。
(4)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针、分针的认识幼儿已经掌握,但对于它们的运转关系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数学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
3重点难点
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显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时钟
1、什么声音教师对,是闹钟。除了闹钟,它还有好多同伴呢。他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的身上也有相同的地方,请你找一找。
2、出示PPT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活动2【讲授】认识时针和分针
1、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时钟的作用,可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不知道,有一天妈妈告诉豆豆600钟看动画片,当他打开电视,动画片都演完了,豆豆伤心的哭了,我们和豆豆一起学习时钟认识时间吧。
2、引导认识时针、分针。
内容时钟有时针(拼音shízhēn),走1格就是1个小时,还有分针(拼音fēnzhēn),分针跑的快,跑1圈才1个小时。时针短,分针长。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复述一遍时钟的钟面知识
活动3【活动】认识整点半点
1、大家都认识时针和分针了,那我们就和豆豆一起来学整点和半点,以后就知道什么时候看动画片了。
2、学习整点教师使用实物钟,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个数字)表示100,同样方法拨200、300、、、、、、让孩子们一起说后面(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到1200时,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了解时间读法,100读作一点以及整点的写法。
3、幼儿操作请看看PPT,看看豆豆一天的生活,小朋友用时钟帮他拨出一天所做的事情。
看PPT说出时间并拨钟,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
4、课中休息我们已经看了很长的PPT,现在我们的眼睛需要休息一下,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5、学习半点师眼睛用的时间长了就需要休息,豆豆看动画片半个小时妈妈就让他眼睛休息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半点。[教师将时针、分针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拨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起,经过1——5,指到6时,正好走了半圈(多远)这时,时针走到那个数字前面,就是几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到6上面,时针走到几前面,就是几点半。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幼儿操作看PPT说出时间并请幼儿在规定时间能拨出半点。
活动4【练习】游戏练习
“老狼老狼几点钟”豆豆非常开心自己学会了认识时钟,请来了他的朋友来考考小朋友,开始啦!教师请豆豆的朋友灰太狼出时间如700,130、900,630、1030等,小朋友用长短铅笔摆出时间,摆出时间后让豆豆的朋友来检查,若灰太狼说1130,小朋友将钟反个面,不让灰太狼看,否则灰太狼会拿走时钟练习纸,摆错时间也会拿走。
活动5【作业】作业
完成书上练习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2.2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数的组成来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众多算法中择优来学,达到能熟练应用。
教学工具
情境图、多媒体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图填数。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第一节 加法
一、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课件:动画演示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过程。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2、在操作中感知加法
摆一摆
师:请你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合起来是4朵小花。
师:你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二、学习“减法”算式
1、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把3朵红花和1朵黄花合起来,求一共几朵花?都可以用加法计算。
2、师:认识“+”: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师在3和1之间板书“+”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
3、读加法算式(板书读法)
(1)3+1=4 读作:3加1等于4
提问: 3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3+1表示什么意思?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巩固提高
1、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箭头是什么意思?1+2=3表示什么意思?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1+2=3的意思吗?
2、练习五1题
3、其它一些有关本课的练习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体会到了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本节课学的是数学计算里最简单的,是计算数的基础,同学们课后要多做练习,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希望你们保持这种学习状态,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板书
第5节 加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3 + 1 =4 读作:3加1等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