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5篇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第一朵杏花,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
一、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
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拓展)
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
3、回顾旧知,质疑。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马上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生答)
二、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学习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
问: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分角色展示对话。
2、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有所不同,但都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在同学们填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在填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挖掘人物内心。)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
3、学习重点句子。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谁来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花,我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送给谁呢?谁来帮助我?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竺可桢人物介绍。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2、学习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什么是“精确”?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当竺可桢知道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郑重)
“大概”、“也许”精确吗?“估计”、“推断”精确吗?(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再读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课堂作业。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的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们精确的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美好!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景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介绍竺可桢
板书课题,简介竺可桢。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听了介绍,你觉得竺可桢爷爷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迅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来。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2、什么是“精确观察”?用竺爷爷的话说就是?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三、再读课文,品味关键词句
1、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
(1)画出有关语句,思考画出它们的理由。
(2)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了解学生学习字词的情况:
着重指导:仰(yǎng),不要多出一撇来;皱(zhòu),翘舌音,读准后再组成词语;曾(céng),平舌音。
(2)交流所画句子,说说画出它们的理由来。
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数了数、四朵花”可见竺爷爷观察认真,“不同程度地绽开”说明竺爷爷不仅观察认真,而且观察细致。)
2“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习惯地问”说明竺爷爷不管观察什么,都需要精确的时间。)
3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郑重地记下”表明了他对于科学观察严谨而又一丝不苟。)
四、三读课文,探究问题
1、“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来了……那你们说竺爷爷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2、学生三读课文后,布置学生课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围绕关键问题,讨论探究。
1、抛出问题:竺爷爷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2、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品味以下语句,理解竺爷爷是知道的,他是在借机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3)“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4)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二、分角色练习朗读,升华情感。
三、品位语言,练习仿写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你还发现有哪些好词佳句值得我们去咀嚼与品位?
2、交流:
(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泛”字用得好,正因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红”。)
(3)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读上口;
②通过写春风“吹绿柳梢,吹青小草,吹皱河水,吹鼓花苞”将看不见的春风写活了,既形象,又生动。
③“皱”用得神奇。说到“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皱纹、皱眉等,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不仅写出了轻风轻抚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
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地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1、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是:
2、“顷刻间”的意思是 。从“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走”等词语中,你体会到竺爷爷的什么心情?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精确——
大概——
4、从竺爷爷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设计理念:
课文《第一朵杏花》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本课的学习,以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初读从画面入手,观察杏花是什么样子的,细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适当补充课外阅读资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注周围事物变化,懂得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养成精确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多媒体出示娇艳的玫瑰,富贵的牡丹,高雅的梅花,优美的图片博得学生惊叹,吸引学生注意。
2、而有一种花却不起眼,多媒体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让学生说说画面,然而就是这样一株杏花却引起了一位大科学家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课题。板书:第一朵杏花。学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惑到课本中去找答案。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以随和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与课文相联系,运用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悟杏花平常,极大限度调动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二)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随机学习生字。
一株(zhu)杏树 绽(zhàn)开词 泛(fàn)出 仰(yang)起脸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生字新词与课文插图相联系,既避免了单一学习生字的枯燥,又给学生增添不少学习情趣,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三)学习课文,精读感悟。
1、过渡: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提问:竺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院墙旁杏花开了,他是怎么看的?他看到的杏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院墙旁”“淡淡的粉红”“走近”“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等关键词句体会杏花的不起眼和竺爷爷看花时的认真态度。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初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自读2—5自然段,画出表示人物神态语言的词句。
4、多媒体出示2—5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5、学生表演仰起脸,天真地问,感悟文中小男孩童真童趣。
6、从两次提问感悟竺爷爷的优秀品质。
①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②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7、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优秀品质?从“又”“习惯”可以看出竺爷爷不是第一次看杏花,也不是第一次追问有关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就说明竺爷爷注意实际观察,亲自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8、从小男孩疑惑说起,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此时感悟,自己平时也注意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由此引发议论。
9、强调句型,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设置悬念,竺爷爷到底有什么用处?
10、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11、学生读,学生评,老师评。
12、补充竺可桢观察物候小故事。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对话,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简单表演,适当的肢体语言,体会孩子的天真,通过竺爷爷两次提问,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感悟作为一位特候学家,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多么重要,由此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
四、读中悟理,点明中心。
1、作为一句物候学家,竺可桢对科学的追求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又是怎么说的?
2、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结合这一段,学习生字新词(精确:估计、掌握)
4、由“精确”再次感悟竺可桢治学态度。
5、结合前文理解“估计、推断”,突出强调,不能使用,也不能用。
6、学生读,学生评。
(设计意图:由竺可桢所做,所问过渡到所说,让学生感悟出竺可桢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结合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联系课文内容掌握精确、估计、推断)。
(五)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平时在哪些地方也使用估计和推断,今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2、文中描述的是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其实在平时我们还可以观察,春天,第一声鸣叫;夏天,第一声雷鸣;秋天,第一片落叶;冬天,第一场雪……发生在什么时间?
3、生活中很多处都需要精确观察,也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搞科学研究,竺可桢这样做这样说,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所以课文经第一朵杏花为题。
4、冬去春来,第二年,出示第六小节,小男孩观察到了杏花开放的时间吗?他有什么表现?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我们不仅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变化,还要学会关注人与人,关注社会的发展。
6、赠送名言:处处观察皆学问。
(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第一朵杏花引发开去,引导学生对春、夏、秋、冬各具代表性景物观察,由关注大自然到关注社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滋生向他人表达欲望,感悟课文内涵,感悟对他人,对社会关注。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第二课《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理念:
课文《第一朵杏花》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本课的学习,以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初读从画面入手,观察杏花是什么样子的,细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适当补充课外阅读资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注周围事物变化,懂得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养成精确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多媒体出示娇艳的玫瑰,富贵的牡丹,高雅的梅花,优美的图片博得学生惊叹,吸引学生注意。
2、而有一种花却不起眼,多媒体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让学生说说画面,然而就是这样一株杏花却引起了一位大科学家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课题。板书:第一朵杏花。学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惑到课本中去找答案。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以随和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与课文相联系,运用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悟杏花平常,极大限度调动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二)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随机学习生字。
一株(zhu)杏树 绽(zhàn)开词 泛(fàn)出 仰(yang)起脸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生字新词与课文插图相联系,既避免了单一学习生字的枯燥,又给学生增添不少学习情趣,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三)学习课文,精读感悟。
1、过渡: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提问:竺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院墙旁杏花开了,他是怎么看的?他看到的杏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院墙旁”“淡淡的粉红”“走近”“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等关键词句体会杏花的不起眼和竺爷爷看花时的认真态度。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初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自读2—5自然段,画出表示人物神态语言的词句。
4、多媒体出示2—5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5、学生表演仰起脸,天真地问,感悟文中小男孩童真童趣。
6、从两次提问感悟竺爷爷的优秀品质。
①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②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7、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优秀品质?从“又”“习惯”可以看出竺爷爷不是第一次看杏花,也不是第一次追问有关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就说明竺爷爷注意实际观察,亲自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8、从小男孩疑惑说起,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此时感悟,自己平时也注意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由此引发议论。
9、强调句型,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设置悬念,竺爷爷到底有什么用处?
10、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11、学生读,学生评,老师评。
12、补充竺可桢观察物候小故事。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对话,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简单表演,适当的肢体语言,体会孩子的天真,通过竺爷爷两次提问,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感悟作为一位特候学家,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多么重要,由此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
四、读中悟理,点明中心。
1、作为一句物候学家,竺可桢对科学的追求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又是怎么说的?
2、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结合这一段,学习生字新词(精确:估计、掌握)
4、由“精确”再次感悟竺可桢治学态度。
5、结合前文理解“估计、推断”,突出强调,不能使用,也不能用。
6、学生读,学生评。
(设计意图:由竺可桢所做,所问过渡到所说,让学生感悟出竺可桢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结合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联系课文内容掌握精确、估计、推断)。
(五)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平时在哪些地方也使用估计和推断,今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2、文中描述的是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其实在平时我们还可以观察,春天,第一声鸣叫;夏天,第一声雷鸣;秋天,第一片落叶;冬天,第一场雪……发生在什么时间?
3、生活中很多处都需要精确观察,也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搞科学研究,竺可桢这样做这样说,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所以课文经第一朵杏花为题。
4、冬去春来,第二年,出示第六小节,小男孩观察到了杏花开放的时间吗?他有什么表现?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我们不仅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变化,还要学会关注人与人,关注社会的发展。
6、赠送名言:处处观察皆学问。
(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第一朵杏花引发开去,引导学生对春、夏、秋、冬各具代表性景物观察,由关注大自然到关注社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滋生向他人表达欲望,感悟课文内涵,感悟对他人,对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