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整编的10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之后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我,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透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本课资料,领悟故事的深刻思想内涵,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了文资料,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结合具体语句、段落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已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

教学时光: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大年夜吗?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完美啊!但是,你们想过吗?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年夜,有个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题)。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的作家。他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检查题。

(1)给加粗的字选取正确的读音。

喷香(pēn pèn)火柴梗(gěng gé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貌。()

②精巧细致,质量很好。()

2、学生作业。

3、反馈。

第1、2题校对后,把词语读一次。

三、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三。

试按课文资料填空。

课文先写____,之后写____,最后写____。

2、学生读书、作业。

3、反馈。

第3题校对后,再浓缩为小标题:[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

4、根据这些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1)(12~13)

四、学习第一段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可怜的小女孩!]

(二)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很可怜?用“____”划出有关语句。

(1)点拨、引导,教学其中一句。

a、幻灯出示。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b、能抓住重点词来谈谈吗?

c、概括一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她很可怜?(怜)

(2)放手自学其余三句。

a、写小女孩冷的词句还有吗?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请你用自我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懂这三句话,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学生练习。

(3)讨论: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一样?

(4)指导朗读。

点拨:这些重点词的音要稍拉长些,读到最后用发抖的感觉来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

练读——指读——评议——指读——齐读

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女孩很可怜呢?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

“饿”能够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抓“一整天、一根、一个”)

3、提问: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能够看出什么?

(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是书里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你们一看便懂,但是书里还有别的意思,没有直接写出来,实际上也能说明小女孩很可怜。如果你们认真仔细地读一读,也能领会。

5、揭示学法,扶学第一句。

(1)幻灯出示: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2)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拖鞋大)

b、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

c 、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3)表情朗读:在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到处受欺负。小女孩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她。那这句话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同情)对的,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这句话。齐读。

(4)归纳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体会这个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呢?我们先理解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谈体会,最后用感情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6、运用学法,学习第二句。

(1)幻灯出示: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但是她没注意这些。

(2)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

b、谁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子的意思?

c、是啊,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期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而此刻的她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多可怜哪!这儿写出了她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欢乐)的。

(3)表情朗读。

点拨:用同情的语气,突出重点词,前半句我们可读得美些,后半句读得难过些、慢些。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板书)

2、出示挂图,训练说话。

(1)导语: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我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请你们看图有条理地说一说,能够用“可怜的小女孩!”作为这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

(2)学生练习指名口述。

(3)小结:同学们生动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叫卖火柴的凄惨画面。她是多么可怜哪!(指板书)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用红粉笔标出)就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3、配乐读第一段。

五、略学第三段

1、过渡: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冻死了)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就是穷苦孩子必然的结局。(出示挂图)

2、自由读第三段,找一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她[带着微笑死了])

3、设置悬念:为什么这样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时再来解决。

六、布置作业

观察彩图,用“可怜的女孩!”作开头或结尾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齐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以前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齐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我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就应是怎样度过的?

C、但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我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我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以前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期望),火柴一灭,她应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应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应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我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必须能感受到她的痛苦。此刻请同学们自我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我的理解,读出自我的感悟,读出自我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但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期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那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述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但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那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我。因为她用微笑去应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下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完美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一样的年代,透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应对寒冷、应对饥饿,应对痛苦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我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我,发现的时候发现自我,因此,要读出自我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透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就应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4、《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四)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二)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人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1)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光着头

一、悲惨生活大年夜又冷又饿

赤着脚

火炉——温暖

二、抱回孩子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状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

2、简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之后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

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二、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1、读“预习”,理解“预习”要求。

2、边自学,边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画出来,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资料。

3、检查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三、指导理清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课文中从哪里到哪里?

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资料入手,抓住了主要段落,请大家再想一想,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他部分就应怎样分段呢?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想想你读了明白对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说说

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课文中注明。(可怜的小女孩)

4、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

(1)这一段怎样写小女孩“可怜”?

(2)小女孩的确可怜,主要是因为她家里很穷,书上是怎样写她的家的?

(3)朗读体会。

5、小女孩在这种状况下会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资料

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状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理解“最后”

(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

(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6)结果怎样?

指导朗读。

2、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资料

(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资料?(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资料。

(2)自学提示:第二三次擦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分别又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3)检查自学状况。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资料。

(1)自由读,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状况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貌的?

(2)透过朗读加深理解。

(3)学生读完师之后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问:她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开头擦一根还要经过思想斗争,这时她毫不可惜地擦了一大把,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4)指导朗读。

(5)那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6)表达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情绪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情绪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明白,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情绪,所以要读得快些。她擦着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搂”,要读出完美的感受。至于最后一句关于“飞”的资料,要读出既快乐又带渺茫的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的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讲了些什么?

2、小女孩之后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出示:她以前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齐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明白她以前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作者明白不明白?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的呢?

2、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资料来自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要根据想象虚构的。

这篇童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

3、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这篇文章想象一下: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们中间,你会怎样做?

四、作业

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大年夜本来是非常高兴的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有鸭有鱼、有虾……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多么地幸福呀,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时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4、边读边写,识记生字。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

(1)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完一遍课文以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对这个小女孩有什么感觉?

(二)、自由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讲授第一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师:在万家喜庆团圆、都在准备丰盛菜肴过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还要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可怜吗?(生:可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关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光”是不是没有头发?是指什么?(是指没有帽子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关心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想些什么,对小女孩说些什么?(指名讲,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四)回读课文,可以小组读,个人读,找出你喜欢的一段。

四、巩固练习:

辨字组词:

烤( ) 焰( ) 烘( )

考( ) 掐( ) 哄( )

厨( ) 橱( )

五、结束语:同学们,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们想的一不一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

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小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会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2、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3、好,请大家读下面的句子。(生读)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

4、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5、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

6、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生: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

生: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生: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去了。

生:我还从小女孩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师:大家同意这说法吗?(生异口同声:同意)谁来谈谈你的见解?

生:我来谈。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炉;因为饿,她就幻想有食物;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想圣诞树;因为现实没人疼爱,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生:就是因为现实与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区别,幻想越美好,就让读者觉得她更悲惨。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激发学生的爱心,学会关心他人、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6.学习对比和想象写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7.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四、教法学法

(一)教师教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二)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分段、读讲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读讲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讲读第三部分,分析主要句子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大年夜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板书课题]

二。学习字词

a.重点字:

兜   蜷   焰   烘   哎

梗   填   橱   烁   魂

b.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

三、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大年夜,一个下着雪的又黑又冷的晚上。

地点―――街上。

人物―――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的故事。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4节):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

第二段(第5—11节):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

第三段(第12、13节):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冻死路旁。

四、读后感想

小女孩的可怜

当时社会的黑暗

今天的幸福

五、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六、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体会到了什么?

(当时的天气冷极了,小女孩生活穷苦,特别可怜。)

2.这一段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全段的意思?

(可怜的小女孩!)

“可怜的小女孩”,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

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可怜,贫穷?

(大年夜、下着雪、光着头、赤着脚、破衣服、“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3.重点解析

“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课文一开始点明这个特定的时间。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4.指导朗读。

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能回家。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七、作业设计

预习第二,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故事内容

段意;

(板书:卖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二、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l)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句子。

a.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冻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

b.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什么愿望?

渲染:“她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非常肯定的,可见她冷的程度,因此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处的”要强调。

c.从“她敢吗?”到“她终于抽出一根”这又说明什么?(她太冷了也顾不得了)朗读时这两句话后面停顿要长些,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

d.下面,火柴燃起来了。

要读得欢快些。因为在这一瞬间,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饥饿和寒冷的痛苦。

e.“简直”要强调。

(3)在幻想中是这样的温暖、舒服,然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幻想中这样温暖,现实中是这样寒冷,通过幻想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冷。

(4)朗读全节

2.其他幻景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景

原因

说明

结束后的现实

第一次

火炉

寒冷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烤鹅

饥饿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圣诞树

孤独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奶奶

痛苦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a.第二次幻想

(1)思考:在小女孩的第二次幻想中,那烤鹅的肚子里,为什么要填满苹果和桔子;又为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蹒跚地一直向她走来?

(饿得厉害,马上就可以吃)

(2)从“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使你联想到什么?

(例话:墙那边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烧着火炉,暖和和的,他们正围着桌子共进晚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贫富是多么不同,如同隔着一堵又冷又厚的墙,墙里外两个世界。)

b.当她第三次擦燃火柴时

(1)圣诞树,我们中国过春节,西文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三十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即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感到快活极了。而像小女孩这样穷的人家是不会有这漂亮的圣诞树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象里看到。还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过玻璃门远远地看着。

(2)想象性片断描述。

课文上先说“她坐在圣诞树下”,后来说她“向画片伸出手”,从“坐着”到“伸出”,这里有哪些动作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到吗?在说的过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绿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

(3)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她想的又是什么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4)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她的”,如果请你分析这个句子,说说其中表现奶奶爱她的字眼是什么?(唯一、疼她、活着的时候)

c.第四次幻想

(1).她看到奶奶为什么叫起来?她对奶奶说什么?

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 “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带走,因为在这儿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2)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再你的眼前时,你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通过担当角色,把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情境。)

d.第五次幻想

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这是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

(1).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动词画下来;(“抱起来”“搂在怀中”“飞走了”)

(2)..现在请你们抓住这几个动词,想象一下,奶奶见到小孙女会怎么疼她,先怎样,后怎样,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诉说什么?

看图、想象、描述。

(3)指点:结合朗读指导,

尽管安徒生爷爷用没有。,没有。,也没有。来表达女孩临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那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在人间,穷人和穷人的孩子,活着生活中就是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所以不能用欢快的语调读。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意味着走向死亡。

速度要慢,朗读时既要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表达出,又要读出这只不过是美好的幻想,把这种凄凉和悲惨读出来

△ 朗读示范。

△ 齐读。

3.小结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特点: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现实的悲惨。美妙的幻想,悲惨的现实。

三、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

(3)怎样理解“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的“冷”

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写“冷”得很多,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板书:

天冷极了

天又黑又冷

小女孩又饿又冷

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

人情的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寒冷的天气冷漠的社会

冰冷的寒风 冷酷的世界

,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 从小女孩的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悲惨遭遇,我自然地想到我国唐代诗人的两句诗。

提示小黑板: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释:朱门:指做官的有钱的人家。下面的意思懂吗?

这句诗非常著名,它是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缩影。从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这两句诗,又从这两句诗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明不仅我国封建社会是这样,当时的丹麦王国也是这样。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穷苦的大人、小孩正生活在寒冷、饥饿,和痛苦的人,让全世界的大人、儿童都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光明、美好的社会里。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奇异”就是不同一般的。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5)“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三、难点讲解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四、作者简介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

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五、作业设计

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六、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穷苦生活)

火炉——冷

烤鹅——饿

擦火柴 (渴望幸福)         圣诞树——没欢乐

奶奶——没幸福

冻死街头(悲惨结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能给课文分段。

2、通过词句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含义深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年中要度过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呀?为什么?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为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可就在这样一个大年夜,有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卖火柴,最后活活冻死在街头,没能看到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你们想了解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接下来我请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完后完成一个练习:课文先写了小女孩_______再写小女孩________最后写小女孩_____。

2、课文就写了这样三部分内容,下面我请大家把课文分成三段,看谁分的又快又准确。

三、重点研读课文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课文第一段,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

2、我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第一大段,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讨论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家穷等几个角度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用富有引导性的语言小结学生的回答。例如:在学生体会又冷又饿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围着温暖的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流落街头,真是太可怜了!在学生体会了小女孩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冻挨饿一整天,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半点怜悯,甚至还有受别人的欺负,真是太可怜了!

重点句学习:

(1)、“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些指那些?她为什么没注意这些?小结,谁不爱美丽?可此时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根本无法顾及外表的美丽,她想要的只是能让她吃饱穿暖,可就是这样小小的要求都是无法实现的,小女孩真实太可怜了!

(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指哪个?她为什么忘不了这个?大年夜本该一家人团聚一起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只能踏着冰雪流落街头,有家不能回,真是太可怜了!

四、朗读指导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细细品位,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小女孩的可怜。

2、指导交流,主要通过重音、语速、表情的指导读出小女孩的可怜。指导方式先个别指导----同学交流----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3、进行几句朗读指导后,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这样读过去,我给大家想了个好注意,下面听课的都是语文老师,大家可以跑下去把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读给他们听,让他们给你指点一下,当然你也可以读给身边的同学听,也可以跑过来读给我听,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4、通过各位老师的指点和同学们的帮助后,大家的朗读水平一定提高了不少,下面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句子,我们一起自由把它读出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

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 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哆哆嗦嗦”等词语

2、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 点难 点:

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步 骤:

一、谈话导入

1、师: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你们知道哪些外国的名篇名著呢?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安徒生写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卡片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学生读句子:她死了……

5、再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二、品读语句

1、师:大年夜是多么美好的日子,而小女孩却还要去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呢?

2、读课文的1~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

3、指名反馈,品悟

(1)天冷极了,下着雪……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

4、教师和学生进行填空式小结

因为家里太穷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着风雪,赤着脚到街上卖火柴,她又( )又( )地向前走,一双小脚冻得( )

1、卡片认读“凄美”等词语

2、说说“凄美”的意思

3、师: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它的凄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它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的语句

三、了解五次幻象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2、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3、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4、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轻声读第5自然段

5、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小女孩心情怎样?

6、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像到的,这对她来说是这样的美好,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7、按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

8、你们从这四次幻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9、这四次的幻象中还有不 少感人的语句,请同学们画下来读一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