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p23—p2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个星期天,小松鼠和妈妈一起采松果,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
讨论: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一共采了多少个?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
1、这些问题你能设法解决吗?(学生列出算式25+4和25-4)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生:把松鼠妈妈采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加在一起,就是两个人一共采的。(即25+4或4+25)
生:在松鼠妈妈采的25个中减去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多采的,也就是小松鼠少采的。(即25-4)
二、探索计算方法
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怎样计算25+4和25-4?
1、用小棒摆一摆,小组内交流
2、说说你的看法
三、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出示第23页第1、第2题)
1、引导看图:你能看懂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2、尝试解答: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四、巩固反思
(第23页第3、第4题)
1、独立答题、自我反思
2、集体交流、自主选择: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已的方法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能够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体验的方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难点】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找出天安门、国旗和国徽。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都会伴着雄壮的国歌将国旗升起,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国旗升起时的场面吧。
教师播放在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画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起立,目视国旗。我们的国旗这么美丽,所以有人给她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中所描绘的国旗吧!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听完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五星红旗飘扬在蓝蓝的天空中,那么美丽,那么雄伟和激动人心。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欢快且激动。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4、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用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说一说2/4拍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前面一拍是强拍,后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拍出2/4拍的强弱规律。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琴声律动身体,再次体会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
7、教师教唱歌谱,学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挥拍演唱曲谱。
8、学生齐读歌词后填词演唱。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和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www.baihua wen.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彩笔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渔篓》;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歌曲)。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
1、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让学生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学生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随着音乐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纸上画出对比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差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等活动来体验音乐中的“童趣”,感受到音乐作品中快乐、活泼、有趣的音乐情绪。
2、通过分段聆听、反复欣赏,从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来感受音乐情绪,体验童趣。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音乐,能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中的趣味和美味。
教学重难点:
1、能从不同方面来体会音乐中“童趣”。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聆听《玩具交响曲》
1 导入
“小朋友们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玩具的歌,它的名字叫《玩具交响曲》”
2、猜想音乐情绪、表达方式。
“在听之前,你们猜猜音乐情绪是怎么养的?”
“猜猜音乐会怎么表达‘玩具’这一对象呢?”
3、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体会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4 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玩具?”
5、完整聆听,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聆听《出发》
1、导入(出示图片)
“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么?”
揭示曲名------------------《出发》
2、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音乐中描绘的小朋友是怎么出发的?”
“你听到什么声音?”
3、复听时,学生随乐曲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1、准确掌握歌曲中的XXXX、X XX、XX X的节奏。
2、编创动作表演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光盘等
教学内容
唱《跳柴歌》
延伸:为歌曲填词赞美家乡。
动:学跳黎族的“跳竹竿”。
拓展:了解黎族的文化习俗。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学习跳竹竿,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要求协调、合拍。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欢快活泼,极富舞蹈的韵律。结合歌曲的教学,学生欣赏和学习富有传统特色的跳竹竿。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会赞叹黎族人审美的独到眼光和创造美的艺术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环境美、仪容美、歌舞美。
本课将要学习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难。但是让学生学习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少数腼腆、内向而不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教学时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指导、鼓励;在集体跳竹竿时要注意防止教学秩序的失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培养孩子们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听听动动――感受音乐
1、聆听歌曲《跳柴歌》的伴奏音乐跟着老师做律动,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韵律。
2、变换形式用打击乐器按照歌曲的节奏敲打节奏,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
3、教师示范跳绳(跟着音乐的节奏),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
4、分组请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跳绳的动作,要求学生步伐一致,整齐划一。
5、初步熟悉跳竹竿的基本步伐。
要求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蹲在地上,双手将绳子拉紧、贴在地面上反复做开、合的练习,要求与《跳柴歌》的节拍吻合,没有绳子的同学原地蹲下,模仿动作进行练习。教师有意识地从开合的绳子间跳过,完成跳竹竿的完整动作。请部分同学模仿教师的动作,从开合的绳子间跳过,为学习竹竿舞做铺垫。
二、唱唱想想――体会音乐
1、出示大歌片《跳柴歌》,让学生跟琴声感觉旋律,问问大家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2、跟琴模唱歌谱。
3、完整地听赏歌曲《跳柴歌》,让大家在歌声中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韵律。
4、跟着伴奏练唱歌曲,努力表现歌曲的弹跳性和欢快的情绪。
5、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要求用欢快的情绪边敲边唱,再次体会合作的快乐和满足。
三、跳跳赛赛――表现音乐
1、通过歌片、插图、观看录象片段等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黎族的文化习俗,交流各自做了解的有关黎族的风土人情,着重介绍黎族男女跳竹竿的音乐游戏。
2、指导学生分组练习音乐游戏:跳竹竿。
教师此处可以随机知道学生的基本舞步以及动作要领。着重培养大家的集体合作精神。
3、分组表演,相互评价。
4、师生互动:师敲生跳或生敲师跳。
四、拓展延伸――升华音乐
1、师:海南很美、黎族很美,我们的家乡――泰州也很美。海南人通过歌声、舞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家乡,我们能不能借用这个旋律,创编新词也来赞赞自己的家乡呢?
生:(略)。
2、通过课件帮助学生了解泰州的名胜古迹、风俗人情,为创编歌词提供依据。
3、新歌赞家乡
分组讨论为歌曲填上新词(要求一定是赞美家乡的名胜古迹和风俗人情),同时要求每组选派一到两名同学用家乡话来唱一唱自己创编的新词,比一比,哪一组词好唱得更好。
4、在《跳柴歌》的歌声中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