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演示·启智·明理
------------------------------------------------------------
[教例]二年级
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2.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为让学生理解上面三句话,教师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教者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接着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把松鼠整个淹没了。最后把小马(背上画有半口袋麦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里,水刚没小马的大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老牛、松鼠、小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为什么说水“浅”,松鼠为什么说水“深”,小马试了过后为什么说水不深也不浅。由此,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去试一试的道理。
[评析]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占较大优势。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位教师的直观演示,形象生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忽闪着眼睛,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难点,创设了一个“场景”。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
2.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
3. 引导幼儿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 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懂得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我不敢做》的flash动画
2.《小马过河》挂图和故事录音
3.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的头饰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播放《我不敢做》的flash动画,猴妈妈叫小猴上树去摘桃子,小猴说:“我不敢做,我怕摔下来!”猴妈妈叫小猴去拿来一些树枝烧火做饭,小猴摆摆手说:“我不敢做,我怕扎着手!”……
基本环节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是怎样的一位小朋友吗?他为什么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胆小,不能帮妈妈分担家务…)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马,看看他遇到这样的事是怎样做的?
二。探究新知:出示挂图,幼儿立刻被挂图上美丽的色彩和可爱的小动物所吸引。播放《小马过河》的故事录音。
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住着老马妈妈和小马。除了每天妈妈往河对岸送粮食外,小马和妈妈寸步不离。可是有一天,妈妈有些不舒服,,就对小马说:“小马,请你帮助妈妈把粮食送到河对岸去,好吗?”“没问题,妈妈!”说完,小马驮起一袋粮食就向河边跑去,至于妈妈在背后说了些什么,他根本没听见。边跑还边快乐地唱着歌。可是,到了河边,小马愣住了,浪花滚滚的小河似乎是在向小马示威。怎么办呢?小马东瞅瞅,西望望,看见了正在耕地的牛伯伯,小马向牛伯伯走去……
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1.小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开始时他是怎样做的?(不敢过河,向牛伯伯请教)
2. 牛伯伯是怎样告诉小马的,后来谁又给小马提了建议,他是怎样说的?(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小松鼠,河水很深)
3.谁鼓励了小马?他过河了吗?(妈妈,安全的过了河)
4.为什么牛伯伯和小松鼠说的不一样?(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三。讨论交流:1.将幼儿分组
2.以组为单位交流。
3.幼儿分组汇报。(突出重点)
四。学有所得: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道理?小朋友们以后想做一个怎样的人?(遇到事情要多思考,要勇于实践。)(突破难点)
五。比一比:小朋友们叙述小马过河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老师奖励他智慧星。(进一步突出重点)
结束环节
分角色表演:将小朋友分组,让他们自选角色,分别扮演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老师帮助小朋友戴上美丽的头饰。幼儿在表演时,老师提醒幼儿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延伸环节
课堂延伸:小马过河后是什么心情,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出来,也可以用语言续编故事。
(此设计意在给小朋友们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
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
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但在本次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幼儿在汇报时,有争着说的现象,我又不能批评幼儿,只能尽力引导,但效果不好。我想,可能是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交谈习惯这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多注意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其次,在课堂上,由于给了幼儿较多的空间,尤其是在分角色表演这一环节上,幼儿贪玩的性格表现了出来,使得课堂上较乱,而且时间又不好控制。我想我应该加强课堂的灵活应变能力,通过转移注意力和奖励等方式,将幼儿引导到正常的课堂轨道上来。
总之,我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
活动目标
学会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
了解故事知道遇到困难不要依靠别人。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小马过河》视频及故事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并加以讲解。
2、以故事里所写的提问。
小马帮妈妈干活了吗?
小马在河边都遇到了谁?
小马到底过去河了吗?
3、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故事内容告诉我们遇到难事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不要依靠别人。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故事里所讲的去表演。
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二、教材说明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与课文插图内容相应的课件或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课前观看老牛、小马、松鼠的外形,了解其身高。
3老牛、小马、老马、松鼠的头饰。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突”是第一声,不读tù。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边是三框儿,里边是“儿”字。笔顺是匹。
袋:衣字底,上下结构。
突:上边是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加一点。
然:上半部左边不是“夕”。
低:可用熟字“底”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如:右边“口”的高矮要掌握好。
突: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袋:上短下长,上面是“代”字,不要写成“伐”。
愿:下面的“心”字要写扁些。
(三)词句教学
1“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一个说“水很浅”,一个说“深得很”,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或教学课件演示,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想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最好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小马的话则应读得天真活泼。“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没……没想过。”应表达出因为小河挡路,没有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时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一题中“说说小马过河以后会说些什么”,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说。可以先分小组说,后指名在班上说,使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第三题是用带点字口头组词。可以采取看谁组得对、组得多的比赛激励学生动脑筋多组词语。
第四题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近义词“立刻”和“连忙”。可以让学生交换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再读一读,看它们的意思改变没有,如果没有改变,就证明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
(六)扩展活动
1戴上头饰,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为题另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看谁想得新,想得与众不同。
3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么样,以“小猴过河”自编故事。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一读。
读出三个层次:(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通顺。(2)细读课文。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然后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可参加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拨。(3)熟读课文。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二)演一演。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针对这一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马过了河会说什么?回到家怎样对妈妈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这些想象加进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四)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
A类
懂得什么是读后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B类
初步掌握读后感写作的方法。知道基本套路。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3分钟】
一、激发兴趣
看读书名言,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第二板块——预习【目标A/5分钟】
二师简介何为读后感。
第三板块——【目标B/15分钟】
明确读后感的写作要求。
1、精读原文,找准感点。
2、掌握套路,“引”“议”“联”“结”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议——分析材料,亮明观点。
联——联系实际,围绕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3、小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学习读后感的套路
第四板块——【目标B/17分钟】
1听《小马过河》故事。
2找出原文中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感点。
3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
4教给学生读后感结尾的方法。
学生听故事,说感点。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读后感教学中,我以《小马过河》一文为例,比较清楚地讲述了读后感的结构以及写法。尤其对于读文后如何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我也说了要注意的问题。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们其本上理解了这些问题。不过,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点上,我在上课前有欠考虑,应该先把一篇读后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的特点及写法,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去讲解,归纳,这样,他们可能会印象更深,对读后感的写法理解得更清楚。
活动设计意图:
因本班幼儿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遇事不爱动脑筋,学习怕困难,我选择了《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让幼儿通过观看小马过河的经历,使幼儿懂得河水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而言的,从而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时还要亲自试一试的道理。
活动目标: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字、词:驮、蹚、深、浅,磨坊、理解为难、难为情。难为情:害羞, 脸面不好看; 情面上过不去。仔细∶当心; 细心。认真:不马虎, 以严肃的态度或心情对待。 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教育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情感)
活动重点: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活动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 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1套、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2、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小马与老马,小马与老牛,小马与松鼠体形上的比较三 种小动物的高矮比较,涉及过河问题。
(二) 基本部分: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3)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4、提问:讨论
(1)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
(2) 小马是怎么回答的?
(3)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提问:
1)、老牛是怎么说的? (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松鼠是怎么说的?(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围绕故事中的情节与小朋友互动,提出问题,请幼儿互相讨论)
4)、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
5)、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6)、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6、请每个幼儿练习讲述故事一遍。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三、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
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趣读 明理 深悟
——教学三得
一
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二
《 》一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
“我背《论语》的时候,有一个字不认识,去问爸爸、妈妈,爸爸读一个音,妈妈读一个音,我不知道谁说的对,就想:还是去查查字典吧。结果证实了妈妈读得对。”
“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四驱车,让我自己插起来。楼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说很好插,而表弟说很难插。到底是好插还是难插,我决定亲自试试,没想到我一会儿就插好了。”
“我与姐姐、弟弟去公园玩,在游乐场过独木桥时,弟弟说会掉下去,很危险,而姐姐说大胆走,不会有危险。虽然我很紧张,但我还是很快地跑了过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三
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于是,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童话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不止这些呢!再读读故事,有没有自己读书所得而又希望与大家共享的呢?”一石激起层层浪,孩子们又去读书思考了。不长时间的宁静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热爱劳动。”
“从小马对牛伯伯说的话,我看出小马很有礼貌。”
“虽然松鼠对小马说得不对,但它是为了小马好,它很善良,有一颗爱心。”
……
“老师,我想提个问题?”
“好啊,什么问题?”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马一试,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怎么办?”
“老马知道水不深,不会淹死,才叫小马去试的。”
“如果水很深,老马不知道,她叫小马去试试,小马不就淹死了吗?”
我想起了刚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假设: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了很多,小马又要过河,它该怎么办呢?
是该动动脑筋了。课让学生带着问号结束了。
活动设计意图:
因本班幼儿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遇事不爱动脑筋,学习怕困难,我选择了《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让幼儿通过观看小马过河的经历,使幼儿懂得河水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而言的,从而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时还要亲自试一试的道理。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字、词:驮、蹚、深、浅,磨坊、理解为难、难为情。难为情:害羞, 脸面不好看; 情面上过不去。仔细∶当心; 细心。认真:不马虎, 以严肃的态度或心情对待,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教育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活动重点: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活动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 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1套、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小马与老马,小马与老牛,小马与松鼠体形上的比较三 种小动物的高矮比较,涉及过河问题。
(二) 基本部分: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3)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讨论
(1)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
(2) 小马是怎么回答的?
(3)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提问:
1)老牛是怎么说的? (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松鼠是怎么说的?(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围绕故事中的情节与小朋友互动,提出问题,请幼儿互相讨论)
4)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
5)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6)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三、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
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它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到事情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最后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指导朗读。
重难点解析: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事、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
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面是三框,里面是“儿”字,注意强调笔顺。
“事”也要强调笔顺,要八部件写紧凑,字体不能太长。
“袋”是一字底,上下结构,下边不要写成“伐”。
“突”上边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多一点。“步”下半部不是少。
“麦”上边青字头,下边不要写成反文。
2、词句教学:
(1)“为难”的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组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和水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3、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慈祥的妈妈。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了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小马的话要天真活泼,“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了。”“没……没想过。”应表达出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4、扩展活动:
(1)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另编一个童话故事。
(3)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发生什么故事。◆ [2004-02-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熟读课文了解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字: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词:伯伯 伙伴 麦子 难为情 昨天 四周 如果 连蹦带跳。
句中体会词意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二)能力训练点:
用学过的偏旁部首分析记忆字形。用“如果”“四周”造句,比较“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并会运用,通过观察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实践,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重点、难点
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及词语。
解决方法:通过熟读讨论,查字典。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利用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2.通过多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老马说的话的意思。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的是什么?(《狐狸和乌鸦》)同学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了解故事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理解字义。
2.自由读课文2遍,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按段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想一想老马和小马住在什么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分角色朗读。
4.换词理解“连蹦带跳”换“一蹦一跳”“蹦蹦跳跳”等。
第二课时
学习三至六段
(一)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并勾画出有关词句。
1.小声读第三段想一想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呢?它想什么?
理解“去路”(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
2.指导朗读小马说的话。
3.自由读四—六自然段想:小马过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4.自由读第四段想: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5.指名读第五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辅助句: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立刻。)
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同?
看投影中小河、老牛、松鼠形象的比较(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老牛整体高大,而松鼠个子小,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6.指名读第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比较:下列两句话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体会“立刻”“连忙”的意思,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表现得怎样?
7.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六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用平静的语气。
(2)松鼠的话后边是感叹号,读得急促,声音高、速度快些。第二个“别过河”语气加重。
(3)“小马吃惊地问”,表示害怕紧张。
(4)小马叹了口气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要读轻缓。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第七段想:
1.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自由读,画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3.齐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不要听了别人一说就相信是真的,一定要自己动脑去想,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是根据他自己的情况判断的,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想:
小马是怎么过河的?(结合看插图)它感觉怎样?
1.边读边画出小马感受的话。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来的?(读句子)
(三)指导朗读七、八段。
妈妈的话读得亲切小马的话用难为情的语气。
(四)指名读全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用“四周”“如果”造句。
3.比较“立刻”“连忙”相同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小马过河
老马 老牛 松鼠 小马
能帮妈妈做事吗很愿意
为难 水很浅
连忙 水很深 动脑试试
难为情: 既不像…… 也不像……
教学要求
一、认识本课生字:蹦、麦、如、蹚、鼠、淹、啦、叹、脑筋;指导学生观察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会用:连蹦带跳、难为情地、亲切地、吃惊地等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神态的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和复述课文。
三、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自学课文。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自学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练习。
第三课时:读讲第三段,总结课文学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自学课文
(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无需解说,直接提示课题,情绪即被激起。)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
自学要求: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几个角色。
二、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
(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又可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黑板:
小马连蹦(beng)带跳地驮着麦(mai)子向磨坊(mofang)跪去。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mo)小腿,能蹚(tang)过去。”
松鼠(shu)说:“当然啦(la)!我的伙伴就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想,如(ru)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他叹(tan)了口气回家了。
老马说:“哦(o),自己不动脑筋(naojin),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学“连蹦带跳”时,增教“蹦蹦跳跳”、“一蹦一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三、范读课文。
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
四、再自学课文、分段
(通过下列提问,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小节说的什么?
2.小马过河,他到河边去了几次才过河?
3.课文中写小马第一次过河从哪儿到哪儿?第二次呢?
4.那么课文可分成几段?
第一段:小马整天不离开妈妈。
第二段: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
第三段: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
五、练习。
1.写生字词。
2.给下面的句子加冒号和引号。
小马对妈妈说我是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提示注意点:引号成对用,句末标点点在引号里面。
第二课时
一、轻读第一段。
二、读讲第二段。
1.自学。
提出要求:课文中写了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对话,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课文中写他们的对话时,还写出了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情和语气。你能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吗?例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连蹦带跳”这个词语就把小马说话时的动作、高兴的样子写出来了。自学时你就把这些词语画出来。
2.找出提示语,为指导表情朗读作好准备。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
连蹦带跳地说嗒嗒地跑过去,问道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头说说拦住它大叫认真地说高兴地说亲切地说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点,并结合指导朗读:假如有一天,我们来到小河边,听到小马与老马,还有老牛、松鼠的对话,说话时,他们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一场对话真有趣。它们一个个怎么说,你能学得起来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扮演角色朗读课文带有饱满的真实的情感,这样学生的表情朗读就很容易达到要求,而且对提示语所显示的形象有了具体的理解。)
①“连蹦带跳地说”,表示小马高兴。还可以换上什么词儿?(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老马也是“高兴地说”,老马、小马、都很高兴。不过,一个像大人,一个像小孩。现在请同座的两个小朋友分角色读第二节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②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他为难了。心里怎么想的?该怎么读?(轻读)请谁来扮小马?
③小马问老牛伯伯,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表示疑问的句子怎么读呢?老牛回答时,说的很平静,因为 现在请女同学扮小马,男同学扮老牛,读读他们的对话。
④松鼠可不同了,忙拦住大叫,因为是大叫,后面是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谁能扮小松鼠(指名试读)。
指导朗读:“小马!”一声叫住,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些,是连着说的,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再读)
⑤“小马吃惊地问”,如果没“吃惊地”,那是一般地发问。现在是“吃惊地问”,吓了一跳,表示出小马的害怕、紧张。(示范)
⑥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深、浅)
⑦小马听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怎么办?课文中哪两个词说明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动脑筋?(立刻、连忙)
⑧练习朗读三、四两节。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⑨比较:如果省掉这些表现他们对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词语,变成“小马说……老马说……松鼠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⑩指点“说”“问”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儿,所以前面都是用“地”。
(虽是指导朗读,却把课文中的主要的知识点突出,而且通过对这些词语、标点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这就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以及思维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了。)
4.练习。
填充:
我高声( )喊小林飞快( )跑
他轻轻( )问我认真( )写字
小红高兴( )说妹妹大声( )唱着歌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教师微笑着说:“小朋友说!”让学生加以描述。
△指名一同学蹦跳着进教室,连声喊:我们班上得了红旗了。然后要把学生把这一情境加以描述。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生字。
二、学习第三段。
1.小马怎么过了河?(自学课文)
2.老马怎么说的?(反复朗读老马的说)
出示xx的话: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3.现在请你为小马动动脑筋,他当时怎么想就对了?
同一条河,老牛说“深”,松鼠说“浅”,你们说哪个说得对?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剪贴片(见右图)并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____,所以___;因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回答。)
(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推理情境。)
4.小马听了老马的话,认真地试了试,试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出示小马的剪贴片,要求学生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三、总结课文,通过说话训练,结出寓意。
1.现在你们看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重要。
2.齐读老马的话。
3.老马是说:“不……不……是不行的”。如果改成“要……要……”这样正面的说法,该怎么讲呢?
(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去试试才行?)
4.这告诉我们什么?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更要实地去试试。
四、再现课文情境,分角色复述课文。
1.各自准备。
2.指名分角色复述。分别戴上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表演。
五、结合寓意,增教一首古诗。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出示古诗的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3.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课前准备:课件、音乐、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课前放播放《时间像小马车》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马过河》这童话故事的生字,初读了课文,大家还记得吗?(记得)小火车开起来——(开火车读词语)
2.师: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把掌声送给您们。下面我们 回忆一下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小马两次过河的故事。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过渡语: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请同学们看学习提示(一)
三、新课教授
学习提示(一) 听老师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听边想: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1)生齐读课文
(2)生回答: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3)指名读小马的话。 过渡语:那小马在送麦子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学习提示(二)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1)小马来到河�
1、生回答: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生回答:小马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 生回答:它分别向牛伯伯和松鼠请教。
2、师指导朗读? 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有礼貌、询问)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立刻”“连忙”什么意思?谁能根据我的口令做一下(坐下、手背后)。大家一起做一下(手背后、抱臂坐端)。大家这是动脑筋了吗?(没有) 过渡语:小马也是这样不动脑筋,轻信别人的话,看看回家妈妈怎么告诉他吧
学习提示(三) 小声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说一说:
(1)小马回家后,老马怎么教育小马的?它是怎样回答妈妈的话?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1、生回答。(试着有感情朗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2、师:同学们要注意小马的回答中,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内容的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3、出示关键句“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
4、生回答:小马听了妈妈的话,跑到小河边,试着往前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读课文,了解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出现的新字词,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新字词,能复述故事大意。
难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叫做《小马过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 质疑激趣: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么过河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
请学生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纠正发音。
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巩固记忆。
3. 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一、二段:
引导学生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以及它过河前的心理活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体会小马的心情。
2. 学习第三至六段:
播放课件或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小马与老牛、松鼠的对话内容。
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神态。
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很深?
3. 学习第七、八段:
引导学生理解小马回家后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重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马的话,体会其中的含义。
4. 学习最后一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理解小马过河后的感受。
讨论: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如果有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
2. 分角色表演:
请学生分组准备,分角色表演《小马过河》的故事。
表演结束后,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总结课文: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勇于尝试、敢于实践。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小马 → 老牛(浅) → 松鼠(深) → 妈妈(试一试)→ 实践出真知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和分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一、完整听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啊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小马过河》,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那一句话或是那一个情节,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有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那一句话或哪一个情节?
二、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一)第一段师:刚才小朋友啊听得都很仔细,那故事当中老马到底让小马干什么去了呢?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的第一段。
师: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去了呀?(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师:小马呀可真能干,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小马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小马先是怎么样啊(背起了麦子),然后呢(飞快地朝磨坊跑去)。
师:呀,小马真能干,能帮老马做事情了,小朋友呀表演地真不错,我们一起坐下来吧!
(二)第二段师: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咦,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左右为难)师:那小马有没有过河呀?我们接着往下看!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你好,这条河我能过去吗?水很浅,刚过小腿,能淌过去)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
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来看一看!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小马,别过河,这条河可深了,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三)第三段师: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师:谁来告诉老师,老马是怎么和小马说的?(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师:小马听了明白了,它又准备下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故事的最后一段。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小马,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那这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涵义师:那我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故事,这一次欣赏完之后,老师还要考考你们哦!
师:刚才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那同样一条河,老牛和小松鼠它们的看法一样吗?我们来听一听,老牛是怎么说的?再来听一听小松鼠是怎么说的?
师:小朋友动一动脑筋,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边看课件边来讨论一下。
师:小朋友,把你们刚才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吧!谁来试一试!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来看一看三个小动物在水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老牛在河里怎么样,水到它的哪里?小松鼠呢?小马呢?
师:原来老牛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小松�
师:那既然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道理,小马应不应该听它们的话?小朋友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故事表演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故事呀?谁愿意来做老马、小马、老牛、小松鼠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来做认真的小观众吧!
教材简析:
这则童话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牛伯伯说水很浅,小松鼠说很深,妈妈则告诉小马自己去试一试,最后小马安全过河的故事。
设计理念:
课文情节美、语言美、构图美。教学中拟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扮演角色和“三说小马”的教学环节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中注重挖掘文章的内涵,注意将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懂得“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中识字,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师讲故事——说小马。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课文第1、2自然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课件:( )的小马。
2、请学生在括号内填上有关的词语再说出原因。
(学生可能说:听话、懂事、爱劳动等词语)
(利用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懂事的小马,学生很想知道小马到磨坊的情况,自然激起了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纠正字音。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小组汇报,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悉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的目的,为下一步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二说小马。
1、小马来到了河边想要过河,它和老牛、松鼠有一段对话。它们说话时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真是一场有趣的对话。你们能按角色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扮演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2)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
(3)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2、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小马怎样做?从小马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课件出示:( )的小马。
3、请学生在括号内填上有关的词语再说出原因。
(学生可能填:不爱动脑筋、胆小、依赖父母、做事小心。)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知道河水的深浅呢?
(扮演角色让学生进入推理情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老马的话。)
四、交流评议,理解寓意——三说小马。
1、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你现在又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课件出示:( )的小马。
2、请学生在括号内填上有关的词语再说出原因。
(学生可能说:听话、学会了思考、勇于尝试。)
3、(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能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4、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亲自去试试。)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做的?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主题:遇事要学会思考和判断。)
五、课外延伸,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粉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次小马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续编这个故事吧!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马过河
为难 老牛:河水浅、能趟过
(第一次) 松鼠:河水深、不能趟过
实践 妈妈:水深浅、试一试
(第二次) 下了河、水不深不浅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句式训练,照样子写一写。
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
,请您告诉我, , ?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自己巩固在读文中已初步认识了的生字,认不准的可请教老师或同学。
2、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3、小组内互相认读。
4、抽生读,检测识字情况,同时交流识字方法。
5、出示本课含生字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巩固识字。
6、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和新学会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7、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生字或词语说句子,灵活运用生字。
(采用出示卡片的形式,学生会有一种探究的感觉,从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再用组词、说句子的形式拓宽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巩固生字、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指导写字。
1、教师根据结构分类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匹:注意笔顺。
试:右侧有点,无撇。
愿:半包围结构,心在厂内。
2、比一比谁写得棒。学生在《写字》书上练习书写。
3、写字展示,小组评出写得好的字,再进行班级评议,优胜者给在“成绩栏”加一朵小红花的奖励。
(用《写字》练字,学生能注意到字的间架结构,进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比赛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一导入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会怎样?,它能不能过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并齐读。小马究竟能不能度过河让我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 初读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标注出自然段。
2指名读。下面老师找几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儿
三、抓中心句
一,4-6的分析
那刚才老师讲的是课文中的哪几段?1-3文中一共写了小马几次来到河边。生:2次
从第几段到第几段是写小马第一次过河的事?生:4-6段
小声读4-6段,思考第一次在河边遇见了谁?用直线划出他们的话。
那谁能读一读。并且指导阅读第四段:
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注意小马的寓言,“请您……”说明小马非常有礼貌,像这样说话,你会吗?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上板书:老牛 深 松鼠 浅
小马听后是什么反应?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划出来(吃惊,叹气)
师分析:立刻,连忙。并造句
自己试着读一读4-6段,注意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来。分角色朗读
师:谁来读老牛的话,小马,松鼠,旁白
生读完后指导朗读,生跟读。
1、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2、“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3、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二 ,7段的分析
听到完全不同的建议后,小马是怎么做的呢?生:回家问妈妈
快速浏览第七段,找出小马妈妈的话,妈妈是怎么说的,谁能来读一读?
出示ppt:“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联系上下文,结合板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引导学生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那么假如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
妈妈说……是不行的,那怎么做才是行的呢?
谁会换种方式来说这句话,仍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三、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第二次来到河边又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
书中哪个词是描写小马过河时的神态的,(小心)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ppt出示:
生: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生: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
师:那为什么对于同一条河的深浅,小马,老牛,松鼠的认识都不一样呢?
看ppt演示,用挂图操作,观察它们的身高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的深度可能只到他的小腿的位置。
因为老牛身材高大,所以说河水很浅才没小腿。
那么松鼠呢?谁能像老师那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那么小马呢?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生: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所以,小马觉得河水对它来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四 扩展与情境
1想象小马从磨坊回来,又遇见老牛,松鼠,你猜猜它会怎么说?
那么回家会怎么和妈妈说呢?
五结语
学习完《小马过河》,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个问题既要听取别人的建议,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然后再去实践,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磨坊-磨面的作坊,也叫磨房。趟-从浅水里走过去。难为情-不好意思。
活动准备:
1、老牛、松鼠、小马贴绒教具各一个。
2、活动前训练幼儿踩高跷。
3、高跷、沙包(粮食)、小河、小椅子。
活动建议:
一、结合贴绒教具,教师讲述故事。
二、通过提问,加深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丰富词汇:磨房。
2、小马遇到小河挡住了去路,它不知还能不能过去,它去问谁了?怎么问的?牛伯伯说什么?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丰富词汇趟和难为情)
3、小马完成妈妈交给它的任务了吗?(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
三、游戏《小马运粮》,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教师: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每人一对高跷,游戏开始,"妈妈"带领"小马"踩着高跷跨过"小河",穿过"小树林"(小椅子),把"粮食"(沙包)运回家。
四、欢庆胜利。
带领幼儿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附:故事
小马过河
在一片树林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渐渐长大了。老马对小马说:"你长大了,要学会帮妈妈做事了。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吧。"小马高高兴兴的驮着口袋出了门。
小马第一次去磨房,走到河边,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就问河边的老牛,"牛伯伯,这河水是深还是浅呢?"老牛说:"河水很浅很浅,过河很容易。"小马刚要下河,小松鼠连忙喊道:"小马!别下河,河水很深很深。前几天还淹死了一只松鼠呢!"小马赶紧退回来:这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它不敢过河了。
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说:"老牛长得高大,就觉得河水很浅。松鼠长得矮小,就觉得河水很深。你动脑筋想一想,这条河能不能过去呢?"小马明白了,转身跑到河边,趟水过河。河水只淹没了小马的大腿,既不象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么深。
小马驮着磨好的面飞快地跑回了家,老马说:"以后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及蕴意。
2、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并勇于尝试的道理。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
活动难点:
发展幼儿比较分析能力,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听,这像是什么动物发出的脚步声?小马来了,它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段
师:故事中有谁?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老马让小马做什么呢?(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河水哗哗哗,它心里想到了谁?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左右为难)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办?
2、第二段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水很浅,刚没小腿,能淌过去)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注意对话语气)
3、第三段
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来听一听!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师: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到底听谁的?你觉得谁说的话有道理?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做?
4、第四段
师:故事里的小马是怎么做呢?一起听一听。
师:老马是怎么和小马说的?你仔细想过它们的话吗?为什么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浅,松鼠说深?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小朋友也一起动脑筋帮小马想一想。演示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两种动物的区别。(原来老牛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小松� )
师:小马明白了(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它又准备下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怎么?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勇敢)师: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为什么?演示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区别。
(小马呢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原来,在面对同一条河时,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看法也不一样,只有试了才知道。)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涵义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马吗?喜欢它什么?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懂事、能干、有礼貌,勇敢)
总结: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为老师做件事,结束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小马过河》是许多人听着它长大的,这是一个经典而又富有教育价值的故事文本。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将这个故事纳入了教学计划。故事讲述了小马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故事,在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语言生动、简洁,符合大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利用生动的头饰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语言的快乐,创造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的说,有说的欲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教育幼儿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3、认识汉字“马”“牛”“松鼠”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懂得遇事要想办法,动脑筋。
活动准备
头饰、图片、字卡、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见过马吗?
幼:见过
师:那么马是怎样跑的呢?
2、幼儿集体学一学马儿跑。
3、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小马过河》。
2、认识汉字“牛”“马”“松鼠”。
(1)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幼:马、牛、松鼠
(2)教师出示图片吗、牛、松鼠,并依次出示相应的汉字。
(3)集体认读“马”“牛”“松鼠”,并用马、牛组词。
3、提问:故事中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4、欣赏课件前半部分(开头—牛伯伯说可以过去)
(1)师:故事中小马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去帮妈妈送麦子,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2)师:当小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碰到了谁?
幼:牛伯伯
(3)师:小马对牛伯伯说了什么?
幼:牛伯伯河水深吗?
(4)师:牛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幼:水很浅,刚过小腿
(5)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说,过河/没过河
(6)师:到底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过河了没有,我们接着往下看。
5、欣赏课件后半部分
(1)师:当小马准备要过河的时候谁来了?
幼:小松鼠
(2)师:小松鼠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掉进河里淹死了。
(3) 师:小马听了小松鼠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
幼:回去找妈妈
(4) 师:妈妈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那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你自己去试了吗?
(5) 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幼:过河了
6、理解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1)师: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最终趟过了小河,为什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说水浅,小松鼠说水深呢?
幼: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2)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高所以说水浅,小松鼠矮所以说水深。
(3)师小结: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变化的。
三、看图讲述故事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的非常认真,请小朋友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好吗?
2、看图片讲述故事一遍,注意动物之间的`对话。
四、故事表演
1、出示动物头饰吸引幼儿兴趣。
师:老师还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让我们戴着头饰把故事表演一遍好吗?
2、要求:表演的时候说清楚动物之间的对话。
3、教师与个别幼儿表演一遍。
4、幼儿表演。
5、每组表演完后教师及时给予小结,让幼儿体验到高、矮,深、浅。
五、活动小结
1、师:小马通过自己亲身去体验,最终趟过了小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通过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
2、幼儿自由说。
3、师小结:碰到事情不但要多想一想,还要试一试,这样才能增长聪明才干。
4、活动结束。
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课件让幼儿对故事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我想,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幼儿一定会非常喜欢,在活动的后半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自己亲身的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幼儿的表演的欲望很强烈,把活动推向了**。通过活动的层层深入,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了完整地理解,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提问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体验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通过本次活动是我在幼儿语言教学上有了新的收获,不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教师的及时总结很重要。
《大班故事“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摘要:见过 师:那么马是怎样跑的呢? 2、幼儿集体学一学马儿跑。 3、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小马过河》。 2、认识汉。
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难点: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具:
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
回答:因为老牛(),所以它说()。
因为松鼠(),所以它说()。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难为情——课文写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怎样读?亲切——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2)找出�
(3)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七、兴趣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它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到事情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最后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指导朗读。
重难点解析: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事、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
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面是三框,里面是“儿”字,注意强调笔顺。
“事”也要强调笔顺,要八部件写紧凑,字体不能太长。
“袋”是一字底,上下结构,下边不要写成“伐”。
“突”上边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多一点。“步”下半部不是少。
“麦”上边青字头,下边不要写成反文。
2、词句教学:
(1)“为难”的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组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和水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3、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慈祥的妈妈。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了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小马的话要天真活泼,“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了。”“没……没想过。”应表达出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4、扩展活动:
(1)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另编一个童话故事。
(3)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发生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