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教案及反思【优秀17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

牛和鹅教学反思 1

《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最后是由这个道理拓展开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本课导入比较顺畅,课堂教学的的脉络比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的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入场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近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牛和鹅》教案及反思 2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牛和鹅》教案 3

一、教材依据:

本次写字课教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册教材中的《牛和鹅》一课的生字。

二、设计思想:

本课的生字中有比较难写的字,而且字的结构较多,学生对心字底的字掌握不好,为了让学生写好这些字,我重点对字的结构和心字底的字进行了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重点指导上中下、左右、半包围结构及“点”“竖弯钩”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上中下、左右、半包围结构及“点”“竖弯钩”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教学重点:指导“点”“竖弯钩”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指导上中下、左右、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六、教学准备:投影、古诗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人但知笔墨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

同学们,书法练习的时间到了,首先,咱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写的书法作品。

(课件出示一些同学的书法作品,比较几年来的进步)

再出示老师的字,欣赏。

最后出示书法家的,欣赏。

老师讲解: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和文学、艺术等其它形态一道融铸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灵魂。学好书法,练得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巨大的益处,但是学习书法又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大家有毅力、有恒心,希望同学们能勤于练习、勤于动脑,人人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二)、练习这五个字:

1、师导:好字不难练,关键是方法。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牛和鹅》一课生字的结构和笔画。(板书:结构笔画)

2、老师板书这五个字:惹、掐、塘、碗、屁

问: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3、讲上中下结构的惹字

(1)这个字怎样写漂亮呢?(从结构和笔画方面来说)

(2)讲“心”字的写法及“点”的写法:

①下面请同学们来看老师写(板书“心”)

讲解:心字左边的点的起笔与卧钩的起点在一条直线上,第二个点在卧钩的中间,第三个点在钩的偏右一点。

②讲到点,点分这么几种:(板书这几种点的写法)

右点:起笔轻,由轻到重,稍按比后即收笔回锋。

左点:写法同右点,只是行笔的方向由右上向左下,注意它的形态要竖一点。

竖点:起点较重,由上向下行笔,稍按笔后收笔,它一般用于字头,笔画直。

③心的这几个点是:左右右

④写好了心,那么“惹“这个字就会写的漂亮了(老师范写“惹”)

⑤讲解写字的方法:一看;二想;三仿。

⑥写这个字,描一遍,写两遍。两脚放平,腰板挺直,三个一要做到。

⑦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点评

4、左右结构的字:

(1)以塘为例,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边谦让右边,重点笔画:撇、长横)

(2)其他两个字:碗、掐(结构紧凑、左小右大)

5、半包围结构的屁:

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竖长撇要舒展)

6、碗、屁这两个字中的竖弯钩

(1)老师书写竖弯钩:起笔顿笔,由轻到重,转折处圆转,顿笔,向上出钩。

7、学生书写这四个字,老师巡视。

8、展示学生写的字,点评

(三)、写古诗:

1、小结:刚才我们写了这五个字,掌握了上中下、左右、半包围结构及“点”“竖弯钩”的写法,为了巩固上中下、左右、半包围结构及“点”“竖弯钩”的写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首古诗。(出示古诗:蜂)

2、讲解:这里边有许多这节课学过的结构和笔画,我们要仔细观察,再写。

3、学生书写第一行,老师巡视

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地老师板书,学生再写

4、学生书写第二行,老师巡视

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光老师板书,学生再写

5、学生书写后两行,老师巡视

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得老师板书,学生再写

6、点评

7、同位交换作品,将写的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

8、师:谁得到了一到五个红圆圈?你们有进步,但还要努力。

谁得到了五个以上红圆圈?说明你们写字比较规范了。

(四)、总结:

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请同学们课后将今天所学的结构和笔画多多练习,只要我们愿意练习,就一定能练出一笔好字。

(五)、板书:

结构笔画

左点惹掐塘碗屁

右点上中下左右半包围

竖点点竖弯钩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写字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上中下、左右、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及“点”“竖弯钩”的写法,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钢笔,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在课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牛和鹅》教案及反思 4

《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次参加哈尔滨小学语文“雏鹰杯”赛课活动,使我收益匪浅。可以说这是凝聚着校领导和老师们智慧与汗水的一节语文课,才让我有了十备《牛和鹅》的经历,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可称之为巧妙。

其一:课前的神话导入部分抓住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两种动物,而且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第一段一个很好的解释。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词语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既理解了词语,又练读了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对比着、交替着写活动的双方在表达上的作用等等。其中将文中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分别从文中筛选出来,进行体会,在还原文本,进行对比体会,细读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教师适当的语言暗示,如学生画我和鹅的表现的语句时“能够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画我的表现的时候用直线,画鹅的表现时用波浪线”的学法暗示。学生读鹅的表现时“她读得真好,突出了鹅嚣张的动作”的朗读方法暗示,无一不渗透着学法的有效指导。

其三:品味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整体教学思路的制定使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初读课文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时的质疑问难,分层理解(先交流“我”怕鹅的表现,在交流“鹅”不怕我的表现),对比品味与朗读,再到最后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无一不是顺水推舟,流畅自然。

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教师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学生质疑出——“为什么鹅不怕我,却怕金奎叔?”这个问题时,初步谈体会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学生回答是因为金奎叔不怕鹅,鹅才怕他,我怕鹅,鹅才不怕我的。第二个同学回答的也是这种理解。如果在第一个同学回答完之后,问学生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可能会说因为我弱小金奎叔高大结实,鹅才怕我不怕他的。然后在引导学生对这种看法予以引导指正。在后面自学讨论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时,学生就不会理解为鹅怕金奎叔是因为他高大结实了。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如果把男生和女生非角色读这一环节省略,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过去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发展了学生哪些语言呢?从这一节质朴实在的语文课中,我所学到的远胜于十节课,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备课很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精心琢磨自己的每一句话,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我对宝带实小的《牛和鹅》教学设计的粗浅评价

秉着鉴赏、探讨及学习的态度,看完了宝带实小对课文《牛与鹅》的比较完整而到位的教学设计,也与他们一起把课文再“走了个遍”,他们所呈现了一堂比较精彩的课堂实录,亮点不断纷呈。同样感悟良多,稍作评价:

一、脉络清晰,训练有度

从整个两课时的设计看,教师们比较到位地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研究学情和分析文情,备文本,备学生,预设并生成了许多值得深究的对话话题,将整个教学流程彰显得清晰而又严谨完整,如第一课时的几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文路”、“走入文本,初步感悟”等,而第二课时中的“深入文本,研读品悟”、“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等,然后又将语文的字词训练、朗读训练以及概括能力训练等双基训练糅合在每个环节中,营造最自然最真切最实在的学习状态,这是我们每个教者都努力遵循的。

二、抓准重点,显示亮点

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我们也认为,语文该有她独特的甜甜的味道,这味道藏在每个字词中,藏在每个提领文章中心的精彩语段中,这不能说教,只能细品,只能咀嚼,品出字面的,品出字背后的,正如歌德说: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读字面,一只眼睛得透过字面看背后。这篇课文不仅蕴涵道理,同样童趣十足,只有抓文字训练点,宝带实小的老师就抓以“让我们再次走入作者的回忆,去感受那一段经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几幅画面?”来梳理这段内容,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一点儿也不敢反抗,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来体会金奎叔赶鹅时的勇敢,而后探究其间的变化,深究变化的原因。自读后交流,齐读后再探讨,再读再体会,多种的训练形式相信道理的揭示也将水到渠成。

三、读写结合,注重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求而得”的重要,而课堂练笔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宝带实小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实践的机会,更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的自主性。无论是对牛说,对鹅说,对“我”说,还是对身边的人说,相信学生都会有感而发,而这样的心声是最真实和宝贵的。

同样,也想和宝带实小老师商榷与探讨的地方有:

一、我们经常强调着:遵循文路、学路和思路,这样能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心灵对话和共鸣,而在设计中“1、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段中你读出了什么?(不再怕鹅、不再欺负牛)”将最后作者所悟先予揭示,我觉得这样是否必要?

二、文章的道理是隐含在文字中,尤其隐含在金奎叔的两句话中,这应成为教学的重点,更应成为教学的亮点呈现,而怎样把道理的揭示无痕自然地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与咀嚼中,而不是那么生硬牵强地呈现,我个人感觉力度还不够。

以上是我对本教学设计的粗浅评价,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牛和鹅教学反思 5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次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活动,我收益匪浅。《牛和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要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字词学法的指导要到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注重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要让学生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牛和鹅》教案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进一步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文章围绕牛和鹅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评价

2.那么起初,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对牛和鹅的?

【板书: “我” 牛 鹅】

自读3-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读,谈体会

牛——不怕 【板书: 不怕】

——从哪儿体会到的?

——牛长得那么结实,强壮,作者为什么还敢欺负它?

【板书: 欺负】

——回答,引读第一句“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因为“我”站在牛的角度,我们比牛大,所以我们敢欺负牛

鹅——怕 【板书: 不怕】

——从哪儿体会到怕?

——谈体会

——我们连强壮的牛都敢欺负,为什么这么怕一只小小的鹅呢?

——回答,引读第一句“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因为“我”站在鹅的角度,我们比它小得多,所以在一个小孩子的心中,他是那么怕鹅。

朗读:男声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

过渡:可是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1.齐读12自然段

2.指名说 【板书:不怕 不欺负】

3.总结板书

二、细读课文5——11段、感悟理解

1.自由出声读5——11段,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

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1.默读5——7段,用横线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你对这些句子有什么体会,读完可以在旁边用简短的语言做批注。

2.汇报交流 读句子,谈体会

(1)当看到四只大白鹅时——“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指导:

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

“马上不响了”

放学的路上,也许我们正有说有笑,也许我们正追逐嬉戏,当一看到鹅,我们立刻收住声音,放轻脚步,屏住呼吸……

还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

贴着”“悄悄” 为什么不用“沿着”墙壁而用“贴”呢? 两句对比读。

看见鹅,我们大气都不敢出,足见有多可怕。

指名读——再轻点,要不然就把鹅引来了,再指读——引齐读。

过渡(情境):我心里这么怕鹅,一心想躲开它的视线,可我躲过去了么?

(2)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这是一群怎样的鹅?(神气十足,目中无人。)

从哪体会到它很神气?

一摇一摆地、神气地——神态中体会到什么

“吭吭”——叫声中体会到什么

(对比鹅听见了,就抬起头来,直着眼睛看了看,——动作中体会到什么)

(对比扇着大翅膀——动作中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

这还是一群怎样的鹅?

你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目中无人

齐读——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只神气十足,目中无人的鹅。

鹅为什么这么神气、目中无人?

过渡——鹅越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就越害怕了

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3)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指名读 谈体会。

看到鹅后慌忙逃窜,我逃掉了么?

鹅追得更快了。

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4)“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刚才还说敢骑在牛背上呢,现在见到鹅就腿软无力,我都这么害怕了,鹅有没有就此罢休呢?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除了目中无人,神气十足,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鹅?

“啪嗒啪嗒”是形容鹅跑的声音,“吭吭”形容鹅的叫声,从象声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还是一只怎样的鹅?

从哪看出鹅的胆大妄为?还从哪看出?

一口就咬住、拉住我不放。

男生读,让大家再来见识见识这只胆大妄为的老雄鹅。

(4)连人都敢咬,真是胆大妄为!我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指导:

指名读,谈体会

看图:作者怕鹅怕到什么程度?

眼神——惊慌失措

用手挡——不敢看鹅,不光是怕啄,更不敢面对这一切

身子向后,快要倒地——怕到极点

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扣子挣脱了——顾得上捡吗?敢去捡吗?

此时此刻,作者心里会想什么?

听老师读,闭眼想象,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读

师旁白,生读我的话。

再看图,鹅又是什么反应?

指名说。

我越是胆小,鹅就越是胆大,我越是哭叫,反而还把这只老雄鹅激怒了

引读——只见,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从老雄鹅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让我们通过读再次感受我的害怕与狼狈,鹅的神气与大胆

女生读我 男生读鹅 老师来读其他句子

我怕鹅怕的胆战心惊,怕的魂飞魄散——我为什么这么怕鹅呢?回归首段。

我十分恐惧,时间似乎突然凝住了,我的脑子里乱乱的,只听见心儿扑扑地直跳——就在这时,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引读8-11

(六)读8-11段

1.同样对鹅,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2. 刚才那只胆大妄为的鹅见了金奎叔是怎样的反应?

3.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

指名说。

因为站在人的角度看,……,所以……

——引读:金奎叔说——

4. 再读两遍,看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指导“这样看”指的是谁怎么看?

那我们呢,我们该怎么看?

5.对!鹅有什么可怕?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他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实在”可以换成什么词?

我们人比鹅强在哪儿?

是啊!鹅怎么看我们,那是鹅的事,可我们确实比它大,比它强!

怕它干嘛?我们——不要怕它!

6.这以后,我不再怕鹅,鹅呢?——

指名读

鹅没有变,还是那么吭吭的叫着,可我对鹅的态度变了,它便不敢再欺负我了。

所以我看到牛,也不再欺负它了,因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呀!

7.回归板书,从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8.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第一段第二段——不要总相信固有的观念,要敢于尝试。《小马过河》

从牛和鹅的故事中,你还有什么收获?

一是不应该因为鹅把我们看得小,我们就把自己看得小,我们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看到自己。

二是不要因为我们比人强就去欺负他们。

“不以己强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惧人”

三、总结升华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角度决定看法,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四、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

板书设计

牛和鹅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牛 不怕——欺负——不欺负

鹅 越来越怕————不怕

《牛和鹅》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二、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

(牛)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

(鹅)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

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从这篇文章中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课题:《牛和鹅》 齐读课题。

老师从同学们差异的眼神中读懂了,同学们可能在想:老师为什么把“牛”字写得那么小,“鹅”字写得那么大呢?读课文,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预习了吧?找几个同学来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跟着在心里默读,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边读边写词语: 扳牛角  掐住   束缚

师:请你来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来叙述)

师:你现在知道老师问什么把“牛”字写小,“鹅”字写大了吧?

生:自由回答:(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师:作者相信这与话吗?他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牛和鹅的呢?

板书:欺负   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牛的做法?

害怕    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鹅的做法?

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啊!

师:后来,对待牛和鹅的态度有变化吗?

生:有。(不再害怕鹅,也不再欺负牛)

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一件事,我记住了金奎叔说的话,而且直到现在还记得他的话,金奎叔的话真有魔力呀,对作者产生了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到底金奎叔说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来吗?

生说,(出示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师:那么,关键是其中的哪句话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师:“凭这点”是指鹅凭借哪一点来欺负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是啊,鹅总是凭这点来欺负人,所以我们总是(远远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可是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我们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鹅便狭路相逢了。到课文中去找相应的段落。

(生读5、6自然段) 你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体会鹅的[神气])

课件出示:[孩子们大喊一声,……鹅要咬死我了]

(体会到鹅的霸道、神气、嚣张)

师:你能试着读出鹅的神气、霸道吗?

师:你还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我得狼狈不堪,)你能试着读出来吗?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即把鹅的神气、霸道,又把我的狼狈读出来,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从鹅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小)

师:在你的想象中,由这只神气的、霸道的、嚣张的鹅,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些自以为强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给了我们观察的机会,书籍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我们要学以致用)

师:当这只鹅,这些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该怎样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负吗?金奎叔怎么说的?(那咱们可不大英)

师:好,我们来看看金奎叔面对这只鹅时是怎么不答应的?

[课件出示:他飞快的走了过来,……逃命了。]

师:自由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生动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从金奎叔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师: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说,“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确实比它强啊。]

师: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同样的道理:[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确实比它弱啊。]

师:从牛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师: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师总结:[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话]

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得到了启迪,直到现在,仍记者金奎叔的话,其实他是记住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生命应该互相尊重,不论他是强者还是弱者。(修改板书:牛鹅)

师:我们都应平等地对待,不存在欺负与害怕,只要我们时时换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你曾经讨厌的同学是否也变得可爱了许多?你曾经反感的父母的唠叨是否也亲切了许多?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课后反思、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片引入,抓住人们对牛和鹅的看法,“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通过前后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变化,来引出金奎叔的话,从金奎叔的话中,引申出课文相对应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通篇采用学生自主读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教师适时引导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学生在读文、品句中享受了分析、探讨的快乐。纷纷提出了个人的不同见解,并能从文中的重点词句、前后的变化,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文中所揭示的道理,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得结果不同。”并进到学生从学文中总结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物中。

但在通篇的学习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感觉老师引得太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从而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牛和鹅》教案及反思 8

教学一篇课文重整体感悟,最好有一条贯穿、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再次多遍研读课文。我发现:

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觉得课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牛和鹅》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学生展示课前精彩两分钟

《牛鹅换眼》

2、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文章。

师板书课题(牛字小鹅字大)

学生齐读课题3、师:看了这个提问,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师提炼主要问题)

黑板一侧板书:a、牛字小,鹅字大?b、主要内容?

4、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对于初读提出要求: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收获,请在书上做好批注。

2、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提示可以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说。

生根据提示自由说,并在老师的引领下学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为什么牛字小,鹅字大?

生自由说,师提炼并小结: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

a、师:文中“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读文并用喜欢的符号分别在课文中勾画标记。

(提示:1-4自然段)

根据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欺负

害怕

师: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结: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b、后来主人公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生汇报,师小结:主人公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根据学生回答,修改板书:把牛字写大)

c、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主人公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

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件事?(5-11自然段)

三、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浏览这一部分,用简洁的话告诉我们,围绕鹅、“我”、金奎叔发生了什么故事?

补充板书

学生汇报,师引导:“我”被(神气)的鹅追赶,吓得(狼狈不堪),金奎叔帮“我”,鹅(落荒而逃)。

2、根据刚才的回答,自由读5-11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并做好批注。

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a、汇报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找出鹅在欺负我时的句子,体会鹅当时心里的所想。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b、汇报读第6、7自然段,读出“我”的狼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找出词语,自己试读,评读

师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和鹅的形象的?(生: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鲜活。

(2)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救星——(生:金奎叔)到了。

找出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

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

(3)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还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牛和鹅了。(板书:不欺负   不害怕)

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金奎叔的话)课件出示

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4)“我们”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前者从鹅的角度看人,后者是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相机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5,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同学们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你是否能用今天领悟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1、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牛     欺负      不欺负    角度不同

鹅     害怕      不害怕    结果不同

“我”   金奎叔

牛和鹅教学反思 10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理解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经历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学生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没有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较好的说明,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先也估计到,并对如何引导做了两种预设,后来我采用了从线段---射线---直线的顺序进行引导,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从而说明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但这样的引导仍然让学生感到不好接受。课后思考反过来引导效果可能会更好,既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

4、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认识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掌握了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经历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量角的方法还是一个难点,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学会,量角时不够熟练,以后还需多讲多练。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

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

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5、口算乘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经历了口算过程,体验了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粗心导致出错。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轰轰烈烈地课堂,使我非常满意。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如课前的导入时间太长了,从而导致本节课上的很紧促,小组讨论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本应该有学生总结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给说出来了,这样就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6、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经历了对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了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在做题中应用的不太熟练,以后还需多练。

7、口算除法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了计算能力,经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特别开心。

8、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学会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经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理解并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绘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从统计图种获取信息,了解了统计图的作用,经历了横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10、烙饼问题、沏茶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在本节课中,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从生活中的情景出发,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也进一步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牛和鹅》教案 11

教学目标:

一 研读课文重点语句(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句子(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拉住我不放。”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体会鹅的心理和情感;

二 通过重点语句的研读,明白角度决定行动,决定结果;

三 通过重点语句的研读,明白对同一事物,角度有很多,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要学会变换角度、调整角度;

四 运用对“角度”的收获,到链接材料《牛狼之念》中去运用,学会变换角度去重新认识熟知的事物;

五 读写思紧密结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

一 研读课文重点语句(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句子(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拉住我不放。”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体会鹅的心理和情感。

二 链接阅读有关牛的材料,学会变换角度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

教学难点:链接阅读有关牛的材料,学会变换角度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一 ppt“课文三句重点研读语句”

二 阅读材料《牛狼之念》。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全文

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2 师:看看老师的板书,用你的读来突出重点。学生再读课题,突出了课文的主体:“牛”、“鹅”。

3 通过初步学习,你知道了牛和鹅有两个什么有趣的特点?

4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师:牛大鹅小,为什么我们却怕鹅欺牛?

生:因为它们看人的角度不同。

6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鹅在这种奇特的角度的影响下,如何对人凶的?

二 研读鹅,体会错误的角度导致的荒唐结果

1 课文的哪些部分在具体描写这只鹅在他的角度的影响下,对我的凶恶表现?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心理。

句子(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交流:

生a:我从“一摇一摆”看出鹅很神气, 根本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生b:我从“扑打着翅膀”看出鹅很凶,追得很厉害。

生c:“鹅看了看我们”,就好象在说:“这么小的小人儿,胆敢来招惹我。”根本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

句子(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拉住我不放。”

生a:我从“一口”这个词看出,鹅已经被激怒了,非常生气,狠不得一口把我吞了。

生b:我从“腿也软了”看出我被吓坏了,都走不了了。

生c:我从“大喊了一声”,看出我们很害怕。

生d:我们一定喊:“呀!鹅来了!”

师:真像“狼来了!”

……

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

2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鹅?

生:这是一只凶猛的鹅。

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鹅?

生:这是一群凶神恶煞的鹅。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这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

师:是什么让鹅变得像狼一样凶?是什么让人变得像鼠一样胆小?

生: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3 这只鹅真的有那么厉害吗?继续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并找出相关的句子证明你的观点。

句子(4)“鹅用爪划他……跳进池里,逃命了。”

……

4 金奎叔的角度是什么?学生研读金奎叔的话,得出他的角度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即是“让它这样看好了。”

5 小结:看同一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有的角度对,有的角度错。我们要注意选择角度。

三 链接《牛狼之念》,学会试着变换角度认识熟悉事物

1 链接阅读《狼牛之念》;

2 在文后写出自己对牛的新的看法和理解,互相交流评论。

生a:牛并不是胆小的动物,而是一种能保护主人的有智慧、 非常高尚的动物。它值得我们去尊重它,因为它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动物。

生b:牛其实并不是怕人的,它只是不想跟我们斗,因为它知道我们斗不过它。牛有生命,又情感,我们不该欺负它,而应该保护它。

……

四 总结

从牛和鹅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这对于你做人和做事有什么启发?

《牛和鹅》教学设计 12

第一课时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课件出示图片)对于它们,你知道哪些?

2、揭题,板书课题。

生根据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四、作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一)抓住“我”对牛和对鹅的不同态度的词语,仔细品读分析,感悟孩子们的心理。

(1)学生画出对牛和鹅不同态度的相关词语。

(2)汇报交流。对牛(拍、摸、触、刮、扳、骑)程度加深,板书:欺

对鹅(远远地、才、大圈子)              板书:怕

(3)作者是怎样走过去的?可是没想到的是……

(二)体会“鹅”的嚣张。

(1)面对威风凛凛的“鹅”,我是怎样表现的?

(小组内交流汇报结果,师作适当引导)

(课件出示:“在忙乱中……咬死我了!”)

(2)此时的我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恐惧、狼狈)(咬、哭、叫)

(3)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恐惧。

(4)带着恐惧的感受再读,指名读,齐读。

(三)感悟“鹅”对金奎的态度

1、过渡:“鹅”在我面前是那样的嚣张,可当它面对金奎步时又是怎样的?圈画出相关句子。

(1)[课件]他飞快地……逃命了。

(2)找出鹅动作的词,读出鹅的落荒而逃的样子。

(3)指导读出鹅的害怕,体会鹅的心理说一说。

(4)画出相关词语(挣脱、连飞带跳、落)体会变化。

2、过渡:从同学们的读中让老师感到“我”实在是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可是后来我却不怕了,为什么?

(1)学生找出金奎叔的话,说原因,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再怕它们了。”

“凭这点”凭哪点?你有什么看法?

(2)分角色读,男妇生读。

生谈感受,师板书:不欺

不怕

3、再讯金奎叔的话。(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4、再次体会作者的态度上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1、[课件]小故事,大道理。

2、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谈感受。

3、小练笔: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是怎么看待的?

(2)写一写,交流汇报。

四、作业设计: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牛      欺    金       不欺

和            奎

鹅      怕    叔        不怕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牛和鹅教学反思 13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牛和鹅》教案及反思 14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

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

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牛和鹅》教学设计 15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

1. 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 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 “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 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 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五、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 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八、课外资料:

牛和鹅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脚。

牛鹅换眼

远古时候,神农炎帝教会众人耕地种五谷之后,人们就不只单靠渔猎过活了。大家用石锄、石犁耕地种谷,用石刀、石斧砍柴割稻。人人下地耕耘,辛勤劳动。

有一天,玉皇大帝派观音娘娘到下界察访民情。观音娘娘来到下界,见人们都在地里劳作,有的人用石锄掘土,有的人拉着石犁犁地,有的人拿着石刀割草,十分辛苦。于是回天宫奏明玉帝,说人们个个在地里劳动,极为艰辛,请求将天上的牛、羊、猪、狗、鸡、鹅、鸭等放到下界给人们使用。让牛帮人耕地,羊帮人踩土,猪帮人拱泥,狗帮人看门,鸡给人叫更,鹅帮人割草,鸭帮人耘地。玉帝闻奏,表示赞同,遂命观音娘把这些禽畜带到下界给人使用。

人得到这些禽畜帮忙,很是欢喜,立即按照观音娘的指教,赶着牛羊猪鹅鸭等到田里耕耘。谁知因牛的瞳孔生得很大,把人看成—点小东西,被人牵着乱转,觉得太不应该。当下便转过头来用角把人抵撞得头破肚裂。自此开始,牛见人就用角抵。而鹅的瞳孔则生得太小,把人看成一种极高大的怪物,一见人,就吓得遍身发抖,不敢走动。

人对这两种禽畜全无办法,只好把这苦衷去向观音娘娘诉说,求� 观音娘娘得知这一情况,当即施展神通,把牛和鹅的眼珠转换过来。牛换上鹅的眼珠后,把人看成是很大的巨物,从此就服服帖帖地由人支使,就连小孩子牵着它的,它也驯驯服服。而鹅换上牛的眼珠后,则把什么东西都看小了,因此无论比它大十倍百倍的人或畜走过它身边时,它都要伸着脖子啄咬一下。

《牛和鹅》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发现作者对牛和鹅前后态度的变化。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4、让学生明白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时:第二课时

一、话题导入

我很少来人民路小学,对这里很陌生,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学校哪儿最美吗?师相机板书:地点名字。

你们说得都是同一个学校,可为什么大家说的结果不同呢?今天我们学完《牛和鹅》这一课,相信大家能找到满意的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变化。

三、精读品味

(1)探求我对牛的态度

1、最初我对牛是什么态度?谁能很快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牛的图片:这头牛这么大,这么壮小作者是一个小孩子是却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胆子的确够大的的。咱班有胆大的吗?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师相机评价

(2)体会我对鹅的态度

1、导语:我不怕牛,那鹅呢?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请你们找一找。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发现我怕鹅。

3、课文中也有许多地方写了我怕鹅。你们谁来说一说。

4、生交流,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体会我对鹅的害怕心情

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l 我怎么走过去?从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动作很-----(轻、慢),

为什么要这样走呢?是因为------

l谁能扮演小作者来读。谁还能比他的动作更轻更慢呢?

b、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l我已经被鹅鹅逼得没有办法了,我只得------,

l现在你就小作者,谁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还有谁想读?齐读这句话师相机评价。

l小结:看来,我怕鹅的程度,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怕到------,怕到-------。

(3)感悟鹅对我的态度

1、导语:我那么怕鹅,那鹅对我又是什么态度呢?

2、用—画出我对我的态度的句子

3、自主交流:你想读哪句?你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鹅?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不怕比我大很多的牛,却怕却我们小很多的鹅。这是为什么呢?

(4)理解金奎叔的话

1、后来我不再怕鹅,这是为什么呢?

2、找出金奎叔说的那些话。仔细读一读,你是怎么想的?

3、课件出示:虽然它看得比我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4、小结:站在鹅的角度看,我比鹅小,可实际上我比他强多了,可以掐--------把它扔-------。因为站在人的角度看,我比鹅强,所以不再怕鹅了。也正因为我站在人的角度看牛,我的确比牛小,所以我不再-------。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看牛和鹅,结果是不同的。

5、说到这我想起刚开始我们谈到“你们学校哪儿最美”的话题,现在你们能说说有那么多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你从哪些角度来说的呢?

6、总结:看来,这节课大家真真切切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也是不同的。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思维

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谁来和大家说一说。

结束语: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不同的角度来看事物,那样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们就会对事物有一个更正确、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了解,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牛和鹅》教学设计 1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3.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漫画]

图1:一个人物背影全身照片,这个人留长发,体型消瘦,旁边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姨,几点了?”

图2:被称做阿姨的人,一转头,小女孩怔住了,原来这个人是个叔叔。

提问:看过这组漫画你想到什么?

师从同学们谈的看法中提炼出这一条:“不能带着固有的思想看待事和物。”[点评: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点]

2.[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提问: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点评: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快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问: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如果学生谈不到,师点拨:扳、似的、吭、束缚、掐住,边说边用出示该词,引导学生练读)

[点评: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3.试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点评:落实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理解课文。

1.理解课文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练读课文1-4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牛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表现;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鹅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印象。

(2)同位合作这样读一读。

(3)谈谈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在学生谈的过程中用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要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要谈的有凭有据。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提问点拨:牛比鹅大,为什么我们欺牛怕鹅?如果学生注意不到,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理解词句含义]

2.过渡:“我们”尤其是“我”怕鹅,可就偏偏遭遇了鹅的袭击。

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5-7自然段,找出读后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提问,在学生畅谈中点拨重点:

出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我的心理很害怕,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从中能体会出我非常怕鹅,一点也不敢反抗。

出示“鹅听见了,……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找出动词,体会到在我们眼里“鹅”不怕人,“鹅”大胆地想来袭击我们,我们很怕鹅。“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一句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练读。

出示“这时,……拉住我不放。”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

[点评:在学习第一部分进行了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过渡:如果是你亲眼看到这紧张的时刻,你会怎样做?

3.师述:金奎叔来解救我了。

(1)师生配合读8-11自然段,师“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飞快地走了过来,……  鹅……,可是……  老雄鹅……”

(2)提问:在金奎叔的制压下,鹅怎样了?

(3)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请同学们点评他们的朗读,理解金奎叔的话。

4.学习课文12-13自然段

(1)师提问“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悟到什么?“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从“实在”你体会到什么?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你得到什么启迪?

(2)这件事以后我怎样对待牛和鹅了?为什么我与牛和鹅的接触中前后情形大不相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迪?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师述: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