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小编给大家找到的15篇鲸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演一演、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但在学生汇报完后,我却以时间不够用,没有让他们去表演,下课后看到他们画的画,我感到有点后悔,自己为了把课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长给掩饰了。
然后,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跳出课文,根据图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急于求成,出现了多处不该出现的失误。在我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时,黄子航说的是“进化成鱼”,听课老师都笑了,可我却听成了“进化鲸鱼”,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他纠正,是我的一个失误,我经常让学生学会倾听,可我却没做到,而且有的同学在语言上出现了错误,我也没有纠正,没有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书书写的不好,由于紧张,作比较的“作”写成了“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今后这些问题我会避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
整堂课下来,可能是我紧张的原因,学生也很紧张,课堂有点沉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我要多学习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科学、艺术的做好教学工作。
路漫漫长兮,吾将上下求索……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对学生掌握的资料和兴趣爱好应作充分的估计,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预设。另外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以后的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失误:1、犯经验主义错误。备课不充分,没有细致研究教材,以致于在对“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大”用什么说明方法时,没有说出用“作比较”。因为以前教这一课时,其它资料上明确出现过这一句话不是作比较的方法。下课后,一听课教师马上对我说,这是“作比较”,我马上在电脑上查一下,好几个位置都明确说这是作比较的方法。另一个侧面说明语文的难学,不像数学那样都有明确的界定范围。更提醒自己要多结合新的教材内容,不能再犯经验主义错误。
2、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善于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不能够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到别的教师在课堂上用那么多花样别出的方法鼓励、评价学生,总觉得做为一个老师“拿不出来”。以致于在课堂上,不少学生在预习时写在学案上的内容不敢大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
我在四楼多媒体上了一节公开课,我所讲的是《鲸》,讲完后我对这节课作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在讲授这节课时,我考虑到由于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且,在学习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对那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看,然后起来为大家讲述。这样一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做到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孩子。在讲这一节课时,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并且能够抓住文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如果能把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多读书,自己领悟一些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在合作交流时,我在交流过程中又无意识的增加了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弄不明白到底要交流什么问题,容易造成问题解答上的混乱。并且交流完了以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多提问几名。放开让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21世纪的小学生已通过电视、网络、图书等多种媒体对鲸有些了解,再加上《鲸》这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学生对课文缺乏新奇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习主动质疑,主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这种庞大的动物是什么?(鲸)
1、出示多媒体,导入:
一天,东海龙王兴致特别高,想举行一个规模盛大的鱼类联欢会,比一比哪一种鱼最聪明,表演的节目最棒,得到名次的给予重奖。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由蟹将军把守的赛场的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想溜进去凑凑热闹,去拿个大奖。当它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蟹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辞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都叫我鲸鱼呢?”
T:鲸和蟹到底谁说得对?分学习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
T:刚才读课文,你们已经了解了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你们还想了解有关鲸更多的知识吗?(自读自悟。)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指名学生为本课设计板书:
T:鲸的`特点实在太有趣了,鲸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学生交流感悟,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鲸的特点:
(如找有关句子朗读、画简笔画、看图辨别须鲸和齿鲸、分角色读等。)
二、质疑释疑
学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来到大海边,亲自面对鲸提问,对于提出的问题,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比一比,看谁表现得最棒?
学生边质疑释疑,老师边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解决课堂上的疑难问题。
三、分角色扮演,复述鲸的知识
T: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把自己想象成海洋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有关鲸的知识。
2、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虎鲸或须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别人介绍鲸的特点。
T:先准备两分钟。
指名学生上台讲。
评议。
四、自选作业
1、把鲸某一方面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
2、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抓住某动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断。
3、上网查找或课外阅读有关鲸或其他海洋生物的书。
本节课上,我重点学习生字新词,从文章的内容入手,抓住鲸的外形特点,让学生悟文、悟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关注资料的搜集,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筛选展示,避免了学生一味念资料,有助于拓宽学习渠道。
2、关注多媒体运用,省时高效,运用画面激活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画面。在讲授这节课时,我考虑到由于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我针对汇报情况,扣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3、语言文字训练到位,我教生字时,出示“肺”的课件,强调“肺”的最后一笔是竖,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别字。我还出示海洋中欢腾的鲸的影音文件,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课文。学生欢腾的鲸迷住了,在一阵阵“太极了!”“太漂亮了!”的啧啧赞扬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课文中讲到的鲸很大的形体特点,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课堂效率,为鲸的大而惊叹。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练习设计:
⒈抄写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三个以上词语写一段话。
哺乳 鱼鳍 过滤 须鲸 齿鲸 肺部 鼻孔 喷泉 水柱 胎生 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按课文内容填空。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 )公斤重的鲸,约有( )米长,一条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一顿就可以吃( )多公斤。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不是鱼,而是( )。因为,鲸的祖先因环境变化而由( )移向( ),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 )和( )渐渐变成了鳍,( )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鲸跟牛羊一样用( )呼吸。鲸呼气时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鲸跟牛羊一样,是胎生的,幼鲸靠吃( )长大。
上面两段话采用( )、( )和( )说明方法写的。写出了鲸的( )、( )、( )和( )等特点。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设计成了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阅读课。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网� ”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网络确实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是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 促进学生多向协作交流,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鲸》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做了一些网页以外,还链节了一些相关网站,如:鲸类家族的成员、海洋生物、濒临物种等。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在平时上课是根本做不到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可以接受到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 开放性的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堂课中,网络的运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网络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辅助作文教学。小学生的时间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网络的运用便于系列化教学
环保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当中,是目前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要,培养环保意识必须从小开始。《鲸》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教材。在制作网页时,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濒临物种,制成网页,让学生了解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就像鲸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正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环境的恶劣才造成它们数量骤减。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上网看鲸类的有关资料,已经喜欢上它们了,自然从心里排斥那些让鲸不能生存的行为。基于学生的这种情绪,我马上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网址,让学生阅读(课堂中来不及可以回家上网看),还把近年来已经学过的关于环保的文章和学生一起串起来。这样,网络的运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科教学更系列化。
实践证明,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省时、快捷、高效,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和生活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我在上《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提取信息
在借助表格练习提取信息的方法时,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在稍加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填写鲸在形体、习性各方面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进行默读,这样帮助学生扫清了障碍,直击重点内容,少走了弯路。在提取每一段信息时都组织学生归纳所用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为适合。然后再看多媒体课件,每一个内容在读文后再对照图片演示。简化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更形象生动的学习说明方法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自读理解鲸形体大的特点,进行交流;接着引领学生找到描写鲸大的语句,明确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演示课件,加深印象。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学生通过自读理解交流,能够理解作者运用数字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和假设说明这四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更形象具体的'表现了鲸巨大的特点。在学生谈自己感受交流之后,又教学生如何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好各个说明方法。另外,在学习鲸的进化、种类、生活习性时,同样边朗读,边出示课件非常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对这些知识进行了了解,而且帮助学生学习了本课的说明方法。同时,也使枯燥的说明文充满了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破了以前教师口授加板书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便于教学交流。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我在上《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上完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具体如下:
一。 学生基本懂得列数字,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也明白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但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却理解得不是很好,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让学生再理解。
二。在设计《鲸》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如:这篇说明文每一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用,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这些特点的,段的结构怎样等,我没有把这些内容设计在我的教学课堂中。
三。上完课后,我虽有让学生进行仿写,仿照文中的说明方法写“鲸的自述”,更有助于学生去认真观察。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鲸》教学反思
在教学《鲸》这篇说明文时,我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 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鲸》教学反思
《鲸》一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教学这一课时,我从文章的内容入手,抓住鲸的特点,让学生悟文、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入手,接受信息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的是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并以动物的名称为题,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交流大量已知的信息。上课开始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鲸”这个字的部首是“鱼”,那么“鲸”是属于鱼类吗?接着我又问:谁对“鲸”有所认识?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纷纷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鲸这种动物的知识,这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接受了大量的的有关鲸的信息,也更好地培养了高年级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二、紧扣内容,理清脉络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找出文中提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的总起句。学生仔细读书,很快找出了这样几个句子:“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经知道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约十七米长”,“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逐渐变成了鳍”,“鲸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鲸每天都要睡觉,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张大。”由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的把握,因此,很快讨论出了结果: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特点:形体、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我认为此时重要的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他们养成动笔动脑的习惯,这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养的好习惯。
三、抓住内容,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时,我先导学第一节描写鲸的形体的部分,使学生了解了鲸的外型特点,掌握了所使用的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其它部分让学生自由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如朗读形式、描述形式、或画画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边展示鲸睡觉的形象图边介绍鲸睡觉的特点;有的学生充当解说员,讲述了鲸的进化过程;有的以朗读的形式介绍鲸的吃食;更有的充当了科学家,边画示意图,边讲解如何判断、区别鲸的种类……学生学得有声有色。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对于鲸的各方面的特点介绍得为什么如此清楚?从而认识课文运用的种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运用有关说明方法的好处。学生学得明白、轻松,入情入境,读得有有滋有味。
四、适当渗透,感悟写法
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课文的那些地� 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或说上一两个句子。如:当学生说他喜欢“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我就让学生仿说一个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长句。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说明文《蜜蜂》,使学生由课本知识延伸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上周四,语文教学进行到了第三单元——说明文,第一篇课文是《鲸》。文章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语言精炼平实。针对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在课前设计了自主学习卡,提前让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卡的问题进行自学,课上边交流边展开课文内容的探究。
我从五个方面安排了课文的步骤:
一、在课堂中,我主要借助自主学习卡上了题目,串起来了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的鲸,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从第二自然段开始逐步分析。在了解鲸的进化过程时,我先出示了一张鲸的身体结构图,上面清晰地显示出鲸各部分的样子和名称,然后让学生找到它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变化的原因是环境的改变,使得鲸由陆地经历漫长的时间最终来到海洋。
接下来通过比较须鲸和齿鲸的`不同,了解鲸的种类,进食,呼吸的特点,配以插图让学生对书中讲述,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做动作模仿须鲸和齿鲸进食的样子,感受它们的不同。对于鲸的睡觉,根据课文描述画出示意图,从学生画的情况看,有的只画出一条,有的画出睡觉时的方向错误,我带领学生再读句子,共同纠正正确的示意图。
二、课文内容探究完成,由第一自然段的填空形式,引出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再找一找还有什么说明方法,通过学生找,再发现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三、通过出示课后第3题,学生读,发现每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让学生明白说明文还需注意用词的准确、严谨。
四、针对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鲸的现状,由于人类的捕杀,鲸的数量急剧减少,种类更是濒临灭绝,培养学生保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五、拓展作业:从中选其一完成小练笔:
1、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以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3、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4、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课程结束,回想一节课的学生反馈,自主学习卡的使用率,正确率很高,学生根据提示的问题,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加以探究。并让学生以“鲸”的口吻讲述鲸的进化过程,学生除了讲述出过程,更加入自己的创新,如以与读者交谈的口吻来改写。
除此以外,我还让学生根据须鲸和齿鲸进食的不同,做动作体会,以画示意图的方式,了解鲸睡觉时的样子。对于说明方法,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从文中一一找出标注,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用词的严谨也必须让学生了解,并能应用于自己的说明文习作中。最后的拓展资料和作业,对学生继续深入了解鲸提供了方法。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
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查字典;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
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③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a.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b.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a.鲸是哺乳动物
b.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c.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d.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e.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f.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大鱼和海兽
须鲸:虾和小鱼一顿两千公斤
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探讨四:鲸的生活习性
a.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b.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c.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d.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回顾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②自己整理笔记。
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反思: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 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数字说明、对比说明、举例说明、假设说明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 “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 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完成了两项教学任务,一是结合书后练习第一题——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个是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经过学生认真的学习归纳,以及我耐心细致的辅导,最终学生均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掌握了提取信息的几种方法,体会到了每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与作用,好处。
一、注重信息提取方法的归纳
在借助表格练习提取信息的方法时,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在稍加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填写鲸在形体、习性各方面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进行默读,这样帮助学生扫清了障碍,直击重点内容,少走了弯路。在提取每一段信息时都组织学生归纳所用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为适合。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学生能够清楚的概括出,有重点句的段落,直接提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落,先分层再找重点句或是概括几句话的同一个意思;整个自然段都在写这一个意思,但是没有重点句,需要提炼各句的要点进行概括。
二、注重对说明方法的深层次理解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自读理解鲸形体大的特点,进行交流;接着引领学生找到描写鲸大的语句,明确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学生通过自读理解交流,能够理解作者运用数字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和假设说明这四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更形象具体的表现了鲸巨大的特点。在学生谈自己感受交流之后,又教学生如何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好各个说明方法。
三、迁移学法,拓展阅读
我安排的课后作业是自学拓展阅读书上的《松鼠》一问,归纳松鼠各方面的特点,自己列出表格,完成填写。这是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提取信息的方法运用的考核,学生在课后都能认真完成此项作业,正确率比较理想。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好的语文阅读的方法,在自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技能,并且在后面做阅读短文的训练中得以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学生在提取信息,归纳段意主要内容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本次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学生当堂生产的问题,没能很好的把握和利用,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掌握的不够好,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也深有所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指导同学们进行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把对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的理解画成简笔画,画出了鲸的呼吸和睡觉……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在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透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我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换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例如,首先让学生透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十分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资料。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透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始祖,并对鲸的始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透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能够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能够画出来,能够表演,能够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取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潜力的具体体现。用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与鲸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这样更激起学生保护鲸的欲望,让学生谈心理感受,学生的热情极高。那里的知识丰富多彩,学生眼界大开。学生看着、读着,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整节课中,学生一点都不拘束,但静下来一想,学生们却收获不少。不论在知识上、语言上还是在技能上,他们都获得了丰收。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但是,在备课时总是有一些犹豫,担心上课的资料会不会少,所以在犹豫间自己又说了很多,本该让学生说的,我却剥夺了他们的展示时间,同时学生相互展示时,有些脱节,可能是老师点拨的不到位,同时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今后这些问题就应避免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但是,透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先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
一、概述
1、课名是《鲸》,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的一堂语文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运用。
4、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元甲学校五年级4班的学生。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4、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对鲸更是充满神秘感,他们对于《鲸》这课的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四、学习任务分析
1、学习这课后,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说明的方法。
2、这节课让学生去了解鲸,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再加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上语文课,学生还是头一回尝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3、全班同学都要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利用网络大量阅读有关鲸的文章,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五、硬件资源
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资源
1、人们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
2、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
3、让学生阅览有关鲸的科普教科书。
4、做一个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观看,并提供一个已做好的资料库让学生阅览包括文字、图片、影片(见课件文件夹)。
5、参考网站(有关“鲸”的网站)。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 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二)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课文一、二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让学生回答这一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读课文的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
(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教学过程流程图(略)
八、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说明文的常用的几中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行评价;
3、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鲸的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增长知识,扩大阅读面。
4、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和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教学反思:
我在四楼多媒体上了一节公开课,我所讲的是《鲸》,讲完后我对这节课作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在讲授这节课时,我考虑到由于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且,在学习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对那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看,然后起来为大家讲述。这样一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做到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孩子。在讲这一节课时,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并且能够抓住文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如果能把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多读书,自己领悟一些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在合作交流时,我在交流过程中又无意识的增加了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弄不明白到底要交流什么问题,容易造成问题解答上的混乱。并且交流完了以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多提问几名。放开让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