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其中《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那样地舒服,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与阳光共舞;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意境,并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有兴趣的同学也学着模仿《我想》的写法创作一首儿童诗。
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很好地乘着那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我的空间,去放飞他们的理想。
一。 教学内容:
1、主题:难忘的童年
2、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练习二
二。 学习目标:
(一)*《儿童诗两首》:
1、学:丫 。会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
3、通过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特点。
(二)单元练习二:
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2、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三。 我们一起学:
(一)*《儿童诗两首》:
1、学习:
丫: yā 像个小树杈。丫头
2、词语理解:
水葫芦——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句子理解:
1)“不过……商量商量”——写出“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现实,一想到要飞到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放心呢?所以要和他们商量商量。
2)“树叶在膝盖上……浪里白条。”——说出孩子爱书,书放在膝盖上,翻页的动作一定会很轻,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看的是《水浒传》,只想着“黑旋风”和“浪里白条了”。
(二)单元练习二:
1、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牧童、蓑衣、鸡笼、莲蓬、毡帽、卸煤。
2)读读记记: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
2、口语交际:
把你自己的童年故事、自己难忘的事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要求是真实的、要说清楚、说具体。
3、交流平台:读一读。
4、日积月累:
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5、习作:
1)看图了解图意再写成文。
2)可以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3)写后要进行修改。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ài qiǎn kòng zhì kǒu jué dì dòng shān yáo
( ) ( ) ( ) ( )
sōng shǔ áo xiáng shuò dà wú bǐ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_)
颇有节奏(pō pǒ ) 抱歉(qiàn qiān) 围聚(jǔ jù)
魁梧(wú wǔ ) 呵欠(hā hē) 乳汁(rǔ nǔ)
三、成语
1. 补充
气宇( )( ) 心如( )( ) ( )( )一笑
众志( )( ) 曲径( )( ) ( )( )足食
2. 写相近的成语
全心全意——( )
四、选词填空
1. 既……又…… 虽然……但…… 因为……所以…… 尽管……还……
(1)( )我讨厌那些看似可怜的乞丐,( )是给了他一元钱。
(2)我( )希望自己早点长大,( )又很害怕长大。
2. 严密 精密 周密
(1)没有( )的组织纪律,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就不可能战无不胜。
(2)经过一番( )的安排,我们和沈老师在分别28年后又团聚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这么精致的艺术品,是艺术家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改为问句)
2. 小燕子飞。(扩句)
六、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1. 写近义词
镇定 ——( ) 颤抖——( )
2. 为什么“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a. 因为手术难度很大。
b. 因为沃克医生从没有遇到这么坚强的人。
c. 因为沃克医生怕病人太痛,不敢下手。
3. 病人手臂上为什么会“汗如雨下”?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风儿一起闲聊, 听昆虫奇妙的音乐会,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晃啊,晃—— 听啊,听——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头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装在大树上,
饱尝露水的甘甜, 看小鸟如何飞翔,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荡啊,荡——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闻荷花清香,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啊,冲—— 采啊,采——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倾听大树的诉说,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盼啊,盼—— 听啊,听——
沐着日光快乐成长。 树杆是我的老师。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诗歌教学课堂就是学生快乐的天地,更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领略美丽的风景。
总觉得我们班学生语文基础差,应变能力比较弱,所以上课时,我总不敢放手,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敢退到引导者的位置。我总扮演着灌输式教学角色,一口一口地给学生喂食,生怕他们不会吃,吃不饱,消化不好。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堂语文课下来,不仅自己感觉疲惫,还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变得更笨拙,在新鲜事物面前,反应更迟钝,更让人揪心。我虽心里明白这些道理,可一旦真正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我又不能像先前想得那样坚决了,开始犹豫动摇了,因为内心里,实在怀疑学生的能力,实在不敢放手,就怕他们学不会。哎,当老师以后,真觉得自己时常在扮演爹妈的角色,想让学生学会独立,却狠不下心来看他们学走路,怕他们跌着疼着,心里有时真是非常矛盾焦急,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担心自己处理不好放手跟不放手之间的关系,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辗转反思之后,我决定加大放手的力度跟宽度,选择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预习之后,自主探讨解答。这篇略读课文是《儿童诗两首》,我交代了预习要求以后,准备聆听他们的发言。
《儿童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是《我想》,这篇课文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我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发言。果然不出所料,学生们的反应积极热烈,而且理解到位。当我抛出“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时,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到位,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画》,该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是三首独立的小诗,构成了一篇独立的诗篇。第一小节的诗目是《街头》,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仅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郑伟东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后一首是《江上》。一开始,学生们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尝试放手,我发现自己从前的忧虑有些杞人忧天,学生们其实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应该过度担心以及怀疑他们的潜力跟能力。接下来,我应该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大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课堂要效益,学好知识,用好知识。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让他们都成为小诗人
《儿童诗两首》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时,我简简单单让孩子们走进诗句,化读为悟,用说表达。做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诗意开头,妙趣无穷:
上课,在黑板上板:童年
师:根据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童年有什么体会?
生:童年很美好!可以无忧无虑!
生:童年的时光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跑的远远的。
生:童年是一首诗,是一首歌,最动听的歌!
生:童年,我们人人都要回忆的时光!
……
(文本的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感悟到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使他们的情感和文本内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对于童年的感受已经能用诗意的语言来形容,那么,就如《新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诗意渗透,乐趣无穷:
这两首诗歌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也非常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孩子们更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首先,我教学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请几个孩子开火车分别读“街头”、“溪边”和“江上”,然后要孩子们想想如果让你在脑海里画画,你会画什么呢?
读完课文,孩子们争先恐后。
生:我会画几个孩子在江边玩耍,你向我拨水,我也不甘示弱,回拨过去。
生:我会画几个光着头的小孩子“扑通”一声跳下水,过了好一会儿,露出一个小脑袋,然后甩甩头发,笑了!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坐在溪边钓鱼,然后钓鱼竿上停着一只红蜻蜓。一会儿,鱼儿上钩了,蜻蜓飞走了。让我想起了《小儿垂钓》。
生:我想着一个孩子坐在路边,看着《水浒传》,入迷了,身边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注意到。
……
师:那么让你画这幅水墨画,你会画哪里?
生:我会画山上,我刚才在读的时候已经写好了:山上一棵大树,野果红红诱人,赶忙爬上摘下,擦擦吃下几口。
生:我画在果园,闻着新鲜空气,爬上一棵梨树,摘下一个鸭梨,狼吞虎咽。主人发现,拍拍屁股逃跑。
生:我会画海边:一只小船慢悠悠,船上人儿谈笑中。为何这样欢笑不停?原来船中鱼儿游!
生:我会画校园:一群小孩嬉笑奔跑,转入花丛不见脑袋。突然钻出一张笑脸,原来是花儿一起笑了。
生:我还会画天空,我变成一只小鸟,飞上蓝天。
……
在教学《我想》时,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先让孩子们找出一个想象的词:安、接、装、种,然后要他们也变变:你们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也很兴奋,一个说将嘴巴装在树叶里,一个说让耳朵插入树根中。
(著名儿童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诗歌教学应该是轻松的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想象、描画、朗读,将自己喜爱的画面表达出来,让学生步入自己理解的意境之中,从而体现阅读理解的个性化。既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又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的言语活动在与情感的同构中得到升华。)
化作诗人,情趣横生
因为时间不够,最后的写诗让他们回去完成,不过相信有课堂的铺垫,他们会写出虽然很幼稚,却很精彩,充满童趣的诗歌。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语文教学的形式很多,朗读、复述、背诵、画图、表演、制作、讨论、写作、应用等等,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不同内容,因文而异,而且要以功能的最佳发挥为衡量标准。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巩固篇
一、看拼音谈汉字
yā jí
脚( ) ( )取
二、用下列字组词
丫( )( )
苞( )( )
篷( )( )
【参考答案】
一、脚丫 汲取
二、丫头 丫环
花苞 含苞待放
帐篷 车篷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提高篇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花苞 万( )阳光 一( )篷帐
一( )风筝 一( )水花 一( )土地
二、理解下面的句子
1、“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中绿色的篷帐指什么?
2、“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一串花苞 万缕阳光 一座篷帐
一只风筝 一阵水花 一片土地
二、
1、指的是长大的柳树
2、体会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把幻想当作了现实,同时也能看出孩子的懂事。
在本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们有趣的表演,倾听学生们大声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学生们由衷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力、释放智力的平台,充分发挥了自主参与式教学的优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我对以下两点感到满意:
首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入教材,勇于创新,为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如果你是一个小英雄,你会对你的父母说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给予引导和引导,使学生积极进取,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活动和表演的伙伴,完全抛弃了“教师的尊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枝繁叶茂的《梧桐,一个的童话》中,我意识到要让学生变得积极和个性,我们必须从学生为主体开始,在课堂上为他们种植一棵绿叶茂盛的梧桐树,为他们创造一个爱的花园,并在课堂上实现“我喜欢学习”。
同时,它也让我感觉到情境教学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股“美的春天”,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在培养情感、启发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值得思考的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全面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 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习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