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火烧云》【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1、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介绍或教学片断摘录:
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处是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的余尾。当同学们在朗读感悟中明确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继续怎样向你的游客介绍火烧云的变化情况呢。请学生接着一种想象下去。这一环节我觉得设计得很好,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不离文本,也就是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开始时,我有些担心,觉得可能学生会思路闭塞,无从下手,结果出人意料。我周旋于班级中,结果每一个学生的笔下都出现了栩栩如生的火烧云景象:猫、狗、龙、猪、大象等动物变得活灵活现,让我惊叹不已。
2、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这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让我深切感受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大胆地创设情景和展开想象,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深化非常重要。同时也让我深信,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大胆地放手,才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
上课之前,我已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关于火烧云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后采用概括、理解等手段使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上进行思考,集中学习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这里的教学中,我重视对词语的积累反馈,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词语的积累如果只是简单地摘抄、识记,就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学生记住了这些词语也不会用,这是因为对这些词语的教学没有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在这次训练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积累词语,比如:你能帮作者把这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说出来吗?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时的天空吗?让学生既陶醉于火烧云的千变万化,同时又深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在教学火烧去形状时,我采用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由老师来提问,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内容是: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这为后面的拓展训练作了铺垫。
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设计了一个练写的内容:火烧云的形状难道只有这几种吗?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写作,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这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框架,以此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确。通过学生的练写和交流,学生们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像是一只猫,也有的说像是一只飞机……学生们一个个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暂且不论学生的语言是否华美,比喻是否恰当,但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文章,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1、读中感悟: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初步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火烧云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通过有层次的读,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2、细读文本:本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也读了课文,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但这些远远不够,我采用把“金灿灿”和“半紫半黄”能不能调换顺序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通过“读→思→议→说”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文中的七个描写颜色的词语是可以分成三类的:红彤彤、金灿灿是重叠式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颜色杂揉在一起,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的特点是水果或者蔬菜加上颜色。这一秘密的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学习的斗志。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想象自己身处火烧云的笼罩下,天空中还会有哪些颜色,用第三种词语特点再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脑洞大开。至此,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以及作者是如何把这一特点表达出来的。接着乘胜追击,又发现了四个“一会儿”,通过读真正感受到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发现的基础上交流背诵窍门,很快就背诵下来本段文字。本环节引导学生直面语言,品味语言,从而摸索出作者的语言形式的规律,获得了语言表达的智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不足的是,应该让孩子们使用自己想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着作者的表达特点自己再说一段,使学生获得的语言马上加以运用。这样做就既注重了语言文字积累,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3、多种方法识字。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能借助字典识字。所以在本节课开始,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来区别“模”的读音,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了“一模一样”的意思。“武”字最容易出错,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该字的演变过程,讲述“武”字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彻底理解了“武”的本义,再也不会写错了。在认识的基础上组词,书写。识字、写字环节应该训练扎实。
4、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巧妙妥帖,这既抓住课文精要,又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同时条理清晰,亦可落实在单元训练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背景〗
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的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是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设计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教师设计教学的实际过程,从教到学学生的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火烧云》教学过程中以师生生命为载体,以学生的质疑、自读、感悟、体验为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学会品读、学会积累、学会运用,从而感悟文学的美、自然的美、人生的美,促进课堂活跃,师生成长,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案例与分析〗
一、激趣导入(课堂伊始教师联系由生活导入。)
师:(板书“嚼”“咬”)看到这两个字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吃东西。
师:想到了吃什么?(学生们谈起最喜欢的吃,兴致昂然,似乎在品味。)
师:文字也是可以品味的,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萧红的《火烧云》,品尝一下“咬文嚼字”的滋味。
(学生们兴趣未减,他们的表情中流露着:什么,文字也可以品味?)
二、整体感悟:
这时教师出示课件:一幅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动态图,教师配乐读12段。(在优美的乐曲和图画中,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师:看到火烧云上来的情景吗?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火烧云太美了!
生2:火烧云真是绚丽多姿!
生3:火烧云简直就是一个魔法师,变幻莫测、奇妙无比!
师随即板画美丽多变的火烧云。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读书感悟不同,到底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语句。
(学生在开放式中,充分读书、画注、质疑、感悟。)
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认为值得研究,能表达你的感受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将自己感悟深刻的词写在黑板上。这就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的阅读体验。)
三、个性阅读,提升方法:
师:看着这些词,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结合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些词?
(学生默读、静思、查资料并窃窃私语,在体验中感悟。)
(教师欣赏着黑板上学生写的词语,不时地点头称赞。也在根据学生所写的词语,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案。)
师:能品味一下你写的词语吗?
生:我认为作者萧红用得最好的一个词就是“烧”字。“烧”就是红的意思,读了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火烧云红到天边,犹如一团火。
师随即出示句子对比: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红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将动词“烧”换成“红”,让学生充分读感悟,哪个更好。学生通过细细品味,有感情朗读,感悟到火烧云色彩的美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这就是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体验。)
师:刚刚我们进行了“咬文嚼字”,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好吗?
(生兴致昂然给此方法名字)
师:那就叫“ххх举例对比法”。
(“ххх”是理解“烧”这个词的学生,他先是一愣,随即笑容满面,无限自豪,接下来便是同学们的掌声。再看其他同学各个跃跃欲试。)
生1:我认为“变成”这个词作者用的好,作者在第一段用了几个“变成”。(生读段落)如果把“变成”换成“变了”,就感受不到火烧云简直就是一个魔法师,变幻莫测、奇妙无比。我的这个“咬文嚼字”的方法,就叫“ххх换词法”。
(同学们都乐了,因为他已经迫不及待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瞧,他多得意!犹如有一项重大的发明。)
生2:抓住“紫檀色”“葡萄紫”“半灰半百合”……表示颜色的词理解。(略)。(学生自己命名为“ххх感情朗读法”,随后还有感情地朗读了句子)
接下来是学生更加投入的“咬文嚼字”,。
(学生们在读书、感悟、交流中欣赏着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咬文嚼字”的方法:“ххх看图联想法” “ххх联系上文法” “ххх联系生活实际法”等,他们在读中悟,读中思,在读中提升方法。)
在求“善”中体验。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在求善的课堂里,过程充分展示,真实而透明,方法在并不断的体验中生成并内化迁移,学生生命不仅在求知中沉淀,更在得法中提升。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方法并不陌生,教师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师:看大家“咬文嚼字”的劲头,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你们猜猜,我嚼哪个字?(因为教师的加入,学生兴趣浓厚的猜测。)
师:在初读课文时,我觉得作家萧红用词很美,但语句有些罗嗦,第一段用了几个“了”(出示第一段),把“了”字去掉,我们读一读,品一品。(学生用心读,细细感悟。)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这么一个小小的“了”,我们就体会得这么精,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此方法我命名为“何艳红去词法”。
在求“美”中涵咏。动态生成的课堂,更是不断地追求美的课堂。在美的课堂里,不仅有知识的建构,方法的生成,更有学生情感的流淌,心灵的感动。学生在此不仅仅感悟自然的美,而且感悟文学的美。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的方法和老师同在。)
师:同学们,在朗读中有不懂的词语吗?交流有疑惑的词。
生:我认为萧红的文章用词准确,但是“笑盈盈”这个词用得一般,(读句子)可以改用“笑呵呵”。
生:(举起手)不同意!我认为“笑盈盈”这个词作者用得好,通过老爷爷的表情更加说明火烧云的美丽。
师:谁还有更好的说服力?
生:(一名学生很快地查字典后)我查字典了,“盈盈”的意思是充满,在脸上都是笑容,那是高兴得不得了。而“笑呵呵”这种高兴得程度没有“笑盈盈”强烈。
师:讲得好!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一个好办法。同学们做一做“笑盈盈”的表情。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笑盈盈”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体验此时老爷爷看火烧云的心情。)
生:此时喂猪的老爷爷就是和你们一样的心情,能把他的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在理解中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在求“真”中感悟。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 和“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这样在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学生领悟知识,学习语感。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四、运用方法,读悟自学:
接下来的教学,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后几段。
师:方法重在发现,贵在运用。西方哲人曾说:“两个人学习是加法,几个人学习是乘法。”合作学习多么重要。接下来,我们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在汇报中运用方法或发现更多的“咬文嚼字”的方法。略)
五、课外延伸:教师出示作者萧红的肖像,师生共同交流萧红的作品与人生。并让学生课外时间阅读萧红的作品,更好地走进萧红。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学反思〗
《火烧云》这节课教师在设计上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人文性,设计为“框架设计”,即:整体感悟个性化阅读师生提升方法运用方法 读悟自学课外延伸。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更多的是处心积虑,即事先的丰富假设,过程的灵活调整,特别是根据学生的信息进行的现场处理,教学中以学生的质疑、自读、感悟、体验为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在开放式的课堂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学生为主动者,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学会品读、学会积累、学会运用,从而感悟文学的美、自然的美、人生的美,在真实的课堂里,我感到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倾听,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平等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可以说,课堂上学生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发情感……更好地促进课堂活跃,师生成长,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人格素质的积淀,教学因此而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自然界有许多瑰丽的景象,有无数作家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散文《火烧云》。
2、启发质疑: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出现火烧云?
3、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日出或日落时,云被太阳光照得像火一样红,就叫“火烧云”。透过云层的光则叫“霞光”。火烧云又称“红云”“红霞”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从文中找出一句句子来说明什么叫“火烧云”。
3、用一个词语说说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印象
三、学习课文重点内容。
1、朗读课文,思考:什么叫“火烧云”?用文中的一句句子来回答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质疑:烧?红?
烧——避免与红彤彤重复;与课题相呼应;呈现向东蔓延的状态;与着了火相呼应,突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动态
(2)指导朗读句子
(3)引读课文第一节
小结:红彤彤的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红的变成金的,黑的变成紫檀色的,真是神奇而美丽的景色啊!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语说说。
板书:
变化 颜色
形状 多而快
(1)颜色变化多而快。
①默读课文第3节,找出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齐读这些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可以根据叠词、颜色互糅、以实物比拟分成三类。
②想象“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照样子写几个,注意火烧云的基本色彩为红色。
③引读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一会儿——。
这几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火烧云瞬息万变。
(2)形状变化多而快。
①默读课文第4-6节,找出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的词语。
一会儿 马
过了两三秒钟 大狗
忽然 大狮子
接着
一转眼
②读第4节,思考:天空出现了什么?马的样子是如何变化的?是怎么消失的?同桌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第5、6节。
小结:作者在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让人感到这三种动物接二连三地在我们面前出现——変化——消失。
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变化无穷、变幻莫测、千变万化…
④齐读第4-6节。
四、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第7节。
2、学生质疑。
(1)“恍恍偬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恍恍愡偬”?
“恍恍惚偬”是指不真切,不清楚。因为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无法看清楚。
(2)“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不一样。“沉静”是指寂静或(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沉浸”是指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总结:作者在写火烧云时,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多而快两方面着手,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如此美妙、壮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多姿。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呎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一定能发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7)
一、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了鸟的天堂,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天上的云,这可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云,它有着独特的名字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通顺。
2、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3、学生交流并读句子。
师: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然后指导朗读。
4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5、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颜色和形状)
三、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
(3)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
4、从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小结: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
5、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
6、仿说练习
(1)仿说词练习
(2)仿说段的练习
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
(二)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1、总结学习方法。
2、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
小结: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仿说段的练习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
(1) 学生边想像边自由练说火烧云的形状。
(2) 点生上台说。
板书设计
颜色 变化多
4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快
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细读课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看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再引导他们给课文分段,感觉效果不错,不足的还是学生朗读不够充分。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
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6自然段。
潜力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述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构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计意图】:透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透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状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彤"读tóng,但“红彤彤”是读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那里可不能够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潜力。透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情绪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述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设计意图】:透过学习"霞光"这部分的资料,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时(公开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①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述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②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颜色变化个性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仅快,而且还很多。)
③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举例),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齐,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⑤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像马、狗、狮子。)
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个性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之后""正在")
②你们明白吗?作者在描述马的样貌时,描绘得精彩,一齐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作者想象到的。
③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齐写,不仅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齐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齐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齐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它是什么样貌的?
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它是怎样变化的?
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消失了吗?
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⑤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一顺序与同桌一齐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群众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述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情绪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情绪读出来?指名读。
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但是,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记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播放课文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四、请学生配音
播放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资料配音。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齐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先是这样美丽。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出示图片){目的有二:一是结合课本中“泡泡处”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学会积累、做个有心人;二是为下一节课的口语交际做准备}。同学们,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完美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附板书:
上来了
颜色↘
火烧云变化着{多快奇
形状↗
下去了
教学反思:
一、这是我到新的学校第一节公开课。透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经过专家和领导的点评,找出了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没做到因材施教。
且至这天为止,我虽已和该班孩子共同学习了13天,但对孩子的知识层面和理解水平了解不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不敢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大胆尝试,没能因材施教;对教材把握不准确,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却安排了两课时(公开课讲的第二课时)。
2、教学方式转变不到位。
我忽视了初中和小学两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学习要求及侧重点的差异(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似乎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信息,而中学语文课,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能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没调整好教学思路;没把握教学特点。从而导致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讲述资料过多,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许多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3、没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没体现出学生是探究者,没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整节课总是我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职责感
4、最后的图片展示纯属画蛇添足,目的性不是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