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学指导优秀4篇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一枚金币》教学指导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 篇1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

二、回顾课文内容,引导质疑。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父亲几次扔金币?(板书:父亲扔扔扔)三次儿子都有些什么反应?(板书:儿子笑笑受不了)

2、仔细观察板书,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大概会出现以下问题:扔?笑?受不了?

3、问题提出来了,有什么解决办法呢?现在,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留下思考的痕迹,比如把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或在旁边简单批注一下。

4、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读书收获。

你解决了哪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两次“笑“

1、抽生说理由。(板书:母亲给给)

2、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3、咱们就分角色读一读这两次对话,再现当时的场景。你想演哪个角色就读谁的话,好吗?快做准备吧。(生自渎)

4、抽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读叙述语。

5、采访三个角色。

母亲:请问你为什么不让儿子自己挣,而是直接给他金币呢?

父亲:第二次,你的儿子累得筋疲力尽地把金币交给你,你为什么还要扔呢?(相机解决扔?)

6、小结:是啊,因为这些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即使父亲把它们扔进火炉里,儿子也觉得怎么样?(板书:毫不可惜)

过渡: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解决了。(擦笑?)

儿子“受不了”

1、说理由。

2、儿子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呢?(出示课件:“儿子再也……”)

3、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读着读着,儿子当时的那种心情就会自然地跳出脑海。下面,我们就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1)你读出了儿子什么心情?请联系前文和你的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2)把你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准备参加小组朗读擂台赛。

4、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委屈、愤怒、难过的心情。

着重抓以下几点:

从“跑”“抓”“叫”体会出儿子的着急。学生可能还会把注意力放在“熊熊大火”上,可联系生活实际,把手伸进熊熊大火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儿子当时的着急。

从三个感叹号体会出儿子愤怒、委屈的心情。他为什么愤怒?抓“当牛作马”,他怎么当牛作马的?引导学生找到儿子帮人干活的段落,想象他吃了多少苦?(板书:挣钱辛苦)

其间,相机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5、开展小组朗读擂台赛。

6、创设情境引读:是啊,儿子想啊,我去收割庄稼,累得腰酸背疼,可父亲啊,你却把我的劳动成果扔进火堆,我受不了了,委屈地大声叫道:(引读);我去帮人盖房子,搬砖头把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了,挑水泥把肩膀都磨破了,才挣来这宝贵的一枚金币,您却扔掉了,我受不了了,悲愤地大声叫道:(引读)

四、父子对比,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儿子仅仅被扔掉了一枚金币就受不了了,可是他却曾经花钱如流水,而花的钱都是父亲(省吃俭用、辛勤劳动)挣来的,所以父亲就更加(受不了了)。他准备怎么做?(抽生读父亲的话)

如今,儿子终于能自己挣钱了,这时,老人欣慰地说:“(引读)”

五、总结全文,提炼道理。

(指板书)父亲三次扔金币,如此良苦用心是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板书:倍加珍惜)

六、创作名言。

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心中有许多话想说,现在,就拿出笔把你的感受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老师带回去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学会正确地对待金钱。

板书:

一枚金币

父亲儿子

母亲给扔笑

母亲给扔笑

自己挣扔受不了挣钱辛苦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 篇2

[教学思路]

1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层层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形容父亲的词语是“辛勤”、“省吃俭用”,形容儿子的词语是“懒惰”、“花钱如流水”,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受不了”的原因。

(2)找出文中的两个“受不了”,师生共同体会父子的心情。在学生明确了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出现的两次 “受不了”的不同:第一次是父亲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第二次是儿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而“受不了”。此时,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这一周中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受哪些罪?这一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 “受不了”的心情。

(3)引发学生写出感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当学生读到父亲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挣来的钱了”时,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角色,想一想:听了父亲的话,作为儿子会对父亲说些什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关注学生的感受。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如体会父亲的“受不了”和儿子的“受不了”时,请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会“怎样”说,然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课前的小游戏,请学生说一说对“钱”的真实感受。读过课文后,再来谈对“钱”的认识,使课文的主题和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相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反义词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展开联想,读出感受。

[教学过程]

师:我说一个词,马上把你的第一感觉告诉我,第一个词“幸福”。

生:爸爸、妈妈、家。/美好的心情。/温暖。

师:下面我们不说词了,(师出示一百元钱)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财富。/富裕。/给我吧。

[点评:初步了解学生对钱的感受,引入本单元“金钱”这一主题]

师:让我们带着对“钱”的不同感受走进《一枚金币》(板书课题)这个故事

师:请大家打开书,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父亲让儿子去挣钱的事。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呢?

(板书“父亲儿子”)(板书“辛勤省吃俭用,懒惰花钱如流水”)

从这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组是反义词。/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点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反义词的应用。学生也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突破了难点,也为后边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师: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却有一个很懒惰的儿子;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你能用书上的词来说说面对这样一个儿子父亲是一种什么感受吗?

生:父亲受不了了。(板书“受不了”)

师:你能读读书上的句子吗?

(生读)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

师:一辈子省吃俭用、辛勤劳动的父亲却养了一个很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他再也受不了了。老人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会怎样说呢?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     )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生1:带着生气的语气读句子。

生2:带着无奈的语气读句子。

生3:带着伤心的语气读句子。

师:相信同学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那么就带着你们各自不同的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吧!(同桌互读)

[点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进行朗读,更有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文本]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生:一辈子省吃俭用、辛勤劳动的父亲,想把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钱留给儿子,希望他能有所作为,但儿子却什么都不会,还很懒惰、花钱如流水,父亲很伤心,很无奈,所以他再也“受不了”了。

师:这样的儿子放谁家谁也“受不了”。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是谁“受不了”了?请你快速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再次板书“受不了”)

生:是儿子“受不了”了。

师:这父子俩截然不同,再看下面的两个词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儿子“受不了”什么 ?

生:儿子那么懒,又花钱如流水,他有什么可“受不了”的?

师: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学习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合作学习:结合词句讨论问题 ,选出重点发言人)

[点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升华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训练、引导,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金钥匙的内容:“做重点发言人,事先要做好准备,想想说什么,怎么说。”对学生进行此项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师:我们一起来讨论这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他有什么“受不了”?

(汇报合作学习情况,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 共同深入学习)

生(读句子):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

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被父亲不当回事地扔进火炉里,所以儿子“受不了”了。

师:你作为重点发言人问问你们组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组内没有人补充)

师: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真的去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还帮助人家干了些什么?

[点评: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儿子在这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这一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师:这一个星期对这个儿子来说确实很难熬。他干了那么多累活儿,受了那么多的辛苦,如果你是那个儿子,你会怎么想呢?替儿子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吧!

生:我一定要坚持挣够这一枚金币!/爸爸挣钱真辛苦!/我今后一定要珍惜钱,不能再乱花了!

师:把你的感受放到文中读给你的同桌听吧!(生读)

师:当儿子手捧着这枚当牛做马用血汗挣来的金币交给爸爸时,却被父亲扔进了火炉里,儿子有什么反应?(齐读句子)

师:你怎么体会的?怎么才能称得上是“当牛做马”,苦差使?(出示图,指名抓词谈体会)

生:他干的都是牲口干的活,苦差使就是特别辛苦的活。而他的父亲却没当回事,把金币扔进了火炉里,所以他“受不了”了。

师(引读):此时他冲着父亲——

生(接读):“大声叫道”。

师:他怎样地叫道?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句子。带着生气的语气读句子。

师范读: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委屈,忍无可忍!

师: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带着伤心的语气读句子。

师:我们配合着读一读这段话。儿子都大声叫道了,这时父亲说(生接读)

师:你从父亲意味深长的话中听出什么了?

师:为什么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生:因为前两次都是妈妈给的,而不是他自己挣的。从儿子的态度父亲就相信这枚金币是他挣来的。

师:我们体会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此时的儿子又该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把心中的想法汇成一句话写下来吧!(生动笔写 ,师行间辅导,纠正坐姿及行文中的错字)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文章的中心也会凸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培养了学生从读学写的能力,同时,老师还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你如何理解“挣”的含义?

生:需要靠自己劳动。(板书“出力”)

生:只有自己劳动才能换来应得的报酬。(板书“获取”)

师:儿子挣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师: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一百元钱,又想到了什么?

生:辛苦。 劳动。 珍惜。

师:这节课你们收获了很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点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从始至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积累。将学生发言中好的词语以及授课中说的一些成语罗列在副板书的位置,让他们把这些词语写在“日积月累”里,在给别人讲故事的过程中用上这些词语,讲的故事会更精彩]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勤劳的父亲     懒惰的儿子

省吃俭用      花钱如流水

受不了  出力挣  取得   受不了

[总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平日的积累,在阅读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课前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对“钱”的真实感受,读过课文后,请学生再来谈对“钱”的认识,使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主题相联系,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与文本对话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母亲这一角色,不便于学生理解儿子性格的形成。正因为母亲的娇纵,才使得儿子懒惰、花钱如流水。最后是母亲的想法转变了,才使得儿子真正自己去挣钱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而不是用教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 篇3

“落实目标,达成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

12班3组   吴倩

【设计理念】

一  师生与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中前后出现的“受不了”一词,走进文本,激发想象,层层深入理解文章中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理。父亲的“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和儿子的“懒惰”、“花钱如流水”形成鲜明对比。感悟父子截然相反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父亲的“受不了”。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一周劳动的艰辛,体会儿子的“受不了”。

二 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文中父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一样,人物情绪却在发生变化,父亲从失望、痛苦、无奈到惊喜,儿子从冷漠、自私、伤心到愤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进行朗读,进而体会人物情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懂得用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2、理解“懒惰、省吃俭用、辛勤”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心情。

3、独立识字,认字7个,写字6个。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父子两人“受不了”的心情,学会正确对待金钱。

2、抓住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听写

1、金币、懒惰、省吃俭用、挣钱、筋疲力尽(抽生写词卡)

2、订正“挣钱、筋疲力尽”。

二 复习导入

1、订正“金币”,课文围绕“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订正“懒惰”、“省吃俭用”,它们分别形容谁?

(板书“父、子”,贴词卡,“懒惰”、“省吃俭用”)

3、两人各自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辛勤、花钱如流水)

4、从这两组词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反义词/父子性格完全不同

[让学生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相反的个性特点,突破难点,为后边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三 理解阅读

1、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和一个懒惰的儿子,两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久而久之,父亲对儿子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生:受不了(板书)

(1)你能读读书中的句子吗?

生: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

(2)幻灯出示: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a、父亲受不了了,他说:(生接读)

b、自读,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

(3)幻灯出示: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   )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生:伤心/生气/失望/无奈

(4)带着自己的感受同桌互读。

[引导学生将个性化的感受融入文本,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2、再次朗读,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3、这样的一个儿子放在谁家,谁都会受不了。课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快速浏览全文,是谁“受不了”了?

生:儿子受不了。

4、儿子受不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合作学习。(结合词句,讨论问题,选出重点发言人。)

[充分利用教材金钥匙内容,对学生总结、表达、合作等综合能力进行锻炼,提高语文素养。]

5、生汇报学习情况,共同深入学习。

(1)重点发言人汇报,组员补充。

(2)生读句子: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

(3)比一比,哪句话好,为什么?

a、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一个星期活。

b、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

生:“整整”写出了儿子挣钱的辛苦。(生读)

(4)在这漫长的一周里,儿子帮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还帮助人家干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文本内容,从而感悟儿子挣钱的艰辛,为后面理解其“受不了”做铺垫。]

(5)儿子一件又一件地做着自己从未做过的工作,无论多累,无论多苦,他也没有放弃,此时,你就是这个儿子,这些苦和累让你收获了什么?替儿子说说他的心里话吧!

师:你是正在炎炎烈日下盖房子的儿子。

生接答

师:你是在滂沱大雨里收割庄稼的儿子。

生接答

(6)把你的感受放在文中大声读出来。

6、当儿子捧着这枚金币交给父亲时,却被他扔进火炉里,儿子有什么反应?

(1)生齐读

(2(出示图片)怎样才叫做“当牛做马”、“苦差事”?

生:“当牛做马”指干牲口干的活,“苦差事”指干特别累、艰辛的活。

(3)儿子受不了什么?

(4)师引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生接读: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师:他冲着父亲——

生接读:大声叫道。

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生:委屈/生气/愤怒/伤心(生读)

7、面对儿子的激动,这时老人说:(生接读)

(1)为什么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2)儿子对自己劳动挣来的金币是什么态度?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

a、儿子的动作:忙跑、抓、大声叫

b、儿子的话

(3)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终于盼到儿子懂事了。此时父亲的心情?

幻灯出示:这时老人(   )地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生:欣慰/高兴/激动

8、出示词卡:挣钱

(1)你怎样记住这个“挣”?

(2)你怎样理解“挣”?

四 总结

1、因为爱,母亲两次给金币,因为爱,父亲三次扔金币,现在儿子长大了,面对母亲的宠爱、父亲的用心良苦,他会说些什么?让我们把心中的想法汇成一句话写下来吧!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现在再看看这张一百元,你想到什么?

3、文中的儿子长大了,你们也长大了,也把你们的心里话,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受不了

父       省吃俭用     辛勤                        珍惜

子       懒惰         花钱如流水                  挣钱

受不了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 篇4

〖课文分析〗

课文讲述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来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全文有两处“受不了了(啦)”,前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儿子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被羞辱,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课文的重点要放在最后这层意思上,体会儿子“受不了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引导孩子去思索,为什么有人花钱如流水。

简单完整,层次分明是本课的结构特点。先写老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接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一枚金币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课文新词不多,懒惰、省吃俭用、辩解、筋疲力尽、熊熊大火等词语可建议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起来。

〖要点提示〗

1.朗读或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啦”时的心情。

〖教学建议〗

1.本篇课文的教学,一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二要抓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感悟课文内容时,要重点放在课文两处“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阅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亲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引导学生质疑阅读,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这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分角色朗读,体会儿子心情的变化。

3.加强朗读指导。本文人物对话极多,父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一样,事件也有极其相似之处,随着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人物情绪也在发生变化,要读出这种变化,朗读的语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表达出父亲失望、痛苦、无奈和惊喜的情感变化以及儿子冷漠、自私、伤心和愤慨的情感变化。

4.学完课文,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假如你是儿子,会怎么办。假如你是老人,会怎么办。可借机引导学生领悟金钱的价值取向,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以“压岁钱”为话题,交流各自的经历和金钱观。并鼓励学生课后以访谈的形式继续做好笔录或调查报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