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节课的教材设计中,主要是借助方格纸作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的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有多种方法。一起看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难点
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老师出示板题)
二、新课学习
(一)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A.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B.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C.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先估计商是多少,然后尝试计算,并讨论商改小的原因。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改商的道理,这一知识点便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进一步由具体情境入手,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与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商大了,要改小;商小了,要改大。
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学习。
三、结论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三年级学生272名,四年级学生184名,五年级学生230名,小客车最多34人,大客车最多46人,三年级学生一共需要8辆小客车,四年级都做大客车。四年级需要几辆车?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训练。
2.通过本课的学习,用已学到的知识出一个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
秋游除数试商估算解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角的认识》,第17页“想想做做”。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点击大屏幕,出现一辆大巴车,车灯发射出灯光,路上有斑马线、实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把图中斑马线其中的一条画下来。这是一条什么线?它有什么特点?
师将线段左边的端点去掉,向左边无限延长。
还能继续延长吗?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延长到哪?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射线有什么特点?
2.认识直线。
将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你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呢?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让我们再看看图上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线是直线、线段和射线呢?
议一议
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相同点
不同点
直线
射线
线段
2、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小游戏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3、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2.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建立角的概念。
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角,建立角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叙述: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一点画一条线,这是一条什么线?
2.教学角的符号。我想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可以用“∠”表示。
(五)拓展应用。
一、请你来当啄木鸟医生,帮果树治治病。
1.直线比射线长。 ( )
2.角的两条边越短,角越小。 ( )
3.组成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 )
4. 一条直线长5米。 ( )
二、摘苹果。
1、直线和射线的长度都是( ),而线段的长度是( )。
①、有限的
②、无限的
③、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
2、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 ),线段是
( )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①、线段
②、直线
③、射线
(让学生知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这样的线段的长度就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六)、小结。
师生交流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3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师: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
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
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
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三、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
2、生活中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规律呢,也是这样的呀。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更多的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四、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事物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的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有规律现象,等待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五、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 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 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 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 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 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 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 计算
1、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 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