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夜莺的歌声》说课稿【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四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是“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作为高年级的最后一组课文,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习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另外,课文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值得很好利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课文的重难点是要了解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的。

三、说教法

看过课文后,我马上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王二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马上在我脑子里出现,我决定采用类比法,拿小夜莺和王二小对比,了解同样是为游击队放哨,为什么王二小牺牲了,而小夜莺还活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两个辩论题:小夜莺比王二更小机灵;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辩论赛的引入,可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赏析语感是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要从平时的语言积累、思考运用入手,坚持不懈,逐渐养成。所以加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也是重要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1、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小英雄的故事?(雨来、王二小、倔强的小红军等)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文中的小英雄与上述哪位小英雄的故事最相似?(王二小)

3、出示《王二小》课文录音和故事画面。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齐读课文。

2、边默读边思考:小夜莺和王二小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3、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板书。

相同点:

1)都是小英雄。

2)都是为游击队站岗放哨。

3)一样都是敌人来扫荡,要他们带路,都是把敌人带进了我方的埋伏圈。

4)敌人都上当了,被消灭了。

5)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相同的。

不同点:

1)小夜莺是苏联人,王二小是中国人。

2)小夜莺用削树枝作掩护,王二小用放牛作掩护。

3)王二小是敌人要他带路的,而小夜莺是主动要求带路的。

4)小夜莺活着,王二小牺牲了。

以上这个问题的设计,妙在既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他们继续学文的好奇心;既能归纳本课的重点,又能融会贯通,归纳这一类课文的相似之处。这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有以上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那么提出以下两个辩论题就水到渠成了。

1.辩论题A:小夜莺比王二小更机灵。

B: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

2.出示辩论要求:

1)分两个学习小组,同意A观点的坐左边,同意B观点的坐右边。

2)尽量在课文中找到有利于已方的证据,并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抓住对方观点中有漏洞的地方加以反驳。

3)小组长把意见集中,找一个记忆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作陈述。

4)没有谈到或疏漏的证据,本组其它成员可补充。

设计这两个辩论题,引导学生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凸现个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分两个方阵,自由辩论。

1)当学生说到小夜莺机灵,用装傻来蒙骗敌人的时候,乘机要他们把表现敌人凶恶狡猾和小夜莺机灵的句子划下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当学生说到王二小更勇敢,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光秃秃的山,没有什么做掩护的时候,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对比两边所处的环境的不同。

3)当学生说到小夜莺很机灵,用各种鸟叫的声音与游击队取得联系时,课件出示夜莺的叫声、杜鹃的叫声,让学生对这两种鸟和它们的叫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当学生说到王二小很勇敢,小小年纪在危机的时候敢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向八路军通报情况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四)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刚才的辩论赛,我明白了:导致王二小与夜莺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是长期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有一整套引诱敌人、通报敌情、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和保护措施;而王二小只是常常为八路军放哨,带路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没有事先约定。他们俩都很机智、很勇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深化主题:

用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xx年美军飞机击毁我国领空飞机等事件,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向王二小、夜莺学习,从小学好知识,长大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一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小英雄的怀念之情。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夜莺的歌声》。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2、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什么?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1)、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分别讲了什么?

2、新课导入

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展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从“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机警的小夜莺已经发现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⑵、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说明小夜莺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3)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十分镇静、坦然。)

⑷、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句话一语双关。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谩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指的是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⑸、“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这句话也一语双关。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师: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他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⑹、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⑺、“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⑻、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9)、“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4、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5、指导朗读对话。

让我们再动情地读一读这些对话,从中汲取力量,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                              二、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取材,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1、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类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说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以王二小的故事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三板块——整体把握课文

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在新课标第二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也是学习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要点。)

第四板块——学习每一部分

划出写小夜莺言行的语句,学生讨论理解,并指导朗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情,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组织全班同学以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4

说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夜莺的歌声》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资料: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之后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此刻读者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资料,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2、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什么?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1)、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分别讲了什么?

2、新课导入

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展示。

⑴、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之后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从“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机警的小夜莺已经发现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⑵、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说明小夜莺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⑶、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十分镇静、坦然。)

⑷、怎样会就剩下我一个?那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句话一语双关。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谩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指的是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⑸、“人哪!战争一开始那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这句话也一语双关。那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师: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但是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他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⑹、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但是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之后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⑺、“你们那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那里没有这种蘑菇。那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明白,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⑻、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从那里能够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9)、“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那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4、大家想一想,孩子应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5、指导朗读对话。

让我们再动情地读一读这些对话,从中汲取力量,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5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是“战争与和平”专题,教材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法上,我将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初读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品读时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读出轻与重,快与慢,虚与实,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在学法上,我将尽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回忆问题,引入主题

1、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

在德国军官眼里,夜莺是一个()的孩子。

在我们眼里,夜莺是一个()的孩子。

2、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咱们先要走近小夜莺,了解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了解了这些,上面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合作学习,感受品质。

你认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找出来在小组内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组合作,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语句,看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了小夜莺?并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

【设计意图】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挺多,也就是这些句子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要引导学生从写法、含义多文面去深入理解。

(1)“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为什么要把敌人比做野兽?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

原本美丽的房子,此时(变成黑色的瓦砾);

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变成焦木);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家破人亡)。

师生齐答。

小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正因为有了对敌人的恨,才有对祖国的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小夜莺,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2):“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

3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小夜莺也是在德国鬼子没有察觉的时候戏弄、骂敌人。

(3):“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我看出小夜莺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师:因为在俄语中,游击队的发音和蘑菇的发音很相似。孩子答非所问,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过渡: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2、指导朗读:你觉得小夜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天真、机智、稚气)德国军官用什么语气来读?(凶狠,残暴)

(1)同桌互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学到这,学生心中已经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在分角色朗读中得以发泄,他们十分乐意,也十分投入。】

(二)巧送情报

师:由于孩子很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解除了对小夜莺的怀疑,并让他带路。在路上,小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1、这段话是对小夜莺的()描写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指名上台画)

【设计意图:这些动作是小夜莺故意表现出来的,这正是他糊弄敌人的巧妙之处,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重点进行研读。】

(三)痛歼敌人

1、师:小夜莺在敌人面前的这场演出可说是酣畅淋漓,全无破绽,难怪敌人会乖乖地跟着他走进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踏上的其实是黄泉之路。那导演了这一切的小夜莺做了什么呢?

生:“夜莺兴致勃勃地唱着、想着,突然一声口哨响,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师:从这里,你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结合全文,有没有和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生:“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小夜莺钻进树林,不容易被发现,

师:这就是一种保护色,属于什么描写?(外貌)穿着绿上衣,和树叶差不多的颜色,小夜莺得以顺利的脱险,他真机灵。

2、小夜莺真是了不起,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又安全地保护了自己,由于小夜莺成功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游击队员才进行一场痛快淋漓的战斗,谁来读一读游击队员歼灭的军的痛快场面?

指名读:“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一时充满了树林。”

师:谁能用几个成语来描述一下这痛快的场面?

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贵神速

【设计意图】

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给平时爱积累词汇的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师:这真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呀!

3、师:游击队员在小夜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敌人消灭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当游击队员又和小夜莺见面时,他们会和小夜莺说些什么?(指名答)

【设计意图】

战争的胜利是最喜人的,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战后的会面场景,可以锻炼学生的续写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重迎战斗(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设计意图】

语文学科的学习始终是把“听、说、|读、写”结合为一体的,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是成功的教学。

三、回味故事,情感升华。

1、师:是呀,小夜莺凭着他的机智和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

生:爱国精神

师:热爱祖国的精神(板书)

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是,可敬可爱的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此时,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

生1:真是太可惜了!

生2:小夜莺,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总结: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板书:和平)

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有很多和小夜莺一样的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或电影,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

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个最喜爱的小英雄,记录一下你读懂以后给你的启发。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难点: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

导入: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通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取材,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1、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类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 说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 说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以王二小的故事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三板块——整体把握课文

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在新课标第二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也是学习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要点。)

第四板块——学习每一部分

划出写小夜莺言行的语句,学生讨论理解,并指导朗读。 让学生读中品,品中悟。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2、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什么?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1)、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分别讲了什么?

2、新课导入

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展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从“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机警的小夜莺已经发现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⑵、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说明小夜莺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3)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十分镇静、坦然。)

⑷、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句话一语双关。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谩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指的是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⑸、“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这句话也一语双关。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师: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他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⑹、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⑺、“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⑻、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9)、“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4、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5、指导朗读对话。

让我们再动情地读一读这些对话,从中汲取力量,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附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分析】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分析】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夜莺的歌声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