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超级小雪软件中的印章工具,并使用印章工具设计花布。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术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3、使用计算机画图,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超级小雪画图中的印章工具设计花布。
难点:图案构成有变化且和谐美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师问:看了这些花布有什么感觉?
2.我们怎样又快又好地画出漂亮的花布来呢?
3.师示范:打开超级小雪一选定印章工具,新建印章印出花布。
4.学生学习操作工具,试画。
5.我们来看看几位同学的尝试作业 ,你会用印章工具了吗?
6.教师设计指导。
(三)学生作画。
1.作画要求:用超级小雪画图的印章工具,设计一块有创意的花布,想想可用在哪里,记着存盘。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评价;
1.展评作业 ,学生自业。
2.浏览全班学生作业 。屏幕监侧
3.小结: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一、引导阶段
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一、教材分析:
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但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题将时间拟人化,向我们述说着时间的重要性,给人以亲切的感觉。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钟表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钟表,局限于外观造型的设计。钟表的设计包括钟的整体造型和钟面的设计。在钟表的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协调关系,重点突出,钟面指示明确,便于大家更准确地看清时间。
活动一作业的形式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把纸睬用折叠的方法制作手表;另一种是收集身边的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不同造型的钟表。活动二的学习内容以时间为题材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活动,或同一时刻不同的人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各总钟的资料、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活动二:
一、游戏导人
“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观看幻灯: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
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
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参考资料:
文字素材
1.人类最早的计时方法是日钟,所谓“日钟”就是用太阳的影子测定时间。最早的“日钟”——日晷是我国发明的,那是在石制的圆盘中心装着一根铁制的指针,圆盘放置在平台上,南高北低,指针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指南极,圆盘上下两面周围各刻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时初”、“时正”等。最早的机械钟也是我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只机械钟是唐代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它是现代钟表的鼻祖。沙漏是一种以沙为动力的机械时钟。这些古老的计时钟,它们都为钟表的发展作了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
2.古诗《惜时》。作者:陶渊明晋朝著名诗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音效素材
《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一1893)所作,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人们喜悦心情。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歌曲情趣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同样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问珍贵而紧迫。此乐曲在湘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配套音乐磁带中能找到。
影视素材
《time》这段影片是迪斯尼公司为帮助孩子们学习时间英语单词而制作的影片。影片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许许多多、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钟表,它们与卡通明星们夸张搞笑的表演巧妙结合,组成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活泼轻松的音乐,创设出一个钟表王国的世界。相信你能在《迪斯尼神奇英语》一系列的影片中能找到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教学具准备:
橡皮泥(纸薪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
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
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学生回答(略) 8.教师示范:(1)手捏成型法(2)盘条成型法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有人脸的器物表情装饰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
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
教师把搜集到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等各种图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我们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
二、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方法。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墓俑?人们为什么要造它?你知道的墓俑有哪些?
2.看书上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介绍。
3.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以及了解这些兵马俑在秦始皇陵墓周围所起到的作用。
执教时间:6月22日——6月23日
第二节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上,鼓励学生正确上网自学习。
一、上网学习:
利用电脑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xxx
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再选择“秦始皇兵马俑”,电脑上就会出现秦兵马俑的多幅图片,当鼠标指向某一幅图时,就会出现与此图有关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欣赏。
二、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每一组同学向大家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秦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
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以及主要发展过程作一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否主动地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能否了解欣赏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执教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札记:利用网上资源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优秀雕塑是个不错的办法。由于网站上的图片不可放大,我就采用了分成五组,轮流上来观看,其它组讨论书上的作品的组织方式,效果较好。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画瓜果,巩固前一课所学到的基本技法(执笔、运笔、用水、用墨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中锋、侧锋、以及轻重、缓急的`运笔方法,色的运用等。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中锋、侧锋、以及轻重、缓急的运笔方法,色的运用等。
课前准备:
范画及示范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问:“上一节课是用什么笔墨技法画成的?”并宣告学习任务。
二、讲新课:
1、出示大师作品,结合课本中的范画指导学生欣赏,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笔墨技法,让学生思考:范画中哪些地方使用中锋、侧锋和浓墨、淡墨?运笔方向如何?在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加以讲解、介绍大师作品的布局,构图以及具体细节的处理。
2、欣赏学生作品。
3、按照步骤图讲解作画步骤,边画边讲:
①叶子要有大小、疏密、聚散之分,应注意他们组成的大块墨块的外形,用了几笔画成?
②果子的组合也要有聚散之分,要注意果蒂的位置,因为它能表现出果子的朝向。用一笔或两笔画成,果蒂留空。
③要在叶子墨色未干时画上叶脉,然后点果蒂,加枝。枝干要将叶和果连接起来,注意枝条交叉应有变化。
④下笔前要想好怎样运笔,落笔要肯定,笔内含水要适当。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讲: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的感觉,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2、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下雨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欣赏大自然,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色彩、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雨中的视频、投影机、范作、雨伞雨披等实物,绘画工具、雨的音频素材及雨的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一支,画纸。
【教学过程】
一、雨的回忆
1、谜语和音乐导入: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到地上却不见。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导入课题)
2、小组接龙说说关于雨的词语、诗句、雨中的用具。
如关于雨的词语:大雨、中雨、毛毛雨、雷阵雨、春雨、急雨、梅雨、太阳雨、滂沱大雨、牛毛细雨、茫茫烟雨、狂风暴雨、淅沥沥、哗啦啦、雨后彩虹?
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关于雨具:雨伞、雨披、雨靴、斗笠、蓑衣?
二、感受雨声雨景
1、播放课件,配合图片欣赏各种雨声,感受雨中情、雨中景。
2、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下雨时的感觉,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
教师引导儿童回忆下雨时的情景。下小雨时,雨点淅淅沥沥地飘下来,沙沙,沙沙?滴答滴答?下大雨时,雨点很大很急,发出“哗哗”“哗啦啦”的声音,雨点连成线。狂风暴雨时,雨水被风刮着打到脸上很疼,风夹杂着雨拍打着雨中的人,天空中落下的急雨使地面泛出一片白。
三、了解雨的形成
1、为什么会下雨?下雨的原因。(FLASH课件演示)
火红的太阳把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汽,漂浮在空中,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小冰晶,水珠集合变成白云,当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也就越来越重,形成了积雨云,空气再也托不住它们了,就会落到地面形成雨。(歌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特别的雨。
通过图片,拓展对雨的认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雨:太阳雨、雷阵雨、暴风雨、雨夹雪、酸雨、冰雹雨?
1、提问:下雨时人们的姿态或者动物的姿态是什么样?
街上的人打伞,也有两人共打一把伞,有的人穿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有的穿着雨衣戴着雨帽,有的穿着高筒雨靴?
2、借助伞、雨披等实物,分小组分别请同学用动作表演雨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情景。(如现场拿出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下雨时帮助别人打伞的乐趣)
3、师在黑板用提线人偶拼摆雨中人物动态(如扛伞、撑伞、打伞、玩伞等),学生在下面画动态小人。
四、赏析雨中画面
1、人文熏陶。
(1)展示四幅雨中的有趣或感人的图片,帮助学生回想他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形;
(2)交流一下在雨中遇到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生或看到的事。
2、雨带来的变化。
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雨中的画面非常生动,街道上有什么变化,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人们会穿雨衣、雨鞋、打雨伞;树叶,地面洗得很干净,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鸭子、青蛙在水里游泳,还有一些动物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天空有时是灰色的?
3、欣赏画家笔下的雨。
欣赏《听雨》《风雨》《暴风雨》等作品,了解其表现形式。
4、欣赏学生的作品。
雨落到了小朋友的脑海里,看他们如何用手中画笔画出有趣的情景。
五、示范雨中人及雨中物
哗啦啦,下雨了,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怎么办呢?他们会有哪些动作?(师多重演示人物或动物不同的雨伞及雨披造型图,主要画出雨中的神态、动作。)
1、师示范奔跑躲雨人物动态。(如有的人会把包、报纸之类的东西顶在头上向前跑。)
2、继续示范打雨伞、穿雨衣的人物,雨中嬉戏的人物、动物等。
3、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一个个小水滴、漩涡等表现雨。
4、出示雨中图的彩色范例,分析几种雨中的色彩的表现方法。(如蜡笔水彩法、湿画法、染色法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剪贴、撕贴、拼贴添画等。)
六、创作下雨图
画出你所见到的雨中的场景,可以是结合人物画,也可以以小动物为主角,自由选择。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雨中范图,雨中情境音乐起。)
1、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
2、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
七、作业展示及评价
1、在投影上作业个别展示。
2、在黑板上进行长卷展示,题写落款,请学生解说雨中情景,给予鼓励性评价。
3、作业点评:那幅画更生动,谁画的动态最有趣,你能提提建议吗?
一、教材分析:
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 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表现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及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及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
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
漂亮吗?告诉你们如果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学生,学生动手尝试)
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
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对,是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什么叫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一个向量,风包括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十六个方位表示,以拉丁文缩写记录。如N、E、S、W分别代表北、东、南、西风;NE代表东北风,SE代表东南风,SW代表西南风,NW代表西北风。风速是指空气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当风速达到17.0米/秒或以上时,称为大风。风是怎样驱动的?
风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有叫‘吹南风,有时吹北风,风为什么有大小?答案很简单,是由于大气压力不均匀造成的。使风驱动的原动力是人阳,而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使地球卜形成不同的高、低压带和风带,同水往低处流一样,空气也是高压流向低压。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使空气运动产生偏转(北十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再加上地球表面山峦起伏,海陆分布不均。对牛气流动又产十下讲一方的影响。
三。游戏
现在让我们到操场上找找风。(师生一起到操场上,记着带彩色皱纹纸条)
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风得感觉。
风能看得见,摸得着吗?你借助什么东西找到了风?(风吹得彩色皱纹纸条、风吹得树叶树枝、风吹得衣服?)还有什么东西能看出风得存在?
教学目标: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
学生: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游戏切入: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依次请数个学生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展示游戏棋的种类。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棋谱,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3、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
提问: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4、学生尝试,实践总结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谱图。)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5、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
6、欣赏,并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的草图,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
施教时间:10月11日——10月14日
第二课时
1、请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登山游戏棋。
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
2、要求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要选择一份共同的设计稿,围绕棋盘的装饰进行。
3、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成员与众不同的创想。
4、根据自己设计的图谱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在纸上设计图,让学生自己安排棋子走的路径他们特别兴奋,有创作与游戏的愿望,为本课的导入与进行做了较好的准备。课的重点是线路图在整张纸上的构成安排,教师通过让学生范画发现问题,并讲评导学,让学生较快理解棋盘布局的合理与适用。课中能引用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让他们自由创想棋的玩法与规则,使学生玩得有趣,也设计得生动。
施教时间:10月17日——10月19日
教学目标:
◆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第二课时
一、看相片,说故事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
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二、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三、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四、教具准备:
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五、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2.发展阶段: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技法学习阶段:
⑴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⑵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4.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5.动手操作阶段: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
6.交流阶段:提出问题,交流好的经验,自查作品中使用工具的合理性
教材分析:
从平面造型走向立体造型,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手法,巧妙地利用色纸进行的立体造型。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抓住要表现的事物的特征,充分利用和放大其特征部分,使其形象。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在形体知觉上处于从平面知觉向立体知觉过渡的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设计练习形式。纸卷魔术是 特点造型,造型力求简洁、单纯、概括,产生独特有趣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1、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教学准备:
(学生)双面胶、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纸卷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师: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找学生熟悉的话题问同学:“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格外精彩,如果你们是评委,你们会评选哪个节目得优胜奖呢?”
2、生:学生议论开来:赵本山的小品、宋祖英的歌、刘谦的魔术……
3、师:适时地说:“提到魔术,今天李老师也准备跟你们露一手。想不想看?”
4、师:拿起事先准备好的色纸说:“这是三张大小、长度不同的长方形,我一卷就变成了三个高矮、胖瘦不同的三个圆柱体;这是半圆,一卷就变成了圆锥体。”
5。师生共同朗读童谣:一个卷儿是身体,加个卷儿成鼻子。
第10课 我造的车(利废工艺)
[设计意图]
对于孩子,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汽车博览会的系列活动,对汽车的外型、特征、内部构 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积极也要造其车的愿望。为了满足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我设计了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小汽车的艺术活动,力求让他们 感受作为车成小主人的骄傲与自豪。
活动目标]
1、,感受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丰富汽车的有关知识,运用各种材料以及剪、割、粘贴等方法制作汽车。
3、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1、一起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各种汽车图片,并布置成汽车展览会,并对自己收集的汽车有一定的了解。
2、 各种废旧材料、剪刀、壁纸刀、胶水等。
3、 磁带录、音机,教师制作的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参观、交流,引发兴趣。
1、参观共同布置的汽车展览会,并请他们向小朋友介绍自己收集的汽车的车型名称和特征,丰富有而更多汽车的经验。
2、讨论:汽车从哪里来?
(二)、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尝试创作汽车。
1、激发幼儿的创造的欲望:师:“你愿意生产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吗。
2、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制作材料,启发运用已有的剪、割、粘贴等技能进行制作。
3、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参照汽车玩具、模型等进行制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材料。
(2)知道过程中鼓励与同伴合作创作,合理分工。
(3)鼓励帮助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制作轮子?如何将轮子与车厢连接紧密等。
(4)提醒在使用壁纸刀、剪刀过程中的安全,使用胶水后擦手。
(三)、分享创作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关注他人作品的不同之处。
2、相互评价,大胆表达对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看法。
3、音乐游戏:《快乐的小司机》。
(四)、活动延伸
1、收集废旧物品放在区域内,供随时创作。
2、在美工区内,设计未来的汽车。
第12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三者的运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到图色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引入色彩对比的学习
教师活动1、展示彩色围巾
2、请学生讨论:说出有哪些颜色,并分析出色彩的冷暖
3、出示课题 (板书)
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图片
(二)、讲授课程:
1、色彩对比:
对比色
同类色
邻近色
2、教师通过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三种色彩对比的表现特点:
对比色对比: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劲活跃的色彩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加入主宾色的知识>
同类色对比: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气氛和统一的画面基调。
邻近色对比:容易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面貌。
出示范图
3、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师活动
a、展示图片
b、引导学生说出每幅作品给人的色彩感受
c、归纳(板书)
d、出示范画,请学生说说刚刚学的知识有没有运用到,并进行评价
e、出示家居图片,让学生找找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在画面上有体现
f、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对比色
g、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
2、找出美术作品作品运用了那些色彩,找一找这些色彩间的关系。
3、找出最吸引人的一幅画,并说出理由
4、说说平时遇见过的对比色的运用
5、思考生活中的这些颜色的用色特点
四、学生练习:
以今天学的这些知识做基础,来给老师发的童话村落着色。(练习形式:男女分配)
1、提出练习要求: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方法进行上色。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五、评价:
第13课 染纸
教材分析:“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卷、揉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浸、擦、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染色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互相帮助带来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启发学生表现、创造。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课题字(美丽的染纸)、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白纸、各种染纸作品、书签、乐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手指操
(二)激趣导入(出示手工扎染衣服)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出示衣服)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
2.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部分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色方法的试验,终于在试验中发明了扎染。往往不经意的一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和研究,你就有可能成为发明者。
3.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人们用它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就连外国人也十分喜欢它呢。(出示扎染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手法——染纸。(板书课题:染纸)
(三)新授
1.染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你打开自学一分钟。
2.现在,老师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你猜她是谁?(出示小白:同学们,你们好!我是 勤劳、爱干净的小白兔,我叫小白,瞧我染了一幅漂亮的染纸,身上一点都没脏,黄老师夸我真棒,还奖励我一个大拇指呢。她还准备了一些奖品给你们呢!有信心 争取吗?)。小白爱干净,你们应该怎么样?(生答)欣赏了小白的染纸,� (放音乐,生染,可以合作,也可以一个人试试,发现问题以小组为单 位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贴作品、生谈看法,生提问题,生解决,师板书)没染透怎么办,染得好的学生上台介绍方法,(引导生发现染法,师补充)
4.刚才,我们是折成米字折来染的,不同的折法染出的效果也不同,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折法示意图和染纸作品,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生折)
(四)、作业要求(多媒体出示小白,说: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有很多小伙伴,它们也非常喜欢染纸作品,你们能染出漂亮的作品送给他们吗?)那就赶快动手吧?
(五)、生练习,师巡回辅导(播放音乐,染纸作品循环播放)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六)、想象创造自我评价并发奖: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掌声鼓励。
(七)、深入研究,发散性思维:同学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 就结束了,他们有什么用途?干什么用?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特的作品来。(出示折纸、剪贴、装饰、花瓶 等装饰画供欣赏,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八)、小结: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
板书: 染纸
制作过程:折、染、展
几种染法:浸染、点染、浓破淡、等
第14课 套色纸版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网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
第15课:看新闻,画新闻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画面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3、色彩配全了新闻的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谐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录象
教学过程:
一、看新闻,说新闻
1、观看新闻:新闻联播
2、说新闻
师:我们一年年更加懂事,越来越关注这个世界。讨论一下,近来的重大新闻。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二、欣赏范画,以供欣赏
1、出示各种范画,以供欣赏
(1)《抗洪救灾》
(2)《买彩票》
(3)《冬季奥运会》
2、评论
(1)画面是否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2)色彩配合了新闻的内容。
(3)画面精彩。
三、学生作画
1、选一些重大新闻来表现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第18课 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前提下的一节美术课,它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常规,在网络这 个无限的空间内,运用电脑、鼠标进行绘画和创作。这节课以“十运会”为主线,以“小小设计师”为契机,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广阔的网络中,通过大量图 片、文字等资料的欣赏和认识,进行总结、提升,设计并绘画出富有时代感的小设施。
教学目标:
1、 认识与感知:能够从颜色、造型、质感、用途等方面了解生活中的小设
施,并认识这些设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 体验与想象:通过认知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库中的实物,感受现有设施
的不足,运用﹢、﹣的方法进行想象,从而创作出独具创新的小设施。
3、 实践与操作: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并掌握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运用方法,
绘画出奇特的效果。
教学重点:在大量的信息中,学会筛选,补充不足,为自己的绘画做铺垫。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电脑绘画工具,通过用笔、用色练习,熟练掌握电脑绘画的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小设施资料库(图片、文字等资料)、优秀作品。
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借“十运”契机,扬创作激情。
1、 欣赏图片,了解创作意图。
以“十运会”为引子,通过欣赏建设中的奥体场馆图片,了解本课的创作意图。
2、 点明主题,激发创作情感。
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十运会”作贡献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适合未来建邺“小设施”,以较高的文明素质和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3、揭示课题,展示课件。
二、体验创作
1、认识“小设施”
通过幻灯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图片。在此过程中,教师从颜色、造型、质感、用途、装饰性等方面介绍具有特殊功能的小设施,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小设施?”。:
a、防窃听式电话亭
b、残疾人专用电梯
c、太阳能路灯
d、自动饮水器
e、……
2、寻找“小设施”
请同学用实物投影对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并可就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如:
色彩搭配如何?
造型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等等
2、发现“小设施”
(1)、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提供网络资源——“小设施资料库”,并让同座位两名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入“资料库”自主学习,查阅资料,选择一幅让你印象最深的图片,重点从“优”、“缺”方面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汇报总结。
由组长概括总结小设施的种类:休闲椅、路灯、书报亭、饮水器、电话
亭、候车台、电梯、广告灯箱、垃圾桶等。
4、 设计“小设施”
通过以上对小设施的基本认识到进入“资料库”后对小设施的深入认识,综合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 创作“小设施”
(1)、教师示范
教师以幼儿为服务对象,设计一个休闲椅,并讲解作画步骤及注意事项:
a、 构图:线与线之间要连接在一起。
b、 结构:表现出基本结构及层次关系。
c、 用色:具有时代特色及艺术性。
d、用笔:灵活运用点、线、面,钢笔、铅笔、喷枪运用自如。
e、 整体: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价值。
(2)、作品欣赏
欣赏优秀大师作品及部分优秀学生习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
用广播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设计有创意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作品进行评价。
四、拓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平时收集到的有关知识,随时添加到“小设施资料库”中来,供更多的同学查阅、学习。也可以有什么好的创意,随时进行修改。
课题:
光的魅力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
相关图片与资料、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与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和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
教学目标:
技能领域: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认识领域: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创造领域: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现窗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作能力。情感领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cAI教学软件,范画用纸学具准备: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口》这一课。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 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3·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4·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六、观察与思考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七、整理文具,下课。
第八课
剪纸的故事
时间:
星期:
课时:(课型:工艺制作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教学难点: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
打扮文章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和感受。◆认知目标: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平面装饰的技巧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掌握教学准备: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音乐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齐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边唱边观察歌诃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词语、底色)可以怎样打扮一下让它更漂亮?(加边框)2.导入课题:
文章这样打扮一下果然漂亮了很多,今天我们就看谁最会“打扮文章”。分组比赛,了解学习内容。
观察评议:欣赏一幅优秀学生作品,讨论创作方法。观察一幅学生作业,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引导思维:如果给你们一段文字,你会怎样来打扮它呢?(词语、边框、底纹)我们除了能用画的方法来打扮文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打扮文章呢?(蜡笔水彩、装饰手工……)3.分组比赛:分四小组进行尝试作业。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4.讨论,制作,评比。
5.总结。
6.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工具来打扮你的文章。打扮好文章后,用自己喜欢的装饰工具与方法,将自己的作品装扮得更漂亮。完成作业后给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相互提提意见,改一改。听到音乐我们开始创作,音乐停止作业也应该结束。
表现创作,互评推荐作品
7.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学生课堂作业
课后交流:送礼物(用各种方法打扮的生活物品)课后交流:这些礼物是用什么方法打扮了什么东西?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十课
拼
泥
板(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教学准备: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课题)
2、师生讨论。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出示课件)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学生作业分组进行教师巡视
第十一课
雪花飘飘
(课型:造型应用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学习雪花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工艺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制作雪花的过程教学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教学准备:剪刀、纸、胶水、范作、录音机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
一、玩一玩
1.每组分发一个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组员间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
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看一看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三、做一做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雪花飘扬的背景,配上《雪绒花》悠扬的音乐。
四、说一说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想一想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课件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十二课
色彩A B C(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
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
3、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色彩的搭配教学难点:色彩的构成教学准备:颜料、水彩纸等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发现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1.课件出示作品。
(三)试验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展示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拓展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活动二
(一)导入课题
师语: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了解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尝试作画
1.尝试作画后学生白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
1.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 1.学生互评。
2.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实物投影以展示学生的作品。
第十三课
乘风破浪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工具的使用和材料的选择教学难点:船舶造型的美观教学准备:木工工具、材料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资料欣赏(看各种各样的船)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教师示范(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
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1.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活动二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感知材料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课件展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时课件循环播放各种船的图片。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