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5篇,欢迎阅读。

说学情 篇1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存在“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这些不良诱惑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青少年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由于抵制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以及在同伴压力和盲从心理的驱使下,极易因“一念之差”而在不良诱惑前束手就擒,走上邪路。因此,引导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对他们端正人生方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说教学过程 篇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轻音乐)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故事《奥德赛船长》的前半段。

第二步,请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奥德赛船长,你会想出什么办法让船只顺利通过海峡?

第三步,多媒体展示故事《奥德赛船长》的后半段,并突出主题——拒绝诱惑。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如下情景,请学生4人一组,讨论当遇到这些情景时,自己会怎么办。

(情景:上课前,好友小丁邀请你去游戏厅打游戏。朋友请你抽烟(实际是软性毒品),并请你帮他贩卖。有人向你出售黄的书刊。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星期六,朋友邀请你搓麻将赌博。有人向你散发“x”材料,并邀你加入。)

第二步,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并突出: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是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之一。

第三步,请学生4人一组,结合教材第81页的内容,列举自己知道的各种不良诱惑,并讨论这些诱惑的特征和危害。全班分享交流,老师引导,并突出拒绝不良诱惑的一个方法——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此处板书:客观分析理智拒绝)

第四步,用多媒体展示3则关于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请学生与同桌讨论如下问题:这几位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如果你周围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全班分享,老师引导,并突出拒绝不良诱惑的第2个方法——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此处板书:远离诱惑,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第四步,用多媒体展示《篮球迷》的故事,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这位同学始终无法抵制篮球杂志的诱惑?老师引导,并突出拒绝不良诱惑的第3个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此处板书: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第五步,老师讲述拒绝不良诱惑的第4种方法——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此处板书: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2、我的“抗拒诱惑计划书”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抗拒诱惑计划书”,并坚决完成。(可用多媒体展示“抗拒诱惑计划书”参考模板)

抗拒诱惑计划书

我受诱惑的表现:

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

抗拒诱惑的具体措施:

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主要的激励措施为:

如果两次未执行计划,惩罚措施为:

监督人:

3、启示录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有关自制的名言。

第二步,学生4人一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与自制力有关的名言。

第三步,老师小结。

(三)总结升华(2—3分钟)

第一步,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并及时巩固知识。

第二步,课后作业:“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请全班同学以“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为题目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

拒绝诱惑

(一)客观分析,理智拒绝

(二)远离诱惑,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三)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四)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尽量做到两个突破:

第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研究的课题是《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的探究》,以下结合《理想伴我成长》这一课例谈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本课依据课题论点及其实用性:本课作为是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显得格外重要。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然而,在课堂上,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即学困生)对思品课堂参与度不高,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学生的印象,思品就是划一划,背一背就可以了,忽略了思品课程的'育人的功能。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从而在思品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有一定层阶性的过程。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内驱力是非常关键的。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乐学成为了关键所在。

基于上述的因素,研究者在课堂上着重研究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内驱力,课堂中做到三乐,即乐讲、乐学、乐练,讲学练相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快乐轻松地完成课堂教与学任务。

接下来就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本课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环节设计及科研成果的体现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

本课围绕温故知新、火眼金睛、刨根问底、活学活用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层层推进,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

温故知新环节,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之间互相提问、点评,增加课堂趣味性。

火眼金睛环节,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三个问题:

1.什么是理想?按理想的内容分为哪几类?其中最根本的理想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

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可以找出,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渗透先学后教的理念,做到乐学。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这个环节能够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问题简单化,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内驱力。课堂上让小组成员之间互教互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

刨根问底环节,主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采用一些简单的例子进行突破,使知识更容易理解,情感更容易接受。此环节就是课题中所涉及到的乐讲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理论和设计理念

★教学理论基础

以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理念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知识的构建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感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

《每个人的责任》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的第二框。本框题的主要内容为“履行分内职责”和“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两部分。这些内容是对七年级《共同责任》和《走近社区》更深层面的展开和深化,也是本单元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形成公德意识,学会自觉、主动地维护公共利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社会生活规范,懂得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能力目标:

3、态度、情感、价值观:

掌握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学会主动地承担应有的责任。

从学生的思想表现看,不少学生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有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则。

◆确定依据:

在我国,部分公民缺乏公德意识

◆教学难点:

中学生要有爱心和服务社会的意愿,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确定依据: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懂得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容易产生误解,往往认为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公益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三、说学生

3、根据本框的重点和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创设帖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使学生认识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四、说教法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的教学模式,以活动为主线.我主要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辨论法。

确定依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2、研究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探讨而实现知识的建构过程。

在指导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对比归纳法、总结反思法、辨论法、自主探究法。

五、说学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机整合。

确定依据: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1分钟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设计依据

教学过程(40分钟)

环节

把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布置他们搜集素材。

七、说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用以下图片导入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拓展教材和学生生活经验。

新课教学37分钟

环节

1、创设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事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事,以纠正自己平时中的不足之处。

2、采用多元智力理论,组织学生进行辨论,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提供给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使他们懂得每个人应忠于职守,做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设计依据

这一教学过程分为两目进行,关于第一目“履行分内职责”:知识目标7分钟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小强和小志是今天的值日生,到了放晚学时,他俩为了看正在热播的足球比赛,没有打扫教室的清洁卫生就跑了。然后把学生分为正反两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辨论:小强和小志该不该这样做?

【过程指导】

第一步、正、反两个小组的同学先与同组同学交流。

第二步、师生共同分析和点评各组所陈述的理由。选出最佳的辩手

第三步、教师总结、点拨。

【师生小结本知识点】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关于第二目“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教学设计

本部分分为三点进行教学

1.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教学重点)12分钟

突破这一重点的思路:

【过程指导】

第一步:请各小组代表展示搜集到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素材

第二步:介绍完后由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

第三步: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予以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主动参与

【师生小结本知识点】

A、现代社会是个讲规则的社会

B、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

1、由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展示,比教师给他们设定的情境更让他们有所感触。

2通过对比,使学生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懂得遵守社会规则的必要性,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公德意识,突破了重点

【分享成果】

关怀他人,心系社会

(教学难点)9分钟

突破这一难点的思路:

【渲染气氛】:播放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中“微尘”的片断。

【提出问题】短片中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你了解身边还哪些自愿者的活动?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各抒己见】

【师生小结知识点】应关怀他人,心系社会,这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力量之源

1、结合时政热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2、以研究学习理论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升华。

3、“中学生要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教学设计(教学难点)9分钟

教学思路:

【实话实说】在生活中,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

【师生小结本知识点】中学生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服务社会。

以学生生活感知为前提,精心组织学生“实话实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话实说”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直面现实态度。

【情感行动升华】为号召周围的同学一起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请你设计公益宣传标语

设计依据: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体现了智力多元化的理论。

随堂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你还有哪些方面仍需改进的?

让学生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梳理知识,巩固知识,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反思导行

课后拓展练习

【出谋划策】

请你以敏慧的眼光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就社区在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一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二组为绿化带设计警示牌;三组拟一份倡议书;

四组拟一份手抄报计划书,为社区中做出贡献的人写赞歌。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将对他人和对社会的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深化本节课的主题,延伸到课外。

总结语1分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让我们带着微笑和爱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知名或不知名的人吧!

播放《爱的奉献》

歌曲《爱的奉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每个人的责任

履行分内职责

公共生活中

的社会责任

1、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2、关怀他人,心系社会

3、中学生要有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板书采用图解式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八、说板书设计

九、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以学生辩论、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讨论和辩论中培养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体验中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内化自己的行动,达到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为高二哲学第四课的第一框,承担着与第二、第三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容结构:

本框是按照什么是内外-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外因是任何起到这样的作用的逻辑组织教材的。

(三)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针对学生学习哲学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了落实双基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有)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 能力目标:(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注重探究学习,结合本课实际,我着重培养学生的)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

(四)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一原理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基本观点。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五)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许多的疑点,特别是人生前途命运的具体问题,疑点就更多。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下一框关于正确对待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对待机遇等问题的教学,就比较难取得实际教育效果。

二、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不成熟且在变化,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获得较好的统一。不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就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难以从理性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法

根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我从学生身边是事例入手通过设计提问,创造氛围,启迪思维,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作为一堂成功的教学课,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学法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从生活中感悟哲理,又会用哲理指导生活。

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首先荣幸邀请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师来到班级给学生简单介绍三中发展史。以此来导入。我认为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来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哲学从生活中来这一新课程理念。

2、讲述新课

(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老教师介绍完后,我紧接着问:我们衢州三中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三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许多原因,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发言后我作适当的记录,并作相应的补充(教学、内部管理、区政府等)。然后我让学生区分哪些属于内部原因哪些属于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内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在此基础上我跟踪提问: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那它们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这样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继续以三中的发展为例,并设置几个问题:学校是什么样性质的单位,它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为什么学校会有这样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样层层设问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回答,我给学生举了个企业的例子,并分析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示范,让学生举一反三同样来说明学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得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又顺利突破了本框题的重点之一。

(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学生讨论过的基础上,我提出凝问,三中的要进一步发展除了教与学等内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么作用呢?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发展能离开区委区政府、区文教局等的支持吗?从而让学生得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这个"条件"的含义,作为学生帮助者的教师,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则材料"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并附以地图说明,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懂,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这些气候条件对橘子生长的作用,淮南气候条件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气候不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小又酸。从而得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我认为这样通过和地理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来分析外因的作用,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又体现了文科综合的特点,并以此突破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4)外因是通过内因的来起作用的

明确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后,此时学生也还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为此我为学生选择了一副漫画:一个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后来狮子的出现,这个人就跳过去。我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刚开始在犹豫,后来又为什么跳过去了。说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学生分析后我总结:想条和不敢跳是内因的两个方面,开始时想跳这方面小于不敢跳,因此这个人处在犹豫阶段,既没跳;当他后面出现了一头狮子,既外因,狮子的出现加强了想跳这一方面,从而使想跳大于不想跳,于是这个人一跃而起。从而得出:外因是通过加强或削弱内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从而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

这样通过漫画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观且有趣味性,使学生学的快,达到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目的。而本节课难点也突破了。

至此课的内容上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准备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从内外因角度来谈谈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原因。学生讨论发言后,我进行总结。

3、课堂小结

我用课件展示内容框架,总说分说一目了然。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本框内容

六、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来指导生活,我为学生设计的课后作业是:通过分析上次阶段性考试成败的原因,谈谈如何为下次阶段性考试作准备。这样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哲学这一理念。

七、板书设计

整堂课的板书,主要内容由课件展示,板书主要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结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