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自然之道说课稿优质课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自然之道》。
一、 说教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说教法
在教学时,我主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三个课时目标大体是:第一个课时导入、生字教学及熟读感知。第二个课时感情朗读、教学课文及理解关键字词句。第三个课时是总结全文,领悟道理及读后感受。本次说课我着重讲第二个课时。
三、 说课时教学目标
1、(在前一节课生字掌握及初读感知到的前提下)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认识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弄巧成拙。
3、感悟自然之道的蕴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
道”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说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
(1) 引入“道”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会先讲一个人人晓知的故事《拔苗助长》,学生猜出故事的题目。随后提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 “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语文阅读要求就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精讲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2) 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引导找出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而提出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找到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理解 “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说说“嘲鸫”的动作,体会嘲鸫的心情。
(3)、而在接下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感悟朗读。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读,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4)、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练习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关键句向导的感叹,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5)、使“道”深入学生内心(升华部分)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会大自然的规律,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总结: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只被圈养的老虎,在管理员的指挥下言听计从,可见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的规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类的动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则,更有它避难的本能,如果人为的去破坏它,阻碍它,就会违背自然规律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自然之道》。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文《自然之道》主要讲述了作者一行九人在南太平洋一个岛上,从食肉鸟口中救了一只幼龟,使得成群的幼龟出巢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人食的故事,使学生能从文中领悟自然之道,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
这篇课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对学习后面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等具有做铺垫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我制定了以下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
技能目标:能复述作品大意,了解、把握文章内容,学会使用多种方法学习、理解重点词语,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情感目标:从文中得到遵循大自然规律做事的启示,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认识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能够通过阅读初步简单复述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是本节的难点。
第二课时:带领学生理解段落大意,能够自己总结段意,掌握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理解向导是话是本节课的重点。能够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自然的启示,学会双重否定的句式并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我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采取以讲读法、谈话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且以演示法等辅助教学。
我将通过讲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让学生在多种方式阅读下,理解课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帮助学生老解决并巩固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采用谈话法,引起学生注意,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课文,引领、点拨学生主动思考,体悟课文情感。对于文章第三段,我将采用演示法,让学生在演与评价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三、说学法
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角度朗读,学生在朗读中以读悟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理解课文和感悟课文并获得思想启迪。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解决文中词语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从导课、初读课文、精读课文、感知课文、结课五个环节来进行。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各个环节:
1、导课环节
我将采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9《自然之道》,提出疑问“大自然老师这次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下一环节。
2、初读课文环节
通过学生的课前阅读课文,让学生试着讲述自己理解的题目意思,让学生试着讲述自己理解的题目意思,在学生理解题目后,安排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在同时布置阅读任务,标出7个认识的生字,在通过生字卡片进行巩固,接着解决学生提出的较难书写的字。为培养学生阅读复述的能力,让学生用细节的话讲述课文的答题内容,简单复述课文
3、精读课文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将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对课文分段讲解,让学生分读各自然段并概括短意。在第二段点出词语“争先恐后”,为学生讲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提出疑问:“幼龟在经过沙滩的那段不短的路会遇到什么危险呢?”引起学生好奇心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三段,在这里我使用演示法,安排学生表演嘲鸫和幼龟,一位同学读旁白。通过演示使同学理解本段,并让学生评价表演的如何,来进一步分析、感悟此段的遣词造句。学生在看到表演的惊险一幕后,我将安排学生一个小的说话,询问学生“如果你就在现场,你
会怎么做?”学生表达完自己想法后,引出作者一行人会怎么做?让学生自由度下一段,学生总结段意。下面通过分角色朗读,运用谈话法,让学生总结他们感觉向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老师并不作出评价,因为每个学生想法不同,但大体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向导做得对,向导是一个好向导;一种则认为向导不好,人很冷淡等。老师把这问题让学生留着,看看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大家还是原来想的这样吗?下面安排学生齐读课文第五段,概括大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老师在这里只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鱼贯而出”。在讲解愚不可及是,先引导学会理解词语,在理解基础上再对比“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两个句子哪个更好,原因是什么?这件蠢事在文中具体是什么事情,这件蠢事导致了什么后果。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找学生读第六段,理解文中关键词“无遮无拦”感受幼龟的处境。对于第七段,我将安排两学生表演一位向导和一位同伴救幼龟的场景,以演来促使学生理解文意。对于文章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关键段落,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向导的悲叹和向导的话,在学生齐读后引导学生分析食肉鸟饱食后的欢快与向导悲叹形成强烈对比爱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向导的话,讲述双重否定句,并让学生造句来巩固新识。
4、感悟课文环节
回到课文第四段,让学生总结向导是什么样的人,解决上面留下的疑问,加深对文章理解。安排学生默读课文,简单复述课文内容并谈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5、结课环节
总结文意和学生受到的启示,布置课下作业,学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作者他们说的,写在作文本上,明天请同学展示。
五.说媒体设计
我的主要板书设计是:
自然之道
幼龟、无遮无拦、向导:争先恐后、气喘吁吁、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响彻云霄、冷淡;
鱼贯而出、悲叹、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震惊、悲叹。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看到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情景时,误救一只被食肉鸟咬啄的幼龟,结果致使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结合本课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事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适当展开联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为了倡导大家遵循自然之道,我将以一首诗歌来结束本课,与大家共勉: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别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真诚别让我看不见蓝天。
别叫我内心天蓝的热带雨林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壶龙井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银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过一管牧笛悠悠地回荡在晚风夕照里。
那一片紫色的天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问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
二、统读全文,回顾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读课文,
读文后(选一个学生汇报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们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对我们的表现,向导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节,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深入研读。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
思考:
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向导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汇报交流:
⑴ 学习三-四自然节:
① 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联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看见探头小龟有危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联系上文小龟遇险体会我们因爱护小龟,担心它受到伤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规律。相机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企图”。
指导朗读,读出危险及焦急的心情。
② 面对着我们如此焦急的表现,向导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电脑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么说?理解“若无其事”他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向导觉得这是正常的规律,幼龟防护天敌,自然有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人为去改变)
③ 第四自然节中还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们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冷淡”“极不情愿”等词语。
④ 指导朗读:
谁的想法正确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节:
① 学生汇报:相机理解“鱼贯而出”。② 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我们干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过渡: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⑶ 学习第六、七自然节:
① 自由读6~7自然段思考: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② 学生汇报。
③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⑷ 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
“天啊!” “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4、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中心: ⑴ 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至海龟受到巨大伤害,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救海龟,但我们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八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们的内心会想什么?(无知,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修改。)
⑶ (出示句子)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悲叹)把悲叹换成感叹行不行?悲(为小龟的惨死)叹(人类的无知,强行改变规律,应受责罚)
⑷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⑸ 有感情地读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启示
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五、朗读全文,明“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细细体味吧!
六、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行为
板书: 我们:无知之愚
自然之道{ } 愚不可及
向导:有知之愚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先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潜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资料,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适当展开联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直观法、引导学生想象法、拓展学生思维法等。
五、说学法:
朗读加联想,自主品读、画重点句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道”?引发探究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资料。(《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资料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资料的一般方法。(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讲的。)
2、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读中想象加领悟的方式。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开展。可爱的小海龟们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⑴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述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体会嘲鸫的情绪。范写“啄”字。
⑵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找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透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抓住“若无其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体会“极不情愿”。带着问题读书“为什么向导这样说?”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向导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飞走了。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透过比较,并联系课礼貌确:向导的情绪和做法之间的矛盾与无奈,以及后文的故事发生。
救了小龟,我们的情绪如何了?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情绪怎样?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情绪:“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必须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生活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教训,说说看。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必须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受到保护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探究自然规律的教育。因此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时,我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导火线,引出什么蠢事?这个蠢事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救幼龟”,“害幼龟”,“受启发”三个版块进行教学。
基于以上认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受领悟文章内涵,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乌龟的资料、小黑板
教学流程:
1、“救幼龟”部分
我首先抓住重点词语“踌躇不前”理解,并讲出当时幼龟的处境,诱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游客和向导的想法心情联系对比,突出救幼龟的常人举止。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
2、“害幼龟”部分
这部分分四步:先是让学生充分的自学,画出感受最深的部分,简单写写感受。在集体讨论蠢事以及带来的后果,借助插图说说当时海岛上幼龟被啄的情景;接着从课文中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受启发”部分
主要采用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游客和向导的无奈和悔恨,逐步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自然之道》。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文《自然之道》主要讲述了作者一行九人在南太平洋一个岛上,从食肉鸟口中救了一只幼龟,使得成群的幼龟出巢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人食的故事,使学生能从文中领悟自然之道,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
这篇课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对学习后面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等具有做铺垫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我制定了以下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
技能目标:能复述作品大意,了解、把握文章内容,学会使用多种方法学习、理解重点词语,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情感目标:从文中得到遵循大自然规律做事的启示,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认识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能够通过阅读初步简单复述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是本节的难点。
第二课时:带领学生理解段落大意,能够自己总结段意,掌握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理解向导是话是本节课的重点。能够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自然的启示,学会双重否定的句式并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我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采取以讲读法、谈话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且以演示法等辅助教学。
我将通过讲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让学生在多种方式阅读下,理解
课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帮助学生老解决并巩固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采用谈话法,引起学生注意,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课文,引领、点拨学生主动思考,体悟课文情感。对于文章第三段,我将采用演示法,让学生在演与评价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三、说学法
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角度朗读,学生在朗读中以读悟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理解课文和感悟课文并获得思想启迪。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解决文中词语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从导课、初读课文、精读课文、感知课文、结课五个环节来进行。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各个环节:
1、导课环节
我将采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9《自然之道》,提出疑问“大自然老师这次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下一环节。
2、初读课文环节
通过学生的课前阅读课文,让学生试着讲述自己理解的题目意思,让学生试着讲述自己理解的题目意思,在学生理解题目后,安排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在同时布置阅读任务,标出7个认识的生字,在通过生字卡片进行巩固,接着解决学生提出的较难书写的字。为培养学生阅读复述的能力,让学生用细节的话讲述课文的答题内容,简单复述课文
3、精读课文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将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对课文分段讲解,让学生分读各自然段并概括短意。在第二段点出词语“争先恐后”,为学生讲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提出疑问:“幼龟在经过沙滩的那段不短的路会遇到什么危险呢?”引起学生好奇心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三段,在这里我使用演示法,安排学生表演嘲鸫和幼龟,一位同学读旁白。通过演示使同学理解本段,并让学生评价表演的如何,来进一步分析、感悟此段的遣词造句。学生在看到表演的惊险一幕后,我将安排学生一个小的说话,询问学生“如果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学生表达完自己想法后,引出作者一行人会怎么做?让学生自由度下一段,学生总结段意。下面通过分角色朗读,运用谈话法,让学生总结他们感觉向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老师并不作出评价,因为每个学生想法不同,但大体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向导做得对,向导是一个好向导;一种则认为向导不好,人很冷淡等。老师把这问题让学生留着,看看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大家还是原来想的这样吗?下面安排学生齐读课文第五段,概括大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老师在这里只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鱼贯而出”。在讲解愚不可及是,先引导学会理解词语,在理解基础上再对比“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两个句子哪个更好,原因是什么?这件蠢事在文中具体是什么事情,这件蠢事导致了什么后果。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找学生读第六段,理解文中关键词“无遮无拦”感受幼龟的处境。对于第七段,我将安排两学生表演一位向导和一位同伴救幼龟的场景,以演来促使学生理解文意。对于文章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关键段落,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向导的悲叹和向导的话,在学生齐读后引导学生分析食肉鸟饱食后的欢快与向导悲叹形成强烈对比爱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向导的话,讲述双重否定句,并让学生造句来巩固新识。
4、感悟课文环节
回到课文第四段,让学生总结向导是什么样的人,解决上面留下的疑问,加深对文章理解。安排学生默读课文,简单复述课文内容并谈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5、结课环节
总结文意和学生受到的启示,布置课下作业,学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作者他们说的,写在作文本上,明天请同学展示。
五.说媒体设计
我的主要板书设计是:
自然之道
幼龟、无遮无拦、向导:争先恐后、气喘吁吁、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响彻云
霄、冷淡
鱼贯而出、悲叹、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震惊、悲叹
“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看事物、看世界,而观念的对错,却从不去考虑,先入为主地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不作为,就是什么都不做。
一、说教材
《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迪: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迪;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具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具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假如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迪。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迪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七 、说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揣摩人物内心、填空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在交流讨论中,在分析比较中学生受到启迪,更深入的感受到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好地为自然服务这一思想。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自然之道》。
一、说教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法
在教学时,我主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三个课时目标大体是:第一个课时导入、生字教学及熟读感知。第二个课时感情朗读、教学课文及理解关键字词句。第三个课时是总结全文,领悟道理及读后感受。本次说课我着重讲第二个课时。
三、说课时教学目标
1、(在前一节课生字掌握及初读感知到的前提下)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认识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弄巧成拙。
3、感悟自然之道的蕴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道”。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说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会先讲一个人人晓知的故事《拔苗助长》,学生猜出故事的题目。随后提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语文阅读要求就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精讲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2)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引导找出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而提出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找到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说说“嘲鸫”的动作,体会嘲鸫的心情。
(3)、而在接下来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感悟朗读。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读,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4)、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练习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关键句向导的感叹,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5)、使“道”深入学生内心(升华部分)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会大自然的规律,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总结: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只被圈养的老虎,在管理员的指挥下言听计从,可见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的规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类的动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则,更有它避难的本能,如果人为的去破坏它,阻碍它,就会违背自然规律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一)释题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龟,你会怎样感激向导呢?
(五)学“害龟”,体会心情
1、故事到这里结束,该是完美的结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指名读5、6段,看图,想象惨状,体会“饱餐一顿”。
2、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真是干了一件_____的事。此时此刻,作者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吃惊、震惊、后悔、自责。
3、填上适当的词语,读句子。
同伴( )地说:“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
(六)明道
1、沙滩上的惨剧正在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补救。读第七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
此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朗读体会心情。
2、我们的补救有效果吗?尽管我们竭力抢救,可不少幼龟还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读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我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3、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七)作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课外探讨;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