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最新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美术说课稿最新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美术课《奇妙的脚印》是一堂非常有趣的想象画课,课中通过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把脚印想象成其他形象,并运用脚印组合的方法进行设计想象,完成一幅脚印的想象画。

二、说教学目标。

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对事物进行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通过活跃学生的美术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课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载体,教师则是课堂的舵手,如何上好这堂想象画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天马行空,自由翱翔的喜悦?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把整堂课分割为两大版块,即:启发引导,观察想象和运用方法设计创作。

我先在课前上了一堂准备课,让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脚印并拍摄下照片,自己寻找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正式上课了,我播放一段游客在沙滩上留下脚印的短片,通过欣赏短片引出课题,接着播放不同动物脚印的动画片,通过欣赏有趣的动画片,加深学生对动物脚印的印象。

接着学生们组成小组交流,大家寻找和绘制动物脚印的资料。通过回顾和交流,学生们对动物脚印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我又趁热打铁,在媒体上出示许多动物的脚印,让学生看脚印,猜动物,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我把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对动物的脚印进行想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把脚印组合的方法设计想象,完成一幅奇妙的脚印作品作为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激趣引题,想象感受。

我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短片,引出课题,接着出示各种动物脚印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由想象,形状不同的脚印能变化成一幅奇妙的画。学生的想象大胆而瑰丽,这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的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愿望。

2、欣赏体验,创作作品。

学生充分表达想象后,我在屏幕上把动物的脚印进行了各种角度的旋转,让学生再次观察想象,交流感想,说说可以变出什么新形象。在舒缓的音乐、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在小组中交流着。在学生的想象思维即将枯竭的时候,我给予学生新的希望,通过观察变换角度的脚印,进行再次想象, 给学生开辟了想象的新天地,让他们感受各种奇特美丽的脚印造型,从而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让学生们由单个脚印变成一副画的关键,也是想象创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突破了这一关口,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我先在媒体上出示许多动物脚印,把这些脚印组合成一幅翠竹图,让学生找找奥秘。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这幅画全部是用脚印组成的,原来脚印还能组成美丽的画。他们对“奇妙的脚印”这一课题的理解又上升了一步。

我又利用学生主动探索,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我把四幅不同背景的图分到四个小组,让学生们发挥他们的想象,把各种不同动物的脚印添加上去,并配上不同的颜色,使其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最后在评议学生练习作业时,我进行了考眼力的小游戏。从各小组中挑选出学生作品,进行抢答赛,让学生:

(1)猜猜脚印组成了什么。

(2)找找画面中的动物的脚印3、说说画面给你的感觉。通过抢答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作品想象大胆而富于创造,画面的构图,色彩也把握得很不错,使学生们懂得用想形状,找脚印的方法进行设计,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我坚持相信,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有窍门的。在大家看来,没有统一模式可循,很难归于一种方法和定论的想象画创作,在我看来,也一定有思维的方式和思考方法的,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积极思维并找出方法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欲望,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

3、启发创新,课后拓展。

接着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一起合作尝试运用想形状,找脚印的方法来设计降落伞,并把它画下来。我们找到了鸭子的脚印做伞包,羚羊的脚印做伞绳,豹的脚印做跳伞的人;我们一起设计伞包的花纹,我说设计斑点纹,孩子们就找来了野牛、狗、猪的脚印。我说设计条纹,孩子们就想到了羚羊的脚印。我想设计花边,指导孩子们灵活地把脚印不停的重复变成了花边。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徜徉在想象创作的快乐的海洋中。

好习惯能伴人一生,好的学习方法更是能让人终生受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别人一条鱼,不如告诉他捕鱼的方法。在美术课中,好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能使孩子们如虎添翼。在想象画,创作画的课堂中,它更是闪烁着亮眼的光彩,我欣喜的看到在学生的'作业中,大胆地想象,深入细致的观察的脚印组合方法的灵活运用相互碰撞着,点燃了一团团创作的智慧火花,创造出了一张张让人叫绝的作品。

在课的尾声,我告诉学生要感觉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它的每个馈赠。如果我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善于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惊喜。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篇3

说设计意图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因而激发兴趣需要贯穿始终。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

说教学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2、能大胆选择色彩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鱼儿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说教学准备: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

2、每位幼儿热带鱼(胸饰)、4个大小不一的瓶盖,抹布。

3、已调好红、黄、绿、紫四种颜色水粉。

说教学过程:

1、《鱼儿好朋友》

A、幼儿跟随《鱼儿好朋友》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B、幼儿依次在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面前坐下。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出示一条鱼的图片)。

师:我是一条孤单的鱼,在大海里孤单的游来游去,没有朋友。唉!(播放音乐伴奏)

师提问:鱼儿怎么了?(它孤单,没有朋友)

师: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

师:将身上的鱼儿拿下贴在海洋图上与小鱼做朋友吧。

2、引出课题

A、师:我现在有这么多朋友,我好开心,想吐泡泡,你们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提问: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吗?(圆形)

师:今天我带了许多东西,仔细看看这些东西的形状。请幼儿想一想怎样用这些东西来画泡泡。

B、教师示范用瓶盖印画。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每个物品只能蘸一种颜色,想用其他颜色要拿另一个杯子。

C、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D、提醒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

3、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印的泡泡,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4、结束部分

——幼儿和教师跟着《鱼儿好朋友》的音乐游出教室。

说教学分析:

幼儿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习惯用水彩笔和油画棒,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特殊的绘画方式,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活动目的不仅让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布置,提高每位幼儿都有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活动开始的情境引入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体验鱼儿孤独的情绪,使幼儿产生帮助小鱼,和小鱼作朋友的想法。孩子们争先恐后把自己身上的小鱼贴到大的背景图上,一副美丽的群鱼图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很高兴。接下来引入课题,教师示范,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印画的效果非常漂亮,孩子们都想跃跃欲试,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鱼儿快乐的心情。在评价幼儿作品时,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美术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首先,我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情况下,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因为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述能力。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

下面我向大家逐一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影音导入,激发审美期待。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兵马俑缺乏感性方面的认识,对雕塑特征和艺术手法全然不知,而且秦朝距离现在历史比较久远,所以学生觉得本课内容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首先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兵马俑的音乐——《兵马俑幻想曲》(播放课件)。学生们都沉浸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接着向学生展示一段秦代战争的影视片段。(播放课件)气势磅礴的音乐和规模宏大的影像场面结合在一起,立刻把学生带到了久远神秘的秦朝时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求知欲也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我在本课教学网站上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播放课件)包括秦始皇简介、俑的知识、兵马俑简介的视频和许多秦始皇陵的图片。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在整体感知中,使学生了解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真正体会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

有了整体的感知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细细品味,了解雕塑艺术特征。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汇报兵马俑的艺术特征。通过学生交流总结出:兵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铠甲甲丁历历可数,衣服褶皱生动。表情、动作各不相同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秦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和雕塑的魅力。并从中体会到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第四个环节——探索评述,激发爱国情感。有了欣赏的基础,我试着让学生对兵马俑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对兵马俑的评价。然后让学生在教学网站上查找一些国际名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评价。(播放课件)学生通过对这些评价的阅读,自己对兵马俑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都想把新的想法表达出来。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特意设计了留言板,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次尝试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两次评价不但使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和评述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爱国和珍爱国宝的情感。(播放课件)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对兵马俑作出的评价。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伟大祖国丰富的艺术遗产,进入第五个环节——课外拓展,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播放课件)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结束。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采用3/4拍节奏,音乐轻快明朗,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级小朋友的欣赏学习。歌曲共有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从中,可使学生触及到朝鲜族优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风格。

2、能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鼓励学生自选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为:在听、唱、奏、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确定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 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跟着《朝鲜梦》这富有朝鲜族特色的音乐声,做拉裙子的动作点步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

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感受朝鲜民族的音乐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朝鲜族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其次又通过引导学生听、律动等形式,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

1、先请学生欣赏课件演示朝鲜族人民的服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2、然后师生展开关于朝鲜族风情的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和老师一起学一学,动一动。

4、老师小结。使孩子们明确: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他们的舞蹈舞姿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许多有关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学唱歌曲《桔梗谣》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聆听范唱,教师边唱边舞,激起孩子的兴趣

3、学唱曲调: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学会演唱曲调。

4、 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唱几遍,接着跟琴填唱歌词学会演唱歌曲《桔梗谣》。

(这个环节中,对于曲调的学习我采用了制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易化难点,再通过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练唱活动变成了有意思的学习,即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又增强了群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表现歌曲《桔梗谣》

1、组织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题: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我们要热爱劳动。

2、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伴奏乐器,按课本上提示,为歌曲伴奏。

3、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师生一起复习朝鲜族的舞蹈动作,鼓励孩子们为歌曲伴舞。

5、 开个小型的演唱会,请孩子们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乐课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性、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此外也进一步地深化主题: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

五、组织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在《桔梗谣》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让孩子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能成为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永远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术说课稿 篇6

本课例出自湘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课《彩云衣》。我将从教学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学法教法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学理念与思路——重新分层、合理配置

分析教材时,我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原教材中活动一的学习内容是: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选择书上的一套服装图片进行颜色搭配的练习,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大,因此课堂的结构可能会显得过于松散,密度不够。而在活动二中既要学习款式的设计、又要学习花边和二方连续纹样的制作,还要完成一套服装的绘画作业,内容又太过于密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和灵活调动,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因此我把活动一,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调整为:欣赏服装,学习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用剪贴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套服装设计。

相应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身边的设计艺术—服装设计,了解中国服装文化。

2、能大胆设计服装款式,剪贴装饰,体现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体现合作精神,在竞争中体会学习的愉悦感、成功感。

认识、设计、剪贴服装是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而第三条在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中,重点是学生能掌握设计、剪贴服装的基本方法,练习色彩搭配。

难点在于学生的设计大胆、表现创新。

二、教学过程

在上述教学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 欣赏激趣。用一场动感十足的服装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观察发现。观察各种类型服装,总结服装设计的几个要素

3探究学习。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4合作应用。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套服装

5评价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三、学法教法

1 学法

在这里,我将学法列于教法之前。因为,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课上学生怎么学,不正是我们最应关注的问题吗?这节课上学生的学法可以概括为: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具体表现在:

1、 参与选择。在欣赏观察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目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看什么,我听你们的。”学生意识到,在这堂课上,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欣赏现代服装让学生认识了奇特的款式,古代服装让我们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而少数民族服装的装饰图案神秘而美丽。这样学生很快总结出服装设计的几个要素,即款式、色彩和装饰,从而达到了认识、了解服装的目标。

2、 参与发现。在开始探索环节,我给了学生一个难题:“你能剪出这件衣服来吗?”学生为难之

际,我出示了这件衣服的剪影,学生发现,原来它的衣领和衣袖都是半圆形。我又出示了它的一半是什么形状,学生马上恍然大悟,一位同学自告奋勇上台,成功地剪出了这件衣服的形状。

3、 参与探索。孩子们是这样说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在设计上创新是本课的难点。怎样去突破它呢?我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来!在我设计的一个让衣服“72变”的小组接龙游戏里,学生勇敢地尝试把这件衣服变成各种各样的款式,有变衣领的,有变衣袖的,一张彩色纸在各组间传递着,学生觉得既紧张又有趣,并不时为自己的创意开怀大笑,当最后一款服装成功完成时,课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领悟到:设计款式的要决,就是将衣服的不同部位进行形状上的改变。难点,就这样被学生亲手突破了。

通过全程参与,主动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学生在作业中才能创意迭生、充满童趣。

2教法:

一堂课上学生的有效学习,自然与教师的教法密不可分。我采取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实例演示

1 创设情境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真切感知到的东西,学生才有激情去创造。因此,我播放“服装秀”的短片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出示异彩纷呈的服装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张贴精美的范作引来他们的惊叹;设计颁奖典礼给学生竞争的动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又为创造奠定了基础。

2 实例演示

实例演示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启发点拨。服装色彩的搭配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我选取这件衣服作为实例,有意贴上一张相同颜色的图案,学生马上发现了问题,并挑选了一张与之对比鲜明的红色图案。还有在讨论上下装的组合问题时,我出示了几件作品,让学生思考:哪一件最适合与这件上衣相配套呢?最终我们选择了颜色和款式都最配套的长裙来组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提高了审美能力。

纵观本课,我做了两个尝试:一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二是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学的轻松、有效。这堂课让我体会到,在新课改下的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教者自身有创新意识和改革的勇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7

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 ,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

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 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 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

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学生作业 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 ,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美术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渲染的方法装饰手帕,感受作品的美感。

2、幼儿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渲染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下垂嘴的娃娃,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娃娃来和我们一起玩,咦?娃娃怎么不开心?老师来问一问。 (噢,原来是娃娃妈妈给娃娃一块没有花的手帕,娃娃不喜欢。)

2、教师出示裁好的宣纸一张。

师:瞧,手帕在这里。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娃娃把手帕变漂亮吧!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3、提问:那可以怎么帮娃娃呢?(幼儿自由想办法回答)

二、说教法:

《纲要》和《指南》都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表演法: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使幼儿对活动有好奇和参与的兴趣,活动开始以娃娃因为一块没有花的手帕不开心的情境引入,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 演示法:根据《纲要》中的要求,在染纸中教师详细示范并讲解染花手帕的具体方法,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掌握染花手绢的方法。

(3) 指导法:印染的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操作,讲清要点和难点,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尝试。

三、说学法:

(1) 观察法:在组织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示范了全部过程,让幼儿先通过观察老师的染花手帕的过程,对活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以下的活动打好基础。

(2) 体验法:根据本活动的教育要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主动学习,锻炼幼儿的对色彩的感受力和手的灵活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示范讲解——尝试创作——作品展示

(1)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情境表演中,出示哭的娃娃表情,娃娃因为一块没有花的手帕不开心的情节引入,从而请小朋友们热心帮忙,这样引出课题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从而引发幼儿学习渲染的欲望。

(2) 教师示范讲解——演示渲染手帕的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对幼儿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巩固,比如说向幼儿提问:将正方形的宣纸怎样折?如何染出不同的花纹?加深幼儿的记忆,同时要激发出幼儿对染纸的热情,提醒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的注意点。

(3) 幼儿操作。

我充分给幼儿创作的空间,在幼儿已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自己的爱好创造图案,并允许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彼此欣赏,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幼儿指导帮助。

(4) 作品展示。

把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每位幼儿都有成就感,不论作品成败,都帮助幼儿建立足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

什么是说课稿? 篇9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美术说课稿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变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能"变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瓜果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食物。我们可根据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利用其特点,稍作加工,就会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整合,即变成一只可爱的"香蕉犬"。

(2)用半个菠萝和一只水晶梨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即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菠萝鸟"。

(3)利用土豆和葱跟的外形特征组合成以为纯朴慈祥的"土豆爷爷"等。

教材中把常见的蔬菜瓜果都变成了诱人的模样,变成了既可爱有具个性的果蔬作品。使学生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并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将奇妙的构思,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体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向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进行了整堂课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技能性目标: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切、挖、连接、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果蔬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性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并能用多种制作方法来创作造型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难点:用蔬果创造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实物展示台、蔬果、刀、菜板、牙签、照相机、盘子。

学生:蔬果、手工材料。

五、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教学法、操作实践法

六、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创造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着,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七、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参观蔬果作品展示图,讲解示图内容中的基本做法即体现出的效果,可以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整合利用,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示范——新授蔬果造型,采用当堂讲授,现场示范的方法,突出在造型上,实践上的重难点。

1、提问讲解——示范过程中,到关键时刻就采取提问方式,让学生深入感知,巧妙联想。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2、创作——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自己所构想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动手能力,和联想能力。(同时并提醒和观察学生的安全问题)

3、展评——然后逐个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讲台来展示,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教师可设计一个评价方案:说一说谁的作品有想象力?谁的作品把蔬果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结合得最巧妙?)

4、拍照留念——把学生的作品逐个用相机拍照后,张贴在班级的板报上供给大家欣赏和借鉴,同时也给大家留个纪念。

5、卫生——最后督促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师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6、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把这节刻所学的蔬果雕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为家庭聚会时设计制作一个果蔬拼盘等。

小结:体会创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